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帝国争霸 > 第85章 长途奔袭

帝国争霸 第85章 长途奔袭

作者:闪烁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0:23 来源:笔趣阁

东陆心海,第51特混舰队旗舰,“白止战”号超级航母。

天还没亮,李深智就来到了司令舰桥。

其实,他昨晚根本没睡。

跟前几天一样,参谋把早餐送了过来,他趁着吃早饭的机会,迅速翻看了在夜间收到的电报。

大陆战场那边的反击打得很顺利,几乎实现了所有目标。

前线司令部被摧毁,西陆集团作战部队在失去统一指挥之后,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几乎为零。至少在昨天晚上,敌人的前线部队没采取像样的行动,自始至终都没对帝**队构成威胁。

如果说有意外的话,那就是前线司令部所在的地点。

那趟指挥列车,竟然停在伏尔加格勒车站里面,而且在反击行动开始之后,并没有驶出车站。

虽然增加了轰炸的难度,但是最后的结果并无改变。

确认指挥列车的位置后,只过了约5分钟,离得最近的那架“轰-12a”就杀到,在短短的半分钟之内把12枚采用电视/红外复合制导,具有自主攻击能力的kd-15g“梭镖”短程空地导弹射了出去。

因为车站太大,停了数十趟列车,而且爆炸产生了干扰,没办法甄别轰炸结果,所以在大约30分钟之后,之前在南面的那架“轰-12a”杀到,发射12枚“梭镖”导弹进行了补充轰炸。

哪怕没有彻底的消灭前线司令部,也肯定瘫痪了敌人的指挥系统。

找到前线司令部所在的指挥列车之后,由南面的2架“轰-12a”执行轰炸任务,而北面的2架“轰-12a”转为执行次要任务。

与此同时,由空军执行的佯攻行动已经按计划开始。

第聂伯河那边,前出的护航战斗机在在凌晨前后与敌机交战,并且成功引开了敌人的注意力。

战斗打得非常激烈。

不是“战-11b”不给力,而是“战-11b”太给力了。

因为“战-11b”配备的dpl-22d型脉冲多普勒雷达,即便是在搜索模式下,在高空对战斗机大小目标的探测距离都接近200千米,加上kk-12a的迎头拦截射程在80千米左右,所以负责提供支援的“指-8c”没前出,留在克里米亚半岛的南面,在护航战斗机群后方大约300千米之外。

这个距离让“指-8c”几乎成了摆设。

虽然在后面的战斗当中,“指-8c”多次发现向两侧机动,试图包抄到护航战斗机后方的敌机,并及时警告了护航战斗机,但是在正面,“战-11b”只能依靠自己,用火控雷达搜索从北面杀来的敌机。

显然,这让“战-11b”从一开始就处于不利的境地。

因为能够依托地面防空雷达,后方还有一整套的指挥体系做支撑,敌人的防空战斗机始终都获得了有效的支持。

此外,双方数量上的差距也非常巨大。

两个中队的16架“战-11b”,对面是接近100架防空战斗机,其中mg-31与mg-29就超过了40架。

所幸的是,mg-31是截击机,而mg-29是短腿的前线战斗机。

更加重要的是,西陆集团的指挥体系确实存在很严重的问题。

这么多防空战斗机,竟然是分批到达,没有在同一时间杀到,也就没能把兵力优势发挥出来。

俗话说的,双拳难敌四掌。

“战-11b”再能打,也干不过同时到达的,几倍于己的敌机。

首先杀到的不是mg-29前线战斗机,而是部署在大后方的mg-31截击机。

大概是一直盯着东边的战斗,没想到帝国空军会在同一时间,耗费这么大的力气在墨海方向展开行动,所以直到“战-11b”飞到第聂伯河上空,这些号称是“全球最先进”的重型截击机才紧急升空。

结果就是,分成3个批次的24的架mg-31都没能在交战前完成爬升。

对截击机而言,没及时完成爬升,非常的要命。

mg-31是典型的高空高速截击机,其优势是在20000米以上的高空,以接近3马赫的速度发起突击。

在制空战斗机通常活动的高度上,mg-31反到没有优势。

比如在15000米高度上,mg-31的最快速度就只有2.5马赫,而“战-11b”靠更大的推重比,能飞到2.5马赫以上。

此外就是,mg-31是重型截击机,几乎没有格斗空战的能力。

哪怕能够挂载像r-60与r-73这类的格斗导弹,也只是在近距离上拦截轰炸机,而不是用来跟战斗机空战。

其实,没有哪种截击机是为空战而生。

所有的截击机,采用的都是快进快出,以及高来高去的战术,往往都是在数十千米之外发射导弹,然后就转向返航。因为近距离交战的概率非常低,所以有一部分截击机甚至取消了机关炮。

