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帝国争霸 > 第64章 冲锋在前

帝国争霸 第64章 冲锋在前

作者:闪烁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0:23 来源:笔趣阁

“头,左下方。”

“看到了。”

应了一句,廉明阳的注意力回到了面前的仪表盘上,不过也只是扫了一眼,随后朝前方看去。

现在是8点45分。

在左前方的公路上,一支装甲部队正向北开进。

没错,就是第04101装甲营。

所有坦克与步兵战车的炮塔顶部、车体的后面,以及炮塔与车体的侧面都用荧光粉刷上了用作敌我识别的倒“v”符号。

在空中通过微光夜视仪,看得非常的清楚。

至于为什么用这个符号,传闻是在斯里兰卡平叛行动中,某个士兵的无心之举。

这样一来,通过微光夜视仪,一眼就能看出哪些坦克战车是友军,最大限度降低发生误伤的可能。

其实,在微光夜视仪里,所有的一切都是绿色。

至于荧光符号,也只是显得格外明亮一些罢了。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夜战始终都是帝国陆军的短板。在波伊战争期间,帝**队就吃够了夜间作战的苦头。

此后,帝国陆军下了巨大的功夫解决夜战难题。

结果就是,包括微光夜视仪在内,各种各样的夜视设备成为了部队的标配。

夜视眼镜早就成为了航空兵,以及特种部队的标准装备,陆航的直升机飞行员,更加是人手一部。

其实,在波沙湾战场上,帝国陆军已经展现出了极强的夜战能力,夜间作战效率甚至超过了白天。针对重点目标的轰炸行动,几乎都是在夜间进行,而“攻-11”更是集中在夜间出动。

此时,廉明阳就戴着双目微光夜视仪。

这种质量不到1000克,直接装在飞行头盔上的夜视设备早已是标准配备,能在夜间为飞行员提供1000米左右的可视距离。虽然不足以用来进行战斗,但是对驾驭直升机肯定是绰绰有余。

在超过地面的装甲部队之后,廉明阳打开编队通信频道,发出第一道命令。

减速。

把飞行速度由每小时220千米降低到每小时150千米。

当然,还要检查直升机与武器的状态,并做好战斗准备。

在标准的空地协同战术当中,武装直升机一般在装甲集群的前方50千米左右,消灭沿途有威胁的目标。

当然,也包括阻击敌人的武装直升机。

因为需要掩护装甲部队作战,所以也没有必要太过突前。

“战线”并不是一条线,存在数千米到数十千米不等的防御纵深,如果担任掩护任务的武装直升机飞太快,跟后方的装甲部队拉开了距离,反到有可能产生破绽,敌人也就有可能趁机而入。

此外,保持适当的距离,还能够获得地面部队支持。

其中,最关键的就是野战部队的自行防空系统。

要说的话,帝国陆军恐怕是全球范围内最不重视防空的部队。

只是,这也怪不了陆军。

要往根源上说,其实跟空军有关。

按照“分家”时定下的规矩,战役级别以上的防空系统,即射程超过60千米,以战区防空为主的远程防空系统都归属空军。

按空军的作战理论,地面防空武器只是以战斗机为主的防空体系的一部分。

其实,在空军的规划中,防空系统只是对已有的制空体系的补充,最有效的防空手段是夺取与掌握制空权。

有了绝对的制空权,还需要防空?

正是如此,陆军能够发展的,也只是野战防空系统。

因为帝国空军足够强大,还一直奉行进攻战略,所以在过去几十年里,帝国陆军没有遇到严重的空中威胁。

说得直接一点,如果连帝国空军提供的防空掩护都不够牢固,那么就算拥有性能先进的野战防空系统,也基本上是摆设。在现代化的空中力量面前,野战防空系统的作战效率几乎为零。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

在帝**队内部的联合演习当中,陆军的野战防空系统,没有一次成功的阻击了空军发起的远程打击。

要说的话,野战防空系统最大的价值,就是逼迫空军发展射程更远的武器。

也就是在此基础上,帝国空军率先提出了“防区外武器”的概念,并且按照这个概念研制了多种射程在80千米以上的打击弹药,比如装上了滑翔弹翼与火箭助推发动机,高空投掷射程超过100千米的滑翔炸弹。

