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帝国争霸 > 第144章 等待时机

帝国争霸 第144章 等待时机

作者:闪烁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0:23 来源:笔趣阁

下午几个小时,白华伟与刘尊岭拿已经掌握的情报,对当前局势做了一番简单推演。

与两人之前猜测的一样,纽兰海军派主力强攻阿留群岛,就是在逼迫帝国舰队北上,去北东望洋与之决战。

相对而言,北东望洋更适合进行舰队决战。

前面已经提到,在霍瓦依群岛与阿留群岛之间,方圆几千千米的区域,没有一座像样的岛屿。

这片广阔海域能够容纳数支舰队。

纽兰海军在第二次全球大战的第一战,也是东望洋战场的战略转折点,北东望洋海战就在此进行。

在那场海战中,双方各投入数支特混舰队,参战的舰艇超过了500艘,各类作战飞机几乎有5000架。

即便如此,交战海域也只是在北东望洋的西部,仅相当于北东望洋的四分之一。

相对而言,在霍瓦依群岛的南面,就没这么理想了。

在霍瓦依群岛南边不但有约顿岛,还有莱恩群岛北面的几座岛屿,而且面积都大到能部署航空兵。

正是如此,只要帝国舰队退到约顿岛以西海域,就能够确保万无一失。

纽兰舰队要想主动寻找帝国舰队决战,首先就得攻打约顿岛,或者在其他方向突破岛链防线。

由此可见,不管怎么打,在战斗打响之后,纽兰海军的作战意图就不再是秘密。

其实,从阿留群岛往南,经过霍瓦依群岛、莱恩群岛与马克萨斯群岛,一直延伸到土阿摩土群岛的“岛链防线”针对的就是纽兰海军,或者说是帝国海军为了独霸东望洋,掌握东望洋绝对制海权建立起来的战略防线。在这道防线的西边才是帝国的核心地区,而东边是可以放弃的边缘地区。

这也是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在霍瓦依群岛的西南,即约顿岛西边活动的主要原因。

只要在岛链防线的西边,哪怕纽兰军队把霍瓦依群岛上的军事基地全都炸成了废墟,摧毁了约顿军港,也无法对付第四十一特混舰队,至少不可能在不被察觉的情况下消灭这支强大的特混舰队。

关键还有,只要第四十一特混舰队还在东望洋活动,纽兰海军取得的胜利,就只是镜花水月。

没有几十年的苦心经营,纽兰海军根本无法在夺取的岛屿上站稳脚跟。在拥有了足够的兵力优势,重新获得东望洋的制海权,只需要一次有力反击,就能够夺回被纽兰海军攻占的岛屿。

此外,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军情局提供的情报,存在大约6个小时的时差,那些照片是侦察卫星在上午9点左右拍摄的。

哪怕在拿到情报之后立即组织轰炸机发起攻击,也要耽搁好几个小时。

再说,阿留群岛的乌木基地已被摧毁,霍瓦依群岛西部岛屿的机场被转移的反潜巡逻机与战斗机占用,也就只能动用部署在后方,比如狭夷本土与北马群岛的轰炸机,耽搁的时间更多。

在理论上,能够在凌晨发起攻击就不错了。

对于能够以30节速度持续航行的航母战斗群而言,在这大半天里面,至少能跑出数百千米。

这意味着,无法依靠侦察卫星提供的情报发起反击。

其实,这也是帝国海军一直不太重视侦察卫星,至少在战术层面上没有完全依靠侦察卫星的关键所在。

不是卫星不好,而是技术还不够先进。

要说的话,帝国海军其实最先发现侦察卫星的价值。

早在20多年之前,也就是波伊战争结束之后不久,帝国海军就发现,必须提高对反航母作战的重视程度。

此后不久,论议两院就出台法案,把帝国海军现役航母数量限制为15艘。

也就是说,帝国海军再也不可能凭借数量取胜,因此在未来的制海战斗中,需要一种更加有效的战术手段。

首先就得建立一套新的,而且高效的侦查体系。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侦察卫星受到帝国海军的重视。

