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帝国争霸 > 第34章 蜂拥而入

帝国争霸 第34章 蜂拥而入

作者:闪烁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0:23 来源:笔趣阁

跟在“攻-11”机群后面,杀入伊拉克的战斗机,就是“雪”部队的12架防空压制战斗机。

也就是挂上反辐射导弹,对电子设备做了适当改进的“战-10ad”战斗机。

在帝国空军的几千架战术飞机中,“雪”部队的“战-10ad”可以说是最特殊,也最重要的一种。

当然,也是因为防空压制的难度与风险都十分巨大。

用飞行员的话来说,这是猎鹰跟眼镜蛇的战斗,哪怕猎鹰是眼镜蛇的天敌,也有可能葬身于蛇口之下。

在外人的眼里,该部队的飞行员就是一群亡命之徒!

此外,需要的远远不止是飞行员的胆量与技术。

在波伊战争的前期,帝国空军就吃够了缺乏防空压制能力的苦头,也认识到了防空压制的重要性。

到这场战争的后期,帝国空军改进了好几种攻击机,使其能够使用反辐射导弹,执行打击防空系统的压制任务,并取名“雪”,意思是能像雪那样,靠听到“声音”就能发起攻击。

在波伊战争的最后几年,“雪”部队的价值得到充分证明。

按照帝国空军做的统计,在高强度的防空压制之下,敌人防空系统的作战效率降低了几个数量级,防空导弹的命中率也降低了一百倍。相应的,帝国空军的作战损失率同样大幅度降低。

有多大的幅度?

在战争后4年,帝国空军战术航空兵的战损率由前4年的千分之十五,降低到不足千分之一。

正是如此,“雪”部队成了帝国空军的当家花旦。

“雪”部队,即第777战术航空兵联队,总共拥有244架作战飞机,其中只是防空压制战斗机就有160余架,且120余架为最近几年才服役的“战-10ad”,另外的40架也是接受过改进的“攻-7ed”。

关键还有,“雪”部队的飞行员全都是空军精英。

要想加入“雪”部队,至少需要有2500小时的飞行时间,以及飞过3种以上的战术飞机。

帝国空军战术航空兵的大约4万名飞行员,只有大约5%能达到这个标准。

此外,就算达到了标准,也未必能选得上。

每隔2年,“雪”部队才面向空军其他联队进行一次公开选拔,总共有3次考核,录取比例在1%到2%之间。

当然,“雪”部队的强大,不止是优秀的飞行员、性能先进的作战飞机,还有同样先进的武器。

没错,就是反辐射导弹。

要说的话,“战-10ad”与“战-10a”相比,唯一的区别,就是具备挂载与使用反辐射导弹的能力。

现在,帝国空军的反辐射导弹已经发展到第三代了。

与前2代,比如还在服役的第二代反辐射导弹相比,绰号“流星”的“kd-18”反辐射导弹,其实是用“kk-6”改造而来,准确说是采用了“kk-6”的弹体,只更换了导引头与战斗部。除了能全程以2.5马赫的速度飞行,且射程高达80千米之外,还配备了宽频段的导引头,并且有记忆功能。

简单的说,用一种导引头就能覆盖绝大部分雷达的工作频段。

此外,在锁定雷达之后,哪怕是雷达突然关机,或者是转移照射方向,之前常用来对抗反辐射导弹的战术,“kd-18”也能根据已经获取的信号,计算出雷达所在位置,在惯性制导系统的控制下完成攻击。

关键还有,“kd-18c”增强了抗干扰性能,即便敌人用有源干扰设备,也未必能够发挥作用。

在理论上,一架“战-10ad”能用复合挂架携带4枚“kd-18c”。

此外,通常由4架“战-10ad”组成一个攻击编队,确保能够有足够的火力摧毁敌人的防空系统。

在战术上,往往会让2架“战-10ad”在前方高空飞行,引诱敌人的防空雷达开机。

这样一来,在后方低空飞行的“战-10ad”就能在不受威胁的情况下开火。

不过,面对高强度防空体系,还需要电子战机协助。

这次就是如此。

12架“战-10ad”分成3个编队,在每个编队后面约20千米处,各有2架专门执行电子干扰任务的“攻-8fz”。

这也是最后一批还在一线部队服役的“攻-8”。

这种在20多年前就已装备帝国空军,还差点装备帝国海军,在波伊战争期间充当主力的攻击机,早在几年之前就陆续退出一线部队,最后一个在攻击机部队服役的“攻-8e”中队在前年,正式退出了战斗序列。

只是,由“攻-8e”发展来的“攻-8fz”仍然有大约40架在空军服役。

原因也很简单,空军暂时没有找到能够替代“攻-8fz”的电子攻击机。

关键就是,在空军的战术飞机中,没有一种在吨位与尺寸上,能够与“攻-8”匹敌!

