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奋斗在洪武末年 > 第237章 给杨朱正名

奋斗在洪武末年 第237章 给杨朱正名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2:56 来源:笔趣阁

柳淳的反杀,堪称经典,他先是看似莽撞,去祭奠郭守敬,然后提出杨朱。让文官们误以为机会来了,他们果断出击,痛打杨朱,甚至信心十足,能逼着朱元璋,杀了柳淳,剪除这个离经叛道,胡言乱语的小家伙。

可看起来完全处于下风,蒿草一般的柳淳,却是头角狰狞的可怕杀手,高明的猎人,他耐心等着文官进入了陷阱,然后才果断出击。

要说起来,文官最大的弱点,就是表里不一。

他们嘴里说的是仁义礼智,但该享受的特权,半点不少,为了自己争取利益,也没有手软过。

所以谁都可以批评杨朱,唯独他们,会让自己陷入前所未有的尴尬之中。

这也就是不学逻辑学的致命问题,没有严密的逻辑,只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在这种针锋相对的辩论中,非常容易吃亏。

这不,哪怕贵为吏部天官的詹徽,也被柳淳打得节节败退。

“到底谁是杨朱的门徒?到底谁占了朝廷的便宜?又是谁不愿意拔一毛以利天下?方才诸位大人侃侃而谈,口若悬河,说得头头是道,现在怎么没人能给下官解惑了?你们只要能说服下官,下官当然任凭处置,可若是不行,我也没有别的要求,我想请你们给郭守敬上一炷香,不是拜他,而是拜科学,承认我们科学一脉,也是正统学问,如何?”

“柳淳!你不要欺人太甚!”

詹徽再一次咆哮起来,没法子,他不出来不行了。

不久之前,皇宫塌陷,柳淳就坑了所有文官一次,詹徽曾经跟柳淳交手过。只不过当时詹徽没把柳淳当回事,觉得他是个小辈,偶尔检点便宜,没什么了不起。

可这次再度交手,他领教了柳淳的厉害,他完全掌握了主动,现在不管怎么说,都会陷入他的陷阱当中,着实非常困难,但是又不能不反击。

“柳淳,本官讲了,那些优待乃是天子的仁慈之心,身为臣子,食君之禄,报君之恩。固然朝中有些贪官污吏,历年来,陛下也斩杀了许多奸佞。但大多数官员还都是好的,也没有几个是锦衣玉食的。你若是不信,可以去百官的家中瞧瞧。自古以来,君王养士,士人以命报国,理所当然。老夫实在是无法苟同,难道按照你的意思,官吏和百姓,应当完全相同了,那又如何区分士农工商?”

柳淳轻笑,他还真希望如此,官绅一体纳粮,那才是好事情呢!

不过柳淳也知道,饭要一口一口吃,他现在要做的是先把脚步稳住,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再发起攻击。

“天官大人果然高见,下官受益匪浅。过去我一直觉得,百官士人受到的优待已经够丰厚了,可听天官大人一讲,才知道,或许陛下该给的更多,才好能真心报国!”

“柳淳!”詹徽气得胡须翘起,怒吼道:“你为何一再曲解老夫的话?你,你简直不可理喻!”

柳淳突然大笑,“詹尚书,你说我曲解你的话,你气得不行,那你们曲解别人的话,又该怎么说?”

詹徽怒道:“老夫何曾曲解别人的话,你给我说明白!”

“说就说,例子不就在眼前吗!”柳淳哼道:“杨朱的原话是什么,诸位大人不会不清楚吧?‘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以诸位大人的高才,不会觉得这话是一毛不拔的意思吧?”

柳淳转身,冲着朱元璋拱手,“陛下,臣斗胆恳请陛下,给杨朱的这句话,做一个注解!”