当时,还在海军服役的周涌涛就率先提出,建立一套以侦察卫星为主,覆盖全球的海洋监视系统。

可惜的是,这仅仅是美好的愿望。

在初期论证后,就连周涌涛都不得不承认,就算是倾尽全力,帝国海军也无法打造出这样的系统。只是打造一套由数十颗侦察卫星组成的天基系统,就要耗费上千亿金元,而且每年的维持费用超过100百亿。在当时,帝国海军每年的军费预算不到1000亿,花在装备上的才200多亿。

关键还有,侦察卫星提供的情报存在延迟,基本上没有战术价值。

在实战中,依然得依靠侦察机等传统侦查平台。

此外,侦察卫星还很容易受外界因素,比如天气的影响。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侦察卫星还不如潜艇。

当然,最为主要的原因,还是太昂贵,根本就承受不起。

在军事层面上,帝国海军侦察卫星的需求也不是非常的急迫,也就没有理由用宝贵的资源来发展侦察卫星。

直到近10年,纽兰海军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战略对手。在此之前的几十年里,纽兰海军最多也就只是有一些威胁。至于西陆集团的那些海军,别说在当时,即便到现在,也入不了帝国海军的法眼。

相对而言,空军主导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更有价值。

可见,如果侦察卫星提供的情报没有战术价值,那么在做部署的时候,纽兰舰队的指挥官就不会感到担忧。

其实,也没有哪个舰队指挥官会凭借几张由侦察卫星在几个小时,甚至是十几个小时之前拍摄的,模糊不清的照片就把舰载机全都派出去。事实上,在收到情报之后,首先出动的依然是侦察机。

正是如此,白华伟与刘尊岭认定,纽兰海军奔袭阿留群岛是引蛇出洞。

随后,两人对接下来可能采取的行动做了分析。

首先就是,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将连夜北上。

因为东边几座岛屿已经遭到轰炸,而且阿留群岛是在霍努岛西北,所以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将从霍瓦依群岛西边进入北东望洋。为了获得岸基航空兵掩护,尤其是反潜巡逻机提供的支援,在挑选航线的时候就会尽量靠近中转岛。如果有更确切的消息,比如纽兰舰队在同一时间南下,那么在途径中转岛的时候,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就会着手为即将到来的舰队决战做准备。

关键就是,会把反潜巡逻任务丢给岸基航空兵。

这个时候,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很容易遭到潜艇伏击。

中转岛附近有纽兰潜艇?

虽然在通常情况下,纽兰潜艇不会冒险靠近中转岛,更别说在中转岛附近伏击帝国海军的航母战斗群,但是只要前期准备的时间足够充足,潜艇的艇长敢于冒险,在中转岛附近部署几艘潜艇并不是什么难事。

对于一次精心策划,而且早有准备的突击行动来说,肯定会提前部署作战部队。

此外,“洛城”级攻击潜艇,能够在海面下潜伏数十日。在低速航行,或者是座沉海底的情况下,“洛城”级攻击潜艇发出的噪声非常的微弱,即便是性能最先进的被动声纳,也未必能探测到。

用主动声纳进行大范围搜索,无异于大海捞针。

只要有1艘“洛城”级漏网,就能用重型鱼雷,在几分钟之内把3艘“陈炳勋”级大型航母送到海底。

其实,只需要重创3艘航母,甚至2艘航母就行了。

白华伟敢打赌,在中转岛的西边,有10多艘纽兰海军的大型攻击潜艇在守株待兔。

对此,刘尊岭并没表示反对。

所幸的是,帝国海军司令部也做出了类似推断,还采取了必要的行动。

在入夜后不久,海军司令部发来消息。

空军已经按照计划,出动战略轰炸机,对纽兰本土发起打击,不过要等到明天才能获得相关战报。

因为选择偏北航线,以充分利用部署在阿拉斯地区的战术航空兵,而且打击对象主要是纽兰西海岸地区的军事设施,所以执行任务的轰炸机并没有深入北东望洋,也就没有跟纽兰海军的舰载战斗机遭遇。

此外就是,打击基斯岛与乌木岛的不止是空射巡航导弹,还有纽兰海军的巡航导弹。

其中一些还是潜射巡航导弹!

