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帝国争霸 > 第23章 陆战之王

帝国争霸 第23章 陆战之王

作者:闪烁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0:23 来源:笔趣阁

到了前线,刘尊山没再跟丁镇南呆在一起,而是去了自己的营长座车,一辆增配了几部电台的指挥型坦克。

要说的话,陆战队这次也是出了血本。

迄今为止,陆战队就只有2个装甲营完成换装工作,用“zt-99al”主战坦克,替换下已经服役了30多年的“ztt-69bl”中型坦克,陆战队也由此首次拥有了跟陆军主力部队同等的技术装备。

过去的几十年,陆战队一直都被当成“养子”对待,主要技术装备要比陆军差一代。

其实,在成为独立兵种之前,除了两栖战车与水陆坦克这类专用装备之外,陆战队的主战装备几乎都是从陆军那里拣来的二手货。

即便到了现在,也没有多大改变。

“zt-99”系列主战坦克的产量已经超过了7000辆,已发展到第二代,仅“zt-99b”的装备数量就超过了2000台,在陆军主力部队早已取代“zt-80”系列主战坦克,成为了一线部队的顶梁柱。

结果,陆战队是在去年才获得采购权,至今的装备数量还不到100辆。

要说的话,陆战队的地位还不如盟国陆军。

在此之前,已经向几个主要盟国出口了大约1000辆“zt-99ag”,其中至少有400辆是陆军的二手货。

其实,陆战队接手的第一批“zt-99al”也是陆军淘汰下来的二手货,只是按陆战队的要求做了改进。

最主要的改造,就是换上最新式的52倍径125毫米坦克炮。

至于电子设备,特别是至关重要的红外成像夜视仪,受经费限制,仍然是老款,并没有换成“zt-99b”的新款。

不过,换炮是最关键的改进项目。

跟率先装备“zt-80dg”的48倍径125毫米滑膛坦克炮比,为“zt-99”研制,却没有能够赶上进度,在“zt-99b”才正式列装的52倍径125毫米滑膛坦克炮,最大的变化,并不是身管更长,而是采用了整装炮弹,因此能够使用长径比更大,也就是威力更大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

按照帝国陆军做的测试,用配套研制的新式尾翼稳定穿甲弹,在2000米上的等效穿甲深度高达600毫米。之前为48倍径125毫米坦克炮研制的,性能最好的分装穿甲弹的等效穿深也就500毫米。

性能提高20%,可以说是非常惊人了。

不过,这还不是最好的。

已经完成研制,即将开始量产的第二代穿甲弹,理论穿甲深度为750毫米,而第三代穿甲弹的设计指标更高达850毫米。

其实,就算是第一代穿甲弹,都能打穿现役所有主战坦克的正面装甲。

靠这门坦克炮,陆战队首次拥有了跟陆军相当的反装甲力量!

在此之前,除了反坦克导弹,陆战队拥有的最犀利的反坦克武器,是“ztt-69bl”的那门105毫米线膛跑。

在某种意义上,“zt-99al”也是刘尊山最大的底气。

去年的“西进149”联合演习中,另外一个装备“zt-99a”的装甲营,在竞赛部分拿到全军最好成绩,其中火力部分的得分碾压了所有陆军装甲营,表现非常的抢眼,可以说给陆战队大大长脸。

此外,在演习期间进行的火力测试中,一辆“zt-99al”打出的穿甲弹竟然在打穿了充当靶标的“zt-55”的炮塔前后装甲之后,钻进后方的沙墙,而最终测试出来的穿透深度超过了2米。

要把坦克炮的威力发挥出来,需要同样先进的观瞄设备。

相对以往所有主战坦克,“zt-99”的最大变化,其实是在观瞄系统上,或者说是发展坦克的思路。

在上次大战结束后,特别是波伊战争结束之前,帝国陆军的主导军事思想,依然是为全球大战做准备。因此在对待主战装备的态度上,帝国陆军一直坚持以数量为重,质量差一点都无所谓。

