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明之五好青年 > 第四二二章 恢复太祖盛世

大明之五好青年 第四二二章 恢复太祖盛世

作者:木允锋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34:41 来源:笔趣阁

杨信饶有兴趣地看着熊明遇。

这是要摊牌啊。

不过算算这也到他们忍不住的时候了,实际上这些文官和士绅已经很清楚至少目前他们解决不了红巾军,尤其是红巾军在这几个月完成防御体系后,以他们手中目前能用的团练实力,根本就收复不了这片区域。

而杨信又阻挡其他地方援军过来。

因为他始终存在造反的危险,周围这几个省都风声鹤唳,湖广是绝对不敢出兵增援了,贵州的湖广兵一撤出,一旦陇应祥这些人造反,那整个贵州川东立刻再次糜烂,甚至有可能直接出山进攻湘西,万一湘西那些土司也加入,整个长江以南都很危险了。

而江北那些士绅则在凤阳的荡寇军威胁下提心吊胆。

浙江得面对杨信的水师,这个家伙还与李旦关系密切,如果他造反,那么李旦会不会凑这个开国元勋的份也很难说。

其他省份够不着。

最终也就是江西能派兵加入。

但荡寇军已经在安庆拦截,而且荡寇军和江西棚民都是同样关系密切,他们再去拉拢一下剩余的棚民,那么江西士绅立刻就自顾不暇,这个家伙的确在南京悠然自得,但他的那些爪牙们却盯死了周围,就连北方的官军都得提心吊胆地防备新城的一万荡寇军,还有炒花等人可能的发难。最终还是周围这圈地方的士绅面对红巾军,而他们的实力已经不足以收复红巾军的控制区,实际上这段时间那些士绅也庆幸红巾军没有继续扩张。

如果红巾军继续扩张,他们还是撑不住。

这时候只能摊牌。

“良孺兄说的也对,我承认,均贫富这种事情太难了,可是一边是一席百羊一边是食不果腹,这就很不对了,我不反对有钱人一席百羊,但一席百羊的同时也得让穷人吃饱饭才行。

他们吃不饱饭就要造反的。

他们造反毁了的是陛下的江山,我是忠臣,我当然要让穷人吃饱饭。

穷人吃饱饭了,陛下的江山才能千秋万代。”

杨信说道。

“但打土豪终究不对吧?”

乔应甲小心翼翼地说道。

“那么您说该用什么方法?用爱和正义去感化?”

杨信说道。

乔应甲不说话了。

不打土豪谁他玛主动和老百姓分享财富?

“至于等贵贱,这难道不是天经地义吗?都是人,都是陛下的臣民,为何会有主奴之分?太祖制度允许过士绅蓄养家奴吗?太祖制度允许民间蓄奴吗?据我所知民间蓄奴杖一百吧?三公才允许有二十家仆,哪怕英宗改了规矩,无品级的也不准蓄奴。

那么当年安国的童仆五千算不算犯罪?

既然民间士绅本来就不准蓄奴,等贵贱释放他们的奴婢为良人有何不对?我认为红巾军做的并没有什么不对,按照太祖制度,他们释放的奴婢本来就应该是良人,倒是那些蓄养数千家奴的士绅,才是按律该治罪的,红巾军只不过是在恢复太祖盛世。他们的名字就是红巾军,当年太祖以红巾军起兵得天下,制定了这些制度,只不过几百年后无人遵从了,那他们也以红巾军来完成太祖遗志,照我看此刻太祖在天之灵正欣慰呢。

他们在恢复太祖盛世。”

杨信说道。

熊明遇等人全都闭嘴。

他都搬出太祖来了,谁敢再说什么?

再说他说的都是真的,朱元璋定的制度很明确,三公家仆不得过二十,一品才十二个,英宗改成四品以上十六,五品六品十二,七品以下递减二人,庶民严禁蓄奴,蓄养者杖一百,奴婢直接释放。

按照太祖制度,红巾军释放的奴婢全是合法的。

他们本来就应该释放的。

可是……

现在江浙士绅家,没个几百家奴好意思出门啊?

当年安国一个普通书商,家里还童仆五千呢,若是太祖活着,他这样的得抄家灭门。

“再者分田地,这也是红巾军得到百姓支持的主要原因,可你们没有办法对付这一招吗?不见得吧?我的方案他们已经同意,也就是说他们接受民兵化,然后把他们得到的土地,按照每亩最高不超过四成,实际多数两三成地租,每年向陛下交租。

那么你们若是也减租,你们的那些佃户还会去欢迎他们吗?

他们三成地租。

你们降到四成,就能少一半的佃户投奔他们。

你们要是同样减到两三成,恐怕就不会有佃户投奔他们了。

那么你们为何不减?

