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奋斗在洪武末年 > 第261章 名动朝野

奋斗在洪武末年 第261章 名动朝野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2:56 来源:笔趣阁

三小只小猪还是少年心性,不停争吵。

汤怀只是笑,发自肺腑,难以掩饰的那种,哪怕站在老汤的身边,也开心飞起,还时不时偷瞄师父,生怕柳淳会反悔。

老汤眼观六路,注意到了汤怀的举动,忍不住翻白眼了,有点出息行不?

你是汤家的人,别丢老夫的脸!

姓柳的再狂,敢不收你吗?

汤和连着咳嗽几次,奈何汤怀半点觉悟都没有,还是一副傻兮兮的样子,老汤干脆扭头跟柳淳聊了起来。

“我说臭小子,你要办学,打算教什么?”

“当然是教用得上的……比如测量计算,农学,水利,防疫,卫生,教育……总之国子监不教的东西,我都教。”

“国子监?”老汤哼了一声,:“他们除了教些酸诗烂词,就没有别的东西了……对啊,按这么说,你教的东西,的确是有用的!”

老汤的逻辑还真不错。

“小子,你想过没有,学成之后,能干什么?”

“这就要看陛下的意思了,假如陛下要推动变法,就肯定需要这些办事的人才,对吧?”柳淳不愁弟子们的出路。

“这倒是。”老汤迟疑道:“那要是不推动变法呢?或者变法成功了,你的门人能干什么?”

柳淳含笑道:“他们能做的事情不在少数,比如去银行商行,去学校作坊,甚至还可以去海外冒险。我大约还会讲解一些物理和化学,若是能研究到精深的程度,他们就能发明出造福苍生百姓的好东西,到了那时候,名和利都不愁了。”

老汤道:“说得怪热闹的,你真的懂那么多?”

“当然不是了。”柳淳道:“我只是记了一些粗浅的东西,基本上算是蒙学的水平,至于要发扬光大,还要学生们自己探索,我最多能教给他们学习方法。”

“那就是不敢保证成才了?”老汤咳嗽道:“听见没有,你还愿意拜师吗?”

汤怀忙道:“愿意,当然愿意啊……这就是先生与众不同的地方,历来所有的江湖骗子,都会告诉别人,吃他的大力丸,包治百病,只有先生,他会告诉我们,一切还要靠自己。”

汤和气得笑了,“你是鬼迷心窍了,这小子说鸡蛋长在树上,你也说对呗?”

汤怀叹口气,有点嘲讽,还有点可怜。老汤活了这么大年纪,还是没有师父通透高古,实在是太小家子气了!

“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汤怀发自肺腑道……他现在实在是庆幸,当时柳淳让他背文件,别看几十斤的份量,压得他喘不过气。

但每到休息的时候,他都能跟在柳淳身边,听着先生的讲解,记下先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现在想想,先生说的每句话,都是那么有道理。

孔夫子的话能编成《论语》,师父的话也应该记下来,编成一本书,流芳百世才好……汤怀还真是够孝顺的,刚刚拜师,就打算让老师享受孔夫子的待遇了,这个徒弟收的值了!

就在他们聊着的时候,曹国公府邸那边,李景隆正跟妹妹李无瑕生气呢!

“你说你,一个姑娘家家的,去长沙干什么?去也就去了,还一去半年,你知不知道,我有多担心?”

李无瑕轻哼了声,“大哥,首先,你要是真担心,你就去长沙了,其次呢,我也是郭氏门人,跟着去长沙,没什么不对。总不能便宜了别人吧!”

“别人?谁啊?”李景隆的脑子依旧迟钝,“我觉得就便宜了柳淳!那个兔崽子,他何德何能,我的妹妹,居然去伺候他,他算个什么东西!”

李无瑕黑脸了。

“哥,你有话说话,骂人干什么?再说了,我几时伺候柳大人了?我只是帮着他整理文稿而已。”

“整理文稿?他自己不会弄啊,要你帮忙?”李景隆怪叫道。

“他怎么没帮忙?还不是东西太多了,没有法子。”

“多?能有多少?”

“陛下正在看的文稿,有三成是我整理的。”

“你?陛下看的,是你弄的?”

