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帝国争霸 > 第249章 一路狂飙

帝国争霸 第249章 一路狂飙

作者:闪烁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0:23 来源:笔趣阁

南下进攻行动,进行得非常顺利。

虽然梵罗沙漠的恶劣程度超过了穆阿沙漠,尤其是在下半年,沙尘暴十分常见,而且往往会持续数日。别说人,就算号称“沙漠之舟”的骆驼,也很难在如此恶劣的环境里面生存下来。但是对经历过波沙湾战争考验的第五陆战师来说,从巴尔梅尔到特拉德,这200千米野外行军,算不上艰难。

当然,运气也非常重要。

至少在这几天,梵罗沙漠里除了昼夜温差极大之外,并没有其他不适之处。

刘尊山指挥的突击部队在13日夜间出发,到14日清晨,已经行进了100千米,到达卢尼河下游的吉尔哈附近。

这是一座位于沙漠里的小镇,准确的说是卢尼河下又的一块绿洲。

因为是一条内陆河,所以只要到旱季,卢尼河就会断流,而从卢尼河下游经过的几条古商道,也就只能依托沿途的几处绿洲。吉尔哈就在古商道上,还是方圆上百千米内唯一的水源地。

即便到了现在,吉尔哈的地位都没有降低。

和平时期,一直都有商队在梵罗国与巴铁之间往返。

对这个“世外桃源”的居民来说,国界显然没有地图上那么明确。

存在了上千年的古商道依然繁华,而且在第五陆战师的先头部队到达之前,当地人并没意识到即将被战火波及。

不过,这不是坏事。

至少在先头部队到达的时候,当地的居民没有反抗,甚至没有把突然出现在小镇外面的坦克战车当成威胁。

刘尊山派去维持秩序的部队,还在小镇外面被一群孩子围观。

小镇的警察局,包括局长在内仅有的6名警察,在巡逻队到达之后就缴械投降,交出了3支古董级别的李?恩菲尔德步枪与1把仅剩下4发子弹的转轮手枪,随后就脱下制服回家去了。

突击部队只在吉尔哈逗留了几个小时,在为坦克战车补充了燃油,进行了必要的检查之后就再次出发。

要说的话,最大的麻烦,其实是后勤保障。

虽然突击部队在公路上行进,但是道路的状况非常糟糕,还必须考虑在后面跟进的补给车队,准确说是那些越野能力相对较差的轮式车辆,特别是运输卡车,因此突击部队的主战坦克与步兵战车并没有占用公路,几乎全程在道路两旁的沙漠里行军,也就不可避免的要消耗更多的燃油。

严格说来,野外行军消耗的燃油是公路行军的数倍之多!

关键还有,突击部队必须保持好战斗状态,不能在烧光了燃油之后再进行补给,最多在用掉一半之后,就得停下来。要不然,在遭遇敌人之后,坦克战车就会因为没有燃油而丧失作战能力。

正是如此,突击部队才在吉尔哈停了几个小时。

此后,仍然是一路顺风。

到14日下午,突击部队就已经到了特拉德的北面,并且在阿拉瓦利岭的西脉,准确说是梵罗沙漠南边的丘陵地带北面停了下来。

此地,距离特拉德不到20千米。

刘尊山在让部队为进攻做准备的同时,还派了一个侦察排前往特拉德,探查梵军的防御部署。

其实,这有点多余。

空军提供的情报没有错,驻守特拉德的梵军缺少坦克战车等装甲力量,而且没有在城镇外面构筑防御阵地。

说是驻军,其实更像是一支治安部队。

相对而言,反到是沿着公路部署的雷场具有更大的威胁。

侦查部队在试图靠近的时候,就误入雷区,1辆轮式装甲车压上地雷。不过很幸运,那是一枚反人员地雷,没炸穿装甲车的底部装甲。装甲车里的3名官兵除了听力受损,以及轻微脑震荡之外,没别的大碍。

