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帝国争霸 > 第189章 一鼓作气

帝国争霸 第189章 一鼓作气

作者:闪烁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0:23 来源:笔趣阁

虽然通信受到限制,但是接受信息不存在什么问题,只是速度慢了点,没办法做到实时掌握交战情况。

在13日凌晨2点左右,也就是当地时间12日夜间23点半之后,收到了管岛转发的第一份交战报告。

战斗就此打响。

首先与敌人交战的并不是轰炸机,而是由第六十一特混舰队出动的护航战斗机。

在中转岛东北大约500千米之外,也就是之前巡逻机发现纽兰登陆舰队的海域,快速突击的4架“战-9b”遭到纽兰战斗机拦截,并与之交战。因为空军的大型预警机在后方提供支持,所以4架“战-9b”不但轻而易举的避开了纽兰战斗机的锋芒,还通过反击逼退了纽兰战斗机。

随后,2架“战-9b”发现了几十艘正向东航行的舰船,确认是登陆舰队。

最主要的证据就是,这些舰船的航行速度不是很快,20节左右,远远低于特混舰队的战斗航速。

因为更多的纽兰战斗机正在赶来,而且登陆舰队里面有几艘防空战舰,所以护航战斗机没有继续逼近。再说了,之前靠超音速飞行抢占有利的位置,这几架“战-9b”的燃油消耗量已经超过了一半。如果不让加油机前出,就得把战斗机撤回来,不然就无法返回加油机待命的空域。

要说的话,这也是第三代战斗机最严重的问题。

哪怕是重型战斗机,因为超音速飞行得启动发动机的加力燃烧室,油耗将急剧攀升,所以进行超音速飞行,以及格斗空战的时间受到严格限制。就拿“战-9b”来说,如果是在极限作战半径上执行任务,空战时间不能超过5分钟。至于执行超音速截击任务,更像拿来吹嘘的噱头。

“战-9”服役了十几年,就没有执行过几次超音速截击任务。

多数时候,都是通过巧妙的战术部署加以应付。

当然,在更多时候,其实是依靠加油机来延伸战斗机的作战半径,让战斗机能够以超音速状态飞更久。

4架“战-9b”折返的时候,空军的指挥官发出了攻击命令。

随后,在收到了由预警机转发的目标数据之后,已经在攻击区域徘徊了半个小时的20架“轰-9d”依次将挂载的dk-30b发射了出去。所谓的“目标数据”,也就只是敌舰所在的大致方位。

要说的话,这也是dk-30b的一个性能特点。

攻击之前,dk-30b并不需要完整的目标数据,甚至不需要为其设定攻击目标,准确说是具体的目标。在到达由载机设定的攻击海域之后,也就是进入自导阶段,dk-30b将自动搜寻在附近活动的敌舰,并且对敌舰性质加以区分,而且会优先攻击航母与防空巡洋舰等高价值战舰。

末段攻击都是自主进行,并不需要载机进行干预与引导。

关键就是,dk-30b能识别敌舰。

能做到这一点,依靠的就是性能先进的弹载计算机。

简单的说,在使用之前,地勤人员就会为其输入当今各种战舰的数据情报,特别是信号特征,才能够在发起攻击的时候对获取的敌舰信号进行对比分析,从而确定敌舰的型号,判断其价值。

此外,dk-30b还具有弹间通信能力。

这个性能,其实是从对手那里学来的。

西陆集团在提出了“饱和攻击”之后,率先着手研究反舰导弹的协同作战能力,并且发展出了一整套的技术与战术体系。其中最为关键的,也就是能够让数十枚、甚至是数百枚反舰导弹同时发起攻击的弹间通信技术。严格说,在弹间通信技术诞生之后,饱和攻击战术才有了可操作性。

发展至今,西陆集团重型反舰导弹都具备弹间通信能力。

与西陆集团的反舰导弹不同的是,dk-30b的弹间通信,重点是甄别能力,也就是避免重复的攻击同一艘战舰。

其实,这是用多枚导弹攻击一支舰队,所面对的最为麻烦的问题。

要搞不好的话,所有导弹将攻击一艘战舰。

要说的话,没有比较理想的解决办法。

道理也很简单,反舰导弹是通过雷达、红外成像仪等探测设备来寻找目标,并且判断目标的性质。

通常,越是庞大的战舰,信号特征也就越明显。

那么,反舰导弹往往会攻击信号特征最明显的战舰。

可问题是,遭到了攻击,而且已经受创的战舰,信号特征也非常突出,特别是反射的电磁波,比正常状态时高出几个数量级。

也就是说,反舰导弹有可能把受创的战舰当成主力战舰!

