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帝国争霸 > 第179章 空天战力

帝国争霸 第179章 空天战力

作者:闪烁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0:23 来源:笔趣阁

在电台旁守了半个小时,斯塔克才拿到完整的电报。

这是长波电台,每秒钟只能收发几十个字符的信息,肯定没法跟短波电台相比,更别说卫星电台。

没有特殊情况,肯定不会使用这玩意。

现在就有特殊情况。

就在开始,准确的说是从纽兰东海岸时间的12日中午开始,梁夏空军在全球范围发起行动,使用各种手段袭击了纽兰共和国的卫星系统。在短短3个小时之内,摧毁与瘫痪了大部分军事卫星。

即便是部署在高轨道上的通信卫星都没能逃脱。

按照nsa提供的报告,那些为军方服务的通信卫星都还在,只是没有在工作状态,怀疑梁夏帝国用了定向能武器,比如传了十几年的大功率激光武器。至少在已知的范围内,还没有能够攻击高轨道卫星的导弹武器。至于自杀式卫星,也就是用来反卫星的卫星,前期部署需要很多的时间,没法跟其他作战部队协调,而且这些卫星在入轨之后,就受到nsa的监视。

如果这个判断没错,梁夏帝国已经拥有定向能武器,还能够用于实战,哪怕因为过于庞大与笨重,暂时没办法用在战术领域,影响都不可低估。要不了几天,纽兰共和国与西陆集团的军事卫星都将完蛋。

因为缺乏对付高轨道卫星的能力,所以纽兰共和国肯定会丧失仅有的优势。

这可不是夸大其词。

纽兰共和国参战的时候,在信息领域最突出的优势,也就是西陆集团在此之前已经重创了梁夏帝国的军事卫星系统。

依靠这个优势,纽兰海军才能够在参战之前大致掌握梁夏舰队的行踪。

其实,这也是斯塔克敢于冒险的主要依据。

说得直接一点,在纽兰共和国参战的时候,梁夏海军在东望洋这边处于部署状态的,就只有第四十一特混舰队,而且除第六十一特混舰队,其他特混舰队都不在状态,或者无法驰援东望洋。

这种局面至少会维持到年底。

如果错过这个机会,纽兰海军连半点取胜的希望都没有。

此后,斯塔克带着两支特混舰队,先佯攻阿留群岛,然后奔袭中转岛,只让滥竽充数的第53特混舰队在东东望洋诱敌,也是依据侦察卫星提供的情报,断定梁夏海军在中转岛的防御部署非常薄弱。

即便是在具体的战术行动中,军事卫星都有不可取代的价值。

比如借助通信卫星,能够以较为隐蔽的方式跟后方联系,通信效率也更高,也就能够及时准确的掌握战场局势。如果没有了通信卫星,使用传统的电台,不但效率低得多,而且会暴露行踪。

当然,侦察卫星早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侦察平台。

在海洋战场上,侦察卫星的价值更加突出。

前面已经提到,凭借更高的作战效率,特别是突击速度,轰炸机早就取代了舰载机,成为对海作战的主要平台。

要把轰炸机的价值发挥出来,关键是前期侦察。

简单的说,就是及时找到敌舰队,并且获得准确的战术情报。

如果连敌舰队在哪都不知道,就算有再好的轰炸机,也只是摆设。

当然,即便是在传统海战中,前期侦察也至关重要。在第二次全球大战中,几次决定性的大海战,都是在前期侦察阶段分出高下。后面的攻击行动,反到不是很出彩,毕竟抢先发起攻击的一方,往往都能够取得胜利。因为侦察非常的重要,梁夏海军还在大战期间发明了好几种行之有效的侦察战术。

进入导弹时代之后,侦察的重要性不但没降低,还提升了一大截。

不同的是,在导弹时代,侦察主要靠技术手段,尤其是各种电子设备。

也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侦察卫星登上了战争舞台。

最先认识到侦察卫星巨大价值的就是梁夏帝国,只是率先发展侦察卫星的,准确说是用侦察搜寻舰队,为海战服务的并不是梁夏海军,而是算不上强大,却要面对巨大威胁的迢曼海军。