既然你们还收六成甚至七成,那就别怨佃户们都起来跟他们学,你们收六成以上的租,还要他们交飞洒的田赋,他们还得交每丁三钱的丁银和同样三钱的徭役折银,官员还得收每两一钱的火耗,各种乱七八糟的捐,那么你们算没算过,一个佃户一年收成能不能剩下两成?

他们一年辛辛苦苦,到最后八成被官吏士绅搜刮去了,那出现红巾军有什么奇怪的吗?照我说红巾军到现在才出现,这只能说我们大明的老百姓太善良了。

换成我,谁敢一年夺走我八成的收成,我先一锄头敲他脑袋上。

红巾军的出现是必然。

就算这次不出现,那以后也一样会出现。

去年长兴就出现过奴变,那不就是类似的吗?诸位,你们必须得学会站在贫民的位置考虑这个问题,是他们喜欢造反吗?他们不喜欢造反,只要能吃饱饭谁喜欢造反?可你们连饭都不让他们吃饱,难道他们还不能造反?你们继续这样下去造反的会越来越多,那时候别说银子和地,就是命都不一定能保住。

杨某言尽于此。

诸位自己回去好好想想吧。”

杨信说道。

那些文官们也没再嗦,紧接着起身离开。

“他们会让步吗?”

汪晚晴好奇地问。

“让步?他们又不是不懂这些,能让步早让步了,都是不见棺材不落泪的,他们要是能让步才怪呢,不过短期内他们也不能做什么,他们同样也在等,等他们的团练真正训练出来。”

杨信说道。

的确,这些文官和他们身后的士绅们不会让步的。

这是原则问题。

但他们也不会做什么,甚至短期内会制造和平假象,以此避免红巾军继续向外扩张,比如说在他的方案上部分同意,总之就是让红巾军看到希望,然后就那么吊着,等他们的武力增强到足够的程度,大不了再重新开战,目前那些团练经过了最初的混乱期,也已经开始走向正轨。

他们已经拼凑起四个军。

一个是常胜军。

也就是沈廷扬为首,松江,通州等地士绅支持,大量使用荷兰佣兵为军官,背靠松江的海上贸易和工业,总共六千,但都是火器化,基本上相当于十个莫里斯营和一个重炮营。而且开始训练反向装弹,同样采用十排回转射击,也不是说完全靠荷兰佣兵,毕竟杨信早就这么玩了,那些荷兰佣兵不过是更熟悉这种战术而已。

一个是常捷军。

这个是苏州和无锡士绅组织的。

数量五千。

指挥官还是徐霞客,当然,他叫徐弘祖,霞客是号。

他的确不懂军事,但常年在外出游,让他的见识,阅历,头脑之灵活,都是这些世家子中拔尖的,而且他家就在前线后面,也没有退缩的余地,所以苏州和无锡士绅都支持他。他的常捷军和常胜军不同,他们是雇佣了大批浙军老兵,更加倾向于改良版车营,也就是戚金那套,借助与这一带水网地形,这种用小船运输战车,战车短距离攻击的战术很适合。

毕竟这里所有交通都可以用船解决。

再就是卢家兄弟的天雄军,但这个并不完全依赖火器,相反更重视武艺,甚至配有一支骑兵,数量五千,实际上是宜兴和溧阳两家,另外得到湖州,广德还有宁国等地士绅支持。都是悍勇敢战的矿工,山里的烧炭工,伐木工,总之都是这一类,全是敢进行冷兵器肉搏的,那支骑兵一千人,完全仿照北方精锐骑兵训练。

估计得到卢象升的支持。

卢象升目前是沈阳兵备道,跟曹文诏混在一起,而曹文诏部就是冲击骑兵。

骑射,长矛冲击,马刀砍杀。

只不过曹文诏的骑兵在杨信支持下,已经开始换转轮打火的短枪,而且就像这时候欧洲骑兵一样,每人挂着好几支。

但不是像欧洲骑兵一样玩夸张的骑兵回转射。

而是充当弓箭的替代品。

毕竟这个比弓箭更容易击穿铠甲。

还有是驻扎在句容的,以从丹阳逃出的团练副将葛麟为首,由应天,太平甚至扬州士绅支持的虎威军,这一支数量达到一万,不过装备差点,就是一群杂牌步兵,核心是带着复仇意志的镇江各县流亡士绅。葛麟原本历史上弘光时候组织义军,但被马士英解散,后来一直跟着郑鸿奎,吴志葵这些明军将领,这些人失败后他和卢象升弟弟卢象观在太湖一带直到战死。

这就是目前的四大团练集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