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明之五好青年 > 第一二二章 我的话说完了,谁赞成,谁反对

拿到了万历圣旨的杨信,紧接着以最快速度返回山东,然后在投降的闻香教徒中进行挑选……

当然挑选最强壮的。

反正他有圣旨在手,谁也不敢跟他争什么,而这些人不携带家属,这是王在晋强烈要求的,如果再把这些人的家属算上,那这几个县基本上就快抽空了,没有人当佃户,那些土豪劣绅自己去种地呀!

总之一万青壮他可以抽走,但家属不能动。

好在杨信本来也不想要。

不过他还是掏钱给了这些人的家属每家二两银子,再多他也没有了,反正他们留下也是当佃户种地,不至于无法维持生计,二两银子至少用于补贴他们今年够了。而且这些人其实也都有钱,他们这段时间都多多少少抢了一些,就连徐鸿儒这些人手中的金银,都在出城前让杨信给主持分了。

等到明年走上正轨就可以由他们自己来养家了。

他对这些人可是雇佣性质。

最终他用了十天时间为自己的荡寇军凑齐一万员额,然后装上开河后正在源源不断北上的漕船,当他带着这支大军到达唐官屯时候已经是四月了。

然后杨信沿着原本历史上马厂减河的走向,从这里开始选择那些没人开荒的荒地,五百人一座迅速建立起二十座军营。在建营的同时分出人去垦荒,这一带盐碱化程度轻,垦荒同时直接把徐光启家运来的地瓜分下去育秧。因为气候转暖实际上已经不需要加温的苗床,这些地瓜直接排在开垦的地里育秧就行,等接下来开垦出更多荒地再插秧。

最多冬小麦不用种了。

因为这些地瓜插秧晚收获晚肯定会耽误冬小麦的种植。

好在这些地本来也不行,要是良田也不可能等到现在还没人种。

这期间那些士兵的吃饭就只能杨信自己掏钱,包括给他们购买的农具,他们自己修建营房之类,甚至包括给他们买衣服,这些统统都是杨信自己掏钱,他的银子如流水般花出。

财富就这样急剧减少。

总之到这一年六月初的时候,二十座军营建立起来,周围开荒地上的地瓜也都种上了,这一万人算是初步安置,而他的第二十营驻地就是新城,同样这里也是他军部驻地。当然这时候没有城,准确说只是一个叫芦鱼港的小码头,这俩字意思就是本意,芦苇和鱼,反正就几户渔民,连淡水都吃不上,包括杨信自己也只能喝多少带着一点咸味的水。

倒是捕鱼事业进展顺利。

他直接从隔壁水师营手中弄出四艘排桨蜈蚣船,然后自己装上了桁杆,用此前早就定制的大型拖网很快就开始扫荡大沽口。

至于本地渔民……

雇佣。

至于渔霸……

半夜失足落入海河,被逆流而上的鲨鱼咬死了。

什么,大沽口没鲨鱼?

那一定是马鲛鱼长得大了点。

总之在这种可以说天高皇帝远的穷乡僻壤,对待这种敢于和杨同知对抗的一律落水,同样对于那些抗议他占了草场的富灶也一样,统统都不小心落水。

反正也不怕他们的家人告状。

他是锦衣卫指挥同知,身上穿着飞鱼服,别说静海县,就是天津兵备道也没法管,除非到京城去敲登闻鼓,倒也的确有去的,然而还没过葛沽就翻船了,最后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话说杨同知是什么人?他脑子里才没什么法律意识,对于任何需要以落水来解决的人,他都会毫不犹豫地让他落水。

简单。

粗暴。

有效。

“我这个人最讲道理了!”

杨信站在涨潮的海河上,看着脚下汹涌的浪涛说道。

他身旁是几个青县和静海东边这一带的士绅,他的垦荒区沿着马厂减河走向从青县向这一字排开,土地涉及青县和静海,虽然这片区域不是好地方,但也一样有居民,同样也有士绅。要么是地主,要么是盐场富灶,这里面尤其以后者最多,因为这一带本来就是长芦盐区,灶户中的富灶早就已经士绅化,但减河开挖和垦荒肯定也会触及他们的利益。

这个问题需要解决。

这些已经知道杨信那恶名的家伙,小心翼翼地同样看着脚下浪涛。

他们其实是站在一道伸进海河的木制栈桥上,而原本退潮时候的浅滩,已经完全被潮水淹没,大批士兵正在用木桶装水然后挑回军营,因为淡水与咸水的重量差,上层其实是淡水,下层才是真正的海水。

当然,也不是真正淡水。

只是能饮用而已。

海河两岸盐碱区都这样吃水。

“愿意和我做朋友的,我就会把他当朋友,对于朋友我是讲义气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但那些不愿意与我做朋友的,我也就用不着对他讲什么交情了,刘老,我听说你去找左光斗喊冤,说我占了你的草场?其实你那么多草场,我只是占了一小块,我也是为陛下办事,这河挖好了对地方也有好处,你这样就很不够朋友了。”

他紧接着说道。

“杨,杨同知,绝无此事!”