要说的话,这很好理解。

迢曼海军在本质上是一支防御型海军,作战区域很有限,集中在本土附近,以及西大陆南面的陆心海,因此对侦察卫星的要求并不高。再说了,因为搜寻范围很狭窄,不需要部署太多侦察卫星,也就能把系统成本控制在较低,至少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不存在因为太过昂贵而无法使用的问题。

这也是梁夏海军在最开始的时候对侦察卫星敬而远之的关键原因。

别说是在几十年前,即便是现在,要实现全球覆盖都需要部署上百颗卫星,费用高得根本没办法承受。

所幸的是,在对待侦察卫星的态度上,纽兰海军学的是迢曼海军,而不是梁夏海军。

原因也很简单,即便是现在,纽兰海军在本质上都是一支防御型海军,没有全球部署的作战要求。

也就是在此基础上,纽兰海军投资发展了一系列的侦察卫星。

比如,由cia控制与主导的“锁眼”系列侦察卫星,就获得了海军的投资,占比还高达四分之一。

同样由cia控制与主导的“曲棍球”系列雷达侦察卫星,更是为海军量身打造。

这种卫星,采用的合成孔径雷达,不但能够全天候工作,还有一定的辨别能力,能够分辨出真假目标。

关键还有,其侦察效率更高。

因为战舰是由钢铁建造,是电磁波的强反射体,而且越大的战舰,反射的电磁信号越为强烈,所以用雷达侦查卫星搜寻战舰,效率比“锁眼”这样的光学侦查卫星高得多,而且辨识度更高。

要说的话,这种卫星就是为海军定制,战时主要为海军服务。

可惜的是,在2年前才首次发射,至今也就部署了3颗,只能对重点海域,比如北东望洋与东东望洋实现全面覆盖。

部署数量如此之少,主要就是太贵了。

前三颗的单价达到了15亿纽币,即便今后实现了量产,也不会低于10亿纽币。

这个价格,那可不是一般高。

同样在2年前,纽兰海军订购的第二批次的3艘“尼兹”级超级航母,单价也才30亿纽币。

也就是说,2颗“曲棍球”就相当于1艘超级航母。

现在,即便是部署的3颗“曲棍球”也已灰飞烟灭。

这3颗卫星都在中低轨道上,按nsa发来的消息,都是在经过冰洋的时候被梁夏空军的反卫星导弹摧毁。

此外,其他侦察卫星都没能幸免。

受此影响,由斯塔克安排的任务,也就是重点搜寻霍瓦依群岛东北海域的任务,已经没办法执行。

这难道是巧合!?

没错,梁夏空军拥有全球最强大的反卫星能力,而且梁夏空军最先着手研究外层空间的军事价值。

最突出的代表就是,梁夏帝国一直热衷于航天活动。

虽然梁夏帝国不是航天运动的发起者,很多个第一,比如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次载人航天,第一个永久型空间站都跟梁夏帝国无关,但是凭借强大的国力,以及更加强大的国家意志,建立在此之上的行动能力,梁夏帝国是后来居上,发展到现在,更加是一骑绝尘,远远超过了所有竞争对手。

不说别的,在20多年前,梁夏帝国就在短短几年内制造了12架航天飞机,而且至今都还在运行。纽兰共和国拼尽全力,也就制造了4架,而且在“挑战者”号失事之后,基本上已经停止使用。迢曼帝国更不济,去年才制造出第一架航天飞机,到现在只进行了一次不载人的测试飞行。

此外,梁夏帝国的“鹊桥”工程已经完成第32次发射,将27批,总共108名宇航员送上了月球,并且让其中54名宇航员成功登月。要不是大战爆发,梁夏帝国还将在今年的年底进行第33次发射。

在该领域,其他国家的得分为零。

虽然早在20多年之前,纽兰共和国针锋相对的发起“太阳神”计划,要成为梁夏帝国之后第二个实现载人登月的国家,但是在测试阶段连续遭受3次失败之后,纽兰当局打了退堂鼓。

其实,关键还是钱。

如果按照最初的设想完成“太阳神”计划,至少都要耗费400亿纽币。

当时,这笔钱能够采购20艘“纽兰”级大型航母,并且配上全部舰载机。

显然,无论怎么看,都是选择航母更划算。

结果就是,“太阳神”计划遭到了军方的强烈反对。

有多么强烈呢?