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

严格说来,就是在武装直升机诞生后,帝国陆军才认识到了野战防空系统的重要性。

说得简单一点,空军掌握的制空力量,不管是性能先进的战斗机,还是射程很远的区域防空导弹,在对付以树梢高度飞行的武装直升机的时候,都显得力不从心,或者说根本就够不着。

这下,对付武装直升机的重担落到了陆军的野战防空系统上。

其实,在波伊战争期间,帝国陆军航空兵损失几千架直升机,早已经证明,小口径高射炮对低空目标有足够的威胁。

正是如此,帝国陆军才投入巨资,研制了以小口径高射炮为主的野战防空系统。

这就是“fp-95a”式自行高射炮。

这种与zt-99a几乎同时服役的自行高射炮,是帝国陆军耗费近20年功夫搞出来的精品之作。

其实,fp-95a可以看成是“石勒喀”的现代化版本。

在波伊战争的后期,帝国陆军缴获了数台基本上完好无损的“石勒喀”自行高射炮,并且进行了测试。

以当时的标准,“石勒喀”算得上非常先进的野战防空系统。

当然,也存在很多问题。

最突出的,其实是欠缺火控系统,独立作战能力比较差,对付高速目标的时候显得力不从心。

此外,23毫米炮弹的威力明显偏弱。

针对这些问题,帝国陆军确定了自行高射炮的性能标准。

与“石勒喀”相比,fp-95a使用的两门30毫米高射炮,而且跟“直-10a”上的机关炮同型,弹药能完全通用。也正是如此,“fp-95a”具备摧毁轻装甲目标的能力,能够为地面部队提供火力支援。

最突出的,仍然是火控系统。

fp-95a有一套相当完整,甚至可以说是奢侈的火控设备。

核心是一台c波段,最大探测距离超过30千米的对空搜索跟踪雷达,另外有一部专门负责火控照射的x波段雷达。

此外,还有一套在强电磁环境下,也就是受到干扰后使用的光电观瞄设备。

即便在所有的电子设备失效之后,炮长还能使用安装在炮塔上的机械瞄具。

不过,也就是这套火控系统,差点就让“fp-95a”下马。

不止因为研制难度巨大,研制进度是一再拖延,还跟高昂的成本有关。

fp-95a的出厂单价为350万金元,几乎是zt-99a的两倍。

正是如此,fp-95a成为了帝国陆军最贵的地面主战平台。

迄今为止,fp-95a的产量还不到300台,除了装备拱卫帝都的几支部队之外,其他的全在西北战区。

在第4机步师的3个独立防空营就总共有72门。

一个营24门。

fp-95a肯定是当今最先进的自行高射炮,只不过还算不上完美,而且离完美还有很大一段距离。

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其“高射炮”的定位。

在立项开始研制的时候,轻型防空导弹的性能很不靠谱,因此集成防空导弹显得是多此一举。

结果,fp-95a就只有高射炮,没有成为当今流行的弹炮合一野战防空系统。

按波伊战争的标准,也就是掩护地面部队作战,30毫米机关炮能达到的3000到4000米的对空射程,其实已经足够了,甚至可以说绰绰有余,毕竟那个时代的反坦克导弹能达到的最大有效射程也就在4000米以内。

以当前的标准,这个射程显然是远远不够。

不要忘了,帝国陆军的“连弩”重型反坦克导弹有8千米的射程,有效射程都在5千米以上。

正是如此,帝国陆军一直想改进fp-95a,至少是为其增加防空导弹。

要说的话,改装的难度不是很大。

因为电子设备已经足够先进,特别是c波段雷达的搜索距离达到30千米,照射雷达的工作距离也在10千米以上,用不着改进电子设备,所以按最简单的办法,只需要整合一套导弹发射系统。

