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帝国争霸 > 第173章 自找没趣

帝国争霸 第173章 自找没趣

作者:闪烁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0:23 来源:笔趣阁

林世平来到的时候,周涌涛刚结束一天的工作,正要去休息。

已经凌晨2点,只是对于周涌涛,这不算太晚,特别是大战爆发之后,他就没有一天在凌晨之前结束工作。

罗佑宾没有给林世平好脸色,毕竟这也太晚了。

离天亮还不到5个小时,不管多么重要的事情,不能等到天亮后再来汇报?

过去一个多月,周涌涛每天就只有4到5个小时的休息时间。

如果遇到重大事件,还要熬通宵。

比如在阿斯特拉罕失守之后,接连召开了几场军事会议,周涌涛熬了两个通宵才把相关工作部署下去。又比如,在第五十一特混舰队遇袭之后,也是连续熬了几天几夜来安排善后工作。

别说七十多岁老头,就算年轻人,这么熬下去也受不了。

这段时间下来,大部分军政要员都掌握了周涌涛的作息规律,都会自觉避开首辅的休息时间。

林世平在这个时候赶来,肯定有很重要的事情。

这意味着,又要熬夜了。

其实,周涌涛反到没有抱怨。在见到林世平后,他还吩咐罗佑宾,去准备一些宵夜用的点心。

在熬夜成习惯之后,周涌涛有了吃宵夜的习惯。

不过,主要是用来待客,毕竟在大半夜来找他,向他汇报工作的官员,基本上全都是夜猫子。

“这是刚刚收到的,你看看。”

接住林世平递来的文件,周涌涛只看了一眼就锁紧眉头,而且抬起头,用很疑惑的目光朝林世平看了过去。

“此事的关系太过重大,所以我亲自送了过来。”

“是张晓天让你来的吧?”

林世平瘪了下嘴巴,算是回答了这个问题。

他带来的,就是白华伟从“刘长勋”号上发回来的电报。关键是,这份电报并没发给军情局。

收电报的是海军司令部!

海军参谋长张晓天没来,反到是林世平火急火燎的来到首辅官邸,其中的含义自然不用多说。

只是,往根本上讲,还跟周涌涛有关。

在陆海空三军当中,准确说是三位军种参谋长,最没有存在感的,也就是海军参谋长张晓天上将。

原因无二,周涌涛原本就是帝国海军元帅。

虽然按照相关法律,周涌涛是在摘下元帅军衔,准确说是从海军退役之后,才成为首辅的候选人,在获得推选之后,成为了帝国首辅,但是改变的只是头衔,并没有对周涌涛在海军中的号召力产生影响。

只要周涌涛还活着,海军参谋长就是一个摆设。

周涌涛在成为帝国首辅之后,海军受到的影响,大致分成了两个极端。一是海军的地位得到了巩固与提高,再一次成为三军之首。二是海军司令部的职能被削弱,成了传达首辅命令的行政管理机构。

正是如此,周涌涛与张晓天的关系不是很融洽。

在其他人眼里,张晓天有点怕周涌涛,也可以说成是不敢面对周涌涛。

其实,这跟两人的私交有关。

张晓天是白止战的外侄,也就是张小卿的侄子,在上次大战结束后才参军服役,而且托张小卿的关系,以参谋身份进入第四舰队,当时担任第四舰队司令官的就是周涌涛,即周涌涛是张晓天的直接领导。

要说的话,周涌涛也就只比张晓天大了14岁。

显然,两人在身份,以及职权上的差距肯定不是14年能够弥补的了。

可见,也就是这段经历,让张晓天根本就没有直接面对周涌涛的胆量,特别是在重大决策上。

这里,就包括本次作战行动。

不是舰队指挥官的人选问题。

张晓天是白华伟的表哥,虽然两人差了十几岁,但是亲缘的关系,让张晓天成了白华伟最坚强的后盾。

说句不太客气的话,白华伟在海军中平步青云,跟张晓天有很大关系。

张晓天跟周涌涛的分歧,主要是在指挥权限上。

按照张晓天的意思,应该适当的限制舰队司令官的权限,确保在任何时候,都能如臂使指的控制舰队。

关键就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后方对战场局势的了解与掌握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不存在因为远离战场,无法准确掌握敌情的问题。凭借先进的通信设备,能够确保及时准确的把作战命令下达给前线部队。

