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帝国争霸 > 第115章 统帅之才

帝国争霸 第115章 统帅之才

作者:闪烁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0:23 来源:笔趣阁

吃了晚饭之后,林世平没有急着离开。

周涌涛留他吃晚饭,显然不止是一顿晚饭,还有一些事情要跟林世平商量。

其实,也就是林世平开始提到的,给年轻人更多的机会。

虽然大战刚刚爆发,波沙湾那边的战斗还没有结束,但是到目前为止,丁镇南等年轻军官的才能已经得到证明。

这里,要不要重点培养年轻军官,还涉及到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帝国有没有希望在第三次全球大战中大获全胜?

当然,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在波伊战争结束前,帝国上下就只有一个目的:在20年的“休战期”结束后,打赢下一场全球大战。

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第三次全球大战很快就会爆发。

甚至有部分人觉得,根本没有20年的休战期,第三次全球大战将在10年之后爆发,最多15年。

理由就是:纽兰共和国并没有遭到毁灭性打击。

只要纽兰共和国集中全力搞军事建设,并且跟迢曼帝国沆瀣一气,就肯定能在10年之后挑战梁夏帝国的全球霸权。

只是,大家都相信,帝国肯定能赢得第三次全球大战的胜利。

其实,这很好理解。

在波伊战争前,梁夏帝国在各个方面都是独步全球,不但超越了所有竞争对手,还有碾压级别的优势。

要说的话,迢曼帝国与纽兰共和国加起来都比不上梁夏帝国。

波伊战争把梁夏帝国推下了神坛。

当然,从事后的角度看,梁夏帝国在战后的实力确实存在很大的水分,可以说是战胜国身份所致。

就像是被吹胀了的气球。

波伊战争之后,梁夏帝国上下都开始反省。

讨论得最多的问题,还是第三次全球大战,争论焦点依然是能否取得全面胜利,只不过更加理智。

说得更加直接一些,在波伊战争之后,帝国上下就开始反思打全球大战的思想。

在此之前,大家都相信,凭借帝国的强大实力,在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就能够通过一次规模巨大的全球战争来击败所有敌人,获得全面的胜利,之前两次没打赢,都是因为准备工作不充分。

结果就是,帝国上下都在积极的为大战做准备。

反思之后,从帝国高层开始,逐渐认识到,通过全球大战来击败所有对手,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到周涌涛住进首辅官邸之后,这种认识得到了更多人的承认。

关键就是:全球大战其实是在拼消耗,没有哪个参战国能够从中获得好处,最后都会是输家。

哪怕是战胜国,也会因为惨重的损失,成为战争的输家。

这个问题,在第二次全球大战结束之后体现得非常明显。

虽然梁夏帝国是战胜国,取得的辉煌胜利有目共睹,但是在大战结束之后,梁夏帝国跟迢曼帝国分道扬镳,随后就陷入了直接对抗的窘境,并没有因为取得大战胜利而获得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

大战结束之后,梁夏帝国还要帮助众多的国家进行战后重建。

哪怕从长远看,特别是控制了波沙湾,金元跟石油挂钩,以及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都给帝国带来了实质性的好处,可是只要第三次全球大战不可避免,这些所谓的好处就全都是镜花水月。

可见,帝国在第二次全球大战当中获得的好处,全都是不确定的。

正是如此,帝国高层在最近几年,一直在讨论,是否有打全球大战的必要。

要说的话,在能不能通过全球大战获得实质性利益的问题上,帝国高层基本上已经达成一致。

现在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其实是除了全球大战之外,还有别的手段吗?

当然,这种战略层面的问题,仅限于高层。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丁镇南提出了那套有名的军事理论,并且引起了周涌涛等帝国领导人的高度重视。

关键就是,丁镇南提出的军事理论解决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不是说按照速决战的思路打全球大战,而这套军事理论,从战术层面否决了全球大战的价值。

或者说是证明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不管帝国怎么努力,都无法打赢全球大战!

严格的说,梁夏帝国并没有取得第二次全球大战的绝对胜利,因为大战结束时,纽兰共和国没有战败投降。

既然无法打赢全球大战,为什么还要打全球大战呢?

