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盛唐崛起 > 第七百三十三章 先发制人

盛唐崛起 第七百三十三章 先发制人

作者:庚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25:45 来源:笔趣阁

杨守文性情温和?

郑叔则感觉有点懵!

他没有见过杨守文,但是从林县尉的描述中,却能够想象出杨守文的形象。』. .一个性情温和的人,绝不可能一言不合就大开杀戒。那些倭人固然有些嚣张,但是在郑叔则却罪不至死。而杨守文,却把那些人杀得干净,又怎算是性情温和?

不过,他不会在这个问题上和李裹儿唱反调。

公主既然说杨守文性情温和,那杨守文的性情,一定是温和的!

郑叔则是来走门路,是为了日后的前程谋划,可不是想来找死,和李裹儿打擂台。

他立刻道:“道长所言极是。

杨君风采过人,其人温文尔雅,谈吐不凡。

下官早就听说过杨君大名,而且与杨君还有些关系。下官是荥阳郑家子弟,论辈分,算是杨君的舅父。下官之所以能坐上偃师县令的位子,也多亏了杨公的提携。

道长有所不知,那些倭人实在是……

一群化外蛮夷,不过是得了陛下几句夸赞,鸿胪寺就小题大做,严令下官予以关照。

道长,而今偃师大旱,百姓正需要水源灌溉庄稼。

可那些倭人却霸占了水源,甚至还对陛下子民大打出手。他们那田庄里,本有水源,却说给牲口用都不够,非要用孝义里百姓的水源。这眼见着庄稼就要喝死,他们却不管不顾。杨君也是见此,才去和他们商量,却不成想那些倭人竟险些射杀了杨君的爱鹰……他们出言不逊,对杨君三番五次的辱骂,才使得杨君愤而动手。”

“那些倭人,敢伤大玉?”

李裹儿闻听,勃然大怒。

她对大玉,也是极为喜爱,丝毫不逊色于杨守文。

再听到那些倭人辱骂杨守文,她更加恼怒,俏脸上笼罩寒霜,转身道:“来人,与我备车,我要去见皇祖母。”

李裹儿何等骄横的性子,也就是在杨守文面前老实一点。

而今,听说杨守文受了欺负,她是绝不能忍。

“道长,现在城门已经关闭,怕是进不得城啊。”

“哼,我有皇祖母御赐金牌,无论何时都可自由出入洛阳。

小铃铛,你莫要再啰嗦,否则我让小馒头陪我,你一个人留在桃花峪里明白?”

李裹儿前次翘家,从剑南道返回之后,自然少不得一顿斥责。

不过,却不要小觑了她。

她能说会道,又知道如何撒娇,还会哄武则天开心。加上从剑南道历练一圈回来后,整个人气质都生了巨大的变化。增添了一种英气,令武则天自内心的喜爱。

也不知她是怎么哄的武则天,反正到最后,武则天虽然下旨让她继续在翠云峰修行,但又给了李裹儿一枚金牌,可以不分时候,自由出入洛阳,乃至各个宫城。

小铃铛哼了一声,忙扭头跑去备马。

“你叫郑叔则,是吗?”

“下官正是。”

“郑县令,多谢你来通风报信,贫道会牢记在心。

不过呢,现在有一件事要麻烦你……请你立刻返回偃师,照顾好杨公子,千万别让他受了委屈,可以吗?”

“道长吩咐,下官焉敢不从?”

郑叔则心中狂喜,忙躬身行礼。

他不辞辛苦,奔波百里而来,所为的不就是这样一句话吗?

现在,他的目的已经达到,自然心满意足。同时郑叔则也是一个非常知晓轻重的人,他不敢再耽搁,便转身准备离开。

“你那匹马,奔跑百里,怕是派不上用场。

来人,把继魏王前几日送来的马挑选一匹赠与郑县尊,莫要让他白白的奔波一遭。”

