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帝国争霸 > 青出于蓝——“鲁河”级战列巡洋舰

帝国争霸 青出于蓝——“鲁河”级战列巡洋舰

作者:闪烁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0:23 来源:笔趣阁

获得两艘“冀河”级后,帝国海军对这种剑走偏锋的主力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不但承认了其巨大的价值,还发现了与生俱来的不足,并且认识到,这些不足根本就无法通过“巧妙设计”加以弥补。

在设计建造“冀河”级之前,帝国海军已经有这方面的认识。

在本质上,战列巡洋舰其实就是利用“巧妙设计”弥补技术短板,在设计当中大量使用取巧手段而结出的果实。

最突出的技术短板,就是羸弱的动力系统。

这也正是帝国海军一直对战列巡洋舰不太感冒,迟迟没有跟随潮流的关键所在。

动力系统过不了关,在设计与建造战舰的时候,就必然会为了速度指标牺牲其他的重要性能。

直到燃油锅炉诞生,准确说是攻克了主要技术难题,具备了实用价值,帝国海军才一改之前那不冷不热的态度,在不到两年的时间之内设计与建造了两艘“冀河”级,不但由此迈入战列巡洋舰的俱乐部,还一跃成为高级会员,超过狭夷皇国与迢曼帝国,成为跟布兰王国肩并肩的头号玩家。

只是,“冀河”级存在很多问题,谈不上尽善尽美。

要往根本上说,依然是动力系统太差。

虽然配备当时最先进的燃油锅炉,但是在服役的第一年,两艘“冀河”级的动力系统就暴露出可靠性不够高的问题。在返厂改造之后,问题得到了缓解,可是对日常维护的要求变得更高了,不但使得锅炉部门的官兵苦不堪言,还导致正常实用下的维护时间与费用均远远超过预期。

由此,帝国海军决定还是“等等看”。

只是,帝国海军并没放弃对战列巡洋舰的研究。

在两艘“冀河”级身上,帝国海军发现了战列巡洋舰的价值,并且通过舰队演习搞清楚了这种战舰的用途。

为此,帝国海军投入大量经费推进相关技术设备的开发工作。

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新历73年。

当年的8月份,狭夷皇国从布兰王国订购的“金钢”号交付的那个月,帝国情报机构获得一条“可靠”的内幕消息,正在布朗船厂建造的,是一艘比“金钢”号还要强大的战列巡洋舰。

在几个月之前,情报机构给的是另外一种说辞,即正在建造的那艘战列巡洋舰,跟“金钢”号差不多,连基础设计都是一模一样,哪怕比“金钢”号好一些,战斗力也不会有本质飞越。

按照新的情报,这艘战列巡洋舰的标准排水量超过了四万吨,而且至少有八门十五英寸舰炮,航速不低于三十一节,还有厚度超过三百毫米的主装甲带,主要指标能碾压当今所有的战列巡洋舰。

果真如此,“冀河”号很快就会过时!

显然,事实并不是如此。

当时,帝国情报机构拿到的,其实是后来的“胡德”级战列巡洋舰的原始指标,准确说是布兰皇家海军的“理想战列巡洋舰”的一个蓝本,获得情报的谍报人员兴奋过头,根本没对这份存在明显纰漏的情报进行甄别。

关键还有,帝国海军也没有进行分析,盲目采信了这份情报。

别的不说,一艘水线长度在两百米左右的战舰,能有四万吨的标准排水量?

何况,这是一艘以速度见长的战列巡洋舰。

正是如此,有人认为是帝国海军一手炮制了这份漏洞百出的情报,至少跟帝国海军存在关联。

当时,在布朗船厂建造的是“虎”号,而这艘战舰跟“金钢”号旗鼓相当,某些方面还要差一些,比如用的主炮是跟“狮”级一样的十三点五英寸舰炮,并不是最新式的十五英寸舰炮。

不管怎样,这份情报成为了帝国海军第二种战列巡洋舰的催产针。

就在当月,帝国海军发出招标书,对新一级战列巡洋舰的性能提出了具体、而且严苛的要求。比如采用当时还在研制的400毫米舰炮,航速不得低于32节,防护得比“冀河”级增强四分之一,续航力不低于7500海里,首舰需要具备舰队旗舰的功能,且增加的排水量必须控制在500吨以内。

