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奋斗在洪武末年 > 第229章 柳三赚大了

奋斗在洪武末年 第229章 柳三赚大了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2:56 来源:笔趣阁

不得不说,一个人长得好看,是很有用的,所谓的第一印象,往往就是颜值。比如朱元璋就很帅气,要不怎么能让马皇后看中呢!至于那张不知从哪弄来的大下巴画像,根本是满清的糟蹋,眉清目秀,面容刚毅,高大挺拔,让马皇后一见钟情,才是年轻时候的老朱。

但老朱也不能不承认,面前这个人,比当年的他,还要出色许多。

身形修长,五官俊秀,气度从容,充满了强烈的自信,或许这就是所谓的腹有诗书吧!从下场考试,一路过关斩将,无一失手,绝对有资格骄傲。

老朱看着许观的模样,突然眼前闪过一张笑嘻嘻的少年脸!

是那个该死的臭小子!

只要不长残,再过几年。柳淳绝对比许观好看许多。两个人都有强烈的自信,只是他们自信的方面不一样。

柳淳是那种藐视一切,哪怕连皇帝太子,也都敢挖坑下套的肆无忌惮。

而许观呢,他是绝对的骄傲,古往今来,从有科举考试那一天,他的成就都是前无古人的,至于后面有没有来者,都不好说了。

不过在自信之余,许观还欠缺那么一点从容,没法子,寄人篱下,入赘改姓,有祖宗不能认,饱受白眼歧视,那个滋味真的不好受啊!

或许今天就能有个结果吧!

“许观,朕看了你的文章,你主张屯兵塞上,且战且守,朕颇为欣赏。可有人却说,塞上屯兵,耗费巨大,得不偿失,你有何辩解?”

“臣无有辩解!”

“为何?”

“陛下,臣因为此事根本不用辩解,事实具在,又何必浪费吐沫!”

朱元璋轻笑,“语气是狂妄了些,不过也有道理,你是觉得大宁做得不错?”

“没错!”许观朗声道:“大宁屯田,所种黄豆,油菜籽,已经远销江南,在京城市面上,有不少大宁的皮草行,卖羊皮,狼皮,狐狸皮,不一而足。那些说屯兵塞上,会耗费无算的人,只要稍微走动一下,就应该清楚,他们闭门造车,故步自封!”

朱元璋又笑道:“你说的有理,可也不尽完全。秦汉隋唐,都曾在边境屯扎重兵,国势昌隆之时,固然能杨威塞外,等国势衰败,就不免得而复失,你又作何解释?”

“陛下,臣还是那句话,这都是无知之论。臣曾有幸参与万寿盛典,臣亲眼见过,故元皇帝,携带部民,觐见天子。还送来了许多礼物。其中有战马,有农具,还有他们种植的粮食,纺出来的线。臣以为,我大明和汉唐不同之处,就在于此!陛下任用贤才,大刀阔斧,能够改变蛮夷习俗,化夷为夏,长此下去,在边地,朝廷的力量越来越强,蛮夷越来越弱,此消彼长,还用的在乎些许蛮夷吗?”

许观顿了顿,又道:“陛下,臣以为当下九边,并非没有问题。关口在于军户负担过重。臣觉得,朝廷能适当减轻税赋,让边民过得更安稳,富足,到了那时候,大明江山,自然固若金汤。”

许观的声音很好听,加上抑扬顿挫,富有节奏,让朱元璋颇为欢喜。

“说的不错,言之有物,不是一个书呆子!朕还想问你,对于迁都之事,你有何看法?”

关键的来了!

许观早就知道,这一题,关乎生死荣辱,绝对不能出错,他沉默不语,朱元璋笑呵呵等着,耐心十足。

差不多半分钟过去,许观才缓缓道:“陛下,此次殿试,以边防为策略之题,臣也就从边防破题。金陵向东,向南,皆是大海,只有些许倭寇,威胁不到朝廷的安全。我大明的主要威胁来自西北,其次是西南。京城距离西北,数千里之遥,往返费时,一旦出现战火,从江南调度兵马粮草,耗费巨大,而且容易错失战机。”

说到这里,许观抬起头,迎着老朱的目光,他朗声道:“所以……臣觉得,应该将都城至于中原大地,屯重兵于西北,尽快打通河西走廊,光复西域!只有收复了西域,西北的安全才有了屏障,西北稳如泰山,才可以作为千秋帝都,佑我大明,万世永昌!”

朱元璋抓着试卷的手突然松开,许观的文章缓缓飘落地上,老朱顾不得捡,直接站起,大笑道:“好,说得好啊!”

“你又提醒了朕,不光要迁都,还要用兵收复西北,要出兵,要尽快出兵,将北元的残部彻底扫荡一空。打通河西走廊,进军西域。君子不立危墙,不拿回西域,如何能安居中原?”

