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盛唐崛起 > 第六百二十六章 任他洪水滔天

盛唐崛起 第六百二十六章 任他洪水滔天

作者:庚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25:45 来源:笔趣阁

大足元年正月,新的一年才刚开始,洛阳就迎来了一场热闹。

正月十五过后,武则天摆驾返回长安。随行的有相王李旦,还有一干宗室子弟,以及梁王武三思等人。那仪仗延绵十里,声势极为隆重,引得无数人前来观看。

“听说,相王的脸色不太好看呢。”

高力士坐在牢房门口的门廊上,笑嘻嘻说道。

那门廊上,摆放着一副茶具,一只红泥制成的炭炉就放在一旁,上面挂着一个铁皮制成的水壶。水已沸腾,水蒸气从壶嘴喷出,发出吱吱声响,令人感觉暖暖的。

杨守文从水壶中舀出沸水,冲泡茶汤。

听到高力士的话,他只是微微一笑,却没有任何反应。

倒是李裹儿在一旁道:“旦叔父肯定不开心,他被祖母带在身边,哪里似在洛阳自在?”

“裹儿,慎言。”

杨守文眉毛一挑,轻声喝止。

这里是宗正寺的大牢,是专门用来关押宗室子弟。

不过,真被关进来的人,哪个不是皇亲贵胄?所以对待这里的犯人,也不可能似真正的牢房一样。李裹儿被宗正寺判罚关押半载,而杨守文则严重一些,被判罚一年。

毕竟,李裹儿烧了寿昌郡主的房子,但并未造成太大的影响。

而杨守文火烧武家楼,可不仅仅是烧楼那么简单,还杀了人,更逼得武崇训跳河逃生。

为了武三思的面子,杨守文的处罚就不会轻了。

好在,有李显在暗中说清,宗正寺宗正李仁也是高举轻放,只处以杨守文一年关押。

不过,对于李裹儿来说,一年又算的什么?

她非但没有因为自己被关押而难过,反而很开心,每天都会跑来杨守文的住处玩耍。至于宗正寺的守卫,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谁不知趣的过来阻拦。

“本来就是嘛,旦叔父在神都何等自在,此去长安,还要守陵扫墓,少不得要受到约束。”

杨守文看了李裹儿一眼,没有再去阻止。

他看得出,李裹儿并不清楚李旦的事情,否则便不会是这种态度。

“小高,我记得姚崇去年不是辞官了吗?”

高力士道:“没错,姚崇去年的确是因为‘金城’案件辞官。

不过,他辞官后并未离开洛阳,腊月二十六,相王向陛下举荐姚崇,陛下念其能力出众,本就不愿让他远离庙堂,故而就同意了相王所请,拜都台右仆射一职。”

都台,也就是俗称三省六部之一的尚书省。

早在垂拱年间,尚书省就被改为都台,又因当年太宗李世民曾做过尚书令,所以此后就把这个职位空置起来,实际上由左右仆射做主。这右仆射,相当于副职,权利巨大。

姚崇此前辞官,短短月余复起,职务非但没有被降低,还升了一品。

杨守文不禁眯起眼睛,陷入沉思。

姚崇,他有印象,是开元名臣。

此人和相王走的很近,这次复起,里面也少不得有相王手笔。而都台右仆射,职位极为重要,执掌六部。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姚崇这一次因祸得福,反而掌握了实权。

也不知道,太子是否有觉察呢?

“兕子哥哥,茶好了吗?”

李裹儿有些性急,见杨守文不说话,忍不住开口催促。

杨守文立刻醒悟过来,旋即笑着分了一杯茶汤给李裹儿,然后又和高力士闲聊起来。

而今,高力士已经成为他和外界联络的唯一桥梁。

身在皇城大牢里,他根本不可能了解外面的局势,而看守们,更不敢和他来交流。

好在高力士这宦官的身份,让他可以自由出入大牢。

每天,高力士都会带来新的消息,也使得杨守文可以及时掌握外界的状况。只是,在大多数时候,他并不在意那些朝堂上的变动。除非是听到有熟悉之人的消息,他才会询问两句。比如,前些时候老爹出任东都留守,就让杨守文感到惊讶。

东都留守,可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职务。

以前杨承烈做千骑将军,做洛州司马,虽掌握实权,但却并不为人所关注。

可现在,一下子把杨承烈提拔到东都留守的位子上,就等于把他推到了风口浪尖。

杨承烈再也不能做一个隐身人,他的一举一动,都将被人关注。

这对杨承烈而言,将会是一次巨大的考验。

他没有任何资历,也没有任何经验,万一出了差池,必然会引来无数麻烦……这其中,估计有武则天的考量,也有太子李显的推波助澜。杨守文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非常震惊,却又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因为,杨守文自己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老爹这一次,有大麻烦了!

