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明之五好青年 > 第二八一章 大明劫

大明之五好青年 第二八一章 大明劫

作者:木允锋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34:41 来源:笔趣阁

迎接仪式完成,信王殿下进宫象征性奏报皇帝,而专门护送朝贡团的杨佥事带着一帮朝贡的,在鸿胪寺卿和负责接待这些人的恭顺侯吴汝胤引导下正式进入了京城,伴着两旁的欢呼声直奔鸿胪寺……

送到鸿胪寺就算完事了。

至少杨信的护送任务算是完成了。

至于他押送回来的王化贞等犯人,还有带回的银子,这个在之前就已经由锦衣卫单独押运回来。

辽阳的留给辽东做军饷,但广宁的银子带回了。

这笔银子很重要。

天启已经在杨信建议下,暂停了今年的辽饷,原本今年秋收以后征收的一百多万两辽饷已经取消,而这两百万就是补这笔辽饷的,还在户部尚书亓诗教主持下向武清地震,杭州大火等灾区发了总计二十万两的救济。虽然数量不多,但已经足够向百姓展现皇帝的圣明,说到底这时候的老百姓要求不多,能掏出银子给他们的,无论多少都足够令他们感激了。

“救不过来啊!

这天下就是这个模样,不是这里遭灾就是那里遭灾,山东的旱情一直就没怎么改变,西北更是越来越旱,四川好几个地方也地震,南方又到处发大水。

指望朝廷救济是没用的。

再说救到不了灾民手里。

万岁爷掏一万两银子,真能用来救灾的怕是也就一千两。

最后都被一级级地贪墨了,甚至那些奸商还会趁机涨价,真正便宜的还是贪官污吏和奸商,老百姓见不到多少实惠,奴婢种了那么多年地,这些事情都见的多了。有时候朝廷出银子救济反而适得其反,因为朝廷的粮食也得就地买,那些贪官污吏和奸商勾结,趁机把这当做粮价上涨的借口,最后原本还能勉强买得起粮食的反而也买不起了。”

九千岁说道。

很显然他掏银子也很肉疼。

不过他说的都是实情,大明朝的灾害指望救济是没用的。

实际上这个问题几乎无解,救灾款总会变成一些人狂欢的盛宴,至少凭此刻这间屋子里的三个人是解决不了的。

更何况接下来灾害还会加剧。

今年只是武清和广元等地地震,明年还有鲁西大地震,虽然徐鸿儒已经被提前解决,但如果没有很好的处置,仍旧不敢保证不会有造反的,这场地震席卷了济南,兖州,东昌三府,波及周围归德,广平甚至河南府。另外还有紧接着的固原大地震,光固原就死了一万多口,这还是明确数字的,实际上这个时代不可能真正完整统计。

但这只是开始。

很快始于西北席卷全国,除了两广四川其他几乎所有省份都沦陷,连江浙都没能逃过的旱灾开始持续十几年摧残这个帝国。

这才是大明朝真正的生死劫。

“泰西是如何对付贪腐?”

天启好奇地说道。

“呃,泰西不存在贪腐。”

杨信笑着说道。

“什么?”

九千岁和天启同时惊叹道。

“因为他们就根本不存在这个词,他们的一切都是明码标价,官职全都是花钱买的,办事就得收钱,咱们认为的贪腐在他们看来是天经地义。”

杨信笑着说道。

“呃?!”

天启和九千岁同时无语中。

“陛下,虽然我们的确看到的是满朝贪官污吏,到处都是尸位素餐,但必须得承认一点,如果说将目前所有国家的制度摆出来比烂,咱们大明仍然都是那个最不烂的。

泰西有多种制度。

一则如荷兰,没有皇帝或者国王,只有一个执政官。

但荷兰本身并不能称为一个真正国家,只是那一带几个小国组成的联盟,总共七个小国称为七个省,每一个省的士绅自己推选议会管自己,然后这个七个省议会选人组成国家议会。

执政官只是议会的管家而已。

与之相同的还有威尼斯之类由一个城市和附属乡村组成城市共和国

二则如英格兰。

国家是国王的,但国家大事得议会同意。

后者分上下两院,上院是宗室,勋贵,他们还多了教会的主教们组成,下院是士绅,国内拥有一定数量土地的大地主,国王想做什么都得先问议会,尤其是收税,国王收哪些税必须得议会同意。