这20多架mg-31在完成爬升前,与“战-11b”机群的距离就缩短到200千米。

大概担心跟“战-11b”遭遇,mg-31在100千米之外就发射了r-37远程空空导弹。

要说的话,这种导弹是mg-31最值得炫耀的东西。

r-37的射程超过了100千米,而kk-12a只有80千米。

在理论上,能够与mg-31对射的,只有同样装备远程空空导弹的“战-9”,以及纽兰海军的f-14。

面对从100多千米之外发射导弹,并且转向撤离的mg-31,“战-11b”的飞行员都恨得咬牙切齿。

可惜的是,也只能望空兴叹。

至于超远程拦截的效果,基本上为零。

r-37针对笨重的轰炸机,而不是敏捷的战斗机。

虽然拥有超过100千米的射程,在理论上甚至能达到180千米,但是r-37的机动性能并不是很突出,其弹道末端的最大过载还不到20g,因此战斗机只需拉出高g机动,就能够甩掉这种导弹。

这20多架mg-31发挥的价值,其实就是逼迫2个中队的“战-11b”分散规避。

此外,以当时情况,这些mg-31很可能是去搜寻与拦截轰炸机,只是在升空之后没能获得地面指挥中心协助。

道理也很简单:西陆集团没有在该方向上部署大型预警机。

虽然防空雷达发现了“战-11b”机群,也做出了准确的判断,但是并没有探测到当时还在墨海上空的“轰-9d”机群。因此就算推测出“战-11b”是护航战斗机,也无法确定轰炸机的方位。

最多只能认定轰炸机在护航战斗机的后方。

mg-31的大功率火控雷达,对轰炸机这类大型目标的探测距离,在理论上就只有300千米。

其实,这也是“战-11b”机群飞到“指-8c”前方300多千米的关键所在。

如果“战-11b”的前出距离不够,后面的“指-8c”就有可能被发现,并且遭到mg-31攻击。

以“战-11b”的性能,未必追得上mg-31。

不过,这恰好反映出西骆沙,或者说西陆集团在电子战方面存在严重问题。

“指-8c”在护航战斗机的后面,还一直在用雷达搜寻四周,哪怕全程得到了电子侦察机的掩护,发出的电磁辐射也很明显,肯定能够在数百千米之外截获,不存没办法探测到的问题。

可惜的是,西骆沙空军没有安排mg-31前去拦截。

显然,绝不是西骆沙空军不知道大型预警指挥机的军事价值,毕竟西罗集团也有功能类似的空中指挥平台。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很有可能是没法确定“指-8c”的具体位置。

西骆沙空军截获了“指-8c”发出的电磁信号,也做出了准确的判断,只是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没法确定信号源,也就是“指-8c”的具体方位,甚至测不准距离,才没有安排截击机去拦截。

不要忘了,在预警机的旁边,有一架专门执行干扰任务的电子侦察机。

当然,出动6个小队的24架截击机,或许也与此有关。

简单的说,就是因为搞不清楚“指-8c”到底在哪,所以才出动这么多截击机,用碰运气的方式发起攻击。

其实,这也是西骆沙军队解决问题的一惯做法,简单且粗暴。

因为mg-31在100多千米外发射r-37导弹之后就转向撤退,而“战-11b”机群要在第一时间规避射来的导弹,等到“战-11b”避开导弹之后,mg-31已经撤走,所以双方并没有交火,或者说“战-11b”没有在这些威胁不大的截击机的身上浪费宝贵的空空导弹,保存了足够的战斗力。

紧接着杀到的,就是西骆沙空军前线航空兵的mg-29。

也是6个编队,不过只有20架,其中2个编队为2架。

双方打响了第一轮空战。

虽然没有得到“指-8c”的直接支持,准确说是在跟mg-29遭遇之后,才收到预警机发来的消息,但是凭借先进的火控雷达,“战-11b”依然在空战当中掌握了优势,比如率先向敌机开火。

