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帝国争霸 > 第223章 飞来横祸

帝国争霸 第223章 飞来横祸

作者:闪烁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0:23 来源:笔趣阁

因为丁镇南在飞行途中睡觉休息,所以到次日上午,在他回到前线司令部之后,才收到斯兰驻军司令部发来的战报。

总体而言,从23日夜间到24日凌晨的战斗充满戏剧性。

前面已经提到,纽兰远征航空队出动的首批战斗机,是去拦截轰炸机,结果遇到了帝国空军的护航战斗机。因为离己方的预警机太远,没及时发现迎面而来的护航战斗机,所有纽兰远征航空队在首轮交战中大败亏输,出动的几十架重型战斗机几乎全被击落,还没能完成截击任务。

不过,这只是开始。

以当时的情况,纽兰远征航空队的指挥官其实早就做好思想准备,没指望在首轮交战当中挫败梁夏空军的进攻行动。

不管怎样,梁夏空军部署在斯兰的作战飞机是纽兰远征航空队的数倍。

就算不考虑部署在本土的轰炸机,只动用斯兰这边的战术航空兵,梁夏空军都能压垮纽兰远征航空队。

为此,纽兰远征航空队的指挥官部署了第二道空中防线。

在f-15c/d机群后方,预警机的前方大约100千米,是由60架f-16c/d组成的制空战斗机编队。

此外,第二架e-3b也已升空,而且就在特里凡西北。

也就是说,在执行截击任务的f-15c/d机群被击溃之后,纽兰远征航空队依然能够组织数十架战斗机进行防空作战。

关键还有,这些f-16c/d都能够使用中程空空导弹。

虽然不是最新式的aim-120a,但是aim-7f“麻雀”导弹的射程也有几十千米,至少不存在没办法还手的问题。

有两架e-3b提供支持,作战效率肯定能得到保证。

当然,帝国空军的护航战斗机在加速前出之后,与己方预警机的距离扩大,所获得的支持力度必然会减弱。

这里,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在与f-15c/d机群的战斗中,前出的“战-11b”大多用光了中程导弹,超距空战能力肯定是大不如前。

那么,在遭遇f-16c/d机群之后,很快就会进入到格斗空战阶段。

格斗本身就是f-16c/d这类轻型战斗机的拿手好戏,而且在空战状态之下,第三代轻型战斗机的推重比并不比重型战斗机低,因此在传统弱项,也就是能量机动方面,轻型战斗机也不吃亏。

不管是帝国空军的“战-10”,还是纽兰空军的f-16,在设计阶段就格外强调进行格斗空战的能力,f-16c/d还是第一种完全按照能量机动理论设计的轻型战斗机,某些方面的性能超过了“战-10”。毕竟“战-10”在设计阶段考虑了多用途性能,也就得做出取舍,比如提高机体的结构强度。

要说的话,f-16是格斗空战能力最强的第三代战斗机,而且以早期a型为最。

道理也很简单,f-16a是一种很单纯的空优战斗机,根本没有考虑多用途,而在后期的型号,也就是从c型开始才把对地打击等任务需求添加进去,对机体进行加强,以适应新的作战需求。

结果就是,c型前几个批次的空重比a型多了接近1吨,后续批次增加得更多。

当然,适当减少内油与弹药,c型的空战性能依然十分突出。要到安装了保型油箱的深度改进型,f-16的机动性能才会明显下降。至少在大战期间,f-16是格斗性能最出色的战斗机之一。

以当时的情况,突前的“战-11b”机群很有可能遭到f-16c/d机群的迎头痛击。

关键就是,帝国空军的“指-8c”没有跟上去。

前面已经提到,为了对付突击的f-15c/d,护航战斗机加速前出,随后继续向西北,也就是朝着特里凡的方向飞行。就算两架“指-8c”已经转向跟进,可是速度太慢了,没跟上战斗机的步伐。

因为f-16c/d在空战挂载状态下,rcs值最大不超过10平方米,正面在3到5平方米之间,所以就算是理想状态,“指-8c”对f-16/cd的探测距离也不会超过450千米,一般在400千米左右。