可惜的是,丁镇南“出身”的时间太晚了。

如果能早几年,哪怕在新历144年的时候,有人提出了这套军事理论,或许就不会出现当前局面。

多出3年时间,帝国能够做很多事情。

说得直接一点,如果没爆发全球大战,那么在打赢了波沙湾战争之后,帝国能用3年时间打一场规模更大,也更具震撼性的战争,也就有把握通过这场战争,让迢曼帝国与纽兰共和国知难而退。

其实,相关的战略计划一直都有。

按最后一次做出的调整,在波沙湾战争结束后,帝国将通过支持巴铁,发动以肢解与蚕食梵罗国为目的的地区战争,从根本上消除最大的切身威胁,并且通过实际行动检验由周涌涛提出的“蚕食战略”。

以帝**队在波沙湾战争当中的表现,打垮梵罗国不是什么难事。

要说的话,只要针对梵罗国的战争打响了,全球大战将成为历史。

道理也很简单,其他超级霸权肯定会效仿,或者说被迫效仿“蚕食战略”,从根本上改变以全球大战为代表的对抗方式。

这样一来,超级霸权都会走上蚕食周边小国的道路,而在上次大战之后建立起来的,以结盟为基础的全球秩序就将土崩瓦解。

关键还有,只是蚕食周边的小国,就足够超级霸权忙活几十年了。

其实,这也是战略转型。

简单的说,就是由之前的决战性质的全球大战,转变为持续数十年的,以战略扩张为根本目的的局部战争。

进入扩张时期,所有的扩张战争都有明确目的,或者说都以增强本国的实力为目的。

要说的话,这也是周涌涛坚决主张首先拿梵罗国开刀的原因,而且第一步就是要肢解梵罗国。

一个统一的梵罗国,谁都吞不下。

就算梁夏帝国,一次吞下有7亿多人的梵罗国,也肯定消化不良,到最后甚至有可能被活活撑死。

显然,蚕食才是理想的选择。

也就是为了蚕食梵罗国,才得首先肢解梵罗国。

换个角度,这也是梁夏帝国一直积极扶持巴铁,而且在周涌涛上台执政后,开始大力援助巴铁的关键原因。

不过,这里面有一个谁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要在几十年后,才能收获蚕食战略结出的硕果。

别说年逾70的周涌涛,包括林世平在内,所有年纪在50岁以上的帝国领导人,恐怕都看不到帝国成为全球唯一霸主的那天。

这意味着,得重点培养年轻一代。

显然,这也是以丁镇南为代表的少壮派军官能够得到重用的关键所在。

用周涌涛的话来说,别看丁镇南才30岁出头,以他的能力,也许在今后30年之内都没人能与之争锋。

当然,丁镇南欠缺的其实是表现自身才华,并且锻炼自身能力的机会!

可是,一个丁镇南肯定不够。

与丁镇南齐名的那两个?

显然,那不过是外界的说法。

要论个人能力,李天凌根本就不是统帅型人才,更像冲锋陷阵的干将,即更适合在前线统帅军队作战。

当然,如果能假以时日,也许李天凌会有质的变化。

在他爷爷,也就是李云翔的身上就体现得非常明显。

可问题是,就算李天凌在今后成长起来了,其能力也仅限于航空作战,最多也就成为空军的统帅。

白华伟稍微好一点,不过依然没有达到统帅的高度。

不是说白华伟的能力不够强,而是差在眼光上。

很多人拿白华伟跟白止战比,并且认为白华伟是白止战的继承者,是当今最有可能达到白止战高度的海军军官。

对此,周涌涛一直不敢苟同。

要说的话,周涌涛是最接近白止战的存在,取得的成就仅次于白止战。

显然,周涌涛最了解白止战。

在他的认识中,白止战最厉害的地方,其实并不是指挥舰队作战。

虽然在第二次全球大战当中,白止战统帅帝国舰队打赢了数场海上大决战,但是在几乎所有的舰队决战中,战术指挥官都不是白止战,而是跟他搭档的参谋,在前期是李铭博,后来就是周涌涛。