要说的话,“攻-8”是战后到目前为止唯一的50吨级攻击机!

别说帝国空军,即便放眼全世界,也没有一种攻击机能与“攻-8”比吨位。

最接近于“攻-8”的存在,其实是纽兰空军的f-111,其最大起飞重量才45吨出头,仍然比“攻-8”轻了将近6吨。

也就是因为太笨重,“攻-8”才遭到海军嫌弃,没有能够成为舰载攻击机,而海军也只能让“攻-5”继续服役。

其实,这也是空军选择用“攻-8”发展电子攻击机的关键所在。

吨位大才能在不对飞行性能产生太大影响的情况下,携带足够多的电子战设备,以获得足够强大的电子战能力。

当然,这也跟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做得不够好有很大关系。

靠超大的吨位,以及在攻击机中同样十分罕见的大型内置炸弹舱,“攻-8fz”能够在不使用外部挂架的情况下,搭载大约6吨的电子设备,并且凭借较快的速度,伴随攻击机执行作战任务。

按照通常战术,“攻-8fz”都是跟在“战-10ad”后方20到50千米处,对敌人的防空雷达进行压制式干扰。

“战-10ad”加上“攻-8fz”,别说是伊拉克的防空系统,即便是帝国空军的防空部队也招架不住!

根据帝国空军在演习中总结出的经验,面对电子攻击机加防空压制战斗机,唯一有效的战术,其实就是加大防空系统的部署密度,让防空部队相互提供掩护,以便让至少半数防空部队处于隐蔽状态。

只有这样,才能够在遭到攻击的时候,让处于隐蔽状态下的防空系统发起反击。

不求击落敌机,只要能够逼迫防空压制战斗机放弃攻击,在发射反辐射导弹之前转向规避就够了。

可惜的是,伊拉克显然没有足够多的防空系统。

凌晨2点刚过,位于巴格达南面的几座防空雷达几乎同时遭到了轰炸。

在雷达被摧毁之后,防空导弹就成了摆设!

此外,高强度电子干扰还对伊军的通信产生了影响。

就算没有产生影响,伊军也已是群龙无首。

“攻-11”已经炸毁了共和国卫队司令部,巴格达防空指挥中心,国家电信中心等战略目标,还轰炸了总统府,因此在“雪”部队发起攻击之前,伊军的通信指挥系统就已经瘫痪了。

当然,强大的电子干扰,让混乱变得更加严重。

据后来披露的消息,在5日夜间,联合部队发起“铺天盖地”行动前大约6个小时,侯赛因离开了巴格达,在少数亲信的陪同下去了位于拉马迪的临时官邸,留在总统府的是一个替身。

可见,连侯赛因对伊拉克防空部队都没有信心!

如果说陆航的“直-10a”只是在伊拉克的防空系统上撕开了一条缝隙,“雪”部队就把这条缝隙扩大成缺口。

随后,联军的数百架作战飞机将蜂拥而入。

最先杀到的还不是帝国空军的战斗机,是高巨空军的攻击机。

一个中队的12架“攻-8mg”。

虽然“攻-8”已经退出了帝国空军的一线部队,但是在众多盟国,“攻-8”依然是不可替代的主力攻击机。

关键就是,帝国没有可以拿来替换“攻-8”的机种。

正是如此,生产“攻-8”的飞机制造企业,依然在对这种已经服役了20多年,在很多方面都算不上先进的攻击机进行改进,主要针对的就是海外用户,不过主要就是延长该机的使用寿命。