不过呢,杨守文并不担心。

杨承烈身边有张九龄出谋划策,上官婉儿肯定也不会坐视杨承烈为难。

论及斗争经验,十个杨承烈也斗不过一个上官婉儿,有她的帮助,想必能容易许多。

再加上太子李显的力挺……

若这么一想,杨承烈这个东都留守,还真可以尝试一番。

“对了,有一件事,明君要我转告杨君。”

“什么事?”

“明君对奴婢说,那幅画,有线索了。”

“什么线索?”

“明君说,那幅画里的景色,很像是曲江池,芙蓉园的风景。明君已经派人前往查寻线索……只是这日子有些远了,能否找到线索,他也不敢保证,还请杨君莫急。”

明秀说的线索,是那梅花主人的线索。

曲江池……

杨守文眉心蹙动,轻轻点头。

“兕子哥哥,你要查寻什么线索?”

“哦,一点小事。”

杨守文并不希望李裹儿也被牵扯进来,于是笑了笑,并未回答。

可是,李裹儿却露出委屈的表情,轻声道:“兕子哥哥,裹儿是不是很没有用啊。”

“裹儿为何这么想?”

“你在做大事,可裹儿却帮不得你,只给你添麻烦。

你两次被关进大牢,都是因为裹儿的缘故。可是裹儿却帮不上你半分,感觉好没有用处。”

杨守文连忙道:“裹儿你休要胡思乱想,只是这件事,与西京有关。

你对西京并不熟悉,如何能帮得我?”

“谁说的,我虽然不熟悉西京,可是有人熟悉……兕子哥哥,你要查找什么线索,我可以让韦鐬哥哥帮忙。他从小在长安长大,而今就在长安任职。韦鐬哥哥对我极好,只要我开口,他肯定不会推辞。以他的能力,查找线索应该不会特别难。”

韦鐬是永寿公主的丈夫。

可惜,永寿公主过世的早……

杨守文眼睛一亮,不禁轻轻颔首。

他和明秀对长安都不太熟悉,想要查寻线索,的确非常麻烦。

若有个地头蛇帮忙,想来会容易许多。更何况,韦鐬也是青园的一份子,李显对他极为喜爱。

“如此……裹儿快快写一封信,我让小高给明秀带去,免得耽误事情。”

李裹儿顿时开心了,那双眼睛更笑成了一双弯月。

只要能帮到杨守文,她就非常高兴。

看着她的笑容,杨守文也不禁笑了……不管史书里是怎么记载李裹儿,可是在他的眼里,李裹儿就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单纯丫头。只可惜,历史上李裹儿身边的人……反正不管怎样,他一定要保护裹儿周全,如此才不负李裹儿对他的这番情意。

武则天离开洛阳之后,洛阳并没有因此而平静下来。

明崇俨之子明琰自蜀州抵达洛阳,正式就任司刑寺少卿一职。他上任之后,便开始彻查‘金城疑案’。此前,吕程志前往金城已就职数月,也找到了一些有用的线索。明琰接手案件后,连续数日抓捕洛阳十余名官员,也使得不少人心惊肉跳。

不过,杨守文却很清楚,这案子到最后,也只是一桩无头公案罢了。

明琰不可能追查到底,他之所以一就任就施展雷霆手段,其震慑的意义更大。而且,明琰和杨承烈认识,在明琰办案的时候,杨承烈给予了很大帮助,更形成了有力同盟。所抓捕的十余名官员,大多是非太子一系的职官。这其中,更包含玄机。

杨守文没有过问这些事情,因为他现在还是戴罪之身。

不知不觉,已经进入二月。

伴随惊蛰到来,春天的气息,也变得越来越浓。

杨守文每天要么是在大牢里习武练功,和杨茉莉、杨十六过招;要么就带着悟空四个,和李裹儿在这大牢里散步。那宫城里的桃杏已经开始绽放,变得格外生动。

凝碧池水波**,景色极为动人。

这也让杨守文的心情变得轻松不少,什么金城案,什么朝堂争斗都似乎离他远去,生活更显得惬意非常。

只是他很清楚,这惬意怕是不会持续太久……

二月初十,细雨靡靡。

人常说春雨贵如油,这一场好雨到来,说不得能减轻河洛地区的旱情。

是的,旱情!

从去年腊月开始,已经有一个多月没有下雨了。正是春耕农忙时节,这场雨来的正是时候。

杨茉莉和杨十六坐在门廊下发愣,而杨守文则靠在廊柱上看书。

就在这时,高力士从外面走来。

他快步走上门廊,在杨守文耳边低语几句,杨守文的脸色,随之大变,更睁大了眼睛。

“当真?”

高力士道:“杨公说,应该不会有假。

那姓牛的一口梓州话,而且看他过所,也的确是从梓州而来。那模样,绝非假扮。

杨公让奴婢转告,该如何处置,还要杨君你自行决断。”(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