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盛唐崛起 > 第二百一十九章 朝天阙(九)2/5求订阅

盛唐崛起 第二百一十九章 朝天阙(九)2/5求订阅

作者:庚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25:45 来源:笔趣阁

李旦抿着嘴,却没有回答。

“母亲的心思,非你我能够揣测。

四千万贯黄金确实诱人,但绝非你我可以染指。我知八郎心中不甘,但有些事情却急不得。母亲现在属意三哥,想必会把此事交与三哥来解决,以增强三哥的威望。”

“姑姑,四千万贯黄金不是小事,太子方归中枢,恐怕难以完成此事。”

一直坐在李旦身后最下首的少年,突然开口道:“我认为这个时候,大家当精诚合作,把那黄金找到之后,再做打算。否则黄金不现,则一切都是空谈而已。”

“三哥休要多嘴。”

李旦闻听,忙回身呵斥。

李旦所说的‘三哥’,可不是兄长的意思。

唐代人‘哥’的用法有很多,可以做兄长,也能是对儿子的称呼。

比如李旦此时所称呼的‘三哥’,其实就是他的三儿子李隆基。

“三郎,父亲和姑姑说话,你休要多嘴。”

坐在李旦身后最上首处的少年,忙开口呵斥。

李隆基闻听,嘴巴一撇,那张俊美的脸上更随之露出委屈之色,悻悻然不再开口。

“成器不必如此,如今我们一家人坐在这里闲聊,哪有那许多规矩?

不过三郎的话说的也有道理,黄金不取出来,都是空谈……三哥那边人手确实不足,一场兄妹,怎地都要相互帮衬才是。不管怎样,咱们都是李家人,更需团结。”

李旦眉头颦蹙,扭头看了李隆基一眼。

“可是……”

“八哥,三郎说的没错,咱们李家如今已经容不得再有半点波折。

你别忘了,以梁王的心性,又岂能不垂涎这些黄金?若是被他得了手,说不得还会发生变故。这样吧。咱们都想想办法,帮三哥一次,总好过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李旦闻听。脸色顿时一变,又恢复平常。

他想了想,轻声问道:“可问题是,三郎那边会答应吗?你要知道,他那位太子妃也不是等闲之辈。弄个不好。她也会插手其中,到时候咱们兄妹可就里外不是人。”

太平公主陷入了沉思。

李旦所言确有道理,太子妃韦氏是个精明的人,同时也是个私心很重的人。

从她回到洛阳,便积极与娘家,也就是京兆韦氏联系来看,她在培养自己的手下。四千万贯的黄金,足以让无数人为之疯狂。韦氏会不会撒手,也是一个问题。

这笔黄金还未出世,如今已经被太多人盯着。

太平公主沉吟片刻道:“这样吧。我会与三哥谈谈,这事关我李氏的将来,相信三哥也不会不晓轻重。”

“如此,甚好!”

李旦和太平公主又谈了一阵,这才告辞离去。

出太平禅寺,父子四人上马,在卫士的簇拥下准备返回王府。

“父亲,那就是铜马陌吧。”

李隆基突然唤住了李旦,手指铜马陌方向问道。

李旦何等聪明的人,立刻明白了李隆基的意思。笑道:“怎么,想要见那杨青之?”

李隆基微微一笑,却不回答。

“成器,你以为那杨青之。究竟如何?”

李旦扭头,看着李成器,也就是他的长子。

李成器道:“孩儿未曾见过杨青之,但从他的诗词可以看出,此人文风多变,才华横溢。倒是个人物。此次元文都的笔记也是由他发现,说明他是个心思缜密之人。

若用得好,是个好帮手;但用不好……”

李成器压低声音道:“此人骨子里透着一种桀骜之气,以太子德行,恐无法驾驭。”

“成义,你觉得呢?”

李成义是李旦的次子,母亲柳氏,本为宫女。

李旦五个儿子,除了长子李成器是李旦原配刘氏所生之外,其余诸子也都是同父异母。三子李隆基的母亲是窦氏,如今被豆卢氏抚养。其余两个孩子,也是侧室所出。但有一件事,李旦非常骄傲。那就是他这五个儿子虽然年纪相差很大,又是同父异母,可彼此间相亲相爱,相互扶持,绝对可称得上兄友弟恭的典范。

李成义笑道:“我不了解此人,但读过他写的《西游》。

观其诗文,也是个孙猴子一样的人物。如果没有如来法力,恐怕也驯服不得此人。”

李旦轻轻点头,催马行进。

李成器则唤了旁边的李隆基一声,三兄弟并辔而行,跟在李旦身后,缓缓行出归义坊。

伴随着时间的流逝,天气也开始越来越热。

已近芒种,五月将至。

黄河地区的雨水变得频繁起来,不过与绵绵春雨不同,此时的雨水略显狂暴,更可能伴随着风暴。此时,巴蜀之地的麦收已经完成,京洛之地的中稻也进入返青。

秧苗嫩绿,生机勃勃。

杨守文听从了上官婉儿的吩咐,最近一段时间变得越发低调。

他去了两次香山,拜访了几次玄硕。除此之外,大多数时间他会留在铜马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平日里,读读书,练练武,遛遛狗,逗逗鹰,日子看上去格外逍遥。

