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奋斗在洪武末年 > 第244章 王子犯法

奋斗在洪武末年 第244章 王子犯法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2:56 来源:笔趣阁

有关明朝灭亡的原因,说法很多,有人说明亡于万历,有人说明亡于阉党,有人说明亡于东林,甚至还有人说明亡于朱元璋!都怪老朱的祖制不好,不然大明朝就不会亡国了。在柳淳看来,怪到老朱身上,就有点荒谬了,还不如说朱元璋没建立大明朝,就不会有大明灭亡的问题,这不是跟说一个人没生下来,就不会死一样荒唐吗?

明亡的最直接原因,就是崇祯,据说德**中把人分成四种,又聪明又懒的人,当统帅,又聪明又勤快的,当参谋长,又笨又懒的,当大头兵,最惨的就是又笨又勤快的,赶快杀掉!

很不幸,崇祯就属于那种又笨又勤快的,他笨,所以被文官糊弄,自废武功,他勤快,所以连出昏招,不管是对外对内,都不停翻烧饼,来回折腾,结果折腾得山穷水尽,只能上吊自杀。实在是半点不值得可怜。

柳淳并不会把明朝灭亡的原因怪罪到朱元璋的头上,当不得不承认,老朱的很多措施在当时是有用的,但长久沿用,的确是存在漏洞和弊端的。

但这也不能全怪老朱,说到底,还是明朝缺少足够的革新能力……其实不只是明朝,其他的朝代,不也是如此吗!

唐代牛吧!

可唐初定下来的府兵制,租庸调,三省六部等等,在几十年后,一样败坏的面目全非。

毕竟开国君主就算雄才大略,也没有看透时代的慧眼,犯错是不可避免的。

柳淳觉得当下是个很不错的时间点。

老朱当了二十多年皇帝,许多政策的弊端已经出现,还不算严重。

而老朱呢,也算精力充沛,手段强硬,由他来进行改革,会比任何人都容易。

柳淳很愿意做些事情,毕竟机会难得。

当然了,柳淳也知道,以老朱的年纪,最多只能打下基础,想要真正完成,还要下一代的君王支持。

每每想到这里,柳淳就对朱标提心吊胆,这位太子殿下看起来身体很健康,没有什么问题。

他到底能不能成功继位?

万一他依旧英年早逝,新的储君不管是谁,都没有足够的威望,肯定会出大乱子的,说实话,留给朱元璋的时间也不多了。

柳淳思前想后,他只能尽力往朱标身边靠,去观察留意,寻找延长朱标生命的办法。坦白讲,柳淳也没有太大的把握。

毕竟古往今来,别说太子,就连皇帝稀里糊涂死掉的都不在少数,尤其是老朱家,更是十分严重。

只能祈求老天保佑吧!

“殿下,针对整个财税的改革……我是觉得应该逐步废除丁口税,但考虑到维持财政的平稳,应该先把丁口税摊入田亩之中。这样呢,让地多的人,付出更多的税赋。谁想要兼并土地,就要承担更多的成本,由此一来,也能稍微缓解一下兼并的问题。”

“对了,我还有个想法,能不能把对秀才举人的优免改为补贴?”

朱标不解,“你的意思是?”

“殿下,是这样的,优免是朝廷不去征税,臣所谓的补贴,则是税照样交,通过各地的官学,给秀才们发粮食。”

朱标沉吟道:“你是说廪膳生么?”

所谓廪膳生,就是那些官学当中,成绩比较优秀的,可以得到朝廷给的粮食,有点类似后世针对研究生,博士生的伙食补贴。

“还是不一样的,我的意思是把应该征的田赋,一次退给秀才们!”

“退?那,那万一退多了,朝廷吃亏,该怎么办?”朱标的思维还是很像老朱的。

“退多了,就算秀才们占便宜了呗!”柳淳笑眯眯道:“殿下,你再仔细想想,是退的多,还是征收的多?”

朱标略微沉吟,立刻大惊!

没错,的确可以存在退的多的情况。

但问题是,得到的粮食比田赋还多,只能说明,那是个穷秀才,家里真的很困难。

针对这样的秀才,每年多给一石两石的粮食,又有什么了不起的!

倒是那些家境富裕的,失去了免税的借口,让他们如数纳赋,朝廷能收到的,肯定要多得多!

而且是穷人少交税,富人多收税。正好实现了税赋公平!

