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帝国争霸 > 第10章 鬼使神差

帝国争霸 第10章 鬼使神差

作者:闪烁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0:23 来源:笔趣阁

头顶上的电话响起来的时候,卫少龙先是一愣,不过就迟疑了半秒钟,随后就一把拔出话筒。

“司令舰桥,我是舰长。”

几秒钟后,卫少龙“砰”的一下又把话筒插了回去,一句多余的废话都没有说。

“右满舵,全功率推进,航向030!”

没等舵手反应过来,他已经离开了舰长的位置,接住士官长递来的望远镜,朝左侧露台走去。

在他来到露台上的时候,“攀枝花”号已经在全速转向。

外面,操作高倍警戒望远镜的望员在见到舰长后,明显被吓了一跳,而且不知道是否应该把望远镜让给舰长。

没啥好奇怪的,在战斗的时候被分配到室外的,肯定是刚上舰的新兵。

如果近处存在威胁,还可以在旁边的环形轨道上安装一挺13毫米重机枪,并增加一个机枪小组。

卫少龙没理会那名新兵,在出来之后,他朝后方机库上的那门机关炮看了过去。

那可不是一般的机关炮,那是一门采用加特林原理,有7根30毫米炮管,最达射速高达每分钟4200发的近防速射炮。

这门采购价格高达1500万金元的速射炮,其头号价值就是用来拦截反舰导弹!

追溯的话,在第二次全球大战的后期,帝国海军就投入大量资金,研究外能源驱动的转管机关炮。

可惜的是,到大战结束,都没能取得实质性的研究成果。

此后,进入到喷气时代,防空导弹取代高射炮,在大战中表现突出的小口径高射炮首先遭到淘汰。

原因无二,射程太近与射高太低,根本就没法用来拦截喷气式战斗机。

在战后的30年里,除了能用来支援地面部队,以及在对付小型舰艇的时候还有一些价值的大口径高平两用炮之外,几乎所有高射炮都被防空导弹取代,海军也没再研制小口径高射炮。

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8年之前,发生在南夕落洋上的那场战争。

当时,布兰皇家海军最为新锐的,满载排水量达到4100吨,42型驱逐舰的首舰“谢菲尔德”号,竟然被一枚全重不到700千克,战斗部的装药量只有70多千克的“飞鱼”导弹送到海底!

消息传来之时,帝国海军上下是一片哗然。

不过,也只是一片哗然。

在深入调查后,帝国海军才知道,事发的时候,“谢菲尔德”号上的对空搜索警戒雷达处于关闭状态,原因是,雷达发出的电磁波会干扰卫星通信,而该舰当时正在用卫星天线接受来自后方的信息。

此外,为了控制排水量,这种战舰的上层建筑物竟然用的是极易燃烧的铝合金!

结果就是,在被导弹击中前,别说是开火拦截,甚至没来得及发射干扰弹。

根据战后做的测试,42型驱逐舰的雷达干扰弹能够对“飞鱼”产生影响,比如让导弹脱靶。

几天后的另外一场战斗,布兰皇家海军就成功干扰了一枚射向航母的“飞鱼”导弹。

此外,还有损管不力的因素。比如在被导弹击中后,舰长竟然没有在第一时间下达启动灭火系统!

这么多的巧合,“谢菲尔德”号不沉才是怪事。

从“谢菲尔德”号身上,帝国海军得出的结论就是,把战舰造得更大一些,避免让电子设备产生相互干扰。

此后,帝国海军驱逐舰的吨位是扶摇直上,发展到现在,都接近1万吨了!

