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法师乔安 > 第75章 新阿瓦隆“大屠杀”

法师乔安 第75章 新阿瓦隆“大屠杀”

作者:程剑心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36:45 来源:笔趣阁

事实上,这些从斐真本土来到约顿海姆服役的年轻士兵大多出身贫寒,除了当兵别无出路,否则谁又愿意远离气候温暖湿润的故乡,跑到干燥寒冷的约顿海姆来挨冻遭罪,还要遭当地人的白眼,受这份闲气。

普通士兵和低级军官过的日子,可不像他们的军装制服那么光鲜气派,微薄的薪水还不够养家糊口。

很多士兵为了补贴家用,每逢周末休假就脱下军装,跑到码头上兼职装卸工。

这些士兵索要的薪水,比当地码头工人的平均工资更低,干活又卖力,因此很受雇主欢迎。理所当然的,也引起了当地码头工人的怨恨,把这些当兵的视为抢走自己工作的祸害。

码头恰恰是“自由之子协会”的势力范围,而搬运工则大多是协会的成员,现在除了“无代表不纳税”和“不自由毋宁死”等崇高却略显空泛的政治口号,“自由之子”们的切身利益也受到威胁,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采取报复行动。

1626年1月13日,火炉上的那口蒸锅,终于迎来砰然炸裂的时刻。

这天傍晚,一个叫休斯·怀特的斐真士兵结束一下午的装卸工作,脱下工装,换回军服,离开码头货栈,去海关大楼接替另一位年轻官兵的岗位。

两个装卸工打扮的男人,一直在暗中盯着怀特,尾随他来到海关大楼门外,找茬辱骂这位正在站岗的斐真士兵。

怀特年轻气盛,忍无可忍之下试图赶走这两个无赖,结果引来对方粗暴地推搡,进而演变成拳打脚踢的殴斗。

争吵声引来路人围观,不一会儿就聚集了上百人,围观者当中不乏码头工人,他们都是那两个找茬者的熟人,其中还有几个是“自由之子协会”的成员,帮哪边显而易见。

人们先是围着怀特挑衅谩骂,而当怀特的同伴赶来维持秩序,试图驱散人群,这群暴徒便就地抓起雪球和石块,如同雨点般砸向斐真官兵。

此时怀特等人还勉强克制怒火,没有对示威者的挑衅做出反击,没成想自己的隐忍反而助长了暴徒的气焰,人群中传来杀气腾腾的叫嚣:

“让我们去绞死这群刽子手!”

街头暴民一拥而上,将怀特等人推倒在地,还试图夺取他们手中的步枪。

争斗声传进海关大楼,警卫队长托马斯·普莱斯顿上尉从窗口向外观望,发觉情况不妙,连忙带着手下赶到现场,试图救出惨遭围殴的怀特等人。

包括普莱斯顿上尉在内,海关大楼门外只有八名军人,聚集在他们周围的暴徒却不下二三百人,不断向士兵们投掷雪球、石块和各种杂物,恶毒的咒骂不绝于耳。

虽然之前上官一再约束军纪,严令不得擅自射击,但在这种情形下,每个斐真官兵心里都清楚,倘若落入这群暴民手里,就算不死也得被扒层皮!

普莱斯顿上尉看出麾下士兵们的恐慌心态,连忙大声警告他们:

“千万不要开枪!”

然而现场的环境太过嘈杂,一个距离较远的士兵,只听见上尉喊出的最后一个单词,还以为他在下令开枪,看到对面叫嚣着逼近自己的人群,这个年轻人惊慌失措的扣下扳机。

新阿瓦隆的冬夜街头,传来第一声枪响。

其余的士兵仿佛受到传染,也都下意识举枪开火。

一阵乱枪过后,对面人群中有11人中弹,其中3人当场死亡,还有两人受了重伤,呻吟了几个小时才断气。

刚刚还嚣张无比的示威者们,看到街头倒伏的尸体和遍地鲜血,全都吓得四散奔逃。至于带头闹事的“自由之子”们,更是谈不上英勇,早在枪声响起的第一时间就全都拔腿开溜了。

天还没亮,街头血案的消息就已经传遍新阿瓦隆全城。

约瑟夫·亚当斯收到消息,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把斐真驻军彻底赶出新阿瓦隆的绝好机会。

他马上找到一位名叫保罗·列维尔的画家朋友,让他赶紧把昨晚发生的街头冲突画成一副画,刻在铜板上,这样就可以印成很多份,尽快散发出去以供宣传。

可是,该画什么呢?

列维尔先生亲眼见证了昨晚那场军民冲突,如果完全遵照现实作画,只能描绘成群结队的暴民围攻几个惊慌失措的斐真士兵,这当然体现不出敌人的残忍与邪恶,民众的善良和无辜,不符合革命斗争的需要。

“要画就画出斐真士兵的凶残和市民的无辜,画出血腥,画出愤怒,画出仇恨!”亚当斯如此这般交待了一番。

列维尔是“自由之子”的成员,亚当斯的小弟。大哥一声吩咐,小弟心领神会,于是一幅杰作就此诞生。

在这幅铜板画中,斐真士兵排成整齐的队列,在普莱斯顿上尉的指挥下,向手无寸铁、热爱和平的无辜市民开枪,如同屠夫正在杀戮一群可怜的羔羊。

画面上硝烟弥漫,血流成河,简直就是一场有组织、有预谋的大屠杀!

那一具具倒伏在街头的尸体,令观赏者情不自禁心生怜悯,同情他们的遭遇;反之,对于屠杀无辜平民的斐真官兵以及斐真政府则兴起刻骨的仇恨!

果然,当这幅画刊登在报上,迅速在城里引起轰动。

不知内情的人们被这副画作深深感染,受到激励,走上街头,聚集在总督府门前,群情激愤,喊声震天,坚决要求严惩杀人凶手。

约瑟夫·亚当斯登上人们用板条箱在街头临时搭建起来的讲台,公开向抗议民众发表演说,把昨夜的血案定名为“新阿瓦隆大屠杀”。

不得不说,“大屠杀”这个词很有冲击力,特别吸引眼球。

各地报刊在报道这起事件的时候,虽然觉得一场冲突下来只有五人遇害,称其为“大屠杀”未免太过夸张,言过其实,然而考虑到新闻传播的眼球效应,各大报刊也不介意借用亚当斯先生重新定义的所谓“大屠杀”作为报道标题,从而吸引读者,好歹也能多卖出几份报纸。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