当时,两架“指-8c”距离最近的f-16c/d编队都有500多千米。

由此导致的结果是,“指-8c”并没有发现那些f-16c/d。

此外,“战-11b”机群距离f-16c/d的距离也不是很近,超过了150千米。

这意味着,“战-11b”的火控雷达同样无法探测到f-16c/d。

必须得说,纽兰远征航空队的战术素养很不错。

为了避免提前暴露,这几十架f-16c/d均采用双机编队,而且是密集队形,长机在前面领飞,僚机在后方跟进,间隔距离只有几十米,高度相差也只有数米,以最大限度的缩短敌机雷达的探测距离。

对f-16c/d这类轻型战斗机,“战-11b”的火控雷达也就120千米左右的探测距离。

此外,e-3b早就发现了突击的“战-11b”机群,即e-3b对“战-11b”的探测距离绝对不会低于400千米,在理想状态下能超过500千米,而“战-11b”与最近的那架e-3b的距离还不到300千米。

更加要命的是,因为“指-8c”跟在后面,而且在前面的战斗中表现神勇,所以在击溃f-15c/d机群之后,几十架“战-11b”全都关闭了火控雷达,准备在“指-8c”发现敌机后再使用雷达。

显然,这跟前面对付f-15c/d简直如出一辙,只是交换了位置。

当时,60架f-16c/d已经散开,准备围歼快速突击的“战-11b”机群,而且在正面,也就是e-3b前方的才12架。

这么安排,跟aim-7f“麻雀”导弹有关。

说得直接一点,就是“麻雀”导弹的性能太差,命中率极低,所以f-16c/d的飞行员更加愿意使用aim-9l“响尾蛇”格斗导弹,也就得通过机动,占据有利的位置,比如敌机后半球。

aim-9l是纽兰空军的第一种具备全向攻击能力的格斗导弹,理论上,能够攻击迎面而来的敌机。只是实际使用中,为了提高命中率,依然得尽量在敌机的后方,也就是红外辐射最强烈的尾部发射导弹。

为此,就只能从两侧绕过去。

其实,只留下少量战斗机在正面迎敌,让更多的战斗机机动抢位,也正是大机群空战的基本战术。

不出意外,“战-11b”机群会被击溃,40多架“战-11b”很有可能会全军覆没。

只是,还真的出了意外!

这个意外来自梵罗空军。

按照斯兰驻军司令部发来的战报,在击溃f-15c/d机群之后大约15分钟,梵罗空军的战斗机群赶到。

差不多100架f-4e重型战斗机!

要命的是,这些战斗机分成了几支大编队,每支编队的规模在20架左右,也就是一个大队。

结果就是,在500千米之外就被“指-8c”发现了。

随后,前出的“战-11b”接到了“指-8c”的警告,启动了火控雷达,在搜索梵罗战斗机的时候发现了离得更近的f-16c/d。更重要的是,前面那架“指-8c”及时的调整了雷达的工作模式,把雷达波束的扫描角度缩小了一半,等于把单位功率提高一倍,探测距离由此增加了几十千米。

正是如此,“指-8c”及时发现了那些从两侧包抄的f-16c/d。

战场局势变得明朗,纽兰远征航空队的优势顿时就荡然无存。

当然,帝国空军的前线指挥官也及时的调整了战术,比如让前出的“战-11b”机群利用速度优势,突击纽兰预警机。

至于纽兰预警机的方位,是由伴随“指-8c”活动的大型电子侦察机提供。

虽然只测出了大致方向,没有获得准确的距离参数,但是f-16c/d都能从两侧包抄,足以证明e-3b离得不会太远,肯定在“战-11b”的作战半径之内,就算没获得距离参数,也没多大的影响。

随着距离缩短,“战-11b”的雷达就能发现e-3b。

40多架“战-11b”全速冲刺,绝不是闹着玩的。

哪怕这些战斗机就没有剩下几枚kk-12a,可是只要离得足够近,就算使用机关炮,也能把预警机揍下来。真要是杀红了眼,哪怕炮弹用光了,飞行员都有可能驾驶战斗机直接撞击预警机。

更加严重的是,在正面迎战的f-16c/d只有12架!