关键,标准排水量最多只能在“冀河”级的基础上放大10%,最好控制在5%以内。

帝国海军明显是在异想天开,根本就造不出这样的战舰。

在跟几家舰船设计院扯了几个月之后,帝国海军承认了现实,答应按照实际的技术水准重新拟定战术指标。

当年年底,帝国海军发出了修改之后的招标书。

这次,完全恢复了正常。

除了吨位没有放宽之外,其他指标都做了调整,要求大幅度降低,力求降低技术风险与控制建造成本。

因为提前参与了战术指标的拟定工作,所以在一周之内,五家拥有大型战舰设计资质的设计院先后提交了标书。在经过了两轮的评审之后,帝国海军再次选择了刺州舰船设计院的方案。

这个结果,引起了南江舰船设计院的严重不满。

后来,还打了一场官司。

原因也很简单,刺州舰船设计院的方案其实最保守,就是利用增加的排水量解决了“冀河”级的几个主要短板,以及对舰型做了调整,采用了最新式的燃油锅炉,综合性能非常的平庸。

论先进性,南江舰船设计院的方案明显好得多。400毫米舰炮,32节航速,理论上能够达到7500海里的续航距离,完善的舰队指挥设施全都有了,而唯一的问题是标准排水量超过了上限。

设计的标准排水量比上限多了1500吨。

因为对海军的审评结果不服,南江舰船设计院一纸诉状,把海军告上法庭,要求重新走招标流程。

虽然这场官司最终不了了之,但是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论议院只批准了两艘新式战列巡洋舰的拨款,明确要求将其中的一艘交给浦州海军造船厂建造,此外就是提前启动下一级战列巡洋舰的招标工作。

不要忘了,南江舰船设计院就是浦州海军造船厂的下级单位。

从事后的角度来看,南江舰船设计院是在无理取闹,不过是为了获得一艘战列巡洋舰的建造合同。

理由也很简单,在不到35000吨的舰体上,根本没办法实现这些技术指标。

就拿400毫米舰炮来说,四座双联装炮塔,总质量就超过了3000吨,比350毫米舰炮多了大约1000吨。南江舰船设计院提交方案的标准排水量,总共就只比刺州舰船设计院的多了1500吨。更何况,还要为32节航速,以及高达7500海里的续航距离留下足够的吨位来装载动力设备与燃油。

要说的话,就算再过十年也造不出这样的战舰。

关键,时间不等人。

帝国海军选择刺州舰船设计院的方案,就是不想再拖下去了,要立即开工建造,充实战列巡洋舰编队。

花上几年,让南江舰船设计院去完善技术?

这不是在开玩笑吗?

再说,很多技术根本不是舰船设计院能够搞出来的,要各行各业配合,调动成百上千的相关企业进行技术攻关。

此外,就算投入了巨大的人力与物力,也无法保证一定能够攻克技术难题。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

在当年的年底,情报机构纠正了错误,确认在布朗造船厂建造的是一艘跟“金钢”号差不多的战列巡洋舰。

这次,肯定没有错,因为那艘战舰已经下水了。

综合这些因素,帝国海军还有什么理由追求高大上的全能型战舰,而不是尽快建造更多的战舰呢?

当时,如果不是南江舰船设计院出来闹事,帝国海军很有可能一次性订购四艘,并且保留追加订购四艘的选择,争取在三到五年之内,打造出一支全球规模最大,而且战斗力最强的战列巡洋舰舰队。

只是,这肯定会对同时期的其他战舰造成影响。

不说别的,受舰用钢材与动力设备的产能限制,如果大量建造战列巡洋舰,那么优先级更高的快速战列舰,也就是“龙兴”级的建造工作必然受到影响,绝不可能像后来那样顺利完成。

从这个角度看,南江舰船设计院出来一闹,反到是好事。

关键就是,刺州舰船设计院的方案实在太过平凡了。

新历73年12月初,在南江舰船设计院提起诉讼的那天,新舰的首舰在刺州造船厂铺下了第一块龙骨。到次年的2月底,在论议两院的军备委员会做出仲裁之后,次舰也在浦州造船厂铺下龙骨。

