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盛唐崛起 > 第二百八十九章 欢喜冤家(六)

盛唐崛起 第二百八十九章 欢喜冤家(六)

作者:庚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25:45 来源:笔趣阁

“象棋?这哪里是象棋?”

郑虔一副‘我见识少你不要骗我’的表情,看着杨守文道:“杨大哥,象棋我知道,而且也下过,根本就不是这个样子。頂點小說,象棋只有将马车卒四种妻子,由六十四个方格组成,哪里是这种棋盘?不对不对,你这棋,好像的确是象棋的模样。”

杨守文顿时大吃一惊,看着郑虔,一副见了鬼的模样。

唐代,已经有象棋出现了吗?

事实上,象棋一词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

《楚辞?招魂》中就有对其形制以及玩乐方法做过专门的记录。而在汉代刘向锁住的《说苑?善说》中,也记载过雍门子周以琴见孟尝君说:足下千乘之君也……燕则都象棋而舞郑女。

关于象棋的起源,说法众多。

有说是起源于神农氏,又有说是源自于皇帝。

诸如此类的说法林林总总,但大体上都表明,象棋的历史和围棋的历史恐怕相差不大。

早期的象棋,棋制由棋、箸、局三种器具组成,共十二子。

箸为骰子,棋子用象牙制成,局就是棋盘。下棋时,投六箸、行六棋,依照着春秋时兵制,进行博弈。而到了后来,又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只行棋,不投箸,名为‘塞‘的棋戏。

秦汉时期,塞戏盛行,又名格五。

到了三国时期,象棋的形制不断变化,甚至还传播到了印度。

北周武帝在位时,痴迷于象棋,并且制《象经》,王褒写《象戏?序》,庾信写《象戏经赋》。代表着象棋的形制完成了第二次演变和改革。乃至于到了隋唐,象棋活动主要集中于中原和南方地区,其形制与早期的国际象棋有颇多相似之处。

唐代的象棋,共将马车卒四个兵种,棋盘则是黑白相间的六十四个方格。

杨守文毕竟是清醒的时间还短,也没怎么见人下过象棋。以至于以为象棋尚未出现。

听了郑虔的话,他立刻意识到了自己似乎犯下了一个大错。

看着眼前的棋盘,杨守文一时间也有些茫然,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好在,郑虔没有留意到他脸上的尴尬之色,在仔细观察了棋盘之后,突然扭头问道:“杨大哥,你这‘象戏’,当如何游戏?”

“啊?”

杨守文愣了一下。沉吟片刻后,轻声道:“那你们以前是怎么游戏?”

郑虔笑道,“看样子杨大哥是真不知道象戏的规则。”

他于是滔滔不绝,向杨守文讲解象棋的游戏方式。一开始,杨守文听着有些云山雾罩,可渐渐的,他感觉到郑虔所说的这种象戏规则,似乎与后世的国际象棋相仿。

难道说。国际象棋是有中国的象戏而来吗?

杨守文不了解国际象棋的历史,就如同他不清楚中国象棋的历史一样。

不过仔细想想。似乎也不无可能。

国际象棋是从什么时候在欧洲盛行?杨守文不清楚。

可他知道,此时的欧洲,应该正处于历史上所说的‘拜占庭帝国’时代。而在中国中古历史典籍中,则称之为拂菻国。自丝绸之路开启之后,华夏文明随着各种商贸活动,早已传播到了小亚细亚地区。并由此而进入欧洲。《北史?西域传》中,成拜占庭为伏卢尼;而在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卷十一》当中,则把波拉斯国所附西方诸国统称为拂懔。由此可见,早在唐代,华夏文明已经向欧洲传播。

象戏在这个时期传入欧洲。并逐渐发展成为后来的国际象棋,似乎也不足为奇。不过,杨守文却来了兴致,因为国际象棋的棋制和后来的中国象棋棋制,有很大不同。

“哦,我这象戏的玩法,和你说的不一样。”

他立刻打起了精神,向郑虔解释这象棋的规则。

马走日,相走田,隔山炮,过河卒……诸如此类的规则,杨守文一一进行了详细的解释。他并不知道,中国象棋的基本定型,是宋代在唐代象棋的基础上,增加了士、相、炮等妻子。同时,有增加了九宫格,吸收和借鉴其他棋类棋子的种类,以增强趣味性。

只是如此一来,中国象棋和唐代象戏的规则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历经司马光、晁补之等人的推广,中国象棋逐渐在民间普及,并一直延续到后世。

险些闹出笑话!

