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帝国争霸 > 第101章 负重前行

帝国争霸 第101章 负重前行

作者:闪烁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0:23 来源:笔趣阁

长期以来,帝国当局都把东望洋对岸的纽兰共和国当成劲敌,反到没有把迢曼帝国当成威胁。

这不止跟综合实力有关,还有战略地缘层面的关系。

虽然在大陆方向上,梁夏帝国与东方集团一直采取防御战略,但是在关系核心利益的海洋方向上,帝国一直奉行的进攻战略。别说主动向西陆集团妥协,甚至没有给西陆集团太多发展空间。

关键就在这里。

哪怕以迢曼帝国为首的西陆集团非常强大,综合实力不在纽兰共和国之下,也会因为地缘问题而难以施展。

说得直接一点,帝国海军只需要扼住夕梵运河,再不济退守基布要塞,就能够把西陆集团挡在核心利益圈之外。

从陆地上攻打帝国?

哪怕西陆集团有足够的兵力,也会因为后勤保障跟不上,不得不向高达数千千米的战略纵深低头。

在进入到工业时代之后,还没有一个敌人从陆地上对帝国本土构成过威胁!

与之相比,帝国跟纽兰共和国就是另外一层关系了。

仍然从战略地缘的角度来看,纽兰共和国是唯一能在全球范围内,跟梁夏帝国争夺统治权的国家。

要说的话,纽兰共和国拥有独一无二,甚至可以说是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

关键就是,纽兰共和国不在世界岛上,而且拥有足够广袤的国土、以及足够丰富的资源来参与争夺霸主宝座的竞争。

放眼全球,就再也没有类似的国家了!

此外,纽兰共和国还濒临两大洋。

可见,纽兰共和国天生是一个面向海洋的国家,而且拥有在全球范围内争夺海洋霸权的独特优势。

要说的话,比梁夏帝国还要优越!

哪怕梁夏帝国从来就没有把迢曼帝国放在眼里,但是不能无视迢曼帝国的存在,更别说是不设防。

可见,在任何时候,梁夏帝国都是海陆双向的帝国。

这意味着,梁夏帝国不可能把资源集中到任何一边,在任何时候都要同时在两个方向上发力。

其实,这也是帝国不可能跟纽兰共和国和解的原因。

为了遏制,也可以说不让纽兰共和国发展壮大,特别是在至关重要的东望洋对帝国构成威胁,帝国一直控制与占领着霍瓦依群岛,而且从来没有提过要把霍瓦依群岛归还给纽兰共和国,或者从霍瓦依群岛撤军。

此外,帝国还一直在增强霍瓦依群岛上的军事部署。

在军事层面上,帝国控制霍瓦依群岛,主要是东望洋实在太大了,而且几乎所有的岛屿都集中分布在西边。

即便是霍瓦依群岛,也在东望洋中部,距离纽兰共和国西海岸超过5000千米。

从霍瓦依群岛往东,直到孤大陆,几乎就没有岛屿!

这种地理环境造成了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即便帝国空军的战略轰炸机从霍瓦依群岛起飞,也需要飞行5000多千米,才能够到达纽兰共和国西海岸上空。如果要轰炸纽兰共和国本土腹地的目标,轰炸机就要有8000、甚至是10000千米的作战半径。

相反,如果纽兰海军控制了西东望洋上的岛屿,哪怕是离巨大陆比较远的北马群岛,轰炸机也只用飞行3000千米,就能轰炸位于帝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城市,即便是轰炸帝都也只需要不到5000千米的作战半径。

何况,在西东望洋,还有很多岛屿离帝国本土更近,比如狭夷诸岛与南北撒豆群岛。

这种差距,让帝国海军必须在东望洋保持战略进攻态势,因为只要丧失主动权,本土就可能不保。

此外,也对帝国空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上次大战后期,帝国投入海量的资金、资源与人员,研制作战半径超过5000千米的超级轰炸机,就是为了以霍瓦依群岛为基地,对纽兰本土实施战略轰炸,而且到最后,还是因为技术与成本问题下马。