朱元璋吸了口气,笑骂道:“柳淳,你真是越来越胆大包天了,”老朱嘴上这么说,还是站了起来,缓缓道:“杨朱还有一句话,叫‘善治外者,物未必治;善治内者,物未必乱。以若之治外,其法可以暂行于一国,而未合于人心;以我之治内,可推之于天下。’杨朱之道,虽未必合乎孔孟之学,但也不是一毛不拔可以简单囊括。”

杨朱和墨子,作为战国时期,最有影响力的两大思想流派,如果仅仅讲自私自利,一毛不拔,世人会相信他讲的话吗?

作为一个有思想深度的人,会这么浅薄无知吗?

杨朱的意思,是两个方面,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不能要求他们为了天下牺牲太多,换句话说,就是不能无限度的盘剥百姓,要尊重百姓的利益。

另外一个层面,对于上位者,天下大利摆在眼前,可以肆意拿取,奉养一人,这时候身为上位者,也该约束自己,不去伤害百姓。

在战国的乱世,各国不停征伐,几乎每天都在打仗,老百姓被逼着奉献粮食,拿起武器,出生入死,朝不保夕。

杨朱是面对这个现实,提出他的主张,老百姓不用损失利益,不拔一毛,也不用为了大局,为了天下,做出牺牲,每个人都能安安稳稳过日子,天下不就太平了吗!

朱元璋又补充了一句杨朱的观点,说得就更明白了,杨朱讲的是“贵己”,换句话讲,有点以人为本的意思,就是说让每个人都过得好,天下才会更好。

从某个角度来看,杨朱的立意更加深远,也更加理想主义。

奈何像很多学派一样,不断被曲解。

比如人家老子将无为而无不为,其实重点落在无不为上面,或者说,先无所不为,然后才能无为。

结果呢,就被简化成无为而治,和老子真正的意思,大相径庭。

试想一下,一个前所未有的乱世,有人告诉你,什么都不用做,天下就会变好起来。谁会相信啊?

只会把这种话当成疯言疯语,而不会奉为圭臬,更没法从中学到智慧。

杨朱学派最大的悲哀,就是让儒家不断打压,使得完整的学说支离破碎,直接淹没在汪洋大海之中。

说来讽刺,多亏了孟子骂了杨朱一句,后代儒生没有把亚圣骂人的话删去,才给了人们一窥杨朱学问的可能。

柳淳在朱元璋讲完之后,忙道:“陛下睿智博学,臣以为,杨朱所讲贵己,其实与爱民,与仁政,是完全相同的。譬如说,陛下登基以来,与民休养生息,均田地,富百姓。不许贪官污吏,欺压民众。二十余年的励精图治,才有今天的物阜民丰,安居乐业。这不正是杨朱所讲‘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臣听闻陛下在宫中亲自耕种,连小米都不忍取之百姓。如此贤君,假如杨朱在世,必定会涕泪横流,称颂圣明天子啊!”

什么叫拍马屁,柳淳这就是毫不掩饰地拍!

朱元璋心中的怒火已经消去了大半,甚至有那么一点欣喜了。

他把郭守敬弄到孔庙,就是为了牵制文官,恶心文官。

可万万没想到,柳淳不但超额完成任务,还针锋相对,反而置文官于尴尬的位置上。

官绅一体纳粮,再度均田,加征商税……这都是非常刺激的建议,老朱仿佛又看到了金山银山,只是不知道能不能拿到手?

“柳淳,杨朱讲贵己,不以天下奉养一人,可你却建议朕,官绅一体纳粮,这又是何道理?莫非你自己背叛了先贤?”

“启奏陛下,臣说过,我们学派来自杨朱,却和杨朱并不一样,所谓推陈出新。杨朱所讲,下不牺牲,上不索取,百姓安居乐业,根本是不可能。偌大的天下,到处都是花钱的地方,所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这点臣是很认同儒家先贤的观点,天下之财,自有定数,朝廷多取,百姓就少取。而朝廷的花销,也是有定数的,从百姓身上多取,就从士绅富商身上少取。若是能多取官绅富商的钱财税赋,百姓的负担就轻了许多!“

这帮人听柳淳说话,简直要吐血了,小子,你他娘的怎么又变成儒家了?我们不要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