继魏王武延基,历史上在去年末就被武则天杖毙。

不过如今,由于杨守文安南大捷的消息及时传来,再加上李裹儿在杨守文的劝说下,对自家兄弟姐妹的情义,远比历史上重,出面苦苦哀求,总算是救下武延基和李重润两人。

经此一难,武延基仿佛如梦方醒,不再整日里和那些狐朋狗友混在一处。

武则天罢黜了他继魏王的王位,更被贬为庶民。

可是别以为他就是庶民,再不济他还是驸马,再不济,皇太孙李重润也要关照他。而武延基也变得非常低调,整日里都呆在青园里,把青园经营的越兴旺起来。

那青园,而今已成为洛阳最为热闹的去处。

王贵贵族,世家子弟,都是那青园常客。青园本就是由一群权贵子弟操办起来,门槛极高。那些外来人想要在洛阳城里站稳,出人头地,青园就成了最佳的选择。

于是乎这青园的地位,就变得格外脱。

他们不掺和政事,却能够牵线搭桥;他们从不关注时局,但是所有的消息,大都是由这里传出。这里是文雅骚客的最爱,也是投机钻营者的天堂;更是洛阳最为昂贵的销金窟。

武延基就凭借着对青园的掌控,成为洛阳城中无人敢小觑的存在。

许多人来洛阳办事,都走的武延基的门路,这礼物自然不会少了……武延基也知道,这次活命,多亏了李裹儿的求情,更感谢杨守文及时的大捷。所以,他隔三差五就会派人过来,也算是表达了他对李裹儿的感谢。再说了,李仙蕙和李裹儿的关系,可极为亲密。前些日子西域送来了一批宝马,武延基就挑选了几匹送来。

而李裹儿呢,虽然武延基已是庶民,可仍旧会习惯性的称呼他为继魏王。

郑叔则喜出望外,再次向李裹儿道谢。

自有随从带他去青牛观选马,而郑叔则一走,李裹儿就变了脸色,从门廊上噌的跳下来,把手指放进口中,一声口哨,就见四只獒犬立刻来到她身后,离开桃花峪。

夜色,深沉。

一队车马来到洛阳城下,守城的军卒很快就打开了城门。

他们沿着御街疾驰,进入皇宫之后,转道直奔上阳宫。

李裹儿没有莽撞行事,她先打听到了武则天在观风殿批阅奏章,并未休息,才一路狂奔。

遣唐使的事情,她当然知道。

说实话,李裹儿也见过那遣唐使,好像叫什么真人,确是一表人才,文质彬彬的颇为儒雅。

不过,她却颇不喜欢。

但武则天非常喜欢!

事实上,大凡老太太,都会对小鲜肉比较欣赏。

更不要说那粟田真人确有几分才学……武则天能宠爱张易之兄弟,对这个来自异邦的粟田真人,自然也非常好奇。赐进徳冠,加紫袍,麟德殿内赐宴,可谓极尽恩宠。

也正是这个原因,才使得那鸿胪寺对遣唐使极为重视。

“皇祖母,皇祖母!”

李裹儿一进提象门,才靠近观风殿,就大声呼喊起来。

空荡的观风殿外,冷冷清清。

但她知道,在她走进观风殿之后,就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她……

内侍张大年匆匆走出大殿,迎上前来。

“道长,恁晚前来何事?”

“我要见皇祖母。”

说着,李裹儿便高举金牌。

张大年见状,不禁苦笑。

也不知道当初武则天是怎么想的,赐了一枚金牌给李裹儿,使得她出入宫禁,旁若无人。

“圣人正在批阅奏章,道长要见圣人,还请安静。”

“我知道,我一定安静。”

李裹儿跟着张大年走进了观风殿内,那大殿里灯火通明。

位于大殿正中央的一座雕花香炉里,腾起袅袅青烟,弥漫着一股龙涎香的气味……

武则天正依在榻上,手捧表奏阅读。

而在丹陛下,上官婉儿也正在抄录着什么,估计是明日要朝议的事情。

“皇祖母,不要怪罪兕子哥哥。”

李裹儿一进门,就不管张大年刚才的叮嘱,大声喊叫起来。

张大年白眉蹙动,裹儿颇感无奈。

他了解这位出家修行的公主是什么脾气,无法无天,却又天真烂漫。说她无法无天,她敢一把火烧了自家姐妹的家宅,敢冒着抗旨的罪名,陪杨守文一路跑去剑南道,还历经多次战事,绝对是无法无天的典范;说她天真烂漫,则是她有时候会把事情想得非常简单,甚至很幼稚。但也正是这简单和幼稚,甚得武则天所喜。

不过这一次……

张大年也很好奇,杨守文又惹祸了吗?

上官婉儿的手一抖,险些写错了字,抬起头来。

她和杨承烈之间的关系,对武则天而言已不是什么秘密。

这一次,杨承烈去了北庭,本来上官婉儿也想跟着。但武则天身边确实离不开她,就把她强行留下。

所以,上官婉儿对杨守文的事情,更是格外关心。

武则天蹙眉,坐直了身体。

她的梨花带雨的李裹儿,诧异道:“裹儿,生了什么事,青之回来了吗?

朕到现在还未有他的消息,又怎会怪罪他?

他,惹了什么祸事?”

“皇祖母难道还不知道?”

“知道什么?”

“哦,那没事了,裹儿告退。”

“站住!”

武则天厉声喝道:“裹儿,休得耍花招,说吧,那杨兕子又惹了什么祸事出来?”

