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帝国争霸 > 第432章 新三件

帝国争霸 第432章 新三件

作者:闪烁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0:23 来源:笔趣阁

在过去几个月,变化最大的是舰载航空兵。

去年年底,第41特混舰队在完成实弹测试后,留在旭海的主要任务,就是让舰载航空兵完成换装之后的适应训练。

关键还有,3种主力舰载机全部更换!

要说,变化最小的其实是舰载战斗机,更换的只是最新批次,把之前装备的“哮天”移交给二线部队。

与前面前三个批次的“哮天”比,第四批次的“哮天”更换了发动机。

整个大战期间,不管舰载机,还是陆航的作战飞机,在改进时首先考虑的都是更换功率更大的发动机。

原因也很简单,提高发动机的输出功率是提高飞行性能的最简单办法。

采用最大输出功率达到1800马力,紧急输出功率能达到2000马力的新式发动机,第四批次“哮天”的最快飞行速度超过了每小时575千米,为大战爆发后,飞得最快的舰载战斗机。

此外,其他飞行性能也得到明显提升。

最显著的就是爬升速度。

以紧急状态起飞时,爬升到6000米高度所需时间,由8分钟缩短到了6分钟,远远超过其他舰载战斗机。

要在大约2年之后,“哮天”的这个爬升速度记录,才会被f6f超过。

当然,在那个时候,帝国海军的主力舰载战斗机已经不是“哮天”了。

相对而言,其他方面的改进较为有限。

要说的话,也就是使用了功率更大的语音电台,工作距离提高到250千米,具备有限的编队指挥能力。

此外,“哮天”的多用途性能得到了加强。

在通常情况下,第四批次“哮天”的载弹量提高到了1000千克,不但远超之前所有舰载战斗机,还比“黄蜂”的早期型高一倍。虽然第四批次“哮天”在出厂的时候没有针对对地打击做专门强化,但是在服役之后,部队官兵在第四批次“哮天”的翼下安装了8个火箭弹外挂点。

靠优秀的起降性能,“哮天”是大战期间使用最为广泛的舰载机。

与战斗机相比,鱼雷攻击机与俯冲轰炸机,就不是新批次那么简单了,全都换成了最新型号。

取代“黄蜂”的是轻轰-4型“朱雀”俯冲轰炸机。

严格的说,“朱雀”是第一种在大战爆发之后完成设计,与开始量产的舰载机。

虽然早在大战爆发之前就已立项,而且完成了前期招标,但是直到去年的第二季度,也就是4月,这种新式俯冲轰炸机的设计工作才全部完成,并且通过了海军验收,在当月获得海军订单。

此外,“朱雀”是第一种专用舰载俯冲轰炸机。

陆航也参加了前期研制,只是在进入正式采购阶段之前,打了退堂鼓,转而采购另外一种俯冲轰炸机。

有趣的是,陆航选中的“猎鹰”俯冲轰炸机其实在海军的招标中,因为太笨重而败下阵来的“鱼鹰”。关键是,陆航后来对这种俯冲轰炸机也不够满意,只采购了几百架,并且很快淘汰给二线部队。

陆航一直没有采购“朱雀”,主要是面子问题。

要说的话,“朱雀”跟“黄蜂”相比,有点像“哮天”跟“台风”的对比。

虽然单论性能,“黄蜂”在大战初期的俯冲轰炸机当中,并不算糟糕,后期型已经算得上非常强悍了,各方面都超过了99舰爆与sbd。从战果来看,“黄蜂”是帝国海军在战争初期的头号功臣。但是到战争中期,特别是随着交战范围扩大,“黄蜂”固有的缺点也被迅速放大。

比如,速度慢、航程短、载弹量低等。

要说,“朱雀”的性能优势,也就体现在这几点上,特别是航程。

“朱雀”可是帝国海军第一种最大航程超过2500千米,挂上500千克炸弹后,作战半径能达到750千米的舰载机。

正是如此,“朱雀”还是帝国海军第一种被选为侦察机的俯冲轰炸机。

取代“飞鱼”的是轻攻-4型“霹雳”鱼雷攻击机。

如果说“朱雀”是大放异彩的话,那么“霹雳”就显得很平淡无奇了。

跟“飞鱼”相,“霹雳”在主要性能上的最大提升,只是把最快飞行速度提高到每小时475千米,对海作战半径到达了700千米。在其他方面,比如爬升率、巡航飞行速度与敏捷性都没有多大提升。

当然,肯定更加的结实,也意味着更加的笨重。

要说,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在三种舰载机当中,鱼雷攻击机的载弹量最大,而且攻击阶段需要在超低空以最快速度飞行,对机身结构强度要求最高,往往还要多一名乘员,所以使用相同的材料制造机体,鱼雷攻击机最为笨重,如果用相同的发动机,或者是技术水平相当的发动机,飞行速度也肯定最慢。

正是如此,面对“鱼雷机陷阱”的不止是帝国海军,而是所有列强的海军。

只是在制海作战中,鱼雷攻击机又是不可或缺的舰载机。

梁夏海军与纽兰海军都在加紧建造后条约型战列舰,而实弹测试证明,鱼雷是对付战列舰的头号利器。

更加要命的是,后条约型战列舰,无一例外的把多出的吨位主要用来增加防护。

随着舰载航空兵迅速的发展壮大,相对传统的威胁,也就是大口径穿甲弹,舰载机投下的鱼雷与炸弹更有威胁。

结果就是,从条约时代开始,列强格外重视战列舰的水平防护与水下防护。

到后条约时代,水平防护基本到了天花板,重点加强的就是水下防护!

如此一来,就得增加鱼雷的威力,也就是加大战雷头装药量。

此外,随着战舰的防空火力增强,肯定要通过提高鱼雷射程来增强鱼雷攻击机的战斗生存率。

这些要求,都导致航空鱼雷往大型化方向发展。

结果就是,要想提高鱼雷攻击机的载弹量,因为不可能无限制的扩大机体,所以只能降低或牺牲其他性能。

正是如此,帝国海军才没有对鱼雷攻击机的性能提出太多过分的要求。

在总体上,鱼雷攻击机的基本飞行性能依然是远远比不上俯冲轰炸机。

为此,舰载航空兵针对鱼雷攻击机存在的缺陷,对攻击战术做了调整。

现在,所有的指挥官都转飞“朱雀”,而且在常用攻击战术当中,鱼雷攻击机被放在最后面。

这么安排,主要就是为了避开防空战斗机。

当然,海军也不是完全没有要求。

对鱼雷攻击机来说,最大的要求就是航程与载弹量,这也是“霹雳”相对于“飞鱼”提高幅度最为明显的地方。

从这个角度看,“霹雳”算得上优秀的鱼雷攻击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