在更多的时候,白止战只是跟随舰队出征。

要说个人能力,白止战最突出的,其实是远超其他人的战略眼光,以及对战局发展的准确判断与把握。

别说是在当时,即便到现在,也没有哪个海军将领达到白止战的高度。

周涌涛自己都承认远远比不上白止战。

显然,白华伟没有白止战那样的战略眼光。

要说的话,反到是丁镇南更像白止战。

除了提出军事思想,最能够说明丁镇南的能力,特别是战略眼光的一件事,跟东望洋上的霍瓦依群岛有关。

当时,在兵棋推演当中,几乎所有参谋都认为,得用空间换时间。

简单的说,就是在开战不利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放弃霍瓦依群岛,主动撤退到北马群岛一线,通过遥远的距离来削弱敌人的进攻势头,并且争取到更多时间,在离本土更近的地方稳住防线。

只是,丁镇南坚决反对。

按照丁镇那的意思,不管要付出多大代价,都得守住霍瓦依群岛。

理由就是:纽兰共和国很有可能会在攻占了霍瓦依群岛之后,通过停止进攻,来主动寻求跟梁夏帝国和解。

在全球大战的背景之下,梁夏帝国没有更多的选择。

哪怕是薛远征复生,也不可能冒着输掉整场大战的风险,去争夺离帝国本土上万千米的群岛。

做为世界岛上面的国家,梁夏帝国首先得考虑本土安全,然后才轮到对外扩张。

再说,退缩并不能换来安全。

在收缩防线的同时,必然会导致本土遭受更严峻的威胁,并且丧失战略主动权。

上次大战当中,帝国就因此吃了大亏!

开战初期,如果没有受到狭夷皇国的牵制,帝国海军至少能够提前1年夺取东望洋的制海权。不管是逼迫纽兰联邦提前参战,还是让骆沙联邦知难而退,帝国都有可能取得全球大战的全面胜利。

就是因为丧失了战略主动权,帝国不得不提前把重点转向梵炎洋与波沙湾,由此错失彻底击败纽兰联邦的机会。

按战后解密的资料,帝国将在彻底打败纽兰联邦后,将其分割成数个国家。

要是如此,梁夏帝国很有可能会成为第一个称霸全球的千年敌帝国。

此后,军情局获取的情报证明了丁镇南的这个猜测,即纽兰当局并没有彻底打败梁夏帝国的想法,基本目的就是夺回霍瓦依群岛,最多重返西南东望洋。如果帝国主动放弃霍瓦依群岛,就必然会导致纽兰共和国得寸进尺,从而丢掉西南东望洋,在东望洋上变得被动,甚至被敌人压制。

现在这一代年轻军人中,至少在已经崭露头角的那些年轻军人里,暂时还没有一个能够跟丁镇南比肩。

显然,这可不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周涌涛把林世平留下来,就是要跟他谈谈培养与选拔军事人才的事情,或者说希望能够从林世平这里获得一些消息。

可惜的是,林世平能够提供的消息也不多。

不是他不了解军队里的年轻军官,而是大战才爆发,就算有才能,也未必能够获得表现机会。

就算才华出众,那也要有表现的机会。

用林世平的话来说,让马儿再跑一会。

是不是千里马,一场跑下来,也就知道了。

当然,现在能够肯定的,丁镇南就是值得重点培养的千里马。

不然的话,周涌涛不会提到,在波沙湾战争结束后,让丁镇南去巴铁,负责跟梵罗国的作战行动。

其实,如果不考虑年龄、军衔与职位,丁镇南绝对是攻打梵罗国的最佳指挥官。

年龄的问题没办法解决,不过在后两个问题上,周涌涛能够帮丁镇南一把。

跟林世平谈完之后,周涌涛就签署了给丁镇那的晋升令,将丁镇南破格提拔为帝国陆军准将,并且担任联合部队参谋长,代领联合部队总司令职权,也就是由丁镇南全权负责针对伊拉x的作战行动。

这么安排也是为了让施授良尽快返回西北战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