朱标眼睛放光,忍不住拍巴掌,“妙啊!柳淳,你这招好,父皇保证会采纳,而且还会立刻颁行的。”

柳淳满不在乎,“殿下,这只能算是小手段,真正重要的还是商税,以我的判断,再有二十年,商税就能和田赋分庭抗礼,各自占据一半,而且商税一旦超过田赋,就会永久甩开,成为支撑朝廷岁入的最重要财源。所以真正重要的还是在商税上打主意,如果只知道在土地和人丁上面打转,始终没法摆脱财税的困境……”

朱标欣然点头,急切道:“你把这些都写下来,父皇是有心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的。如果真的合理,孤也会支持的!”

……

就在柳淳和朱标商议改革办法的时候,天官府,詹徽老母做寿,来了几个好友,其中就包括副都御史练子宁,他是江西人,科举考试的第二名榜眼,被授予翰林修撰,入翰林院不久,母亲病故,他回家守孝三年,丁忧期满,再度回朝,恰巧李善长被杀,朝中牵连进去的官吏不少,都察院出了空缺,练子宁一跃成为副都御史。

在洪武朝,官吏超擢是非常普遍的现象,练子宁在家三年,正好避开了柳淳的锋芒。

可他回京之后,却发现处处不对劲。

比如说原来他经常去东宫讲课,像什么黄子澄啊,齐德啊,许多文官也时常出没东宫,甚至跟太子形影不离。但现在的太子,明显跟他们疏远了。东宫不再是文人的天下,包括梁国公蓝玉,他就经常出入东宫,还教导皇孙兵法武艺。

最近几天,那个柳淳又天天往东宫跑,商讨税赋的事情。

过去这种事情都是他们文官的专利,太子殿下这是怎么了?难道变心了?

“你不清楚啊!”

詹徽叹了口气,“这两年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一个叫柳淳的小兔崽子,自称是郭氏传人,还标榜学问承袭墨子和杨朱,最是刁钻古怪,奸佞狡诈。头些日子,老夫在金殿上也吃了他的亏,陛下和太子受了此人挑唆,有意改革财税,这大明的江山,又要乱了。”

练子宁吸口气,“近些年励精图治,国库还算丰盈,又何必改革呢?”

詹徽哂笑,“这有什么不解的,柳淳那个小奸贼不过是以改革为名,行削弱士人之实,这重税徭役,都要落到士绅的头上!自古以来,无恒产者无恒心,君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乃是所有盛世的根本所在,可当下奸佞妖言惑众,离间陛下和士人的关,居心叵测,其心可诛啊!”

詹徽提到了柳淳,那叫一个咬牙切齿,恨到了骨子里。

练子宁迟疑道:“天官大人,既然如此,为何不上书言事,把其中的关键向陛下陈说明白?”

詹徽翻了翻白眼,心说陛下是我能说服的吗?

“你有所不知,那个柳淳奸猾过人,而且言语刻薄刁钻,十足的小人一个,我等具是君子之心。如何能斗得过他小人之性?”

詹徽拿起酒杯,无奈叹道:“所谓君子可欺以其方。老夫是心力交瘁,只怕不日就要告老还乡,颐养天年了。”

说完,他无奈低头,喝酒吃菜。

练子宁沉吟片刻,把酒杯放下,“天官大人,切莫灰心丧气。我从家里回京,在路上路过长沙府,我倒是听说,潭王殿下在当地兼并土地,鱼肉乡里,民怨极大!而且潭王还喜好女色,强抢民女。他的作为,可要比许家厉害千倍不止!”

“潭王?”

詹徽想起来了,这个潭王是老朱的第八个儿子,他的母妃达氏据说是陈友谅的妾,被老朱抢来,生下了潭王朱梓。

这位潭王殿下长相俊美儒雅,从小就很会读书,性格也绵软温和,善于讨老朱的欢心。被封到了长沙之后,他京城回京看望父皇。

走动比任何一位藩王都勤快。

老朱也很偏爱他,潭王还喜欢结交儒生,经常举办诗会,如果有诗词佳作,他立刻赏赐黄金,十分大方。

詹徽没料到,居然这位风评不错的潭王,有这样不堪的事迹。

“你有证据吗?”

“有!”练子宁答道:“我原想弹劾朱梓,就搜集了他的罪状,天官大人可是需要?”

詹徽眉头微皱,突然一拍大腿,“太好了,我料定陛下要处置许家,这时候把潭王的事情捅出来,我看陛下该如何查办?”

所谓虎毒不食子!

詹徽不信,老朱能下得去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