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盛唐崛起 > 第一百八十八章 二月春风似剪刀(3/5)求订阅

荥阳,由历史上的东虢、京、荥阳、成皋、荥泽、汜水、武泰、河阴、广武等地区分和演变而成,故而也称之为荥州。其所辖地域,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山川秀美,更有荥阳关、虎牢关等险关要隘,也有广武山、鸿沟等名山沟川。其历史若追朔,约七百年之久,也是自春秋战国以来重要的政治中心和军事重镇。

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将北周时的荥州改名为郑州,治所设立在成皋。

而在入唐之后,郑州的辖区较之隋朝又有扩大,下辖密县、汜水、荥阳、荥泽和成皋五县。至贞观七年,也就是公元633年,郑州的州府治所自成皋移至管城。

不管郑州州治转移至什么地方,荥阳县在这个时代,都占居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这个‘得中原者得天下’的时代,荥阳作为赤畿上上下下,有人口逾十万之多。整个郑州,州府在管城,但其中心却在荥阳。毕竟,至圣历二年,管城人口也不过近四万人,甚至还不到荥阳人口的一半。其繁华程度,更远无法和荥阳相提并论。

不过,荥阳的繁荣和锦绣,并非只源于其经济、政治和人口上的优势。

荥阳真正的优势,在于它悠久的历史,与其文化的追朔。

自春秋战国时期以来,荥阳历经千余年演变,孕育了两个庞大的宗族,声名远扬。

荥阳郑氏,自不必赘述。五姓七大家之一,中原有数的顶级豪门,人才辈出。

然而除了郑氏之外,荥阳尚有一个论及历史,比郑氏更加久远的豪门贵胄,也就是荥阳潘氏。这潘氏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朔到西周成王四年,也就是公元前1040年。当时周朝方兴。周公旦重整诸侯国,改当时的潘邑为潘国,季孙公因功被封为荥阳侯,并且建立宗庙于荥阳。随后更创立的荥阳堂,成为荥阳唯一豪门。

然则,斗转星移,沧海桑田。

荥阳潘氏渐渐没落,而郑氏则逐渐崛起。两大豪门相互对峙,彼此之间争斗不休。

西晋时期,有潘氏族人潘岳横空出世,拜黄门侍郎。

其后人又以他的官职创立堂号,取名黄门堂。除此之外,历史上极具盛名的潘安,也出自荥阳潘氏。不过,他并非出自荥阳宗房,而是迁徙至巩县的分房子弟。

相比之下,荥阳郑氏的名人。已远远超过潘氏。

他们的历史没有潘氏久远,奈何宗族子弟人才辈出,其声势逐渐把潘氏压制,成为荥阳第一望族。不过,自玄武门之变以后,郑氏开始进入一个衰弱期。从贞观开始,郑氏再没有涌现出什么能够在朝堂上占居举足轻重地位的人才。究其原因,除了朝廷对名门贵胄的强力打压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在玄武门之变中,郑氏站错了队伍。

郑氏由于有女下嫁李建成为太子妃。于是和李建成结成了共同战线。

他们联手对秦王府一脉进行打压,可谁料想最终李世民拼死一搏,却取得了胜利。

这也就使得郑氏的地位,变得格外尴尬。

李世民登基之后。对郑氏的打压几乎是明目张胆。

所有位于中枢的郑氏子弟,纷纷被流派为外官,而且所去之处,大都是边荒之地。

当然了,你可以不去!那你就老老实实在家当一个平民好了。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五姓七大家中。郑氏的损失最为严重,于是便进入了蛰伏期。

可这一蛰伏,却被潘氏从身后逐渐赶上。

潘氏,追随武则天,并且得到了重视。这八年来,潘氏外放刺史多达十几人,而郑家却寥寥数人而已。若不是郑灵芝这个从三品下的河南校尉勉力支撑,郑氏的情况会更加凄惨。即便如此,面对潘家咄咄逼人的态势,郑氏却只能默默忍耐。

圣历二年二月十八,春回大地。

阳光和暖,普照人间。

洞林湖畔微风徐徐,拂动岸边杨柳随风摇曳。

波光粼粼,更衬出几分柔美之气。湖面上有几艘画舫,隐隐约约传来丝竹歌舞之声。

而在案上,红男绿女身着华服,漫步在岸边,或高声谈论,或是垂首低语。

这是一幅绝美的春?光图。位于洞林湖畔的观水阁里,郑镜思看着窗外那绝美的春?光,但心情却格外激动。若非身边有爱子相随,他甚至想要和对方动起手来。

原因嘛,非常简单。

今日是北祖二房子弟郑长裕前往许州出任许州刺史,郑家子弟纷纷前来道贺。

郑镜思是郑长裕的族弟,唐高宗时期曾为秘书郎。但由于反对武则天登基,被罢黜官身,回家闭门思过。郑镜思是荥阳郑氏北祖六房子弟,祖父郑道援是隋朝官员,因为站队问题,也遭遇了贬官。而他的父亲郑怀杰同样因为站队问题,死后才被封为刺史。

所以说,郑氏一族在站队问题上,实在是有些……

郑长裕以而立之年出任许州刺史,可谓是郑家自玄武门之变以后,除郑灵芝外升迁最快的人。那许州毕竟不是边荒之所,就坐落于郑州之畔,也就是后世的许昌。

能够以而立之年拜许州刺史,相信用不得多久,郑长裕就能够入主中枢。

所以,郑家人很重视此事,专门为郑长裕送行,北祖七房子弟中只要是在荥阳,都奉命前来送行。

郑镜思近来兴致不高,但爱子郑虔却好像对此颇有兴趣。

年方八岁的郑虔,是郑镜思唯一的儿子,自幼就显示出非凡才智,聪明机警。

可是谁也没想到,这原本是一场极为欢乐的送别会,却遇到了潘家子弟的挑衅。

潘家有子潘华成丁,今日也在这观水阁中摆酒。

两家恩怨已久,只要见面就会发生争执。

今天也没有例外,潘家子弟见郑家子弟聚会,于是就以潘华为首,上前挑衅。

当然了,名门贵胄子弟见的争执,大都不会用拳头解决。在他们看来,那是田舍汉才会做的事情。于是潘华就提议这洞林湖畔的垂柳为题,赋诗三首,决出高下。

这在当时,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比斗方式,名为斗诗。

郑家子弟同样是书香门第,又怎可能露怯。

郑镜思也对此很感兴趣,于是便参与其中。只是,那潘华显然是有备而来,就在郑家子弟还在思考的时候,已提笔在墙上赋诗一首。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潘华提笔赋诗,显示出他才思敏捷。而且这首诗极为应景,恰恰喝了眼前的景色,即便是郑长裕郑镜思等人,看到这首诗之后,也忍不住在心里暗自称赞起来。

更重要的是,潘华一下子就打乱了郑家子弟思绪,令得众人手足无措的。

就在这时,耳边传来一声轻‘咦’,令郑镜思不由自主的扭头看去。(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