大部分出口的“攻-8”其实都还有10年到15年的可用寿命,不存在因为结构老化而必须退役的问题。

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高巨空军的“攻-8mg”。

这些“攻-8mg”其实都是由“攻-8eg”改进而来,而“攻-8eg”是帝国出口的最后一批量产型,跟帝国空军自己使用的“攻-8e”基本一样,只是针对其他客户提出的要求做了必要调整。

主要改进之处,就是把内置弹舱改成油箱,并且加强了外部挂点,以及在机腹设置一个超重挂点。

虽然最大载弹量由13吨降低到11吨,但是在通常采用的6吨挂载下,不加油作战半径由1500千米提高到1800千米,在进行一次空中加油之后,作战半径更达到了惊人的2700千米。

当然,“攻-8mg”的战术用途也因此发生了巨大变化。

简单的说,在帝国空军当中,“攻-8”在退役一直是主力攻击机,不过扮演的其实是轻型轰炸机。在整个波伊战争期间,帝国空军投入大约800架“攻-8”,执行的都是远程轰炸任务。在绝大部分时候都是一次出动一个大队的数十架,各带10吨炸弹,对目标进行密集投弹轰炸。

当然,“攻-8”在波伊战争期间的损失率也高得吓人。

出动大约2万架次,被击落了372架,还因为事故损失了188架,总损失率达到惊人的千分之二十四。

在这场战争中,帝国空军战术飞机的平均损失率才千分之九。

这也是帝国空军在战后让“攻-8”逐渐退出一线部队的关键原因。

不过,在高巨空军,“攻-8mg”迎来了第二春。

凭借高翼载所赋予的飞行稳定性,特别是超低空快速飞行时的稳定性,加上高度雷达与自动驾驶系统赋予的超低空飞行能力,还有强大的载弹能力,“攻-8mg”成为执行超低空突防任务的绝对主力。

在对付获得严密保护的高价值目标时,超低空突防能力显得格外重要。

现在,12架涂着太极八卦标志的“攻-8mg”要对付的,就是位于巴格达西南的伊拉克空军基地。

12架攻击机,全都在机腹中央超重载挂点上,挂了1具3吨重的弹药撒布器。

在这具弹药撒布器里面,装填了2400枚重量单个质量750克的反跑道子炸弹。

全都是无规律定时炸弹。

这些小炸弹在抛洒出去之后,少数会立即发生爆炸,摧毁机场设施与破坏跑到,让敌机无法升空。

不过,多数炸弹会处于“待发”状态,从而让敌人无法立即修复跑道。

为了缩小撒布范围,也就是提高打击效率,投掷高度需要控制在200到500米之间。

这就要求,载机必须超低空进入,而且从机场上空,最好是跑道上空飞过。

这也是安排“攻-8mg”执行该任务的关键所在。

在联军的所有战术飞机当中,只有“攻-8mg”在挂上重大3吨的撒布器之后,还能够在超低空达到高亚音速,并保持足够的稳定性。

其实,突防速度非常的关键。

“攻-8mg”在理论上能够以1.1马赫突防,只是一般只能飞到0.95马赫,要在丢掉了外挂弹药,阻力降低后,才能够在脱离的时候达到1.1马赫,不过这也意味着能够以更快的速度飞出敌防空系统的打击范围。

这个突防速度,即便跟当今的攻击机相比,也不算落后。

此外就是,“攻-8mg”还有座舱装甲。

因为必然会遭到小口径高射炮的攻击,所以那些没有装甲的作战飞机,执行这类任务等于是送死。

就算是“攻-8mg”,执行这类任务的战损率也极高。

虽然说不上是九死一生,但是也肯定算是凶多吉少。

其实,也就是超低空突防的损失率实在是太高,所以在波伊战争之后,帝国空军才加大了在精确制导炸弹,以及空对地导弹等精度高、射程远的对地武器方面的投入,并逐步放弃了超低空突防战术。

不管怎样,攻击机不是坦克,而且“攻-8”在设计之时,并没有考虑过要突破敌人的防空网。

正是如此,安排任务的时候,丁镇南才派一个中队的12架“攻-8mg”去对付一座空军基地。

在理论上,只要有2架“攻-8mg”飞到空军基地上空,并完成投弹,就能让这座基地瘫痪数日。

显然,突防率再低,出动12架也能有2架成功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