旁边被从家里强行请来的富灶刘老擦着冷汗说道。

“那左光斗为何上奏,因此而弹劾我呢?他可是在奏折上说是你检举,你们不要以为我就不知道了,我在司礼监也有朋友,说起来咱们陛下龙体欠安,咱们做臣民的得保证陛下休息。这么点小事还打扰陛下,你这就可以说是不忠了,我是忠心耿耿的,对于敢不忠于陛下,你知道我是怎么做吗?”

杨信说道。

下一刻还没等刘老清醒,他猛然在其背后推了一下,刘老猝不及防立刻向前……

“啊!”

他惊恐地尖叫着。

然后一脚踏到了栈桥外,直接向着下面的怒涛坠落,但也就在同时,杨信一把抓住了他后背,把都掉出去一半的他拉住,倒霉的刘老半只脚踩着栈桥,整个身子斜在海面,发疯一样挣扎尖叫着,看着下面不足一米处激荡的浪涛,飞溅的浪花甚至都能溅到他衣服上。

然后杨信终于把他拉回去了。

刘老一下子瘫在地上,长出一口气立刻抱住了杨信的腿……

“杨同知,那左光斗是造谣,是故意诬陷您,小老儿绝对没有做过对不起您的事啊,小老儿这就让我儿子去敲登闻鼓检举他!”

他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

“算了,此事就到此为止,我说的很清楚,咱们做臣民的,要以陛下的龙体为重,无论有什么事情,都可以来找我谈,但是不能去打扰陛下休息!左光斗这些人不懂事,咱们也不能不懂事,以后再有这样的事情,就不要再怪我不讲情面了!”

杨信沉着脸说道。

紧接着他转头看着后面那些寂若寒蝉的士绅们……

“我的话说完了,你们谁赞成,谁反对?”

他说道。

“杨兄弟!”

远处突然传来熟悉的喊声。

杨信抬起头,就看见许显纯和刘时敏正在岸边。

他赶紧走过去,后面那些士绅长出一口气,然后堆起笑容跟随在后面。

“刘公公,万岁爷派的监军不会是你吧?”

杨信笑着说。

虽然万历说要派监军,但也一直没动静。

“我倒是想来,可卢太监不放啊,哥哥我此来是传旨的。”

刘时敏说道。

紧接着他换上一脸严肃表情。

“圣旨到,锦衣卫指挥同知,提督荡寇军杨信接旨!”

他喊道。

杨信赶紧接旨,后面几个士绅吓得也立刻趴下。

万历的圣旨内容很简单,熊廷弼准备重建开原城,按照之前的约定,开原驻军的军需运输直接交由杨信负责,他准备怎么搞自己去找熊廷弼商议,不过万历应该是良心发现,觉得这段时间杨信自己掏钱太多,所以发内孥给了他一万两银子的赏赐。

至于左光斗的弹劾……

那个万历肯定看不到,而且也懒得看。

皇帝陛下实际上已经病重,这种小事根本不会管。

“请刘公公转奏陛下,杨某这就去辽东!”

杨信说道。

紧接着他转头看着后面的士绅……

“诸位,杨某要去辽东一趟,这荡寇军的事务暂时交给黄百户,杨某走后还请各位多帮衬些,咱们以后是要做邻居的,这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嘛!”

他说道。

刘时敏同样明白了他在做什么。

“咱家是司礼监的,这位许佥事刚刚进了锦衣卫北镇抚司,我们俩和杨兄弟都是过命的交情,杨兄弟的事就是我们的事,以后这荡寇军有什么解决不了的诸位尽管去找我们,不过要是杨兄弟去辽东办差期间,有什么人在这里给他背后捅刀子,那我们别的不说,请他去北衙喝杯茶还是能做到的。”

他阴森森地说。

“公公请放心,荡寇军的事就是我们的事,杨同知去辽东是为国杀贼,我们不帮他照顾这后方谁帮他?老朽那里还颇有些余粮,先赠荡寇军一百石,也算老朽为国出一份力了!”

刘老义立刻正言辞地说。

而剩下那几个士绅也忙不迭地一片附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