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明之五好青年 > 第六一二章 信王倒是越发贤德

大明之五好青年 第六一二章 信王倒是越发贤德

作者:木允锋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1:44:21 来源:笔趣阁

“那杨贼都如此悖逆,怎么万岁爷还忘不了他?”

薛贞崩溃一样说道。

真要是这样以后还玩个屁啊!

他们其实要说起来,对于盐法改革也不是没有办法,毕竟九千岁还是得用阉党管,无论文官武官还是太监去管理这些产盐区,最后都是要收好处的……

那就没什么了。

最多分这些人一份子而已。

只要把管理产盐区的这些人都拉下水,最后还是会继续走私,再让皇帝那里盐税增加些,这就基本上可以糊弄过去了。说到底皇帝也罢九千岁也罢,根本不可能知道一年大明到底要卖多少引盐,官方每年额定才不过两百多万引而已。但实际上民间的需求量恐怕十倍都不只,但真实数量因为过去的走私泛滥,其实根本没有具体数字可查。

所以只要让皇帝那里盐税增加个两三成就行了。

私盐继续卖。

有足够的私盐空间。

但是……

让杨信的人负责查私盐那还怎么玩?

河东盐池是城墙圈起来的,一共周长一百多里的禁垣,把整个解州盐池圈起来,只要真心想禁绝私盐,一千骑兵在城墙巡逻就行,但凡不走那些城门的都是私盐。

走城门的就交税。

查严密了可以说不会有一引私盐走私出去。

收买杨家那些人?

谁都知道杨信手下是狂信徒,只要杨信严令一般不会受贿,而且这些人的家肯定在杨信那里,人家日子过的好好的,也没必要为了点小钱,毁了自己的好日子。更何况九千岁还有人监督他们,文官们同样盯着,这样的人很难收买,所以接下来的盐法一改革,那么再想从河东流出私盐来可就难了。

最多加价给吃盐的。

可杨信的盐法是任何人都可以过去贩盐啊!

过去是盐引。

以后根本不需要用盐引。

谁想贩盐就去盐场,只要老老实实交税就可以卖,结果就是大量小商人涌入,他们会拉低盐价,最终这些大官商加价也没法加。

他们就是寄生在旧制度上的,旧制度没有了,当然好日子也就结束。

不是说他们不能赚钱了。

而是他们像过去那样,利用这个制度赚金山银山的日子没了,他们必须得面对市场的竞争,去在市场上凭本事生存,而不是像过去一样,依靠着政治上的特权,可以说躺着收钱,这样的好日子没有了,但是……

“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

霍维华痛心疾首地慨然长叹。

这时候绝大多数人都走了,就剩下了他,薛贞,冯铨三个。

这里是冯家。

“如今事情明摆着,就是陛下没法再从江浙弄到银子。

而闽粤他又鞭长莫及。

而且闽粤包括江西湖广,这些年自己办团练,也不是软柿子了,紧挨着杨逆,又怕逼得狠倒向杨逆,不敢再像过去一样。去年湖广借着对付杨逆,已经停止给三王括田,陛下也装聋作哑,之前还严令湖广为三王各括三万顷,如今最多的桂王总共才括了六千顷,剩下二王不到五千,湖广巡抚说再无可括。

陛下也忍了。

说到底陛下不敢再得罪这些已经开始学会拿起刀子的南方人,那就只能从咱们北方人身上捞银子了。

什么清丈!

什么盐法改革!

说到底就是不敢割南方的肉,反而看着咱们北方人好欺负了!

这不行啊!

这会叫的孩子有奶吃,咱们也得学着会叫才行啊!”

冯铨恨恨地说道。

过去他们团结在九千岁的阉党旗帜下的确很快乐,但那是因为杨信一次次不断从南方搜刮财富,然后这些财富通过九千岁,又绝大多数落在阉党手中。无论是正规的各项采购,还是干脆直接贪墨,最后都是这些阉党得到了,这就是为什么北方东林党逐渐销声匿迹,因为杨信在从南方人的口袋里掏钱送到北方。

北方士绅的确不喜欢杨信,但他们又不是不喜欢杨信的手。

可现在呢?

这只手没了!

不再一次次从南方人的口袋里拿钱给他们了!

