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盛唐崛起 > 第四百三十一章 吉凶一念间

盛唐崛起 第四百三十一章 吉凶一念间

作者:庚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25:45 来源:笔趣阁

你是猴子请来的逗比吗?

看着明秀一副神棍的模样,杨守文有一种想要吐槽的冲动。※%頂※%点※%小※%说,

对于前世生于红旗下的杨守文而言,并不是很相信明秀这一番话。而且,他说的也太模糊了,怎么听都好像是和稀泥。这吉与凶似乎都出自他的口,给人一种不怎么靠谱的感觉。

但是,又由不得杨守文不去相信。

明秀似乎不是在和他开玩笑,而且也没有必要骗他。

对于这起课占卜之术,杨守文是真不了解……万一呢?万一他说的是真的呢?

“四郎,到底是吉还是凶?”

明秀显得很慎重,在沉吟良久后,轻声道:“青之,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向你说。

总之一句话:吉凶一念间。

是凶还是吉,关键都要看你怎么应对。我只能说这些!至于最终会是什么结果,还是在你。”

吓得人小心肝砰砰跳!

夜色渐浓,黑石滩升起了薄雾。

今晚,是明秀值守,杨守文早早就躺下,面向篝火侧卧着,目光也显得格外迷离。

吉凶,一念间?

杨守文开始觉得,明秀似乎并非胡言乱语。

可到底是什么状况?

他脑子里如今已经变成了一锅粥,没有丝毫头绪。

八角山的伏击,李过的危险……杨守文隐隐觉得,他好像是被什么人给算计了。

这感觉,真不太舒服!

……

一夜无事,第二天一早。杨守文等人便乘坐渡船渡河。

不过,他们刚渡过了黑石河滩,就见一队人马由远而近,从官道尽头急速行进。

“前面可是小郎君吗?”

为首是一个体格雄壮的男子,一袭黑裳,纵马疾驰。

他一马当先来到渡口。翻身跳下了战马,快走两步便来到了杨守文的马前,躬身一揖。

“小郎君,阿郎听闻小郎君在八角山遇袭,非常担心。

故而命卑职连夜赶来,护送小郎君返回神都……小郎君,一切都可安好吗?”

那汉子,身高在六尺靠上。

体型略有些瘦弱……哦,这个瘦弱要看和谁比较。和杨守文比的话。他绝对是精壮。可是和杨茉莉站在一起,他只能是瘦弱。但是,他站在那里,从头到脚流露出一股子彪悍之气。就连明礼看到他,也不禁在心中暗自发出一声赞叹:好一个雄壮的好汉!

杨守文认得这男子,正是杨从义。

既然他是奉老爹的命令来,说明前天夜里发生的事情,已经传到了神都洛阳。

想到这里。杨守文松了口气。

消息既然已经到了洛阳,就说明不会再有危险。

他沉声道:“老杨。辛苦你了……哥奴可还好吗?”

他说的哥奴,并非李林甫,而是杨存忠。

杨从义看上去气色不错,想必是近来一段日子过的很顺心,整个人都透着一股子干练。

他笑道:“哥奴一切安好,只是挂念郎君。”

“那就好!”

杨守文说着。看了一眼杨从义身后的骑队。

“哦,这位是校尉,乃洛州折冲府校尉。

阿郎听闻郎君遇袭,所以请陈校尉率部前来保护郎君。他带了一团兵马,请郎君放心。”

“在下陈玄礼。拜见征事郎。”

那校尉年纪不是很大,约在二十多的样子,举止非常沉稳。

听到杨从义介绍他,他连忙站出来,插手行礼。

在武则天时期,府兵制已经开始败落,但仍旧占居主流。依照唐代军制,每一个折冲府设折冲都尉一人,左右果毅都尉各两人为辅。每个折冲府,根据级别,下辖4-6个团,每个团二百人。团设校尉,辖两旅,每旅百人,设有旅帅一职。

这陈玄礼是校尉,也算是折冲府的基层军官。

杨守文倒没有露出傲慢之色,拱手道:“如此,就烦劳陈校尉。”

陈玄礼所部,是一个骑兵团,所属尽是骑军卫士。他二话不说,立刻把部曲化为两旅,一旅在前面开路,一旅压阵,护送着杨守文一行人,浩浩荡荡赶奔洛阳。

有这么一支骑军护送,杨守文总算是放了心。

当然了,如果只是陈玄礼过来,他恐怕还是会保持警惕。

但杨从义来了,就说明这陈玄礼没有任何问题。毕竟,杨从义才是杨守文的手下。

“从义,家里最近可好?”