这不是随意的推断,而是当地驻军找到了一些导弹残骸,乌木岛驻军甚至捞起了一枚没有爆炸的潜射巡航导弹。

为此,海军司令部已经下令,加强在北东望洋方向上的反潜力度。

如此一来,部署在霍瓦依群岛西部岛屿上的反潜巡逻机,大部分会被派往北东望洋执行搜寻任务。

近海反潜任务交给了海军的舰艇,主要是部署在中转岛的反潜巡逻艇。

这种只有几百吨的小型舰艇根本就没有值得一提的反潜作战能力,数量也很少,部署在中转岛的仅仅10余艘。

要说的话,如果不是周涌涛提出了“600”计划,还要求把舰艇总吨位保持在425万吨以上,这些在波伊战争期间建造,已经服役将近30年的小型舰艇,早就以低廉的价格卖给拆船厂了。

此外能动用的,就是反潜直升机。

为了搞清楚海军的部署,白华伟还让通信参谋使用高频卫星通信设备,联系了珍宝港驻军司令部。

到下半夜,第四舰队司令部发来确切消息。

在霍瓦依群岛这边,最多能抽调1个中队的6架反潜巡逻机,而且最快要在天亮后才能出动。

所幸的是,海军司令部还没有下令让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北上。

也就在下半夜,纽兰空军出动轰炸机,对霍瓦依群岛发起第二波轰炸,而且打击对象扩大到了群岛西部的岛屿。

在这场战斗中,帝国海军出动重型战斗机,在空军安排的大型预警机,电子侦察机与加油机的协助下,对来袭敌机进行了一次效果显著的拦截,取得击落敌轰炸机30多架的辉煌战果。

按照珍宝港发来的消息,海军在当晚采用了一套全新的战术。

让电子战机取代大型预警机,通过被动探测发现了敌人的预警机,并且指挥重型战斗机发起冲击。

在驱逐了敌人的预警机之后,才由预警机指挥战斗机拦截轰炸机。

只是,这场截击作战并没有能够拦截所有敌机。

关键还有,大部分纽兰轰炸机从北面突击,没遭到拦截。

结果就是,包括中转岛上的机场在内,西部几座岛屿上的正规机场都遭到轰炸,暂时丧失了运作能力。

虽然几座野战机场得以保全,但是野战机场也只能让战斗机备降,无法支持航空兵持续作战。

因为担心会在天亮之后遭到更猛烈的打击,所以海军司令部已经做出调整,开始从南面抽调兵力。

不出意外的话,部署在约顿岛的几十架战斗机将在天亮之后升空,飞往中转岛。

与此同时,海军的工程部队将竭尽全力修缮遭到轰炸的机场,让这些正规机场重新投入使用。

其实,这从侧面反应出一个问题。

相对于强大的进攻力量,依托岛屿的防线极为脆弱,而且建立在岛屿上的军事基地很容易被摧毁。

哪怕是霍努岛这种人口众多,基础设施完善的岛屿,也抵挡不了高强度的空中打击。

显然,就算是防御,也必须以舰队为绝对核心。

支撑起整条防线的,就是还没参与战斗的第四十一特混舰队。

连续两轮空中打击,都是以空军的战略轰炸机为主,还主要使用价格昂贵,效费比不是很突出的巡航导弹,没有让海军的舰载航空兵登场,就是因为需要留下一支用来对付第四十一特混舰队的力量。

只要第四十一特混舰队暴露行踪,或者丧失战斗力,纽兰海军就会立即让舰队出手。

比如支持陆战队攻打阿留群岛或者霍瓦依群岛。

只是现在,真正让白华伟感到担忧的,并不是遭到袭击,而是第四十一特混舰队还能够隐藏多久。

不要忘了,头顶上有纽兰的侦察卫星。

哪怕在出港后,白华伟就尽量让舰队在积雨云层的下方活动,而且运气也不错,过去几天的天气都不太好,总会找到一些浓密的积雨云层,可是能挡住的也就只是那些使用光学设备的侦察卫星,云层对雷达侦察卫星的影响并不是很大,至少无法确保信号特征明显的航母不被发现。

从概率的角度来看,第四十一特混舰队迟早会暴露行踪。

当然,这个“迟早”是一个相对概念。

在纽兰共和国参战之后,帝国空军所做的第一件事,并不是派轰炸机发起反击,而是进行反卫星作战。

只是,肯定无法立即摧毁所有的纽兰卫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