相反缺钱了的天启,开始盯上他们的口袋,在被南方团练吓住后,天启不敢惹南方士绅,开始觉得他们这些是软柿子了……

事实上也的确是。

毕竟天启手中有军队,这支军队的确打不过杨信,但收拾北方士绅还是很轻松,曹文诏的弟弟曹文耀就在外城驻扎,他侄子曹变蛟带着三百百战老兵与九千岁形影不离。天启身边还有一支三千人的少年侍卫团常驻皇城,他身边从来不会少于三百,而九千岁掌握的警察系统,同样随时可以调动出一个旅的步兵。而满桂的两万大军驻扎蓟镇和山海关,卢象升率领京营主力驻扎徐州,关外还有孙传庭的辽东军团。

北方士绅完全被控制住。

这种情况下,天启自然有足够的自信对北方士绅下手。

养了这么多年,就是猪也养肥了。

九千岁这些年撒出去的银子,可绝大多数都落在北方士绅口袋,现在到了皇帝需要钱的时候,不向他们下手向谁下手?

“这个昏君!”

薛贞恨恨地说道。

冯铨和霍维华都没说话。

气氛很压抑。

“信王倒是越发贤德。”

霍维华小心翼翼地打破沉默。

“但陛下有太子,更何况陛下春秋正盛,更何况杨信还在南边。”

冯铨说道。

他当然明白霍维华的意思。

可第一天启不好对付,皇帝身边的亲卫都是少年侍卫团的,这些半大小子根本不与外人接触,日常就是在皇城的军营,只有当值时候才出军营保护天启。甚至这些人绝大多数连官话都不懂,他们只听那些懂官话的队长的,而队长只听九千岁的,任何针对天启的特殊行动,全都首先得过他们这一关。

第二,天启有儿子。

天启就算死了,也是太子继位张嫣掌权,但张嫣此前可是与杨信传过绯闻的。

这个女人未必听话。

第三,也是最重要一点,要是天启被弄死,杨信如何反应。

这边弄死天启,那边他大军北上,那可就乐子大了,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卢象升肯定不会抵抗的,甚至孙传庭也会支持杨信。这都是天启的忠臣,他们都是天启重用起来的,如果天启死于政变的话,他们肯定要为天启报仇,那么北方士绅同样也就彻底完了。

要说努努力,的确能把天启做了。

可后果没法承受啊!

“若陛下是正常驾崩呢?”

霍维华说道。

“太子继位!”

冯铨说道。

“但一个几岁幼童,想病死似乎并不难吧?”

霍维华说道。

的确不难,天启目前实际上已经生过四个儿子,但两个夭折,一个就是病死,另一个没满月就死了,剩下太子在近乎夸张的保护下,倒是活到了如今三岁多,另一个至今还没满周岁,也就是九千岁献的那个任贵妃所生的。

也是靠杨家医院那套近乎夸张的保护。

皇宫小孩死亡率还是很高。

“但杨信又不傻!”

冯铨说道。

“那就看他想要什么了。

他想要谋朝篡位,那么咱们就把所有人拖下水,干脆与他再战一场,只要陛下正常驾崩,他想利用这件事北上,那就是谋反,卢象升和孙传庭都不会允许。

谁都知道这种时候他进京之后肯定学赵匡胤。

卢象升反而会誓死阻挡。

咱们以忠义之名,号召天下群起攻之,向江浙士绅许诺打败杨信之后归还他们的一切,总之只要陛下是正常驾崩,咱们拥立太子继位,杨信就是天下公敌。咱们想办法让这一仗打起来,最后若能打赢,那就彻底解决这个祸根,打不赢就继续打,把整个南方打烂也不怕。上次咱们不一定真就输给他,不过是卢象升非要搞什么君子之战,若直接下令各方军队全部上阵与之决战,甚至调川滇闽粤军队全部投入战场。

那未必会输。

卢象升打得简直就像个笑话。

还限定战场,这是学宋襄公?打仗就是你死我活,总共死了那点人算什么战争,死个几百万又如何?把江浙血洗一遍又如何?

打赢就行了。

咱们就跟杨信来一场真正的血战。

他不是怕死人吗?他不是想做圣人吗?那时候看他怎样,话说当年金之俊说得对,对这种逆党就得石头也要过三刀!咱们从西北,从蒙古继续调人,告诉他们,到了江南银子女人随便拿,不行就接受建奴归顺,然后把他们也派上战场。

士兵不愿意和杨信打仗?

没有好处可捞他们当然不愿意了!

但我就不信准他们屠城了,他们还依旧不愿意打仗!

他们恐怕得嗷嗷叫着上!

我就不信了,还有能面对屠城诱惑都无动于衷的士兵,别说是朝廷的新军了,就是那些卫所兵,只要准他们屠城,我敢说一个个立马神勇,说到底上次卢象升战败,不是因为杨信多么能打,而是自己太蠢,根本不知道该怎么打仗!

说到底卢象升误国啊!”

霍维华一脸沉痛地说道。

(三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