这个时候,预警机靠后部署的问题显现了出来。

距离太远,等“指-8c”探测到mg-29的时候,“战-11b”的火控雷达已经发现了迎面飞来的敌机。

第一轮战斗就是用中程空空导弹对射。

至于结果,没什么悬念。

kk-12a是第四代中程空空导弹,有发射后不管的能力,而且在弹道中段,除了通常采用的惯性制导之外,还能由战斗机通过数据链控制,因此在朝视距外目标开火时有很高的命中率。

mg-29使用的r-27,是第三代半主动雷达制导中程空空导弹。

结果就是,在第一轮交手中,有10多架mg-29被kk-12a击落,而且剩下的也全都散开了。

至于“战-11b”,没一架被r-27击落,因为这些导弹没有能够在战斗机的引导下进入到自导阶段。

其实,即便在格斗阶段,mg-29也没有占到便宜。

不是说mg-29的机动性不够好,而是在远程交战的时候就已经被打散了,也由此丧失了主动权。

打到这个时候,“战-11b”才遭受了损失。

按空军的战报,有5架“战-11b”在格斗空战中被击落,还都是mg-29发射的r-73格斗导弹取得的战果。

必须得说,这种导弹确实很先进。

r-73是全球第一种具备离轴发射能力的格斗导弹,西骆沙空军一直宣称,它是全球最好的格斗导弹。

mg-29加r-73是当今最强大的格斗组合。

要说的话,也就是靠r-73,以及产生的宣传效果,西骆沙才把电子设备根本算不上先进的mg-29卖给了十几个国家。

只是,这种先进的格斗导弹并没有改变空战的结果。

mg-29机群被击溃的时候,制空权依然牢牢的掌握在“战-11b”的手里。

虽然有5架“战-11b”被击落,而且剩下10来架的弹药也所剩无几,但是护航战斗机已经完成任务。

在“战-11b”与mg-29进行格斗的时候,“轰-9d”机群到达投弹空域,20余架轰炸机以此投下巡航导弹。

关键就是,这些轰炸机都是在克里米亚北面投射的巡航导弹。

当时,在护航战斗机在北面大约500千米之外,连“指-8c”都在北面200千米外,而且伴随行动的电子侦察机对附近的防空雷达进行了压制干扰,轰炸机在投射导弹的时候,没有进入防空系统的拦截区域。

以当时的情况,西陆集团的防空雷达未必发现了这些轰炸机。

因为离得较远,所以有可能把轰炸机当成干扰信号,或者判定是跟随预警机与电子侦察机一起活动的支援飞机。

可见,敌人很可能并不知道,有数百枚巡航导弹正飞往莫萨。

战斗最后阶段还发生了一件事情。

在“战-11b”转向撤退之前,迢曼帝国的“狂风”adv姗姗赶到,还追击了撤退护航战斗机。

因为导弹已经所剩无几,而且完成了护航任务,没必要跟敌人拼消耗,所以在遭到攻击之后,“战-11b”全都加速摆脱了后方的敌机,也就是飞出了导弹的射程,没有与这些敌机交战。

要说的话,这算是一大遗憾。

mg-29只是前线战斗机,“狂风”adv才是跟“战-11b”处在同一个级别的重型制空战斗机。

此外,迢曼帝国还一直宣称“狂风”adv是货真价实的第四代重型战斗机。

空口无凭,“狂风”adv是否算第四代重型制空战斗机,跟同级别战斗机的交战结果最有说服力。

只是,这迫使护航战斗机在返航途中进行了第三次空中加油。

回到阔海东岸的空军基地时,返航的11架“战-11b”飞行距离超过6500千米,创造了一项新的纪录。

别说是战斗机,即便是轰炸机也很少飞这么远。

当然,这也充分证明了加油机的价值。

如果没有数量众多的大型加油机,帝国空军无论如何也无法让战斗机飞这么远,并顺利完成任务。

按帝国空军公布的消息,这次长途奔袭炸掉十几个战略目标,完全达成之前确定的战役目的。

关键还有,20架轰炸机全都安全返航。

至于损失的5架护航战斗机,跟空战战果相比,根本就不算什么。

只是,李深智知道,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