结果就是,从“zt-55”到“zt-80”,在设计的时候都是力求简单。

当然,也不能说这样的思路有错。

在上次大战中,特别是在前三年,坦克的平均服役寿命不到半年,巨大的战争损耗让任何先进技术都变得十分苍白。

到了战争后期,就连一向注重技术的迢曼帝国,都放下工匠精神,开始抓产量。

此外,技术带来的变化,没有大到足够改变战场平衡的程度。

波伊战争结束,也就是战后的第二次军事革命开始之后,这种靠数量取胜的发展思路受到了挑战。

要说的话,关键还是在技术上面。

说得简单一点,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坦克,拥有更强的机动性能,更坚固的装甲防护与更凶猛的火力。

此外,火力准确性提高了几个数量级。

依靠双向稳定系统,主战坦克首次拥有对2000米外目标进行准确开火的能力。

按照帝国陆军做的测试,“zt-99a”对2000米外以每小时35千米速度行驶的目标,首发命中率不低于80%。即便自身也以同样的速度运动,“zt-99a”的首发命中率都能达到惊人的60%。

要在以往,这绝对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整个大战期间,坦克炮对1000米外目标的命中率不到20%,在动对动的情况下连一成都没。

上一代的“zt-80”都没有真正意义的动对动射击能力,而在静对动的情况下,命中率不到50%。

也就是如此高的命中率,让由坦克主导的装甲战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

此外,由热成像夜视仪赋予的强大的夜战能力,也首次让装甲部队获得了在夜间发起突击的能力。

准确的说,是提高了夜战的门槛,让夜晚成为了掌握先进技术一方的主场。

总而言之,正是技术的进步,让坦克性能突飞猛进,并由此让装甲战术发生了本质上的改变。

也就是在“zt-99”问世后,帝国装甲部队才开始由多向精转变。

在此背景之下,陆军才更加重视以武装直升机为首的航空兵。

用陆军将领的话说,过去是依靠海量的坦克对付敌人的钢铁洪流,而在坦克不够用的情况下,就只能指望以反坦克为主的武装直升机,也就是凭借航空兵提供的打击力量来弥补装甲力量的不足。

当然,很多人都忽视了一个更关键的问题。

导致陆军装甲部队由多向精转变,根源是在成本上,也可以说是钱的问题。

“zt-99a”的出厂价几乎是“zt-80dg”的两倍,日常维护成本也高出了50%,全寿命费用更是贵得离谱。

单价贵了,自然就只能少买一点。

此外,坦克变贵了,反到让陆军觉得十分昂贵的武装直升机显得平易近人,也就更容易接受。

虽然“zt-99”系列的采购数量已经超过了7000台,看上去很多,但是从正式列装至今已经有13年,而同样是在13年时间里面,“zt-80”的产量超过2万台,而“zt-55”更多达3万台。

可见,“zt-99”的相对产量其实并不多。

要说的话,也正是因为采购价格过于昂贵,所以陆战队在等了10多年后,才下定决心采购“zt-99al”。

最不需要担心的就是“zt-99a”的战斗力,最需要担心的就是2个营总共才68辆。

其实,这也是“指-10a”体现价值的地方。

没有“指-10a”提供的战场信息,就必须部署更多装甲部队,也就肯定需要动用更多的主战坦克。

有了联合指挥机提供的信息,可以减少防御部队的数量,或者用相同部队的数量守卫更长的战线。

简单的说,就是由固守阵地防御战术,转变为机动防御战术。

到达前线之后,部队就开始向北运动。

按照“指-10a”提供的战场信息,一支伊拉克的装甲部队正在向边境运动,而且该部队来自巴格达南面的纳西里耶,因此有理由相信那是共和国卫队的精锐部队,很可能装备了最新式的t-72坦克。

此外,这支装甲部队的规模非常庞大,坦克至少都有100辆。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丁镇南收到了由施授良从联合部队司令部发来的消息。

首辅已经批准,将立即向哈立德国王军事城部署“神箭手”远程防空系统,还会提前部署以“战-16a”为主的远程打击部队。

为此,施授良让丁镇南尽快回去。

部署防空系统的事情不需要丁镇南去操心,但是打击伊拉克导弹发射车的行动,肯定需要丁镇南拟定作战方案。

按照施授良的意思,在“战-16a”机群到达后,就得考虑提前发起针对弹道导弹部队的空中打击行动。

也就是说,需要对作战部署做出调整。

前后也就这么几天,根本就耽搁不得。

“长官,我们到了。”

听到车长提醒,丁镇南才注意到,指挥车已经停了下来,几名随行的官兵已经下车,正忙着把通信器材搬下去。

这里就是前线!