至于从两侧包抄的f-16c/d,就算弹药很充足,加速性能非常的优秀,也未必能够追上全速冲刺的“战-11b”。

结果显而易见,靠前的那架e-3b在受到威胁之后,立即就转向规避。

只是,预警机的飞行速度还不到每小时900千米,而“战-11b”在完成加速之后能够超过2马赫。

至于正面迎战的12架f-16c/d,就算用“麻雀”拦截,也无法击落全部“战-11b”。

随后,后方那架e-3b也不得不转向规避。

为了对付“战-11b”,纽兰预警机不得不给梵罗战斗机下达命令,让那些笨重的二代机拦截“战-11b”。

简单的说,场面顿时就全面失控。

帝国空军这边,情况就不一样了。

虽然制空作战的主力是“战-11b”这类重型战斗机,但是受产能限制,并非所有部队都能获得重型战斗机。

其实,在大战爆发之后,帝国都没有能够解决“战-11b”的产能瓶颈,或者说帝国空军没有提高“战-11b”生产效率的动力。原因很简单,在配置上全面升级的“战-11c/d”已经完成设计,前者是保留了制空作战能力的多用途重型战斗机,而后者是全面强化了制空作战能力的空优战斗机,均配备了有源相控阵雷达,后者还配有综合光电探测系统,制空作战能力比“战-11b”提高了数倍。在完成验收测试之后,这两种改进型“战-11”就将投产,成为“战-20a”正式服役之前的主力战斗机。

按帝国空军的规划,还会以c/d的水准对前期型号进行改进。

正是如此,战术航空兵的很多前线作战部队装备的是“战-10b”。

严格说来,“战-10b”的空战能力,特别是超视距空战能力比“战-11b”要强一些,主要是配备了无源相控阵雷达。

虽然在解决了小型化的技术难题之后,帝国空军没再发展无源相控阵雷达,特别是战斗机的火控雷达,全都在向有源相控阵雷达看齐,而“战-10b”也由此成为了帝国空军唯一配备无源相控阵雷达的战斗机,但是就性能而言,无源相控阵雷达不管是在探测距离,还是在多目标交战能力上,肯定超过了传统的多普勒雷达。

要说的话,还是“战-10b”稍微小了一点。

因为是轻型战斗机,所以不管是机首雷达罩的尺寸,还是雷达的整备质量,都远远比不上重型战斗机,性能也就受到了限制。换成重型战斗机的话,只是扩大天线尺寸与增强发射功率就能大幅度提高雷达的性能。就拿“战-11b”这个级别的战斗机来说,换上无源相控阵雷达,对rcs为5平方米的目标,最大探测距离能提高到400千米以上,跟踪距离能达到150千米。

当然,也就是得益于无源相控阵雷达,“战-10b”才获得了不亚于“战-11b”的超视距空战能力。

与“战-11b”相比,“战-10b”的最大缺陷,其实是作战半径偏短。

在挂上3具大型副油箱,采用2 4的空战挂载,“战-10b”的作战半径才1200千米,比没有挂副油箱,而且多挂了2枚中程空空导弹的“战-11b”短了300千米。如果把中程空空导弹增加2枚,作战半径将缩短到1000千米以内。只有挂3具副油箱与2枚格斗导弹,作战半径才能达到1500千米。

正是如此,空军前线指挥官一般让“战-10b”执行战区防空任务,用来保护机场等重要军事基地。如果是执行进攻任务,“战-10b”往往在重型战斗机后面,掩护预警机,以及充当预备队。

通常情况,空军还会出动加油机,因此留在后方的“战-10b”能够较为方便的进行空中加油。

这次也不例外。

在“战-11b”机群后方,就是分成了4个编队的32架“战-10b”,其中2个编队负责掩护预警机与电子侦察机,另外2个编队的位置稍微靠前,在此之前就已经开始加速,缩短与重型战斗机编队的距离。

按典型的空战战术,这2个编队的16架“战-10b”的主要任务就是为“战-11b”提供掩护。

因为相距太远,所以e-3b并没有发现这些“战-10b”。

等到距离缩短,两架e-3b都已转向规避,还在指挥引导梵罗战斗机,因此就算发现了“战-10b”,也未必能够及时警告己方战斗机,更不要说指挥已经乱成一团的f-16c/d前去迎战。

此外,这些“战-10b”都是“满血”状态,全都挂了4枚kk-12a!

对几十架从两侧包抄的f-16c/d来说,这绝对不是好事。

也就是遭到“战-10b”攻击,大部分f-16c/d没有能够完成夹击“战-11b”的任务,也就没有能够阻止“战-11b”全速突击。

战斗进行到此,已经没有多少悬念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