不过,他虽然不出门,可是家中却越来越热闹。

随着他文名传遍了洛阳城,不时会有人登门做客。杨守文的朋友不多,但却与贺知章、张旭、张说、张若虚等人交好。同时,薛楚玉来铜马陌的次数也变得频繁起来,更有李过、李林甫时常过来玩耍,也使得铜马陌不复当初的冷清之气。

可杨守文却有一种预感,这样悠闲的日子,恐怕不会太长久了。

从张说那边传来的消息可以看出,整个洛阳的勋贵,都似乎被那前朝宝藏所吸引。

据说,要求起出这批黄金的声音越来越多,以至于平章事狄仁杰不得不暂时离开洛阳,搬去了偃师休养身体。但即便如此。朝中对黄金的热情,却是越发高涨。

奇怪的是,武则天那边始终没有动静,也不知道她究竟是什么想法。

“这贺季真也真是清闲。好歹也是朝廷命官,怎地整日里四处游荡,也不见他做事呢?”

这一日,杨守文送走了贺知章等人之后,回到后宅里抱怨。

后宅庭院里的楼阁。已经开始动工拆除,杨守文一家也随之搬进八角楼。八杨氏住进了一楼的厢房,杨青奴和郑虔也都搬到了八角楼旁边的平房里。虽然这里不似庭院中那样清静,但风景却更好。从这里,距离后宅的池塘很近。时值初夏,池塘里的莲叶荷花都争相盛开,正应了杨守文那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等庭院拆除之后,可以栽种一些毛竹。

这是司马承祯的建议,说是毛竹能够增强铜马陌的运势。

本来。杨守文是不打算大兴土木。不过后来想了想,毛竹的费用又不高,倒是可以尝试。若不然,空下那一大片的废墟,始终有碍眼观,说不得会影响心情。

一月已经学会了爬行,此时正在门廊上,咿呀咿呀的爬着。

杨青奴和郑虔则好奇的在一旁看着,不时过去逗弄。而杨茉莉则担负起了看护一月的责任。他很认真,每当一月爬的远了。他就会把她拎回来,然后放在身边。

一月继续爬,他继续拎回来。

如此反复,反正两个人都不会觉得烦躁。反而平添了不少乐趣。

“兕子,青奴有点想家了。”

“嗯?”

杨守文抬起头,看着一旁做针线活的杨氏。

“她虽然没怎么说,可是我能感觉得出来,她想回荥阳了。”

杨守文若有所思,向坐在门廊上的杨青奴看去。青奴最近一段时间。特别是宝珠死后,她变得安静了许多,经常一个人坐在门廊上发呆。杨守文一开始,以为她是受了惊吓。但听了杨氏的话,他才反应过来,青奴这是有点想她的父母了。

不管怎样,青奴才十一二岁。

离开父母这么久,虽然身边有他这个兄长,可毕竟还是会想家。

算算日子,来到洛阳也有一个多月了,她想家也在情理之中,杨守文倒是不觉得奇怪。

“嗯,婶娘不说,我倒是忽略了这件事。

青奴从小没有和阿爹和小娘他们分离过,这次一下子分离许久,想念倒也是正常。

这样,我问问她,若她愿意,就安排从义把她送回去。想必小娘也在想念她吧。”

“嗯,还有一件事,你要注意些。”

“什么事?”

杨氏把针脚收好,咬断了线头,然后起身把手里的婴儿衣服展开,笑着问道:“兕子,你看如何?”

“给一月的吗?”

“是啊。”

杨氏说着话,把那婴儿装放在桌上叠起来,然后压低声音道:“我发现,吉达最近一段时间情绪有点不太对头,经常一个人抱着枪,坐在水池旁边,一坐就是大半天。”

“有这种事?”

“嗯,我觉得,他有心事。”

杨氏把婴儿装叠好,掸了掸衣裙,“兕子,你这个兄长虽然不通文字,也说不出话,可是心思却细腻的很。有空的时候,你最好和他说说话,问问他是怎么回事。”

最近一段时间,吉达的确有些古怪。

好像从宝珠被杀那天之后,他就变得越发沉默了。

杨守文本来还不是很在意,可是听杨氏这么一说,顿时引起了重视。

他想了想,把手中的书卷放下来,起身往外走。

走到门口,就见杨从义风一样从前院跑进来,快步走到杨守文面前,气喘吁吁说道:“阿郎,外面有一个人,自称是大阿郎,要你去迎接他。”

大阿郎?

杨守文一怔,脱口而出道:“我阿爹来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