江浙那些士绅应该最喜欢这个。

三则君主独断。

但是分封制,类似春秋时候,所有诸侯自成一国,君主类似周天子,只有自己直属的土地归他管,分给诸侯的就是诸侯的,用他们自己的说法,诸侯的臣民只需要向诸侯效忠,而不需要向君主效忠。故此君主与诸侯经常打仗,实际上目前泰西绝大多数都是这样的,泰西最大的国家称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内部正在混战之中,而且打了十几年了还遥遥无期。

泰西之外也没有比大明强的制度。

西方目前最强是奥斯曼,但他们是****,君主即教主,但本身是突厥系异族征服者,类似于胡元,故此内部制度很乱。

国家管理倒是类似我们的内阁,由君主任命一个类似首辅的大维齐尔和几个维齐尔组成政务会议。但他们不是科举考的,而是君主任命亲信,地方同样是分封,本族征服者分封各地,与被征服的杂居,大臣俸禄来自各自封地,士兵来自军功田。

另外还有大量属国。

就目前而言,最好的制度恰恰是我们的。

只有我们大明真正建立起一个自上而下的完整体系,我们哪怕远在琼州的百姓也知道皇帝是他们的君主,朝廷管理着他们,地方官代表皇帝,而欧洲的君主可能离开自己的都城一百里,就已经踏进别人的土地了。同样我们也建立了真正的官员选拔制度,可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而不是农民的儿子永远只能是农民。

但是,我们的制度被玩坏了。

地方上的豪绅为何势大?

因为他们可以依靠功名免税,尽管朝廷的标准有限,但实际上他们官绅勾结可以变成无限。

这样投献的就出现了。

当一个士绅可以拥有数千家奴,数万农奴和佃户的时候,在地方上他比皇帝说话更有用,然后他会用姻亲关系把地方绝大多数士绅变成自己的同伙,这时候他就有能力控制地方了。神庙派出的那些税监一个个被打死烧死扔长江,为何最后都不了了之,最多抓几个顶罪的,甚至葛成这个被神庙下旨处死的人至今依然在苏州活得很逍遥。

就是皇权不下县。

士绅彻底掌控了地方。

我们有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结果却变成了皇权不下县。

朝廷里为何出现东林党这样公然对抗陛下的?

因为科举世家的出现。

科举世家为何出现?

因为我们考的八股文就是方便出现这样世家的。

科举的本意是选拔人才,考的应该是一个人的才能,但八股文让它变成了谁更会写八股文,谁更会解读儒家典籍,那这样进士自然就变成了儒学世家的囊中物。我们有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制度,可以让有才能的人不拘出身为国家所用,但却变成了儒学世家垄断科举,虽然每年总会有几个出身寒微的,但绝大多数进士的祖上一查总会有几个进士。

武进吴家四代十个进士啊。

别人看到是世代簪缨的荣耀,我看到只是世家垄断后的英俊沉下僚。

当一个家族世世代代都是进士,都身居高位之后,这个家族的姻亲,乡党甚至朋友,就自然会形成朝廷的政治集团也就是朋党,当朋党实力足够强,可以控制一个个重要官职后,他们就有胆量对抗皇帝了。

陛下想要恢复太祖之业,首先打破地方士绅控制,打破皇权不下县,就像太祖用军户镇压士绅一样,真正把自己的控制权延伸到每一座县城甚至乡村,其次打破科举世家垄断,让更多真正的人才为陛下所用,而不是让那些只会解读儒家典籍写八股文的儒学世家控制朝廷。

再简化一下,就是进行两项改革。

第一是改革卫所,把军户的力量恢复到太祖时代,那时候再下旨取消士绅免税权,谁敢反抗杀全家。

第二改革科举,先以恢复君子六艺为名,在新科举子中加入骑射考核,但不妨碍他们考进士,这项考核不影响他们的会试,但达不到标准的无论会试结果如何殿试都只能是三甲,相反成绩前十的无论会试结果如何,都可以赐贡士参加殿试。”

杨信说道。

好吧,他说这么多的目的很简单。

就是终于把他的魔爪伸向科举,给江浙那些士子人为设置障碍。

原本历史上这一科三甲可全是参加了扬州事件的,状元文震孟,榜眼傅冠,探花陈仁锡,就是不知道加入骑射考核后,他们仨还能不能鼎甲,这一科三甲两个南直隶一个江西,下一科还是两个南直隶一个江西,再下一科两个南直隶一个河南。

三科九个鼎甲六个南直隶。

这就是东林党为什么像顽疾一样始终解决不了,人家的补血能力太过于强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