“郎君放心,一切安好……”

在前往洛阳的途中,杨守文和杨从义聊起了家常。

“大娘子上个月从荥阳过来,已经住进了铜马陌。

咱们家现在可是比当初要热闹许多,家里还添置了一些人手。阿郎是在六月初赴任,不过一直很忙,几乎不怎么在家里。幸亏大娘子来了,总算是稳定下来。”

“一月好吗?”

“小娘子甚好!”

杨从义笑着说道:“只是不见了郎君,时常哭闹。”

杨守文笑了,脸上更闪过一抹柔和之色。

对一月,杨守文说不清楚是怎样一种感觉。虽然杨氏把一月收养,如果按照辈分,那应该是自己的妹妹。可不知怎地,在杨守文的心里,一月就是她的孩子。

他收养一月的时候,正是幼娘被掳走时。

当时他从饶乐返回中原,因为寻找幼娘失败而感到惆怅,一月就那么恰巧的出现在他的面前。

她的父母死了,世上唯一的亲人,似乎也只有杨守文。

从平棘一路跟来,在杨守文的心里,一月就如同他的女儿……

“对了,洛阳最近有没有什么事情发生?”

“事情?”

杨从义想了想。有些茫然。

倒是跟在他身后的陈玄礼忍不住道:“征事郎,八月十五圣人在西山校场开第四科武举。最近几天,从各地来的应试举子云集神都,也是近来洛阳最大的事情。”

“圣人要开武科了?”

杨守文一怔,扭头向高力士看去。

高力士则一脸茫然,表示不太清楚。

“对。是这么回事……陈校尉不说,我都险些忘了这件事。

郎君,最近几天洛阳有些乱。你也知道,那些举子们来了,少不得饮酒作乐。都是习武之人,仗着练过些拳脚,吃多了酒便到处惹事。阿郎那边都抓了十几个闹事的举子,据说城里抓的人更多。郎君这次回来,若没什么事。就别出门了。”

杨守文道:“除此之外呢?”

“好像没什么事情吧。”

杨从义向陈玄礼看去,那陈玄礼则摇摇头,一脸茫然。

这时候,高力士催马上前,在杨守文身边低声道:“征事郎,过公子的事情属于宗室的事务,不可能传出去,所以过公子被抓。外面的人也不太可能知晓此事。”

哦,也是!

李过是宗室。他得罪了武则天,被关入天牢,属于皇家内部的事务。

有道是家丑不可外扬,发生这种事情,相信也没有人会传出去。这么说的话,杨从义和陈玄礼不清楚状况。的确是情有可原。只是,李过到底犯了什么错呢?

杨守文揉了揉鼻子,有些奇怪!

有了杨从义和陈玄礼的护送,这一路下来,风平浪静。

就在杨守文赶奔洛阳的时候。上阳宫外来了一辆马车,在丽景台停下。从马车上走下来一个六旬老妪,一身华美宫装,云鬓高耸。她年纪虽然大了,可精神却不错。那脸上,虽布满了岁月的痕迹,可仍旧能依稀看出,她年轻时的美艳。

老妪下车后,厉声道:“孽子,滚出来。”

从马车上又下来了一个青年,赤着上身,还绑着两根荆条。

“公主千岁,你这是……”

丽景台外,上官婉儿似乎正在等候这老妪的到来。

看到青年这模样,她忍不住笑了,迎上前道:“公主,你这又是闹得哪门子事情?”

“啊,上官姑娘,圣人在吗?”

“圣人听闻公主来,在宫中等候多时。”

上官婉儿说着话,疑惑看了那青年一眼。

只是,没等她询问,老妪道:“圣人万金之躯,怎可让她老人家等我。烦劳婉儿带我去拜见,到时候定要让圣人严惩这混账东西。”

“郡马惹祸了?”

“是啊!”