如果有一种能够拦截导弹的手段,那就完美了。

也就是在这个背景之下,帝国海军翻出了已经尘封30多年的转管机关炮,并重新投资开始研制。

只是,初期研制投入并不是很大。

不要忘了,波伊战争才结束5年,帝国还处于战略收缩阶段,首先遭到削减的就是帝国海军。

不过,这种局面也就持续了几年。

4年之前,“昭通”号在波斯湾遭到“飞鱼”导弹攻击之后,帝国海军立即认识到了硬杀伤拦截手段的重要性。

关键就是,“昭通”号并没有犯低级错误。

如果一定要说有啥失误的话,也就是在接到袭击警报后,“昭通”号没有立即转向离开危险海域。

以当时的情况,如果“昭通”号及时撤离,那架伊拉克战斗机未必会发起攻击。

可问题是,在受到威胁之后转向撤退,绝对不是帝国海军的作风。

反正就是,挨了打之后,帝国海军立即加大在末端防御系统上的投入。

也就过了1年,研发代号为“730”的速射炮,帝国海军的第一种能够拦截掠海导弹的末端防御系统问世。

正式装备的其实第二代,也就是绰号“火旋风”的“730b”。

不是说“730a”不好,而是设计在的时候考虑欠周到,把至关重要的火控系统放在了别的地方,没有跟火炮系统联动,因此存在反应速度慢,以及精度偏低等问题,没有达到海军提出的战术指标。

有趣的是,因为“730a”更加便宜,所以出口销量是“730b”数倍,装备数十个国家的数百艘战舰。

相对而言,“730b”的主要改进,就是把搜索火控雷达整合到炮座上。

为了提高毁伤效果,帝国海军还专门研制了一种用来对付反舰导弹的炮弹,即30毫米次口径穿甲弹。

在理论上,只需要命中1发,就能摧毁“飞鱼”这种级别的战术导弹。

即便拦截重型导弹,也只需要命中3到5枚就能够确保摧毁。

按照帝国海军做的测试,在持续时间为3秒的短点射中,对“飞鱼”这种尺寸的反舰导弹的命中概率高达85%。如果开火时间设定为5秒,命中率能够达到95%,只是持续作战能力会大幅度的降低。

至于选短点射,还是长点射,由实际情况决定。

此后,在短短的2年时间内,帝国海军集中采购600多套“火旋风”,装备了所有大型战舰。

像“攀枝花”号这类3000吨级的护卫舰,一般就只有一套。

其实,“攀枝花”号已经服役了10多年,设计的时候没有考虑需要安装重达10吨的速射炮。

所幸的是,直升机的机库顶部够宽敞,安装一套“火旋风”的难度还不大。

由此导致的结果是,无法应付来自正面的反舰导弹。

当然,反舰导弹一般是从侧舷方向上射来。

看到“火旋风”转动的时候,卫少龙暗自松了口气,不过随后举起挂在胸前的便携式望远镜,朝西北方向看去。

开始的电话是大副从作战指挥中心打来的。

预警机探测到了一个高速飞行的目标,推断是那架攻击机发射的反舰导弹,并发出导弹袭击警报。

如果真是导弹,肯定来不及躲避。

“呜呜”

几秒钟后,凄厉的防空警报响起。

只是,首先开火的并不是速射炮。

“嗖”的一声,位于舰桥前方的八联装通用导弹箱射出了一枚绰号“海蛇”的近程防空导弹。

“攀枝花”号只是一艘3000吨级护卫舰,武备算不上强大。

在舰首的八联装发射器里面,通常装填4枚反潜导弹与4枚防空导弹,而且火控通道就只能对付一个来袭目标。

可惜的是,那枚导弹直接就浪费掉了。

当然,没什么好可惜的。

“海蛇”是帝国海军的第一种近程防点空导弹,因为不是很重视,更因为预算实在是非常的紧张,所以帝国海军只能退而求其次,直接就用“kk-6”中程空对空导弹,在改进一番之后当防空导弹用。

性能肯定不算先进,主要是物美价廉。

要说,其实是价廉。

其实,也就是“海蛇”问世,让“攀枝花”号这类3000吨级反潜护卫舰,第一次获得了有效的防空手段。

在此之前,护卫舰就只能靠主炮执行防空任务。

大部分时候是躲在巡洋舰与驱逐舰的羽翼之下。

别说是对付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即便是拦截中高空的敌机,“海蛇”的单发命中率也只有六成。

在复杂环境下,就只有心理安慰的效果了。

其实,也就只有10来秒钟。

这次开说的是设置在舰首的主炮,一门速射型80毫米舰炮。

至于效果,同样是聊胜于无。

主炮开火,意味着导弹已经进入视野之内,而且炮弹在海面上炸起的水柱指明了导弹的来袭方向。

拿着望远镜搜索了一阵,卫少龙才看到那个小光点。

确实只有一个光点,而且受到炮弹炸起的水柱影响,还时隐时现。

“舰长!”