杨守文深吸一口气,只觉额头冷汗淋漓。

以后,可是需要小心一些,若不然的话,早晚都会露出马脚。古人,并不是他想象的那么简单。

这也就是郑虔,如果换个人,未必会相信。

哪怕郑虔后世成就非凡,可这时候毕竟还是一个八岁的小孩子。至于其他人,诸如杨从义、阿布思吉达和杨氏等人,本身对这些东西就不是很了解,所以也没有怀疑什么。

“杨大哥,这么大的棋子,怎么玩耍?”

郑虔旋即就提出了一个疑问,看着杨守文问道。

杨守文笑道:“这本来就是把象戏和强身健体融为一体,代我先和大兄走上一局。”

铜马陌巷口,李林甫看着巷子尽头处的铜马雕像,犹豫不决。

“哥奴,这次太平公主在总仙宫举办诗会,邀请的都是当今名士。

本来,你是没有资格参加,可是公主听说你前几日在北市与杨青之相识,故而特别点名要你前去。不过呢,她不好出面邀请杨青之,就只好委托你,代她走一遭。”

舅父姜皎的声音,在李林甫的耳边回响。

没错,十六岁的李林甫声名不显,似这种在神都苑中举办的集会,原本与他没有任何关系。可就是因为他那天脑袋一热,帮了杨守文一次,却意外获得了邀请。

问题是,李林甫并没有感到开心。

张同休被贬青海镇,二张也变得非常低调。

但明眼人都可以看得出来,杨守文和二张之间,已经结下了深仇大恨。

张同休为洛阳令的时候,如同二张的马前卒。很多事情都是由张同休出面,也包括收受贿赂。现在,张同休被赶走,也让二张折损一臂。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两人现在是不敢嚣张,但可以想象,他们对杨守文绝对是恨之入骨。

自己,居然和杨守文扯上了关系。

李林甫觉得,他实在是太倒霉了!

那杨守文之前得罪了武三思,如今又得罪了二张,任谁都不会看好他的未来。更重要的是,武则天对他似乎也不太喜欢。从三月二十一日进入洛阳,至今已有半月光景,武则天却始终没有召见杨守文,就好像把他忘了,丢在这铜马陌的宅院中。

一旦二张回过神来,亦或者武三思缓过气,杨守文的日子就不会好过。

李林甫自认,他和杨守文之间没有什么交情。

可现在倒好,整个洛阳城都知道,他与杨守文交好……这世上,还有比这更让人感到憋屈的事情吗?

如今的杨守文,就是一团火,谁靠近谁就会被灼伤。

只是,太平公主的命令,他李林甫有资格拒绝吗?

李林甫甚至觉得,他如果拒绝了这件事情,紧跟着就可能会得罪另外一个巨头。

那太平公主,又岂是那种能够被拒绝的人吗?

想到这里,李林甫就一阵头大。

别看他是长平王的曾孙,是郇王府的子弟。可除了出身之外,没有任何自保的资本。这洛阳城如果说是一个巨大的鳄鱼潭,他就是一只被丢进潭里的小鸡崽儿,不管什么人,都能一口把他吞掉。已经得罪了二张和梁王,就万万不可以再惹怒了太平公主。那娘们儿和那老娘们儿一样,可都是翻脸不认人的狠角色。

李林甫长出一口气,迈步走进了铜马陌。

他也不知道,随着他这一步迈出,等待他的会是什么命运。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和杨守文交好,也将随着他走进铜马陌,坐定了口实……

状态奇差,只有一更。(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