其实,这也是第三轮军事变革的主要方向之一。

按照设想,在完成对通信系统的改造之后,指挥系统将变得更加扁平,理论上,后方的司令官能够直接向一线作战部队下达命令,甚至能够从最小作战单位,比如海军的舰艇,获取实时的战场信息。

虽然第三轮军事变革才刚刚开始,远没有到完成的时候,但是从舰队获取战场信息,并且向舰队下达作战命令,不存在太大技术难度。在过去几年的舰队对抗演习中,都有相关内容的演练科目。

只是,周涌涛认为没有必要做此调整,坚持采用传统的指挥体系。

当然,往根本上讲,不是张晓天不信任白华伟,也不是周涌涛要放权,更不是为了舰队的控制权。

在根本上,两人在此事上的分歧,其实是在战略层面上。

前面已经提到,周涌涛是新军事学说的支持者,还一直在栽培丁镇南,让他获得足够的锻炼。

相对而言,张晓天就是另外一个极端。

要说的话,其实是两人站的高度不同,才有不同的观点。

站在张晓天的高度,也就是海军参谋长的位置,首先考虑的自然是海军的利益,特别是发展方向。

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海军将领大多反对新军事学说的关键所在。

不要忘了,白华伟在最初的时候也反对新军事学说,还将其当成异端看待。

关键就是,在新军事学说里,海军的地位遭到削弱,哪怕没变得无足轻重,也不再是不可或缺的主要战力。

按照新军事学说的讨论,以小规模战争为主的时代,海军扮演的角色,更接近于靠前部署的兵力投送平台,以及为地面部队提供火力支援,并且在必要的时候对敌对国家发起战略打击。

当然,还包括对敌国实施战略封锁与禁运。

看上去是任务繁重,可是跟全球大战相比,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

在全球大战中,海军能决定战局发展,甚至是最终胜败。关键是,在全球大战中首先要确保的就是制海权,只有在掌握了制海权之后,才能够发动战略进攻,也才有希望取得最终胜利。

可见,在全球大战当中,一支强大的海军是获得最终胜利的先决条件。

之前两次全球大战,无不是如此。

在小规模局部战争当中,那就不是如此了。

如果对手太过弱小,甚至不需要动员海军参战。

由此不难看出,张晓天做的这些,其实是在捍卫海军的利益。

对海军参谋长来说,这并没有错。

要说的话,也就是眼界不够开阔。

在周涌涛的立场上,看到的不止是海军的利益,也不止是海军在未来战争当中所扮演的角色。

只是,不能说周涌涛在住进首辅官邸之后,就置海军利益于不顾。

虽然新军事学说主张通过小规模战争削弱敌人,以及获取能够掌握的现实利益,但是并没有否定打全球大战的可能。

严格的说,新军事学说只是强调得通过各种方式避免打全球大战,或者说遏制。

如果其他超级霸权发动战争,帝国显然不能因为不想打全球大战,就缴械投降。

关键就在“避免”与“遏制”上。

前者,主要靠的是谋略,以及高超的外交手腕。

至于后者,依靠的就是军事力量。

讲得直接一点,只有拥有全球最强的军事力量,才有资格谈遏制,让敌国放弃靠战争获取利益的蠢念。

在对外作战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海军!

由此可见,在周涌涛的眼里,新军事学说不但没有否认海军的重要性,反到有助于海军发展。

只有帝国拥有全球最强大的,而且能够碾压所有敌国的海军,才有资格通过新军事学说引领国际局势,用对自己最为有利的方式发起战略对抗,也才有希望在几十年之后,取得最后的胜利。

照此趋势,海军的地位还会得到提升!