不过,这也在预料之中。

正是如此,在入夜之后首先投入战斗的是跟随突击部队活动,拥有4辆BZ-68SD火箭扫雷车的工兵排。

DZ-68SD,其实就是在BZ-68式装甲输送车的底盘上,装了一套12联导轨式火箭弹发射装置。在使用专门的扫雷火箭弹,一次只需要齐射3枚,就能在前方800米的范围内清扫出一条宽度达到200米的安全通道。理论上,一个排的4辆扫雷车,能在15分钟之内开辟一条长度超过12千米的安全通道。如果需要扩大安全通道的宽度,还可以让4辆扫雷车同时工作。到底采用哪一种扫雷战术,由具体情况,比如部队的规模,或者想达到的突击行军的速度决定。

通过爆破的方式来清扫地雷,最突出的优势就是效率高,而缺点也有,即未必能够扫除所有地雷。

为此,还需要给打头阵的主战坦克装上扫雷钏。

任何一种主战坦克在设计的时候,都会考虑到安装扫雷钏的情况,在车体的首下装甲上留下用来连接扫雷钏的螺栓。

此外,营级装甲部队一般都配备有几具扫雷钏。

要说的话,扫雷钏已经成为了主战坦克“必备”的外挂装备,其价值,不止是用来扫除地雷。

在波沙湾战争后期,特别是进入城市攻坚阶段,前线将士就发现,装上了扫雷钏的主战坦克是铲除街垒的利器,在快速推进的战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某些时候甚至是唯一的选择。

正是如此,突击部队的2个装甲营各准备了8具扫雷钏。

接下来的进攻行动,反到没什么难度可言。

在工兵扫除了障碍,装甲部队迅速通过了雷场,只用了不到3个小时,就推进到了特拉德的郊外。

虽然后继部队还没有跟上来,但是对付梵军仓促设施的几处防御工事,坦克炮发射的高爆弹绰绰有余。

关键还有,梵军根本就没有能够对付ZT-99AL的反装甲武器。

别说是反坦克导弹,连火箭筒都没有几具。

何况,陆战队的坦克是在1000多米之外开火,没有靠近梵军的防御阵地,也就没有给梵军反击机会。

在十几辆ZT-99AL一字排开,朝着城区推进的时候,梵军就打出了投降的白旗。

有趣的是,在前线指挥战斗的军官还有点担心,没有立即去接受梵军投降,还喊话让梵军留在阵地上。

主要就是,协同作战的步兵还在后面协助工兵扫雷,清理扫雷产生的障碍。

关键就是,在爆破扫雷的同时肯定会破坏路面,从而对跟在后面的轮式车辆造成巨大的麻烦。

等到步兵到达,才让梵军到阵前投降。

原本计划用一个晚上占领特拉德,结果还没有到15日凌晨,战斗就宣告结束。

当然,这不是坏事。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能够让已经战斗2天的官兵好好的睡上一觉,在天亮之后精神饱满的开始新征程。

只是,由侯晨晟发来的电报,让突击部队在特拉德多逗留了一天。

不是第五陆战师的主力部队推进太慢,而是突击部队跑得太快了,还遇到了一些预料之外的麻烦。

在吉尔哈,第五陆战师的主力部队没有能够获得足够的淡水!

按照计划,将从吉尔哈的3口深层水井抽取大约800吨淡水。前线司令部的参谋是根据过去十几年里,3口深层水井在旱季的平均出水量,做出了这个判断。问题是,这并不是最低值。

今年的情况很特殊。

受战争的影响,特别是在卢尼河上游多出了几十万梵军,消耗了更多的水资源,所以卢尼河下游的断流时间比往年提前了大约20天。结果是,吉尔哈的3口深层水井的出水量远低于往年的平均值。

在第五陆战师的主力部队到达前,留在吉尔哈的工程部队只抽出了500吨淡水。

此外还需要给当地居民留下一些,还需要进行净化处理,过滤掉杂质,能够提供给主力部队的只有400吨。

仅计划的一半。

那么,另外400吨就得从后方运过来。

可问题是,第五陆战师的4个战斗旅,在到达特拉德之前至少得补充2000吨淡水,计划的运输补给量为1200吨。补给地点就是吉尔哈。在此进行了补给之后,要到特拉德,才会进行下一次补给作业。

