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帝国争霸 > 第282章 内在因素

帝国争霸 第282章 内在因素

作者:闪烁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0:23 来源:笔趣阁

“如果把战后的世界格局也考虑进去,至少还要打三年。”

此话一出,别说李天凌,连白华伟都露出了疑惑的神色。

“至少还要打三年?”白华伟明显觉得丁镇南夸大其词,或者说没想明白,丁镇南为什么敢于做出这样的论断。

李天凌也微微点了点头,还摆出了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

“你们显然忽略了一个问题。”丁镇南稍微停顿了一下,没有等两人开口,又说道:“不管是通过谈判,还是其他的办法,这场大战绝对不可能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结束,或者说不会有一个真正的结果。那么不管是我们,还是纽兰共和国,都得考虑战后的国际秩序,也就需要在大战结束之前完成部署。哪怕没办法完成,也必须提前部署,确保战后的世界格局对自己更有利。”

“你是说……”

“两强争霸的时代。”李天凌替丁镇南说了出来。

丁镇南点点头,说道:“这个世界太小了,没办法容纳三个超级霸权,因此战后只会有两个超级霸权。事实上,迢曼帝国的那点国力根本撑不起超级霸权的架子,不过是徒有虚名罢了。由此也不难想到,原本的三足鼎立,将在大战结束后变成两强相争,世界格局必然会重新洗牌。”

“纽兰共和国比我们差远了。”李天凌又说了一句。

“这就是关键所在。”

听丁镇南这么一说,李天凌立即锁紧眉头。

他开始一直在顺着丁镇南的话说,却没有说到关键点上。

“问题是,就算大战再延续三年,纽兰共和国的国力也无法追上我们,仍然处于绝对的劣势。”

“为什么要追上我们呢?”白华伟提出这样的问题,表明还没有反应过来,或者说没搞明白丁镇南的意思。

“就算没有第三次全球大战,我们的综合国力也远在纽兰共和国之上。如果以集团为准的话,西陆集团与北孤集团加起来都不如东方集团。事实上,对纽兰共和国这种游离于世界岛之外的国家来说,未必需要在综合实力上跟我们持平。道理很简单,纽兰共和国在世界岛上并没有核心利益,也就不需要耗费资源维持在世界岛上的存在。相反的,为了维护世界岛上的核心利益,我们必然要投入大量资源。再说了,由两大洋提供的地缘优势,足够抵消在综合实力上存在的差距。”

这次,白华伟与李天凌都保持了沉默。

显然,关键也就是地缘。

早在几十年前,帝国当局与军方就有论断,就算在如日中天的状态下,比如第二次全球大战结束之后的那几年,帝国都没法有效的控制整个世界岛,更别说把整个世界岛纳入治理范围。

要说的话,在第二次全球大战结束后的那几年,帝国当局确实做过类似的研究。

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建立世界联合体的可能性。

可惜的是,也只是理论层面上的研究,或者说在完成了理论研究之后,就因为不具备可行性而被束之高阁。

别说当时,哪怕过了几十年,也没人相信能够把整个世界岛置于一个政府之下。

关键就是客观存在,没法在短期内解决的发展差异。

不说极其落后的玄大陆,只是在巨大陆上,各个地区与各个国家就存在巨大的,形同云泥的发展差异。比如同样是10亿级人口规模,梁夏帝国已经实现工业化,为全球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梵罗国却是典型的农业国,社会形态甚至停留在农奴时代。如此巨大的差异,以什么办法把这2个国家的20多亿人置于一个政府之下?就算是强行所为,结局也肯定不会好到哪去。

其实,帝国民众对组建东方集团,特别是让大量欠发达国家入盟,早已经心存不满。

显然,这种地区发展不平衡,即便是有心解决,也要数十年,甚至数百年才能解决,而且很有可能根本就无药可救。不是说哪些国家注定就该强大发达,其他的国家注定就该贫穷落后,而是要想在国家与地区之间搞平均,准确说是搞平均主义,本身就很理想化,根本没办法实施。不止是发达国家不干,即便是贫穷国家,也未必会敞开胸怀接受发达国家提供的无偿援助。

