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盛唐崛起 > 第五百五十二章 李客的推荐

盛唐崛起 第五百五十二章 李客的推荐

作者:庚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25:45 来源:笔趣阁

天,亮了!

洪水渐渐退去,碎叶城重又显现出来。

只是此时的碎叶城,已经全没有早先那西陲重镇的风貌。此前,这座拥有数万常住人口,外加近十万流动人口的城市,此刻却是一片狼藉。洪水退去后,大地泥泞,变成了一片沼泽。行走其上,一个不小心就会陷入泥坑,半天才能脱身。

沼泽中,尸体随处可见。

其中不泛有牛羊的尸体,但更多的,还是人的尸体……

也幸亏碎叶城最近局势不稳,特别是阿勒皮家族的灭亡,使得不少人迁离,也令更多人止步于碎叶河谷外。否则的话,这一场洪水,碎叶城的死伤会更加惊人。

保大军是在正午时才进入碎叶城,那时候的情况,已好转许多。

到傍晚时,杨守文带着黄胡子也抵达碎叶城外。

他抵达碎叶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寻找杨十六和封常清的下落。可是偌大的城市,又该从何处寻找?

幸亏李客突发奇想,提醒杨守文道:“杨君,水淹碎叶城的计策既然是丑奴想到的,那他很可能会猜到,杨君会以这种方式来攻城。所以,他会找碎叶城的高地藏身,而碎叶城地势最高处,便是大清坊……他们并不熟悉碎叶城的情况,所以也找不到更隐秘的藏身之所。所以,弥勒瓷坊对他们可能更有安全感吧。”

“弥勒瓷坊?”

杨守文闻听,顿时醒悟过来。

他连忙让李客带路,一行人匆匆赶到弥勒瓷坊。

才抵达弥勒瓷坊的时候,杨守文也吓了一跳,因为这弥勒瓷坊已经变成了废墟。

好在有李客带路,领着他们找到了后院的地窖。

当初。李客在建造地窖的时候考虑的很周全,把地窖分为两层,上层可以藏人,下层则挖通出去,一直延伸到大清坊外。加之大清坊的地势确实很高,洪水虽然凶猛。但是并没有给大清坊带来太多的损毁,以至于当杨守文他们找到封常清两人的时候,两人躺在烂泥之中,昏迷不醒……好在,都没有性命之忧。

杨守文总算是松了口气,整个人也变得轻松许多。

他把封常清和杨十六抱出地窖,随后便命人把他二人送去治疗,并安置在城外高地……

没办法,碎叶城已经变成了泽国。根本无法入住。

除了大清坊可以驻扎一些人马之外,其他地方……更不要说,城中的房舍十之七八都被大水冲垮。

杨守文显得有些沉默,看上去并不是很高兴。

战争的残酷!

此前,他虽然经历了昌平之战,但结果毕竟是保住了城池。

所以对于这破城后的情形,了解并不充分。从大清坊返回城外驻地的路上,杨守文看到无数从洪水中逃生的幸存者。在废墟中寻找自己的亲人。而那些确定自己亲人已经死去的人们,则放声大哭。哭声。在碎叶城废墟的上空回荡不息……

从城外,传来了苏尔奈吹奏的乐曲声。

那乐曲听上去很是悲凉,让原本心情就不是很好的杨守文,更感到了一种莫名的压抑。

胜利了!

可是说好的喜悦呢?

杨守文没有感受到,内心里只有一种凄然的感触。

“杨君不要如此伤感,其实对碎叶城而言。这也许是最好的结果。”

李客跟随在杨守文的身后,见杨守文的情绪低落,一开始有些疑惑,但很快就明白过来。

对于这位来自洛阳的特使,李客真的是有些看不明白。

他听过杨守文的大名。知道这是个文采飞扬的人;不过在经历了那晚的叛乱之后,他也知道,杨守文同样身手强悍。他可以为了自己的徒弟不顾一切夺取保大军的军权,也能够为了攻破碎叶城,不惜水淹碎叶河谷。但是转过身,却又在为这一场战事中丧命的无辜者流泪、伤感……这位特使,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

李客觉得,杨守文的身上充满了矛盾,令他感受到一种邪异。

嗯,就是邪异!