在水兵提醒后,卫少龙才注意到左前方的超级油轮。

油轮一直在那个方向上,在“攀枝花”号转向加速之后,距离缩短了一些,而且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

简直是致命的变化!

等卫少龙猛的反应过来,并且重新朝西北方向看过去的时候,小光点已经消失,取代的是一条白色的烟迹。

导弹已经转向,显然放弃了“攀枝花”号,正在朝油轮飞去。

“呜”

这时,位于机库顶部的“火旋风”开火了。

可惜的是,距离实在是太远,超出了速射炮的有效射程,而且炮弹的散布范围过大,对导弹没有半点威胁。

又过去了大约20秒钟,卫少龙觉得就是一瞬间的事情。

导弹击中油轮,并且腾起巨大的火球之时,卫少龙咬紧牙关,还一拳砸在面前的铁皮护栏上。

直到几名官兵出来,他才控制住情绪,返回了舰桥。

随后,他下达命令,全舰由战斗状态转为战斗救援状态,并且让二副立即安排直升机前去营救油轮的船员。

不过,紧急起飞的直升机并没有前去营救船员。

几分钟后,“祝世建”号上的战斗群指挥官发来了一道命令,让卫少龙立即派直升机前去搜寻跳伞的伊拉克飞行员。

…………

此时,李天凌驾驶的“战-11b”从“攀枝花”号的上空飞过。

开始,就是由他发射的“kk-12a”击落了那架“超级军旗”。

他是在大约20分钟前,收到了海军预警机发来的指令,前往波沙湾西北海域执行掩护任务。

至于海军为什么没派舰载战斗机过去,李天凌没有多问。

按照新的指挥体系,战区联合司令部为最高的作战指挥机构,不再区分军兵种,更不得拒绝执行其他军兵种安排的作战任务。

在此之前,李天凌他们就在执行护航任务,掩护一架由“祝世建”号上起飞的舰载运输机前往利雅得。

为了这个任务,李天凌他们在沙乌地领空进行了第二次空中加油。

所幸的是,大家都提前做了准备,每名飞行员携带2份高能口粮,还额外准备了一个用来接尿的塑料口袋。

不要感到奇怪,在长途飞行当中,首先考虑的就是吃与拉的问题。

为了避免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大解,只要任务的飞行时间超过4个小时,飞行员都会在登机前清空肚皮。

当然,还会尽量不吃容易导致腹泻的食物。

此外,那架伊拉克攻击机出现的时候,“祝世建”号正在回收上午派出去的舰载机。

反正就是,能够及时赶到波沙湾西部海域,只有李天凌这边的几架“战-11b”。

正是如此,在火速杀到之后,李天凌就在海军预警机支持下,向那架伊拉克攻击机射出导弹。

可惜,还是慢了小半拍。

至于是否击落敌机,其实李天凌的心里也没底。

他是在大约60千米外开火,而敌机在超低空飞行,海面产生的镜面反射对火控雷达产生了严重干扰。

要说的话,这也是空军战斗机的一大问题。

海军战斗机采用的火控雷达,专门针对海面的镜面反射做了优化,因此更适合在海洋背景下作战。

只是,在两枚“kk-12a”进入到主动引导阶段的时候,敌机并没有进行规避。

要说的话,这也是“战-11b”的一大优势。

在整个攻击过程中,李天凌没有使用战斗机的火控雷达,火控数据全都由海军的预警机提供。

这里,多亏空军与海军都采用了15号数据链。

此外,两枚“kk-12a”都采用中段指令制导的攻击模式。

也就是说,李天凌驾驶的“战-11b”在获得预警机提供的目标数据后,只需要让雷达以通信模式工作,向发射的“kk-12a”导弹发送弹道修正指令,并不需要对攻击目标进行持续照射。

该战术的最大好处就是,敌机在遭到攻击之前都不会发现已经被锁定!

当然,这套战术也只能用来对付缺乏空战能力的攻击机。

如果对手是战斗机,那就很难奏效了。

不说别的,在60千米的距离上,敌方战斗机的雷达肯定能发现“战-11b”,也就不存在偷袭机会。

只是,李天凌并不知道,他打响了帝国在此战当中的第一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