即便到了现在,这个问题也非常突出。

具体一点,帝国空军的战略轰炸机跟同时代其他国家的轰炸机比,作战半径都要高出大约2000千米。

此外,帝国空军在和平时期维持了近800架大型加油机,还坚持使用输油速度更快,而且对受油机的操作要求更低的硬管式加油系统,也与轰炸机有关,即帝国空军的加油机主要为轰炸机服务。

要说的话,帝国空军的机型全都向“大”看齐,也与肩负的战略打击使命有关。

比如帝国空军的电子侦察机,全都用大型民航客机充当平台,航程均超过1万千米。在战争时期,电子侦察机的头号任务就是协助轰炸机作战,伴随轰炸机飞行,干扰与压制敌人的防空雷达等电子平台。

此外,这也是帝国空军坚持发展空射巡航导弹,而且对巡航导弹的尺寸做出严格要求的主要原因。

发展巡航导弹可以理解,即巡航导弹能把轰炸机的打击距离提高上千千米,还可以让轰炸机在相对安全的空域活动,不用像以往那样冒险突破敌人的防空网,在高射炮与防空导弹编织起来的火网中投弹。

至于后者,跟帝国轰炸机天生存在的缺陷有很大的关系。

为了尽可能的延长轰炸机的作战半径,哪怕能够获得加油机支持,也需要轰炸机有足够的载油量,即加油机未必能随时飞往前沿,因此在设计轰炸机的时候,必须首先保证油箱的容积。

哪怕没法满油起飞,也可以满载起飞,升空之后再进行空中加油,从而获得更远的作战半径。

在机体大小确定了之后,油箱越大就意味着留给弹仓的空间越小。

虽然帝国战略轰炸机的最大载弹量并不低,但是弹仓的容积相对较小,特别是长度受到严格限制。

正是如此,就需要严格的限制空射巡航导弹的长度,至少能塞进弹仓。

就算能够在外部挂点上携带导弹,在设计阶段,也必须考虑弹仓尺寸,按照内载的标准限制尺寸。

其实,海军也深受影响。

“攻-5”在设计的时候,要求作战半径必须超过2000千米,而实际在挂上了3具大型副油箱之后能够达到2500千米。只是后期改进型,因为空重增加了不少,加上内部油箱受电子设备挤压,作战半径反而缩短了几百千米。可即便如此,“攻-5”也具有不低于2000千米的最大作战半径。

这几乎超过同时代所有战斗机的作战半径!

要说的话,即便是在现役的第四代重型战斗机当中,都没有几种具备2000千米以上的作战半径。

此外,“战-9b”在挂上2具大型副油箱后,有高达1500千米的截击作战半径。

按海军的战术要求,“战-9”得在必要的时候为轰炸机护航,因此需要大航程,以及足够的作战半径。

反到是用来替代轻型攻击机的“战-12”在设计的时候为了控制价格,不得不降低性能指标,把作战半径缩短到1200千米,由此成为进入2马赫时代之后,帝国海军装备的作战半径最短的舰载战斗机。

所幸的是,帝国海军一向都非常重视伙伴加油技术。

其实,这也是海军迟迟不肯让“攻-5”退役的关键所在。

在挂上4具大型副油箱,以及1具伙伴加油吊舱后,“攻-5”能飞到1000千米外为3架战斗机各补充3吨燃油,确保这些战斗机能以巡航速度飞回舰队,或者把作战半径延伸500千米。

这种能力,具有无与伦比的价值,而且现在没办法替代。

帝国海军一直强调舰载机的作战半径,其实就是希望把航母战斗群部署在远海,在离陆地尽可能远的地方作战。

虽然帝国海军没有指望通过距离避免危险,但是离得远一点,那么受到的威胁就肯定小一点,而且在遭到攻击的时候会有更多的时间组织防御,也就有更大的把握顶住即将到来的攻击。

其实,这也是帝国海军同样重视巡航导弹,并且努力提高各种战斗舰艇搭载巡航导弹能力的关键原因。

当巡航导弹的射程提高到1500千米、甚至是2000千米的时候,就能替代舰载机,承担一部分战略打击任务。因为不存在损失飞行员的问题,所以在做战术安排的时候,指挥官就有了更多的选择,而且往往会动用巡航导弹去打击敌人的战略目标,以降低舰载航空兵的作战损失。

