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大唐坑王 > 第九百九十章 太子之争

大唐坑王 第九百九十章 太子之争

作者:吉日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1:53:39 来源:笔趣阁

“本王以前总自诩在音乐方面造诣不浅,到了梨园才知道,本王真是肤浅的很!”李成器由衷道。

“宁王殿下若喜欢,可以随时来。”说到这里,卢小闲笑了笑道:“只是,现在我们得祭祭肚子了,宁王殿下,今日您可得做东呀!”

“那是,小闲,今日本王作东请你!”李成器哈哈大笑道。

酒酣耳热之际,李成器依然没有忘记自己来找卢小闲的本意:“小闲,你还没告诉本王,这太子一事……”

“我已经告诉过宁王殿下了!”卢小闲笑眯眯道。

“你什么时候告诉过本王了?”李成器一头雾水。

“宁王殿下想想今日的情形,就会明白!”

李成器心中一动:“小闲,你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很简单,宁王殿下是觉得做太子重要呢,还是日日有好曲听更重要。若太子之位在您心中是最重的,那你便义无反顾地去争。若是还有比太子之位更重要的,那你就得斟酌斟酌了。”说到这里,卢小闲笑道,“其实,我知道宁王殿下已经做出决定了!”

李成器若有所悟。

卢小闲接着道:“太平公主这些年经历了多少事却总能屹立不倒,岂是好相与的?她之所以力劝宁王殿下做这个太子,不是因为她对宁王殿下好,而是她有把握掌控你宁王殿下。”

“小闲,你这话可真是一针见血呀!”李成器点头道。

“宁王殿下,我说句实话您可别生气,别说是宁王殿下了,就算是陛下,也未必是太平公主的对手。几个有资格做太子之人当中,只有平王能与她相抗衡,就这样他还得要处于下风,其他人嘛……”卢小闲不再说下去了,只是摇了摇头。

李成器自嘲道:“小闲,你说的一点也没错,这点自知之明本王还是有的,只是本王不知该如何向太平公主回话!”

卢小闲笑道:“如实回话便是了!”

“可太平公主那里如何能善罢干休呢?”李成器担忧道。

“你若模棱两可地说你不愿意做太子,她是不会追究的。”

“这是为何?”李成器不解道。

“太平公主以为人人都像她一样,不会放弃到手的权力,你越是模棱两可,她就越以为你想做太子。至于你最后怎么做,自己决定便是了,她也怪不得你,因为你的确表示自己不愿做太子,她只有吃哑巴亏了。”

李成器细细一想,脸上慢慢露出了喜色。

……

三天后,李隆基如约来到慈恩寺普润主持的禅房。

“大师,小闲还没来吗?”李隆基迫不及待地问道。

“卢施主从来就没有来过,现在没有,今后也不会来!”普润淡淡道。

“啊?”李隆基不知道普润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顿时愣在了当场。

普润接着道:“卢施主虽然不来,但平王有了烦恼可以时常来慈恩寺烧几柱香,贫僧说的话与卢施主说的无异,平王一心向佛也可以省却许多麻烦。”

李隆基是聪明人,一点就透,他笑道:“大师所言极是,以后本王会常来听大师说法的!”

普润突然拍了几下巴掌,然后问道:“平王殿下,不知你听到了什么?”

李隆基点点头:“自然是听到了击掌之声。”

“双掌相击可以听到响声,若是一个巴掌可能听到声音?”普润笑问道。

“一个巴掌如何拍的响?”李隆基奇怪地问道。

“这不就对了?现在只有你这一个巴掌,自然是拍不响的,所以平王殿下只管安心回去等待便是了!。”

李隆基脸上露出惊讶的神色:“难道宁王那里,小闲已经……”

普润双手合什道:“不可说,不可说……”

……

景云元年四月初十朝会,听附于太平公主的宰相窦怀贞率先发难了。

窦怀贞原先是韦氏的死党,李隆基政变后,他走了太平公主的门路,免死被贬为了濠州司马。尝到了甜头的窦怀贞咬咬牙狠狠心,又一次大出血,果然从太平公主那里得到了宰相一职。

今日,在太平公主的授意之下,窦怀贞向李旦上奏道:“陛下登基已经数月了,现在到了该立太子的时候了。”

李旦登基以来,对太平公主和李隆基格外信任。凡有宰相问事,他都会问,你们与太平公主议了吗?与三郎议了吗?太平公主与李隆基控制朝廷大权,文武百官为之侧目。

可今日之事非同小可,此事与太平公主和平王都有莫大的关系,若是处理不好,那可是会有大麻烦的。

李旦听了这话,不由有些想念卢小闲了,若是他在,肯定会有好主意的。可李旦除了过年时见了卢小闲一面,就再也没见过他的影子,更别说是上朝了。

卢小闲指望不上,眼前的事又如此棘手,李旦只得向众臣问道:“众位爱卿,宁王成器是嫡长子,平王隆基立了大功,两人各有所长,你们说说看,立谁当太子好呢?”