朱元璋非常非常满意,在京城发生的事情,能瞒得过皇帝陛下的几乎没有。

市面上盛传,许观是文曲星下凡,六元魁首,江南的文采风流,都加在他一人的身上,只要这位大才子入朝,必定能辅佐君父,仗义执言,有了他,就什么都不怕了。

老朱又不是傻瓜,怎么听不出来、

这帮孙子是想推许观出来,跟朕打擂台!

老朱根本不在乎什么六元不六元的,最后一元在朕的手里,说不给就不给,谁还敢逼迫朕不成?

老朱是拿定了主意的。

若非许观的字迹太漂亮,老朱连看都不愿意看。

可看完文章之后,他又不能不看这个人!

老朱原本觉得,只要许观不明着反对迁都,就赏个探花给他。

可谁知道,许观不但支持迁都,还提出了重要建议,这让老朱心花怒放!

看起来市面上的传言,未必属实,或者说,有人居心叵测,故意散播流言蜚语。

净玩些不入流的手段,真是让人不齿!

老朱兴奋之下,居然从丹墀走下来,到了许观的面前,直接道:“你可听人说过迁都的事情?你又是如何想的?”

许观忙道:“臣的确听很多人提起,臣以为迁都是大事,陛下深思熟虑许久,才提了出来,自然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身为臣子,理当拾遗补缺,替陛下完成迁都大业,这才是人臣的本分!”

“好!”

朱元璋又笑道:“可有人却说,要劝阻朕,不要让朕胡来,更不可随意迁都,你又是如何看?”

许观额头冒汗,他在心里推演了好几十遍,但真的面对老朱,他又觉得什么盘算都没用了。

“陛下,若是有充足的道理,能说服陛下,自然可以上书言事,朝廷有科道言官,有通政司,臣觉得,若是不能正办,就不是正论!”

不能正办,不是正论!

老朱心花怒放,说得好,说得太好了!

“既然不是正论,那朕就不用在乎了!”朱元璋心满意足道:“许观之才学,朕颇为欣慰,你就是本科的状元,对了,你还有什么要求没有,朕听闻你的家中有些不方便……”

许观万万没料到,朱元璋居然主动提了出来,他眼中含泪。

“启奏陛下,臣父早年入赘许家,臣自幼得蒙许家恩养,感怀在心。臣,臣恳请陛下,能赐许家牌坊一座,表彰教化乡里之功!”

朱元璋眉头微皱,“没了?”

“没了!这就是臣的愿望!”说完,许观以头杵地。

朱元璋看着面前的年轻人,突然大笑起来,“好,朕不但要给许家一个牌坊,也要给你一个碑文!就放在国子监,让天下英才瞧瞧,‘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我大明人才辈出,朕心甚慰啊!”

……

“那个许观……不对,应该叫黄观才对!”徐增寿啧啧道:“他这手高明啊,替许家求了牌坊,名义上是感念教养恩德,实际上却告诉世人,他不是许家的人,偏偏又让许家说不出什么来,如果许家识相,就应该立刻准许黄观恢复原姓,如果还拦着此事,只会被世人唾骂。”徐增寿歪着头,好奇道:“这么缺德的办法,不会是你告诉他的吧?”

柳淳敲着桌子,很不高兴道:“注意你的用词,还有,人家堂堂六首魁元,一肚子的坏水怎么会比我少?这样的办法,还用我教啊?你也太小瞧文曲星下凡了。”

徐增寿丝毫不在乎柳淳的提醒,反正苏州的产业都揣到了我的怀里,你柳淳也没什么用了。而且呢,看你小子跟我妹妹的意思,没准你还要求我呢!

认你当大哥?

不存在的!

你小子早晚要管我叫四哥!

徐增寿越来越膨胀了,他连柳淳都瞧不起,又怎么会在乎黄大状元。

“什么六首啊?什么文曲星?”徐增寿笑嘻嘻道:“你知道不,今年新科进士齐聚唱和交谈,愣是没请黄观!”

“怎么会?”柳淳不解,“他可是状元,不请他请谁啊?”

“哈哈哈!”徐增寿嘿嘿大笑,“有人说了,他们不知道请贴上是写黄观,还是许观,一人不能发两个请帖,所以吗,就只有免了!”

“荒唐!”

柳淳气得一拍桌子,豁然站起,黄观的事情的确有些复杂,他爹早年入赘,那是迫不得已,这个恩要铭记。但是许家也确实有无礼歧视的问题。如今黄观要了牌坊,等于给了许家无上尊荣,养育之恩,也报答了不少,大家好聚好散,也是一段佳话。

怎么有人还追着不放?

“既然这样,他们不清,我请!”柳淳信誓旦旦道:“我请黄大状元,帮着操持我爹的婚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