此时,世界局势已经是风声鹤唳,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

只用了不到8个月,在新历74年7月底,新舰首舰就顺利完工,并且在次月交付给了海军。

大概是想超过竞争对手,在开工时间晚了两个半月的情况下,浦州造船厂在8月底完成了次舰的建造工作。

按照新的命名原则,首舰被命名为“鲁河”号,次舰被命名为“粤江”号。

主要性能

标准排水量:29500吨

满载排水量:34000吨

总长:218米

水线长度:210米

型宽:28.5米

吃水:8.5米

定员:920人

动力

锅炉:24台燃油锅炉

主机:4台蒸汽轮机

功率:100000轴马力

推进:4轴4桨

航速:30节

燃油:3500吨

续航力:5000海里/12节

武备

主炮:8门350毫米/l50型(4x2)

副炮:16门130毫米/l40型(16x1)

高射炮:4门100毫米/ l40型(4x1)

防护

主装甲带:250~120毫米

装甲隔舱:120~100毫米

甲板:75~50毫米

炮塔:250毫米(正面)

炮座:200~100毫米

司令塔:250~200毫米

严格说来,“鲁河”级是“冀河”级的改进型,主要解决了“冀河”级上的几个较为突出的性能缺陷。

在外观上,最大的变化是舰尾两座主炮炮塔挪到了一起,前后均为背负式布局。

此外,就是用两根大直径烟囱取代了之前的三根小直径烟囱。

其他方面,采用了五十倍径350毫米舰炮。在发射重型穿甲弹的时候,威力比四十五倍径的350毫米舰炮提高了20%到50%,在远距离交战中,穿甲能力甚至在布兰皇家海军的十五英寸穿甲弹之上。

只是,在最显著的变化,也就是主炮炮塔布局,当时存在很大的争议。

在此之前,帝国海军与布兰皇家海军一直认为,把一座主炮炮塔放在战舰中部的布局方式是利大于弊,因为在炮战当中,本舰三个主炮火力点会给对手造成极大困惑,对敌舰瞄准产生干扰。

这套理论的基础是,战舰在炮战的时候瞄准的是敌舰的炮塔。

显然,在远距离交战的时候,根本不可能。

关键还有,主力舰的交战距离是越来越远,主炮的射程也是越来越远,出现近距离交战的概率本来就不大。

那么,还有必要为了给敌舰增加一个所谓的瞄准点,而增加数百吨装甲用量吗?

在“鲁河”级之前,布兰皇家海军的“伊莎女王”级战列舰,就摒弃了这种形而上学的设计思想,率先把四座主炮炮塔以前二后二方式布置在战舰首尾,而且都是背负式,从而大幅度的缩小了防护区域。

只是,在战列巡洋舰上,“鲁河”级第一个吃螃蟹。

只是,由上面的数据也能够看出,“鲁河”级还算不上强大,至少没有达到碾压同时代战列巡洋舰的程度。

有趣的是,订购两艘“鲁河”级之后,帝国海军再次对战列巡洋舰失去了兴趣。

虽然跟当时的国际局势有很大的关系,即大战即将爆发,帝国当局开始对整体战略进行调整,海军在论议两院的要求下重新审定造舰计划,重点裁减华而不实的项目,但是从根本上讲,依然是战列巡洋舰不够好。

此事跟当年的一次秘密测试有关。

为了检验次级防护主力舰的生存性能,帝国海军拿一艘退役装甲巡洋舰做实验,主要就是焊接额外的钢板将防护提高到战列巡洋舰的水准,再按作战标准装载燃油与弹药。在接下来的炮击测试当中,参与测试的两艘超无畏舰,只用十三枚350毫米炮弹就把这艘靶舰送到海底。

要说的话,这个抗打击能力,只能是糟糕透顶!

正是如此,在启动了“鲁河”级的建造工作后,帝国海军重新把目光转向防护过硬的快速战列舰。

此外,帝国海军的相关负责人很乐观,认为用三到五年,就能够解决建造快速战列舰的技术难题。

既然能建造快速战列舰,为什么还要建造不抗揍的战列巡洋舰呢?

当然,也不能否认,“鲁河”级是当时最强大的战列巡洋舰。

不管是跟“冀河”级比,还是跟布兰皇家海军的“虎”级比,“鲁河”级都算得上战前建成的最强大的战列巡洋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