在巡洋舰与驱逐舰,帝国海军已经开始普及能够发射巡航导弹的垂直发射系统。

此外,在下一代大型攻击潜艇上,帝国海军也明确要求,搭载30枚巡航导弹,不能影响正常的作战行动。简单说,大型攻击潜艇也要通过搭载与使用巡航导弹,承担一部分对地打击任务。

当然,在帝国海军看来,巡航导弹的射程依然远远不够。

在发展巡航导弹的时候,海空两军才搞得不欢而散。海军希望通过增加尺寸的方式,装载更多的燃料,在保证其他指标,比如弹头重量不降低的情况下,尽量的提高射程,哪怕导弹大一些与重一些都能接受。

在海军的规划当中,下一代巡航导弹的射程至少都要达到2500千米,确保搭载平台能远离危险海域。

此外就是,最好把弹头提高到1000千克,至少要在现有基础上增加50%,也就是达到750千克,从而能采用像子母弹、钻地弹头等特种弹头,提高巡航导弹的作战效能与战场适用性。

其实,在针对纽兰共和国的所有战略计划当中,巡航导弹都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因为距离纽兰本土实在是太远了,而且从北夕落洋撤离之后,在纽兰本土附近再也没有帝**队的立足点,所以不管是空军的战略轰炸机,还是海军的战舰,都主要依靠巡航导弹打击纽兰本土。

这样一来,战略打击的成本就成了天大的问题。

如果当大规模消耗弹药使用,那么巡航导弹的价格根本就没办法承受,可以说是一种贵得根本就用不起的弹药。

特别是在和平时期!

因为采购数量不会太多,而且高技术武器都有一定的时效性,会随着科技的进步而迅速落后,也就不可能大批量的储备,所以巡航导弹的造价根本降不下来,也不可能通过扩大采购数量来降低单价。

关键就是储存周期。

虽然在理论上,任何一种弹药都能储存数十年,但是在科技日新月异,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的今天,没有一种高科技装备能够保证在10年之后,依然足够的先进,不会被更先进的武器淘汰。

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像巡航导弹这类精确弹药,基本上是用多少采购多少。

不说别的,帝国的两种巡航导弹,即“画戟”与“蛇矛”都已经发展到第三代,第四代也即将进入到量产阶段。

可见,要用巡航导弹来完成战略轰炸任务,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正是如此,丁镇南才反复的强调,在面对纽兰共和国的时候,任何速胜的想法都会导致惨败。

当然,在此基础上,丁镇南还提出了一套新的军事学说。

从当前局面看,准确说以帝国在过去3年做的准备,根本不要指望通过几场决定性战役来击败纽兰共和国。

要说的话,任何往这个方向上进行的努力,都非常危险!

白华伟来找丁镇南,就是要谈这件事。

其实,白华伟不是不清楚其中的厉害关系,只是依然抱有那么一点点幻想,或者说觉得应该尝试一番。

当然,也可以看成是来此纠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两人聊了半个小时,主要是运输机早就做好了起飞准备,地勤人员两次打电话来询问何时能起飞。

毕竟,这里是军事基地,随时有军机起降,总不能让运输机一直停在跑道旁吧。

当然,半个小时的时间,也足够让白华伟回心转意。

在地勤部门第三次打电话过来的时候,丁镇南驾车把白华伟送了过去,并且目送他搭乘的运输机升空。

要说的话,丁镇南还真有点担心。

白华伟的能力肯定没有问题,他的问题是压力太大。

在外人的眼里,他是“海军战神”白止战的小儿子,而且是几个兄弟当中,最有可能继承父亲衣钵的一个。

生活在父亲光环下,不可能没有压力!

如果无法放下压力,白华伟很难把自己的能力展现出来,甚至有可能在战场上犯下严重错误。

这一点跟当初的刘向真非常相似。

只是,丁镇南帮不了他。

丁镇南能做的,也就是打即将开始的地面战争,尽可能降低对后勤保障的压力,从而把更多的资源用在东望洋那边。

波沙湾这边即将打响的地面战争,才是关键之中的关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