为了运送1200吨淡水,动用了60台运载量为20吨的油罐车。

要说的话,这是能找到的全部油罐车。

其他的油罐车,都在为作战部队运送燃油。

那么,要想多运送的400吨淡水,就只能利用其他运载工具,比如重型直升机。

侯晨晟就是这么安排的,让原本用来运送食物、弹药等物资的重型直升机多飞一趟,向吉尔哈空运400吨淡水。

因为巴尔梅尔那边也没有多余的淡水,得飞回海德巴拉,往返的航程超过600千米,加上装卸所需的时间,所以折腾下来至少得耽搁10多个小时,而第五陆战师主力部队的推进速度由此慢了10多个小时。

其实,耽搁的时间还不止这么点。

在第五陆战师的主力部队等待淡水补给的时候,也就是14日的夜间,代奥格尔那边的战斗也打响了。

经过2日的“苦难行军”后,从乌代布尔出发的梵军南方集群的第41集团军,总算到达了代奥格尔。

准确的说,是在代奥格尔南面大约30千米外,遭遇了帝国陆战队的装甲部队。

其实,梵军是钻进了伏击圈。

虽然计划在代奥格尔跟梵军决战,但是上到丁镇南,下到基层官兵都没有想过,要依托阵地打防御战。

就算防御,也以运动战为主。

留在代奥格尔的总共才7个营,而且只有4个战斗营,官兵总共不到3500人,作战人员只有2000出头。

相比之下,只是代奥格尔南郊的野战机场,占地面积就达到10平方千米。

可见,如果是被动防御,根本守不住!

关键还有,这次杀来的是梵军南方派系的主力部队,不但兵力超过20万,还有大量的重型武器。

按空军提供的情报,这支梵军有数百门大口径火炮。

虽然大多是数十年前的旧式火炮,各方面的性能都无法跟当今的主力火炮相比,但是凭借巨大的数量,依然能对守卫代奥格尔的帝**队构成严重威胁,尤其是部署在野战机场附近的炮兵。

受此影响,也就不能让敌人逼近。

正是如此,在征得前线司令部的同意之后,留下来指挥作战的彭宇辉上校决定,在代奥格尔南面打一场伏击战,挫败梵军的锐气,把梵军阻挡在离野战机场足够远的地方,再考虑阵地防御。

为此,彭宇辉动用了2个装甲营与1个机步营。

主力是2个装甲营,机步营为预备队。

此外,他还从巴尔梅尔调来了一个拥有20多架武装直升机的空中突击营。

伏击战术也很简单,先由机步营突前,跟梵军前锋接触,并且带着梵军前锋部队进入装甲营的包围圈。

哪怕出了意外,也可以让空突营上去救场。

其实,根本就没有意外。

按照彭宇辉的战报,梵军的前锋部队在与充当诱饵的机步营遭遇之后,就像是从圈里冲出来的猪,根本就不管不顾,一头就冲进了伏击圈。为了给2个装甲营争取完成部署所需的时间,机步营还不得不在撤退的时候放慢速度,并多次跟追击的梵军交火,遭受了不小的伤亡与损失。

当然,在伏击战打响后,就没悬念了。

被2个装甲营夹击,梵军的前锋部队,足足一个机械化的加强装甲旅,也就坚持了不到4个小时。

在15日天亮之前,伏击战就已结束。

因为梵军的主力部队从南面滚滚而来,所以在战斗结束之后,彭宇辉没让伏击部队打扫战场。

其实,也没有必要。

活着的梵军早就逃走了,没有逃走的,也肯定身负重伤。

显然,彭宇辉并没打算救治梵军伤员。

正是如此,在彭宇辉提交的战报当中,只提到了歼灭梵军一个加强旅,摧毁坦克战车数百台,毙伤敌军数千人。至于具体消灭了多少敌人,以及该旅的编制,甚至是番号,战报中都没提到。

能够肯定的是,在伏击战结束后,梵军主力部队就停了下来。

到此,围绕代奥格尔的决战局面形成。

按照战术侦察机在15日上午拍摄的战场照片,到达代奥格尔南面的梵军,至少都有6个师,而且其中有3个是主力师,也就是之前派往巴利,结果在出发之后不久被召了回去的那3个师。

当然,这3个主力师的状态已经大不如前。

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前后折腾了两次,而且不断的遭到帝国空军轰炸,这3个主力师还能够保住建制,就已经很不错了。

至于从帝国陆战队手里夺回代奥格尔,显然是痴心妄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