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帝国争霸 > 第378章 登门拜访

帝国争霸 第378章 登门拜访

作者:闪烁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0:23 来源:笔趣阁

白止战回了家,只不过没在家里过夜,收拾了几套换洗衣服,就去了机场,连夜乘飞机赶往浦州。

别看海军司令部在帝都,海军根基一直在南方。

在传统上,一直就是陆军在北面,海军在南边。

浦州一直都是帝国海军的主要根据地,同时是帝国,乃至全球规模最大的,配套工业最为完备的造船基地。

到浦州的时候,已经是次日清晨。

白止战早就养成在飞机上睡觉的习惯,别说运输机,哪怕是在颠簸剧烈的巡逻机上,他都能安然入梦。

到了浦州,白止战直接去了赵禹的舰船设计院。

在到达后,他才给船厂的厂长杨翰林打了电话,顺带让设计院的人员去把头头,也是赵禹找回来。

杨翰林很快就到了。

白止战也没多耽搁,询问了“帝都”号的情况。

非常糟糕,至少需要3个月才能修复,为了保证维修的质量,最好能延长到4个月,不然无法保证排除所有的隐患。

用杨翰林的话来说,在春节之前是不要指望那艘航母了。

四艘快速战列舰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按照损伤情况,分别需要3个月到5个月的时间才能够完全修复。

因为缺少船坞,所以这四艘战列舰的维修工作未必能够及时开始。

只是,帝国海军已经在协调,如果安排得过来,就去其他造船厂维修。实在没办法,就得在维修工序上做文章,比如轮流进船坞,而且尽可能的把次要部位的维修工作安排在船坞外面进行。

至于“龙江”号的情况,杨翰林没有多说。

他不是不知道,而是不方便多说。

其实,这个也能够理解。

别看造船厂是贺家地盘,但是真要做选择的话,肯定愿意把那艘航母留下,而不是让白止战带走。

快到中午,赵禹才赶了回来。

他没有在厂区,去了一家生产航母设备的上游厂商,而且这段时间一直在忙一种新式航母的设计工作。

不是舰队航母,也不是大型航母,是轻型航母。

其实,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因为没有漫长的海运航线要保护,而且在主要航线沿途都有岛屿,能够部署岸基航空兵掩护运输船队,派巡逻机对付敌人的潜艇,所以帝国海军从来就没有想过建造作战能力差得多的小型航母。

用白止战的话来说,航母当然是越大越好,哪有越小越好的道理?

只是,现在是局势逼人。

舰队航母接连战损,而且大型航母的建造速度无法加快,在第一批四艘建成后,第二批八艘最快都要到新历103年才能交付,至于第三批,迄今都没有通过审批,而且没人能保证在接下来的两年内,帝国海军不会在战斗当中损失航母,因此就算第二批大型航母入役,也未必够用。

那么,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建造小型航母。

是重新建造的,而且速度够快的小型舰队航母,不是纽兰海军与布兰皇家海军那种用商船改造而来的护航航母。

为了节约时间,赵禹偷了懒。

用重巡洋舰的舰体,去掉上层建筑与主炮弹药库等累赘,在舰体上面设置一层机库,再在机库的上面,用木板拼出飞行甲板,最后在飞行甲板的右侧设置一座主要用来布置烟囱的舰岛。

这样,一艘标准排水量一万吨左右的航母就成型了。

当然,有需要的话,可以在飞行甲板的前端安装弹射器。

为了便于建造,把升降机设置在侧舷,机库为半开放式结构。

在外飘甲板上不用安装大口径高射炮,能放下40毫米高射炮就够了,能安装80毫米高射炮,就再好不过。

关键,这样的航母建造起来特别容易,不需要占用大型船台。

一般的造船厂都能建造!

赵禹做的事情,就是拿“武州”级重巡洋舰的设计图纸进行修改,然后去各个上游厂商落实相关设备。

用赵禹自己的话说,忙了几天总算有点眉目了。

“武州”级在设计的时候就为改造留下了冗余,战时满载排水量高达14500吨,依然能达到33节的最快速度,因此理论上,舰型不做太大的改动,使用原来的动力系统,哪怕把排水量增加到17000吨,航母的速度也不会低于30节。因为是小型航母,所以也只要求达到30节。

满载17000吨已经不算小了。

狭夷海军的“苍隆”号与“飞隆”号,满载排水量也只有18000多吨。

只要合理利用上层空间,在机库里装载40余架舰载机,在飞行甲板上系留20来架,肯定没问题。

“苍隆”级牺牲了生存能力,最多能搭载73架舰载机!

其实,只要40到50架的载机量就足够了。

按赵禹的估计,只搭载6个中队,也就是48架舰载机,不但能够保持30节的航速,还能确保足够的生存性能。

要论航空作战能力,相当于“帝都”级的六成。

确实差了一些,不过完全可以用数量弥补。

最关键的,其实是建造速度。

如果严格按照海军标准进行建造,一般的小型造船厂肯定有压力,毕竟很多小型造船厂从来没有建造战舰,更别说是航母了,不了解战舰建造标准,实际操作的时候肯定有很大的难度。

用赵禹的话说,早在上次大战爆发前,帝国海军的大型战舰就都由五大造船厂建造,其他造船厂能承接的,也不过是近海巡逻艇,登陆艇与内河炮艇这些排水量在一千吨以内的小型舰艇的建造工作。

别说大型战舰,就连对建造技术有一些要求的潜艇,也由三家造船厂瓜分。

言外之意,帝国的造船业早已被寡头垄断。

只是,将标准稍微降低一点,这些问题就不存在了。

这也是赵禹头痛的事情。

让小型造船厂按照比商船更加苛刻的标准建造小型航母,那还没什么,可是要如何才能说服海军?

要如何才能让海军接受这种以商船标准建造的航母?

在两天前,赵禹向海军司令部提交了相关报告,在里面着重提到,小型航母是战时应急产物。

言外之意,这些航母只是在战争期间使用,等到战争结束就要处理掉。

这场大战打得再狠,最多也只会持续数年。

如此一来,就算质量标准差一点也没什么问题,反正等大战结束后就全部退役。

战后?

帝国海军有那么多舰队航母,称霸全球肯定没问题,自然轮不到批量建造的小型航母撑门面。

要说,这个道理非常的充足。

可惜的是,海军司令部至今没给答复。

其中厉害,赵禹没有说,白止战也能猜到。

现在管海军装备的是贺永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