直到弹间通信技术出现,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

办法也很简单,同时发起攻击的反舰导弹,会通过简短的通信来划分攻击目标,避免让所有,或者大部分反舰导弹攻击单一目标。只有在预定目标已被摧毁的情况下,反舰导弹才会搜寻与攻击其他目标。

也就是凭借这些强大的性能,dk-30b成为了当今最先进的反舰导弹。

当然,威力也不可小觑。

因为不再追求1500千米的射程,所以dk-30b配了一具500千克级的半穿甲战斗部,实际质量其实仅400千克出头,不过装药量高达120千克,采用的还是过去只用在鱼雷战雷头上的高能炸药。

在理论上,1枚dk-30b就能够击沉一艘5000吨级战舰,或者重创1艘万吨级战舰。只要3到5枚就能够击沉1艘万吨级巡洋舰,而命中5到8枚就能够让1艘超级航母丧失作战能力。

对付结构强度差得多的登陆舰船,更不在话下。

其实,登陆舰船在结构上更接近民用船只,而不是战舰。

主要就是,登陆舰队需要搭载大量作战部队与重型装备,只能采用大分舱结构,强度肯定成问题。这里面,关键是用来搭载登陆艇与气垫船的坞舱。因为在水线以下,所以在受损之后更容易导致登陆舰沉没。

针对这个问题,帝国海军在前几年就提出,在主要使用直升机与垂直起降攻击机的两栖攻击舰上取消坞舱,不再搭载登陆艇与气垫船,此举不但能提高生存行能,还能够扩大机库面积。只可惜,在反复论证之后,因为陆战队坚决反对,取消坞舱的事情不了了之,此后就再也没有下文。

至于其中关键,主要是直升机没办法投送重型装备,而对于在登陆之后得在海滩上背水一战的陆战队来说,装甲力量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相对于更强大的空中突击能力,由登陆艇与气垫船赋予的投送能力,明显要重要一些。再说了,登陆舰属于海军,跟陆战队并没有直接关系。

可见,用几百枚反舰导弹去对付纽兰登陆舰队,简直是浪费!

按管岛那边发来的消息,dk-30b的可靠性超过90%,在20架轰炸机携带的480枚导弹当中,有大约440枚顺利发射了出去。

平均下来,就算把护航战舰算上,每艘纽兰舰船都要遭到10枚导弹攻击。

别说是登陆舰,就算货真价实的战舰也扛不住!

要说的话,dk-30b在实战中表现出的可靠性,明显要比测试结果好得多,不过也跟充分的战前准备有关。

这轮攻击,进行得非常顺利。

凌晨3点不到,管岛那边发来了第一份确切的战报。

纽兰登陆舰队已被全歼,包括4艘“基德”级防空驱逐舰在内的8艘护航战舰,以及大大小小的38艘登陆舰全被击沉,或者是即将沉没。按照前线部队的报告,没有必要发起第二轮攻击,至少暂时不需要。

提供甄别报告的是一架前出的“轰-9d”,也就是甲编队的领队长机。

在任何一支轰炸机部队里面,都会有几架轰炸机进行过特别改造,安装了照相机之类的简易侦查装备,或者是具有测绘功能的对地与对海搜索雷达,以便在完成打击之后,对攻击结果进行甄别。

通常都是领队长机。

此次,在甲编队里,就有4架“轰-9d”配有对海搜索雷达,负责在完成攻击之后进行甄别。

使用对海搜索雷达,轰炸机不用飞得太近。

此外,夜间也没办法使用照相机。

其实,负责执行甄别任务的,还有一直伴随预警机活动的电子侦察机,也就是通过监视敌舰的无线电活动来判断敌舰的状态。

在战斗状态下,没哪艘战舰会保持无线电静默。

这样一来,只是通过敌舰防空雷达产生的电磁辐射,就能对敌舰的状态做出一个相对较为准确的判断。

比如,在轰炸开始前后,4艘“基德”级的对空搜索雷达一直在工作,此后还用了火控照射雷达。到攻击结束,4艘驱逐舰的雷达都处于“关闭”状态,发出的电磁辐射全都来自无线电台。