李裹儿闻听,顿时露出了楚楚可怜的表情。

“皇祖母,兕子哥哥被人欺负了。”

“哈!”武则天笑了,一旁上官婉儿和张大年也笑了。

你家那位是什么脾气,你难道不知道?自他进了洛阳,只有他欺负人的份儿,却未曾听得,他被人欺负。不过,这也让武则天产生了好奇,笑着道:“那你说说怎么被人欺负了?”

“皇祖母,裹儿先和你说一件事,你不要生气。”

“朕免你无罪。”

“皇祖母,有这样一户人家,家境很好,也很富裕。

又有另外一户人家,不识礼数,粗鄙不堪。粗鄙的人家里,出了一个人才,被家境好的人家对他非常关照。可那个人却把这种关照当作理所当然,在富贵人家作威作福,甚至连富贵人家的家人,也受到了欺负……皇祖母,你说这人可恶不可恶?”

“当然可恶!”

武则天脱口而出。

一旁上官婉儿却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偷偷则天一眼。

“皇祖母,裹儿要说的事情,其实就是这么一桩事。

倭国……”

“裹儿,朕已同意倭国表奏,改名日本国,以后不可再称之倭国。”

“可他们,就是倭人,一群粗鄙之人。”

“哦?”

“裹儿对倭人并无意见,也没什么交集。

皇祖母欣赏那遣唐使什么真人,裹儿也不觉得有错。皇祖母爱惜人才,天下人皆知,并不是什么秘密。可是,裹儿却觉得,皇祖母对他们太好了,以至于这些粗鄙的倭人,竟肆意妄为,欺压皇祖母的子民……鸿胪寺非但不管,还帮着他们。”

武则天的脸色,顿时阴沉下来。

她扭头向上官婉儿却见上官婉儿摇摇头,示意并无鸿胪寺表奏。

“裹儿,不要再遮遮掩掩,到底是什么情况,你直说吧。”

“皇祖母因为爱惜那什么真人……”

“裹儿,那个人叫粟田真人。”

“我管他什么真人,也许他的确是有点才学,皇祖母因而可是皇祖母赐给他在偃师的田庄,却是不该……他的那些随从,仗着鸿胪寺的支持,在偃师作威作福。皇祖母应该知道,今年都畿道大旱,偃师灾情严重。偃师孝义里有一处水源,本来是用来浇灌庄稼,可是却被那些倭人霸占……皇祖母赐予他们的田庄里本来也有水源,可他们却贪婪成性,不肯满足……为此,孝义里百姓与之争辩,却被他们打伤了好多人。偃师县令后来呈报鸿胪寺,却引来了鸿胪寺的斥责……”

“有这种事?”

武则天自然不知道这些,不禁有些生气。

“裹儿,你先说,青之他做了什么?”

“兕子哥哥从安南返回,途经偃师的时候,正好双方冲突。

他好心好意去劝说,那些倭人非但不听,反而羞辱兕子哥哥,还要抢兕子哥哥的神鹰。

兕子哥哥也是为了自保,不得已出手,所以杀了些倭人。

皇祖母,这件事真怪不得兕子哥哥,是那些倭人蛮不讲理,请皇祖母为我们做主。”

“青之,杀了倭人?杀了多少?”

上官婉儿沉声问道。

遣唐使此次前来,共五百人。

这其中,除了大使副使判官录事等官员之外,还有翻译医师画师音乐长工匠商人和水手。另外,又有留学生和学问僧大约百人,大都会留在洛阳。

这么多人,也不好全都居住在洛阳城中,所以武则天就赐了一处田庄给那粟田真人,让他安排随行的仆从。可是现在那些仆从……武则天不禁眯起眼睛,陷入沉思。

李裹儿道:“这个我不清楚,可是兕子哥哥真的是被倭人欺负了。”

“婉儿!”

“臣妾在。”

“你怎么事?”

“这个,具体情况臣妾未曾见到,所以不好说。

不过,臣妾也了解青之,他绝非是那种无缘无故惹事的人。如裹儿方才所言,倭人不过化外蛮夷。或许有粟田真人这等人物,却难保证,他的随从也似他一样,通晓礼数。”

“朕是问,鸿胪寺。”

“鸿胪寺并没有表奏,所以臣妾也不清楚。”

上官婉儿心里很清楚,武则天为什么要厚待那些倭人的原因。倭人表奏改倭国为日本国,其实早在之前就有。但当时李治尚主持朝政,加之双方沟通不畅,所以未予理睬。再之后,白江口之战,使得倭国和大唐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也就停止了联系。

可现在……

上官婉儿想了想,起身道:“鸿胪寺方面,陛下何不命太子监察?

臣妾连夜动身,前往偃师,把情况调查清楚。若那些倭人果真蛮横,陛下可再做安排。”(未完待续。)公告:APP安卓,苹果专用版,告别一切广告,请关注微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