可惜的是,针对fp-95a的改进方案只存在于设想阶段。

关键就是,帝国陆军拿不出所需经费。

此外,fp-95a装备部队还不到10年,帝国陆军的防空压力不是很大,也就很难获得相应的拨款。

要说的话,帝国陆军根本没有为改进fp-95a申请拨款。

道理也很简单:这么做,等于变相承认fp-95a不是一种先进的武器,当初坚持研制该系统的决策是错的。

如果fp-95a是一种“错误”的武器,那就更加没有理由花钱对其进行改进了。

在很大程度上,fp-95a是一种心理武器,也就是让装甲部队的官兵觉得更加安全。

对此,司徒麟有非常清楚的认识。

在看到那几十架从南面飞来的武装直升机的时候,司徒麟才下达了战斗命令。

距离前线最多还有100千米,虽然按照装甲部队的推进速度,要4到5个小时,但是并不表示在到达战场之前,就一定不会受到攻击。

其实,这个距离根本不算远。

最多2个小时之后,司徒麟指挥的这支装甲部队就将进入敌人的火力打击范围。

不要忘了,西骆沙军队拥有射程高达80千米的远程火箭炮,哪怕是靠后部署,比如在突击部队后方20千米,覆盖范围也有60千米,能对东骆沙军队防线后方60千米内的目标开火。

当前,前提是得知道朝哪个地方开火。

要说的话,真正需要担心的,其实是敌人的武装直升机。

这也是司徒麟提出,让进驻阿特劳的陆航突击部队提供支援与协助的关键所在。

如果不可避免的要跟敌方武装直升机遭遇,那么空中有自己的武装直升机,总比没有好得多。

不过,这也不足以让司徒麟放心。

他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让后方的防空连跟上来,去队伍的最前面,负责拦截随时可能出现的敌机。

一个连有9门fp-95a,数量不算多,不过足够对来袭敌机构成威胁。

显然,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

9点左右,在防空连上前后,司徒麟才下达第二道命令,让3个坦克连按预定计划就地展开。

此时,司徒麟他们距离东骆沙军队的防线还有大约80千米。

按照司徒麟的安排,3个坦克连用30分钟为坦克战车补充燃油,并且最后一次调整携带的弹药。

当然,主要是针对坦克。

通常情况,“zt-99b”携带8到12发穿甲弹,其他的都是多用途高爆弹。

只是这次,得携带更多的穿甲弹。

按照司徒麟的安排,所有的主战坦克都把穿甲弹的比例提高到百分之六十以上,即增加到30发。

道理也很简单,此战主要对付敌人的坦克,而不是其他目标。

带上十多发高爆弹,也只是用来对付步兵战车。

要说的话,也只是因为高爆弹更便宜。

当然,还要让步兵战车带上足够的反坦克导弹。

平时,哪怕是在战备状态下,步兵战车也只会搭载半个基数,4枚“弩炮”重型反坦克导弹。

其中2枚存放在发射系统内,另外2枚放在专用容器内。

原因就是,处于部署状态的导弹容易遭到损坏,平时都是由后勤部队统一保管。

此外,重型反坦克导弹非常昂贵,损坏了,谁都赔不起。

关键还有,得在这里设置第一处临时保障基地,而且得由留守的后勤保障连开辟出一块面积足够大的场地。

如果需要,北上的那些武装直升机在完成突击之后,会到这边来补充燃油。

此外,后方还会派运输直升机送反坦克导弹等弹药过来。

简单的说,需要在此设置第一个,也是最关键的战术支撑点。

当然,也就耽搁了半个小时。

趁此机会,后勤保障营的炊事连,把在路上烹制好的热饭菜送了上来,送到每一名官兵手上。

没人多问,因为不需要多问。

这将是很多将士的最后一顿热饭。

哪怕是幸运儿,活到了战斗结束的那一刻,也意味着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别想吃到热腾腾的饭菜了。

9点30分过,司徒麟下达出发命令。

虽然贵为帝国陆军元帅,禁卫军前任司令官司徒旌德的孙子,但是身为第04101装甲营少校营长,司徒麟没有搞特殊的资格。

由他直接指挥的营属警卫排,其实是一个标准的坦克排,有4辆“zt-99b”。

司徒麟的座驾,就是一辆“zt-99b”。

要说的话,他坚持在前线指挥战斗的作风,就是来自帝国禁卫军,而包括第4机步师在内的王牌部队,半数以上由禁卫军的作战部队改编而来,也就保留下了很多禁卫军才有的传统与习惯。

现在,司徒麟将效仿自己的祖父,率领现代的骑兵部队发起冲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