如此一来,要想实现全球大联合,无疑是痴人说梦。

地缘不可避免的成为影响战后国际秩序的主要因素。

相对而言,地缘一直是梁夏帝国这类大陆型国家最大的短板,或者说是没办法避开,必须得面对的大难题。

说得直接一点,在没办法统治整个世界岛的情况下,就必然会遭遇来自地面的挑战。

显然,以迢曼帝国为首的西陆集团就是典型的代表。

此外,在波伊战争当中遭受惨败,也与此有关。

看得再远一些,帝国在战后,一直没有进军玄大陆,即便在利益有关地区,也主要通过扶持代言人来维护自身利益,在根本上也是地缘的问题,比如不愿意在这块远离本土的大陆上树立更多的敌人。

这些地缘上的缺陷一直束缚着帝国的手脚。

与之相比,像纽兰共和国这样的离岸国家,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对纽兰共和国来说,需要掌控的,也就是以南北孤大陆为核心的离岸地区,最多在世界岛上获得几处立足之地。

显然,跟世界岛比,离岸地区小得多,也更加容易控制。

关键还有,纽兰共和国跟离岸地区的国家,哪怕语言不一样,在文化传统,尤其是宗教信仰方面,有很强的共通性。

这些共同特点,让纽兰共和国能够用最小的代价完成对离岸地区的统治与管理。

要说的话,在第一次全球大战前,纽兰就已经是离岸地区的霸主,而且霸权地位一直维持到现在。

毫无疑问,在离岸地区长达上百年的苦心经营,以此建立起来的牢固统治地位,以及深入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本身就是纽兰共和国在战败之后仍然敢于跟梁夏帝国抗衡,保持独立地位的底气所在。

可见,真要比地缘,优势全在纽兰共和国手里。

“只不过,这个问题应该换一个角度来看。”

“换到那个角度呢?”

丁镇南笑了笑,说道:“我们看到的劣势,其实都是基于传统的战略观点,即不管我们付出多少,都必须面对来自陆地上的挑战。受文化、传统与思想等方面的影响,我们无论如何都没法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随势力范围扩大,我们的扩张步伐必然放缓,在某个时候达到平衡状态。也正是如此,纽兰共和国这类离岸国家,才能够利用地缘优势抵消实力上的差距,并且通过持续的对抗,让我们在日益严重的内部矛盾当中轰然倒塌。”

“照你的意思,还会有别的观点?”李天凌直接就问了出来。

“我们真的不能消除地区发展差异吗?”

被丁镇南反问一句,李天凌一下没有反应过来。

“就算能,也需要足够多的时间,至少几十年,甚至几百年。”这次,反到是白华伟首先搞明白丁镇南的意思。“不说别的,只是文化认同就需要好几代人,绝对不是在我们能够预见到未来能够实现的。”

“确实需要很多的时间,不过只要走对了方向,那么迟早有一天能够将世界岛,甚至全世界统一起来。”

“说这些太过遥远,”李天凌把话题拉了回来,“就目前来看,既然拥有如此明显的地缘优势,纽兰当局有什么理由再跟我们耗上几年?先不说别的,只是三年的战争开支,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纽兰共和国要想保持地缘优势,必须拥有一支足够强大的海军,至少能够阻止我们横渡两大洋。”白华伟瘪了瘪嘴,转而说道:“就算以战时速度,要想打造一支能跟我们抗衡的海军,至少都需要三年时间。考虑到我们也会加大投入,也许三年都不够,最多也只是勉强够用而已。”

“这还是次要问题。”丁镇南接过了话题。

白华伟愣了下,不过没接话。

“打了几场大规模海战,起决定性作用的其实是岸基航空兵,至少发挥了关键作用。很明显,在掌握绝对兵力优势之前,我们肯定不会进军孤大陆,更别说直接攻打纽兰本土。以发展的眼光看,别说是三年,哪怕再多出三年,我们也未必能获得足以进军孤大陆与攻打纽兰本土的绝对兵力优势。”