只是保持全球第一,就足够让海军稳坐第一军种的宝座。

当然,周涌涛更看重的还是总体战略。

这个分歧,让张晓天坚决反对赋予舰队指挥官太高的自主权,主张增强后方指挥机构的权限。

可惜的是,周涌涛肯定不会采纳。

结果就是,在收到白华伟的电报之后,张晓天没来找周涌涛,而是转给林世平,让林世平来找周涌涛。

当然,此事也跟军情局有关。

不要忘了,之前就是军情局认定纽兰海军第51特混舰队在东东望洋,白华伟才带着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去了约顿岛。结果是,在东东望洋上活动的是几艘改装的货轮,根本就没有航母。

被周涌涛询问之后,林世平也很尴尬。

“张晓天此举,只是在其位,谋其政,并没有做错什么。等今后,他肯定能明白其中的厉害关系。”周涌涛长出口气,转而说道:“可对你来说,在此事上依然是摇摆不定,就不应该了。”

“不管怎么样,总得有人当和事老吧。”

“在大战爆发之前,确实需要和事老。可是到现在,要是仍然分不出轻重,那就不止是愚蠢!”

林世平勉强笑了笑,神色变得更加尴尬了。

当然,他知道,周涌涛的这番话没有说他。

相对而言,跟由新军事学说推动的第三轮军事变革相比,前两轮军事变革最多只能算得上是改革。

关键就是,前两轮军事变革都集中在战术领域,没有新的军事学说做指导。

有点新瓶装旧酒的味道。

其实,这也决定了第三轮军事变革将十分艰难。

用林世平的话来说,也就是动了太多人的蛋糕。

早在6年之前,周涌涛住进首辅官邸之后,林世平就提出过建议,以渐进的方式推动第三轮军事变革。

只是,在审时度势之后,周涌涛没有采纳林世平的建议。

以当时的局势来看,周涌涛的做法并没错。

但凡涉及到核心理论的重大变革,必然会打破现有的利益圈,并且遭到既得利益者的抨击与反对。

显然,温和的渐进式改革根本无法应付来自既得利益阶层的冲击。

换个角度来看,如果渐进手段行得通,那也不叫变革了。

周涌涛唯一没有算到的,也就是战争会在这个时候爆发。

再有一些时间,不要10年,5年就够了,第三轮军事变革的影响力就能展现出来,并改变国际局势。

反过来看,战争也是对第三轮军事变革的考验。

大战爆发之后,在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周涌涛就强调了一点,帝国上下得万众一心,战胜来自敌人的挑战。

言外之意,也就是暂时放下内部纷争。

可惜的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把周涌涛的话听了进去。

在战略层面上,体现得最为明显。

即便到了现在,依然有不少人相信能打赢全球大战,准确说是通过全球大战击败所有的敌国。这些人,一直在鼓动尽快发起全面战争动员,然后在各条战线发起战略反击,掌握战争主动权。

先不说军事层面上的可行性,只是在开战之后发动全面战争动员,就居心叵测。

关键就是,任何国家维持动员状态的时间都很有限。

之前已经提到,在通常情况之下,最多也已经维持5年,如果国内局势因为战局失利而受到影响,能维持4年就不错了。

正是如此,战争动员都是分阶段进行。

比如,在第二次全球大战中,帝国只是进行了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的战争动员,而第三阶段,也就是全面战争动员,一直到大战结束都没启动。道理很简单,全面战争动员对民众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非常的巨大。在生活物资受到管制,还必须强制劳动的情况下,民众的斗志与热情会迅速降低。哪怕是捷报频传,也未必能够抵消因为生活变得艰难而产生的抵制情绪。

可见,那些在开战之后大肆鼓吹为了最后的胜利进行全面战争动员的家伙,肯定是另有所图。

关键还有,其中不乏军方的高级将领。

要说的话,这也是周涌涛感到愤怒的主要原因。

普通人不懂得轻重,看不清大局,还可以原谅,毕竟并非人人都有大局观,也不需要人人都有大局观。

军队的高级将领都站出来唱反调,那就完全无法原谅了。

想到这些,林世平也很感慨,觉得今晚来找周涌涛,简直是自找没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