往北大约2000米,就是沙乌地与伊拉克的边境线。

说是边境,其实什么都没有,能够辨认的标志,也就是每隔1千米一座用岩石雕刻成的界碑。

下车之后,丁镇南在一名营部参谋带领下,爬上前方的沙丘。

那名参谋还带了一具微光夜视仪。

是特种部队使用的型号,有激光测距功能,不过很笨重,操作起来也比较麻烦。

夜空晴朗,而且是半月,能见度不算太差。

坦克战车都已部署到位,并就地隐蔽。

所有的坦克与战车都在炮塔的侧面与侧面,用荧光粉刷上了一个倒“v”图案。

用微光夜视仪,在几千米之外都能够看到。

那东西其实是敌我识别标志。

在侧面与后方的友军能看到,而正面的敌人看不到。

伊拉克装甲部队在大约20千米之外,包括刘尊山在内的几名指挥官,正在给其他车长下达战斗命令。

虽然可以通过电台联系,但是真的打起来,恐怕谁也顾不了别的。

与演习采用的战术一样,只有几辆骑兵战车冲到了前面,而且在坦克火力线的侧面,以免被误伤。

没错,这几辆骑兵战车执行的是侦查任务。

其他骑兵战车,以排为单位,集中部署在坦克后面。除了利用性能更好的红外成像夜视仪为坦克提供支持之外,还可以在战斗中,用射程高达8千米的重型反坦克导弹攻击敌人的坦克。

充当主力的34辆坦克,全都沿着边境线,由北向南部署。

这次,以排为单位,每4辆坦克组成一个战斗小组,而且排长座车的敌我识别标志是两个重叠的倒“v”符号,一眼就能看出来。

战术也很简单,伊拉克坦克越过边境线就立即开火。

简单的说,就是尽可能远的消灭敌人!

正是如此,8个排的32辆坦克,以及营长与副营长的坦克都在国境线南面2000米到2500米的区域内。

在这个距离上,“zt-99al”在静止状态下对静止目标的首发命中率高达85%。

其实,还是差了点味道。

在去年的演习当中,在坦克部队跟“敌人”交火前,空军的攻击机与陆航的武装直升机先后发起两轮空中打击。

可惜的是,现在办不到。

陆航的直升机还在帝国港口里面准备装船,而空军的攻击机部队也在本土,预计最快都要一周之后才能够部署到位。

如果要提前部署“战-16a”机群,提前发起搜寻与打击弹道导弹发射车的行动,攻击机的部署时间恐怕还得延迟好几天。

现在能依靠的,也就只有陆战队的坦克了。

“长官,来了!”

在旁边的营部参谋提醒之后,丁镇南才举起微光望远镜,朝北面看去。

地平线上有些动静,只不过看得不太清楚,只能知道那边肯定有很多坦克战车,扬起的沙尘非常明显。

目视判断,大概在10千米之外。

能够看到,不等于能够开火。

施授良早就下达了命令,除非伊拉克军队越过边境,进入沙乌地境内,也就是入侵了沙乌地,不然绝不准首先开火。

打响地面战斗跟设置禁飞区完全是两码事。

简单的说,设置禁飞区是防御性质的军事行动,以保护沙乌地为目的,不存在入侵伊拉克的可能。在地面上向伊拉克境内的军队开火,而且是主动发起攻击,那么跟军事入侵就没有区别了。

帝国是打着反侵略,帮助科威特复国的旗号出兵波沙湾,更加不能做出主动入侵他国的举动。

正是如此,帝国采取的军事行动才获得众多国家的支持。

其实,这么远的距离也没法瞄准。

十来分钟过后,伊拉克装甲部队推进到边境线附近。

也就大约5千米的距离,已经能够清楚看到伊拉克的坦克与战车,不过伊拉克军队也已停止前进。

在越过边境线之前,所有坦克战车都停了下来。

难道,伊拉克军队发现了边境线南面的陆战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