不过,眼见杨守文兴致不高,李客还是觉得应该加以劝说才对。

“如果薄露站稳了脚跟,整个安西都将处于动荡。

而且,一俟朝廷大军开拔过来,这碎叶城百姓的结局,恐怕会更为凄惨。到时候,朝廷为了威慑安西,肯定会大开杀戒。那时候,这些居住在碎叶城的人们……

现在,城破了,他们看似无家可归。

但实际上,也算是给他们留下了一条生路。只要西域商路不断,河西走廊畅通,这里很快就会恢复生机。你看,那些人虽然流露悲伤之色,但并未失去希望。”

希望?

杨守文停下脚步。

他站在一块空地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们。

片刻后,他转身眺望碎叶河谷……夜幕已经笼罩碎叶河谷,但是那河谷之中,却满是星星点点的火光。人们在寻找亲人的同时,何尝不是在寻找着一种希望?

待来年,这片土地就会重现生机,恢复往日的生趣。

“李君,谢谢你。”

杨守文的心情并未好转,但是已没有此前那种压抑的感觉。

他突然道:“李君,你真不愿意等事情结束之后,随我返回洛阳吗?”

这李客,绝对是一个人才。

他有着非凡的洞察力,同时也有上佳的口才。

这要是在三国或者春秋战国,那就是一个纵横家,一个策士的水准。可惜到了唐代,纵横家和策士的时代已经过去,即便李客有这样的能力,也只能成为一个密探。

但是,杨守文觉得,他的身边也许需要这样的一个人才。

李客犹豫了!

说实话,他有些心动。

但是他同时又是一个内心极其坚定的人,他有自己的目标,更不愿意轻易尝试改变。

不过,李客可以感受到,杨守文是真心在邀请他。

虽然对于杨守文如今在朝中具体是什么状况并不了解,但从杨守文手持太子定命宝来看,他的地位绝非等闲。

李客沉吟片刻后,轻声道:“杨君美意,李客感激不尽。

但是客如今,并不想离开安西。不过,客想要为杨君举荐一人。若杨君得此人,胜客百倍。”

杨守文一怔,似乎没想到李客会给出这样的答案。

他有些好奇问道:“李君,你要为我推荐何人?”

“我有一位兄长,正值不惑之年,才学和智谋胜我百倍。

他著有一部奇书,名曰《长短经》,可惜无人知晓。我正是看了他这部书,才有如今的才学。杨君若能请得他出山相助,相信一定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长短经?

杨守文心里一动,那好奇心也变得更盛了。

《长短经》,我好像听说过。

他前世曾看到过这本书的介绍,说它是一部小资治通鉴。

据说,连太祖也曾点评过这本书,说资治通鉴讲的是阳谋,而长短经说的是阴谋和诡计。

不过,由于前世看过太多这样的介绍,而且很多都是名不副实。

所以杨守文也就看了一下介绍,并没有往心里去。可是没想到,李客竟然认识这部书的作者?

李客的才能,杨守文已经见识过了。

那么他这么郑重其事的推荐,说明那个长短经的作者,的确是有真才实学。同时,也使得杨守文对长短经的内容产生了一丝好奇。他有些后悔,前世忽略了这本书。

“敢问李君,你说的这位奇人,高姓大名?”

“我这位兄长,姓赵名蕤字太宾,号东岩子,是梓州盐亭人氏。”

姓赵,那就没错了!

杨守文依稀记得《长短经》的作者好像是姓赵,但是具体叫什么名字,却记不太清了。

梓州,盐亭?

杨守文默默记住了这个地名。

不过,他旋即又想起来一件事:记得陈子昂好像也是梓州人……圣历元年一别,陈子昂返回梓州便再无消息。

虽然杨守文不太喜欢陈子昂,但那毕竟是一位名人。

梓州,还真是一处人杰地灵,藏龙卧虎的好地方……(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