白华伟瘪了瘪嘴巴,没反驳丁镇南的观点。

丁镇南这番话,等于驳倒了他开始的论点,即纽兰海军需要花3年时间才能打造一支足够保护本土的海军。

就海军的标准,所谓的“绝对兵力优势”不止要碾压敌人的舰队,还必须达到碾压敌方岸基航空兵的程度。

显然,这是一个很高的标准。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在第二次全球大战后期,帝国在掌握了绝对制海权的情况下,仍然没有发起攻打纽兰本土的作战行动,最为关键的就是,哪怕依托部署到前沿基地的岸基航空兵,帝国海军都没有绝对优势可言。

“真正的关键,其实是内部问题。”

“纽兰共和国?”李天凌追问了一句。

丁镇南点点头,说道:“就你开始提到的,三年的战争开支,肯定是一个天文数字,就算能承受,也必然会对纽兰的经济结构产生巨大的冲击。关键是,除了利用战时状态来推行一些在平时没办法实施的法案与政策之外,纽兰当局必然会借此机会,对把控着国家命脉的利益集团下手。也就是我开始提到的,纽兰当局必须在大战结束之前,做好在战后跟我们长期对抗的准备。”

“这……”

“最为重要的,其实就是收回铸币权。”

白华伟的眉头迅速抽动几下,李天凌也显得非常的震惊。

“真要说,战争开支是小头。今后长达数十年,甚至持续更久的全面对抗,以及在对抗期间不可避免的代言人战争,哪怕只是打造现代化军队,发展先进的武器装备,所需的资金都会超过战争开支。更何况,这是在和平时期,没有战时的便利条件。如果纽兰当局没有办法赶在大战结束前收回至关重要的铸币权,那么在战后,最多只能坚持五十年,或许二十年之后就会完蛋。”

“真要是如此,恐怕三年都不够。”说出这句话后,李天凌叹了口气。

白华伟没接话,只是苦笑着摇了摇头。

对于纽兰共和国的这个问题,三个军人其实都没多少发言权,毕竟这需要足够丰富与精深的专业知识。

当然,关键就一点。

纽兰当局对国家的控制力度,根本没法跟帝国当局相提并论。

说得简单一点,纽兰的华城政府更像是一家集团公司的总部,各个州,以及具有强大实力的企业,尤其是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业,就是集团下的子公司与分公司,集团总部与各个子公司与分公司并不是隶属关系,更像是合作关系。出于维护成员的共同利益,需要一个总部性质的管理机构。

可见,纽兰共和国更像是一个联合体。

虽然纽兰共和国也是中央集权的政体,但是跟梁夏帝国的中央集权比,差距很明显,控制力度完全不在一个层级上。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铸币权。

纽兰共和国的铸币权掌握在民间金融机构手上,由几十家银行联合成立的机构掌控,华城当局没有发型货币的权利,只能够发型政府债券,或者说是让掌握铸币权的银行购买政府债券。

关键就是,债券肯定要偿还,而且不是说华城当局想要发型债券,银行就愿意购买。

相比之下,梁夏帝国的铸币权一直掌握在帝国当局手里,因此帝国当局能够通过控制发型的货币,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最为关键的是,通过该方式把金融资本关进了牢笼。

从这个角度看,在完成对本国金融体系的整顿,至少是在夺得铸币权之前,纽兰当局绝不会结束这场大战。关键是,纽兰的金融资本家也不会坐以待毙,更不会心甘情愿的交出铸币权。

不要忘了,掌握铸币权的那些金融资本家,已经存在上百年,早已经掌握纽兰共和国的经济命脉。

可见,三年时间还未必够用!

当然,讨论到这里,也就没必要继续说下去了。

大战还会持续,至少在3年之内不会结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