李旦的话音刚落,窦怀贞便道:“陛下,自古便有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宁王是嫡长子,又有治国之才,臣以为应立宁王为太子为宜。”

窦怀贞是太平公主扶上位的宰相,他这一发言,文武百官便明白这是太平公主的意思。于是乎,太平公主一系的众臣纷纷附和要求立宁王为太子。

李隆基听了群臣的上奏,心情十分郁闷,自己冒了那么大风险搞政变,好不容易把韦氏给搬倒了,若是最后给他人作了嫁衣裳,那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卢小闲让他放心,可是眼前的形势……

就在李隆基心中七上八下之际,刘幽求站出来说话了。

刘幽求是李隆基的军师,刚刚通过政变当上宰相,他自然要替李隆基说话了。

刘幽求道:“陛下,臣闻除天下之祸者,当享天下之福。平王拯社稷之危,救君亲之难,论功莫大,语德最贤,无可疑者。”

刘幽求的意思很明白,天下都是平王打下来的,陛下也是拜平王所赐才当上的,陛

下怎么能不让他当太子呢?

刘幽求不仅在政变中立了大功,说话很有分量。他这么一说,很多李隆基一系的大臣当然要随声附和了。

于是乎,代表太平公主的窦怀贞一方,与代表平王李隆基的刘幽求一方,各执一词互相争论的不可开交,这让李旦很是头疼。

“陛下,我有话要说。”一个声音在大殿上传了开来。

众臣一看,竟然是宁王李成器。

李成器是太子人选的当事人,他自然有说话的权利。

李旦点头道:“宁王有事奏来便是!”

众人屏气凝神,都想听听宁王说些什么,朝堂之上顿时安静下来。

“嫡长子继承只适用于和平时期,若遇到政治变故,就要先考虑功臣。现在正是这种情况,所以,我绝不能当这个太子。”说罢,李成器痛哭流涕,态度非常明确,坚持让李隆基做太子。

窦怀贞等人看李成器坚辞不做太子,顿时傻眼了,都把目光瞥向太平公主。

自始至终一言不发的太平公主此刻面色阴沉,她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李成器竟然会将唾手可得的太子之位拱手让出,李成器此举完全打乱了她的全盘计划。

李旦见此情形,随即下诏,立平王李隆基为太子。

……

有人欢喜有人愁,李隆基如愿做上了太子自然欣喜不已,可在长安的另一隅,却有一个人在独自借酒浇愁。

说起来,此人在长安城内也算是大名鼎鼎,他就是号称长安第一首富的王胡风。

王胡风以前与韦皇后、安乐公主交情不浅,从她们那里得到不少好处。

李旦登基后,王胡风的靠山倒了,有人告发他是韦氏余党,若此罪坐实了,不仅他的万贯家财将会充公,而且性命也保不住了。

王胡风不愧是经过大风浪的,知道此时找谁才能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果然,当他去了太平公主府后,一切都如愿了。当然,花了多少银子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

屋漏偏逢连阴雨,就在王胡风为保住了身家性命暗自庆幸之际,他的心情又变坏了,而罪魁祸首正是长安的岑氏商号。

若放在以前,王胡风绝对不会把小小的岑氏商号放在眼中。可自从去年中宗李显宴请朝臣与外国使节后,岑氏商号的商品一下子便成为了皇亲国戚与权贵们追捧的对象,甚至成了身份与地位的象征,上行下效之下,整个长安城的市场很快便被岑氏商号所占领,王胡风昔日长安首富的地位已经岌岌可危。

尽管如此,可王胡风依然还能沉得住气,他一直盯着岑氏商号大量收购的粮食,他在等着一场大戏的精彩上演,然后一举定乾坤。可是,王胡风等待的那场精彩大戏并没有象他预料的那样如期上演,岑氏商号把所有的仓库收满以后,就停止了这种“疯狂”的行为。

让王胡风更预料不到的是,岑氏商号在“满仓”以后,并没有四处散布谣言,制造粮食要涨价的小道消息,相反一切又恢复了平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