老妪似乎不愿意就这个问题多说,上官婉儿也就没有多嘴。

她在前面领路,带着老妪和青年走进丽景台。

才一走进大殿,就见那老妪扑通一下跪地,以膝行走,一边走还一边哭道:“圣人,奴婢把那该死的畜生带过来了。”

武则天正坐在丽景台看书,见此情景,连忙把书放下来,快步走下丹陛。

“千金,你这是干什么?”

老妪,正是千金公主,唐高祖李渊之女。

不过她如今已非千金公主,而是安定公主。只是在私下里,武则天仍会唤她‘千金’。

在她身后的青年,赫然就是郑克义。

“这不是小郎君吗?怎么这副模样?”

武则天认得郑克义,不仅认得,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而言,郑克义还是她的亲戚。

郑克义的妻子,就是武承嗣的女儿。

而且武则天和安定公主的关系极好,郑克义可以说是她从小看着长大。

“侄孙该死,闯了大祸,特来向圣人请罪。”

这个辈分,说起来比较怪异。

如果从安定公主这一边论的话,武则天和安定公主是同辈。

虽然武则天后来嫁给了唐高宗,可谁敢这么算呢?安定公主更不敢在武则天面前充大。武则天得势之后,她甚至想要认武则天做母亲。而武承嗣的女儿,算是武则天的孙子辈,郑克义在武则天面前,索性也当了孙子,故而才有‘侄孙’之说。

武则天闻听,峨嵋轻蹙。

“千金,看这样子,小郎君惹得祸可是不小啊。”

看着郑克义从小长大,武则天怎能不了解这个小子?他人不坏,只是有些纨绔,胆子又比较小。说难听一点,这小子惹不来什么大祸,因为他还没有那个本事。

可现在……

安定公主厉声道:“孽子,你自己说。”、

郑克义颤声道:“圣人,都是臣糊涂,一时迷了心窍。

前些日子,我那浑家向臣介绍了一个人,说是要臣帮忙。臣当时也没多想,就答应下来。那人说,让我帮他拦截一个人,并且对方非常凶悍,需调动府中兵马。

臣也不知道他究竟要拦截谁,所以也就没有在意,答应了他的请求。”

“哦?”

武则天听到这里,脸上笼罩了一层阴霾。

“然后呢?”

“前天晚上,臣率本部兵马,在八角山拦住了对方。

可是臣那时候才知道,那个人要臣拦截的人,居然,居然是……”

上官婉儿突然冷声道:“是征事郎,杨青之,对吗?”

武则天蓦地抬起头,向上官婉儿看去。

上官婉儿忙道:“启禀圣人,婉儿也是刚得到了杨司马送来的消息,说青之返回神都,不想前日在八角山遭遇伏击。杨司马也没有说太清楚,若非郑郎君交代,婉儿根本没有想到是他。”

“郑克义!”

“臣在。”

“婉儿刚才说的,可是真的?”

武则天话语中,显得非常平静,可是郑克义却感受到了莫名寒意。

他连忙抬头,向母亲安定公主看去,只听安定公主怒道:“混账东西,到这个时候不好好回答你皇祖母的话,看我作甚?”

“是!”

听了安定公主的咆哮,郑克义吞了口唾沫,颤声回答。

武则天没有再理睬郑克义,而是向上官婉儿看去,“婉儿,杨青之回洛阳做什么?”

“据说他是奉高郎君之名,前来向圣人复旨。

之前,他们在湖州三山岛发现了游仙宫,并顺利取出了游仙宫内的宝藏。估计高郎君是让他回来请示,如何处置那些黄金。”

“只是这样吗?”

上官婉儿打了个寒蝉,犹豫了一下道:“另外,婉儿还听说,东宫典直高力士在月前偷偷离开了神都,前往苏州寻找青之。婉儿估计,青之这次回来神都……”

“哼,倒是个有情义的家伙。”

武则天的脸上,看不出喜怒,声音也很平静。

“郑克义,那个人是谁?”

“啊?”

“就是你那浑家给你介绍的人,究竟是谁?”

郑克义犹豫了一下,轻声道:“那个人名叫孙思观,乃是皇祖母二次开设武科时的武魁。”

“孙思观?”

武则天的面颊,微微抽搐了一下。

她闭上眼,沉吟良久,而后沉声道:“婉儿,这件事就交给你处理……既然他回来了,那就随他去吧。”(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