在准备进行第一次载人登月的前一年,当时的总统肯尼,在出席一次公众集会的时候被刺客射杀。顶替的副总统在上任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宣布“太阳神”计划下马,准确说是无限期搁置。

虽然这两件事没有直接关联,但是按外界传言,肯尼之死跟他强行推动“太阳神”计划有关。

当然,关键是损害了军方的核心利益。

就后来披露的资料,肯尼打算在第二届任期内用国防预算的5%,每年至少150亿纽币来推动“太阳神”计划。关键是,这笔钱就是来自国防预算,由五角大楼划拨,军方根本就没有转圜余地。

要是让肯尼弄成了,首先倒霉的就是海军。

不说别的,“尼兹”级的建造工作肯定得推迟。

其他军兵种也好不到哪里去。

由此可见,在外层空间,梁夏帝国领先几个数量级。

可问题是,迟不来、晚不来,为啥是现在?

其实,在大战爆发之后,梁夏空军并没有对西陆集团的卫星系统大动干戈,只摧毁了一些低轨道上的侦察卫星。

虽然这可以看成是梁夏空军故意留了一手,为的是麻痹对手,比如纽兰共和国,让对手觉得梁夏空军的反卫星能力非常有限,因此在参战之前,不会花太大功夫加强对本国卫星系统的保护力度,但是纽兰共和国参战都快半个月了,这个时候才突然动手,效率也是在是太低了。

这未必是巧合!

关键就是,在凌晨,斯塔克联系了海军司令部,提出加强对北东望洋东部,准确说是霍瓦依群岛东北海域的侦察与搜索力度。那3颗“曲棍球”就是按这个部署,在白天做了变轨机动。如果没有被摧毁,这3颗雷达成像侦察卫星将从12日的深夜开始,陆续对指定海域进行扫描。

如果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在此,就肯定会被发现!

那么,此事跟第四十一特混舰队有关?

让斯塔克万分懊恼的是,哪怕他的这个推测是对的,也无法证实。

卫星系统已经瘫痪,其实是彻底完蛋,哪怕是尽快进行补网发射,也要几天之后才能恢复一部分侦察能力。

第52特混舰队在中转岛的东北方向,与霍努岛的距离始终在1500千米以上。

显然,就算派出舰载机执行侦察任务,也飞不了那么远。

让空军出动大型侦察机?

梁夏空军的侦察机都没能逼近第51特混舰队,那么凭什么相信,纽兰空军的侦察机能发现第四十一特混舰队?

何况,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完全可以在岸基航空兵的掩护之下活动。

如此一来,就算空军的侦察机遭到了拦截,也没办法证明一定是第四十一特混舰队的舰载战斗机所为。

关键还有,谁又能证明这一系列行动,不是为了让对手做出误判?

当然,这里所谓的误判,就是认为在第53特混舰队覆灭后,第四十一特混舰队没有返回中转岛,而是从霍瓦依群岛的东边北上,绕到了第51特混舰队与第52特混舰队后方,从而逼迫纽兰海军对部署做出调整。

怎么调整?

不管谁在指挥,首先要做的,都是让两支特混舰队汇合,然后撤退到中转岛的东边,并且转为到制海作战状态。

那么,就肯定没办法继续为登陆部队提供支援。

结果也就显而易见。

在斯塔克带着两支特混舰队回撤,去东边搜寻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已经到达中转岛西南的白华伟就会率领两支特混舰队发起反击,先歼灭登陆舰队,再打垮登陆部队,然后坐等纽兰舰队去决战。

真要如此,斯塔克就是纽兰共和国的历史罪人!

想到这里,斯塔克也很感慨。

要说的话,差的并不是谋略,而是更加重要的实力。

这一系列作战行动,等于是硬刚纽兰海军,用无与匹敌的实力来粉碎取巧战术,让纽兰海军知难而退。

如果可以,斯塔克还真的会选择退却。

可惜的是,根本没有这样的可能。

就算硬刚,也必须打完这场海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