大部分登陆舰都配备了自卫用的近程防空武器,肯定配有相应的火控系统,一般都是简易的火控雷达。

只是,几十艘登陆舰集中在一起,因此就算截获了大量信号,也很难判断这些信号到底是来自哪艘登陆舰。

综合这些情报,有理由相信,纽兰海军的登陆舰队已经完蛋。

不过,白华伟等人最关心的,并不是这些战报,而是之前收到的消息,在第一份战报里面提到的一件事情。

前出的4架“战-9b”在快要追上登陆舰队的时候,遭到纽兰战斗机拦截!

准确的说,其实是空军的预警机及时发现逼近的纽兰战斗机,随后引导“战-9b”进入空战状态。

可问题是,战报中并没有提到具体的情况。

唯一算得上具体的,也就是空中交战的持续时间还不到15分钟。在“战-9b”占据有利位置之后,那些纽兰战斗机就转向撤走了。接下来,2架“战-9b”加速追击,并且在追击的过程当中发现了登陆舰队。

至于是怎么发现的,战报中同样没有提到。

不过,白华伟他们都能想到。

虽然“战-9b”的火控雷达有很强的下视能力,还针对海面镜像干扰做了优化,但是在空战当中,火控雷达肯定以对空模式工作,基本不具备对海探测能力,也肯定无法及时发现海面上的战舰。

那么,就只有一种可能。

“战-9b”是在追击的时候,遭到防空雷达的照射,也就是被掩护登陆舰队的防空驱逐舰发现了。

可问题是,那一定就是掩护登陆舰队的防空驱逐舰?

为什么不能是掩护航母的防空巡洋舰!?

关键就是,那些纽兰战斗机是从哪里来的?

显然不会是两栖攻击舰。

如此一来,也就只能是来自某艘航母。

那么,肯定有一支特混舰队在登陆舰队的附近,为登陆舰队提供掩护。

只是,这个“附近”到底有多近,就很难说了。

有可能在100千米之外,也有可能在500千米之外,更加有可能在1500千米之外。

关键就是,在加油机支持下,f-14b的作战半径能够扩大到1500千米。

其实,在战报中有一个隐藏信息。

那些纽兰战斗机没有能够及时发现迎面飞来的“战-9b”,而且直到“战-9b”占据有利位置,也就是启动火控雷达之后,才发现已经遭到锁定,然后就紧急转向,加速逃出导弹的攻击范围。

不是说f-14b不够先进。

这个交战过程,其实证明了,那些f-14b没有获得e-2c的支持,不然也不可能如此的狼狈不堪。

既然出动了f-14b掩护登陆舰队,那为什么不派1架预警机过来?

即便是第52特混舰队,也有2艘“纽兰”级大型航母,至少有8架e-2c,不存在没有预警机可用的问题。

显然,这只能说明,距离登陆舰队太远了,e-2c根本就飞不过来。

哪怕能飞过来,也因为巡逻时间太短,而变得毫无意义。

那么,到底有多远?

按照e-2c的性能,纽兰特混舰队与登陆舰队的距离恐怕超过了1000千米,达到1500千米,也不是没有可能。

这下,问题严重了。

距离拉得如此之远,表明纽兰海军已经打了退堂鼓。

那么,首先需要保全的肯定是第51特混舰队,因此留下断后的,也就只能是相对较为弱小的第52特混舰队。

第52特混舰队距离登陆舰队在1000千米以上,那么第51特混舰队有多远呢?

换句话说,第51特混舰队距离第52特混舰队又有多远?

也超过了1000千米吗?

要是,那么第51特混舰队就在暗区东端,也就是霍努岛的北面,与第四十一特混舰队的距离不会超过1000千米。

对两支强大的特混舰队来说,这个距离简直是触手可及。

关键还有,谁能保证第51特混舰队是在仓惶逃跑,而不是早有准备,也就是冲着第四十一特混舰队来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