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盛唐崛起 > 第十六章 人比解语花(下)

盛唐崛起 第十六章 人比解语花(下)

作者:庚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6:13 来源:笔趣阁

(); 唐代可没有冰箱储存食材,而杨守文他们住在小村里,一家三口都是现买现做,很少留存食物。在这年月,浪费可耻!朱门酒肉臭说的是那些达官贵人,似昌平这种苦寒之地,粮食并不丰盛,哪怕杨承烈是县尉,也要小心的打理生活。

管虎笑道:“杨嫂不必担心,我与县尉带了酒菜,杨嫂做些蒸饼就可以了。”

说着话,他举起手,扬了扬手中的酒坛子。

而杨承烈则递给杨氏几个油纸包,沉声道:“让人从县城里带来的酒菜,给幼娘留一些,剩下的便端上来吧。”

杨氏闻听,也就不再赘言。

“兕子也来吃酒吧。”

管虎跟着杨承烈走进正堂,招手示意杨守文过去。

不过,杨守文拒绝了,“叔父不必管我,我不会吃酒,而且昨夜未睡,也有些乏了。”

“那早点休息。”

看样子,杨承烈和管虎今晚不会回县城。

也难怪如此,这个时代可没有不夜城的说法,似昌平这种地处边荒的县城,天一黑就城门紧闭,开始宵禁。哪怕杨承烈是县尉,一旦城门关闭,也难叫开城门。

这是规矩,与职位无关。

“兄长,兕子说话挺正常的,可不像有病之人。”

坐在正堂上,杨氏准备了两个食盘,分别送到杨承烈和管虎面前。

唐代的人,还保持着分食的习惯,不太喜欢大锅饭汇在一起,众人围桌而坐。把酒菜摆好,杨氏便回到伙房,开始准备主食。而管虎喝了一碗酒,忍不住好奇问道。

“说话倒是正常,不过有时候还是糊涂。”

杨承烈道:“若他脑袋清醒,怎会跟着二郎胡闹?也幸亏家父生前对他管教严格,特别是在习武上,从没有半点马虎,才练出如今的身手。否则,恐怕就危险了。”

管虎颇以为然,连连点头。

“兄长,这突然间连续发生命案,恐怕要惊动县尊。

王县令可是个眼睛里不揉沙子的人,如果他较真起来,咱们这边的压力怕是不小。”

杨承烈撕了一只鸡腿,狠狠咬了一口。

“这件事透着古怪,照今日盘问的结果来看,对方恐怕不会就此罢手。

他们前日伏击那个假獠子得手,却没有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所以昨晚才会旧地重游,却不想被兕子和二郎破坏……老虎,我倒是有个想法,想听听你的意见。”

“嘿嘿,兄长这话说得。

不过我也有个主意,却不知道是不是与兄长不谋而合。”

“哦?”

杨承烈抿了一口酒,看着管虎,露出了笑容。

千万不要被管虎那看似粗豪的相貌所欺骗。若他真的和他的长相一样,也不可能做到缉捕班头的位子。这缉捕班头,就如同后世的刑侦队长,要长着七窍玲珑心才行。管虎的武艺高强不假,一口大刀,便是十几个壮汉也休想将他留下。但他之所以能成为缉捕班头,成为杨承烈的心腹,还是因为他心思细腻,机智百出。

管虎起身走到杨承烈的桌前,蘸了酒水,在桌子上写了一个‘诈’字。

杨承烈哈哈大笑,“老虎果然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合。”

“兄长今日故意拖到最后才走,还把我留下来,我就猜出兄长的意图。”

“没错,那凶手既然没有得手,恐怕还会行动。

以我们手中的人力,不可能专门调拨一批人留守弥勒寺,那就只有转移他们的视线,来个引蛇出洞。我准备明日回去以后,诈成找到了线索,让那些人跳出来。”

“若他们不跳出来呢?”

“这个……”

管虎沉声道:“引蛇出洞固然是好计,却未免有些被动。

他们一天不出来,咱们就只能等一天,这世上只有千日做贼,却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依我看,咱们还得查!不但要查,更要大张旗鼓的查,逼得他们跳出来。”

杨承烈轻轻点头,手捻胡须。

“怎么查?”