李景隆大惊失色,简直不敢认自己的妹妹了,这是多大的功劳啊,貌似他承袭爵位以来,都没干过这么露脸的事情。

当大哥的不如妹妹,怎么有点脸红啊?

这几天,在京的人都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柳淳在长沙推行变法期间,跟太学生讨论的文稿,送到了宫里。

最初老朱也没当回事,他只想瞧瞧,柳淳是怎么做事的,那些太学生又提了什么样的建议……可是当老朱真的翻开之后,立刻被里面五花八门的内容,给彻底吸引住了。

其中提到的很多问题,就连老朱都没有料到,而且即便注意了,也一时没有答案,他只是觉得很值得思考……

比如有关私塾教育的问题。

柳淳就让太学生调查,总结入学儿童的性别……这个不用问了,九成九都是男孩子,遍观整个长沙,只有一处女学,能去读书的不光有钱,还要有名望地位,办学的人是当地的大儒,他最初只是想教导自己的孙女,后来陆续来了十几个女孩子,才凑成了唯一的女学。

很多州府,干脆就没有女学这玩意。

女子无才便是德,让女孩子读书,简直逆天了!

太学生们最初都觉得不该让女人读书,但柳淳却让他们思索,让女人读书的好处是什么?

妇人有了见识,就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常说相夫教子,要是不识字,怎么教导儿子?

孟母三迁的故事总听说过吧?

假如没有孟母,会不会有亚圣孟子呢?

……

这个问题太有趣了,学生们有的说孟子是天授圣贤,没有孟母,一样能立地成圣。可也有人不服气,孔老夫子都四处拜师求学呢,孟子如何能例外?

他们吵得非常激烈。

柳淳并没有给出评判,他只是让把这个辩论记下来,两边的观点也都不偏不倚写出来。

同样的争论所在多有,有个案子就是长沙府有几名猎户,在深山中迷路,被困在一处山谷,为了活命,其中三名强壮的,就把一名受伤的猎户给杀了,并且靠着人肉为生,过了五天,终于有人进山,把他们救了出去。

柳淳就要太学生,担当一回知县老爷,断一断这个案子,到底这三个猎户,有罪没罪?

老朱看到的,依旧是强烈的争执,有的人认为不管怎么说,他们杀人吃肉,就该死。

可有人也说处在深山之中,杀一人活三命,何罪之有?

但也有人否认,一命和三命,能说三条命就比一条命值钱吗?

甚至有太学生觉得,身处山中,与野兽无异,人杀人该治罪,可野兽猎杀野兽,用得着治罪吗?

……

这些答案五花八门,有些乍看很有道理,可有些仔细思量,也未必是错……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柳淳并没有给出答案。

他只是让学生们尽力去思索。

朱熹说过,万事万物,都逃不过一个理,什么都有理管着。可柳淳呢,偏偏找出了一大堆不用用简单的对错来区分的案例。

原本被禁锢的太学生,脑袋终于活泛了起来。

可以明显看到,越是往后,他们有关财税的讨论就越丰富……比如最初他们的主张都是强调平均。

但很快有人提到了税收的便捷,比如有人就说,征银比征粮方便。可有人也说,百姓家家有粮,可不是家家有银子!而且银子有折色的问题,再说了,有银子就一定能买到粮食吗?涨价了怎么办?

这些讨论的内容,到了最后,甚至有人主张,该利用不同的税率,来调解产业,比如作坊是生产商品的,跟农夫种田没什么区别,因此“工”应该和农民一样纳赋,而只是负责贩运的商人,该课以重税。

可有人却主张,没有商人的贩运,工和农如何能赚钱,所以歧视商人是不对的……显然,持这种观点的,已经在挑战士农工商,四民等级了。

还是那句话,柳淳并没有给出他的答案。

老朱也觉得,这种事情,未必有最后的答案。

但是这一本厚厚的文稿,完全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原来执行起来,还有这么多的说道,连朕也始料未及啊!”朱元璋颇为感慨,“传旨,捡这里面重要的,明发六部,让朝堂的那帮废物睁开眼瞧瞧,以后谈论朝政,也给朕拿出点真东西!”

老朱又想了想,自语道:“朕的这些弟子确实不错,该如何赏赐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