“城里这边倒是好办,只需增加人手,盘查严谨。

倒是孤竹那边……二郎也说了,凶手是两个獠子。咱们这里地处边荒,獠子本来就多。城里面还好办,但是孤竹那里却有些麻烦。那些獠子去年才到这边定居,人员本就有些驳杂。若凶手藏匿其中,着实困难。最重要的是,孤竹是羁縻州。”

羁縻州,大都是胡人自治。

从县令到县尉,乃至最下面的差役,全都是胡人组成。

杨承烈不禁轻轻敲打额头,沉吟片刻后道:“这件事的确麻烦……这样吧,老虎你先着手安排引蛇出洞的事情,同时加强县城治安。羁縻州这边的事情,最好是通禀县尊知晓。此关系朝廷律法,你我就算想要有动作,也必须小心谨慎。”

“我明白。”

杨承烈和管虎一边吃酒,一边聊天,不知不觉一夜过去。

他们不睡,杨氏也不能睡,就陪着他们熬到天明。天亮之后,杨承烈也没有叫醒杨守文,就和管虎匆匆离去。杨氏这才收拾碗筷,不过紧跟着又要一天的忙碌。

杨守文醒来后,帮着杨氏打扫了房间。

他晌午没有出门,陪着幼娘休整花圃。天凉了,冬天很快就会到来,需要提前做好准备才行。

整理完了花圃,杨守文就坐在门廊上发呆。

幼娘轻手轻脚走到他身后,伸出小手蒙住了他的眼睛,“兕子哥哥,猜我是谁?”

“嗯,让我猜猜啊……这么香,一定是我家的小幼娘。”

说着,他猛然转身,把幼娘抱起。

幼娘忍不住嘻嘻笑起来,她搂着杨守文的脖子,娇声道:“兕子哥哥,给幼娘讲故事嘛。”

“讲故事?”

杨守文愣了一下,脑海中突然闪现出来一道灵光。

“幼娘,你可听说过玄奘法师?”

杨幼娘摇着小脑袋,一脸茫然道:“玄奘法师是干什么的?”

“他是个和尚。”

“和尚?就是好像山上的光秃秃吗?”

“呃……幼娘,这个咱们私下里叫就好,当着人家的面,还是要遵一声法师为好。”

“可他们,的确是光秃秃啊。”

和小丫头讲道理,有时候的确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

好在杨氏路过,听到幼娘这么说,立刻不满道:“幼娘,怎可如此无礼,以后不许这么称呼法师。”

杨氏好像是信佛的,但又算不上是那种狂热的信徒。

幼娘撅着嘴,小声嘀咕,低着头把衣带缠在手指上,一圈一圈……似乎有些委屈。

“婶娘知道玄奘法师?”

“哦,倒是听说过,那似乎是太宗时的法师吧。

我听人说,他为了求取真法,不远万里前往天竺,经历了很多危险。另外,他还著有一部《大唐西域记》,写的就是西行路上所见所闻。不过,我却没有看过这本书。”

对了,大唐西域记!

杨守文突然明白,他想要做什么了。

“婶娘,那大唐西域记,县城里有吗?”

“那就不知道了……待会儿我正好要进城买些布料,若兕子想要,我可以去博文馆问问。

不过,兕子你看得懂吗?”

杨氏不记得杨守文读过书,所以也不太确定。

杨守文道:“若有的话,烦劳婶娘带一本来……另外,婶娘去县城的话,还有些事情想要麻烦。我这里有两贯钱,婶娘看着买些酒来,不用好酒,能买多少是多少。”

“啊?”

杨氏愕然看着杨守文,一脸不解之色。

“兕子要吃酒吗?两贯钱多了!若是兕子要吃酒,我带一坛回来就是。”

“哦,婶娘误会了,我买酒来不是为了吃酒,而是另有用途,婶娘不必多问。”

“那好吧。”

杨氏从杨守文手里接过皮囊,系在了腰间。

她收拾了一下,又叮嘱幼娘不许顽皮,这才走出院门,前往县城。

看杨氏走远了,幼娘立刻复活了,“人家哪里有顽皮,最不听话的是兕子哥哥。”

幼娘嘟囔着,一副委屈的模样。

杨守文忍不住哈哈大笑,抱着她坐在腿上,“既然如此,就让顽皮的兕子哥哥,给听话的幼娘讲一个故事,好不好?”

“好啊好啊!”

“咱们今天要讲的故事,是一个关于猴子的故事。”

杨守文刮了一下幼娘的小鼻子,想了想,组织了一下语言:“诗曰: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