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奋斗在洪武末年 > 第265章 请太子殿下匡扶正道

奋斗在洪武末年 第265章 请太子殿下匡扶正道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2:56 来源:笔趣阁

朱标离京北巡已经半年多了,在这段时间里,他恢复的不错,至少表面上从潭王的惨死中走了出来。离开了京城,也不用被繁杂的政务纠缠,朱标总算能轻松许多。

在这一路上,他先去了开封,品尝了黄河鲤鱼,查访了宋代留下来的方志……坦白讲,收复了燕云,构筑了九边防线之后,开封并不需要过分考虑防卫的问题,又位于天下的腹心之地,当做都城也是不错的。

可开封有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邻近黄河,水患严重,开封周围民生凋敝,物产稀少,要想建都开封,就只有仰赖四方调运,那样的话,压力太大了。

朱标在开封盘桓一个半月,就动身前往洛阳。

千年帝都,牡丹花城。

洛阳气象,非比寻常。

虽然历经沧桑,洛阳已经老去,但徐娘半老,风韵还是有的。朱标非常满意洛阳,他进城之后,就跟随行的文武不断谈论着。

傅友德带着两个儿子,负责保护朱标,他是个闷葫芦,说不出什么。不过在颖国公看来,洛阳位置的确比金陵好多了。

地处中原,距离西北非常近,方便调兵打仗,有什么战况,能够用最快的时间反应。如何安排人马,如何防御,如何进攻……身为一个武将,他也就能注意到这些。

倒是随着朱标的另一位文臣,显得侃侃而谈,见解不凡。

此人名叫齐德,曾经考中解元,后来又中进士,被分到了兵部。

别看他是个文人,但对军务非常熟悉,有多少边将,每个人的履历特点,他都装在肚子里,朱标询问起来,对答如流,哪怕傅友德都颇为惊叹。

齐德还有一个本事,他善于绘制地图,在洛阳转了十天,他就送给了朱标一张洛阳全图,把其中的关键,都给画了出来。

他们君臣在一起谈天说地,讲洛阳的各种传说……从河图洛书,到周公制礼,老子,孔子,建安七子,前朝司马光著《资治通鉴》,理学名儒程家兄弟在此讲学……洛阳就是这么个神奇的地方。

书上读过的内容,跟这座城市有关的,不计其数,置身其中,宛如历史活了起来。

更别说满城的牡丹,花香四溢,让人沉迷其中。

朱标在洛阳,抛开了一切的烦恼,渡过了最舒服的日子。

“齐先生,父皇钟爱长安,可我却独爱洛阳……你说我大明能不能仿照前朝旧制,设东西两都呢?如果加上应天,那就是三个都城了,会不会靡费太多……不妥,不妥!”朱标又迟疑了。

齐德轻笑,“殿下,北宋曾设四京,我朝定三都并不为过。臣以为迁都并非难事,全在陛下一言而已。圣天子乾纲独断,还有什么是不能做的。”

提到了老爹,朱标眉头微蹙,轻叹道:“齐先生说迁都不难,那什么难呢?”

齐德没有回答,而是反问道:“殿下心知肚明,又何必问臣……不过殿下既然要问,臣就不妨斗胆说说,不对的地方,请殿下指点。”

齐德叹道:“迁都不过是换个地方而已,总之都是中原大地,华夏沃土。耗费一些钱粮人力,也就成了。可若是改了人心,乱了天下,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重新归为一统了!”

朱标悚然一惊,“齐先生,你难道说,大明会四分五裂不成?”

“臣不敢。”齐德道:“殿下,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一千多年,中原大地,拜孔孟二圣,都诗书,学礼仪,书同文,车同辙,才有今日的气象。南北朝以来,释教传入,乱我华夏道统。彼时天下之财,十之七八,尽归于佛,名山大川,遍居僧尼。他们窃据土地,不事生产,烧香念佛,广受男女信众,已经到了尾大不掉的地步,其后三武一宗,施展霹雳手段,耗费几百年,才把释教蔓延的势头压下去。”

“殿下,如此英睿,不会看不明白,人心乱了,才是最大的乱象!”

“如今京中有人,先是标榜杨朱和墨子的传人,又打出科学的旗号。所谓科学,他们说是分科而学,就是把圣贤之道,分得七零八落,肆意扭曲篡改,祸乱人心,若是任由他们胡说八道,蛊惑学子,要不了多久,一场比释教为祸还大的乱局,就在眼前,殿下不可不查啊!”

说完,齐德双膝一软,重重跪在了朱标的面前。

“殿下,这些日子,臣陪着殿下,未曾进一言。可殿下知道吗?臣时刻五内具焚,如臣一般者,大有人在。天下之望,都在殿下身上,殿下该站出来,匡扶正道啊!”

齐德放声大哭,嘭嘭磕头。

每一下都像触到了朱标的心里。

“齐先生,你先起来,事情跟你说的未必一样。”

朱标费了好大劲儿,把齐德拉起来。

“我早早就认识柳淳,他跟你说的不一样。怎么说呢,虽然柳淳的一些想法念头,和普通人大不相同。但他做成了不少事情,足见有可取之处。而且墨子和杨朱,都是先秦诸子,杨朱且不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这和儒家的仁恕王道,是相通的。他所讲科学,不过是把算学、农学、医学、天文、立法、水利、营建这些单独拿出来,进行教导,培养专才,孤觉得没什么错误,难道朝廷就不需要人才了吗?齐先生,你的学问是顶好的,人品孤也信得过,可你如此偏激,确实让,让孤始料未及!”

朱标虽然用词还算斟酌,但语气之中,已经透着不满。

齐德摇了摇头,“殿下,臣有几句肺腑之诚,要沥血陈说!殿下方才之言,便是柳淳奸猾之处,他知道天下正道,理学昌隆,不敢正面抗衡,便鼓吹科学……他所讲的科学,不过是巫医乐师百工之类……这些人奇技淫巧,能拿得上台面吗?柳淳偏偏要以这些丑类为党羽,一起摇旗呐喊,便是居心不良。一旦他们形成气候,占据朝堂,便会废掉孔孟之道,断绝千年道统。臣敢说,他们最希望的就是在文庙里,供奉墨子杨朱!”

“杨朱何人?不过是利欲熏心,自私自利的小人,让他的门徒死灰复燃,当道掌权。人人言利,处处唯财。臣真的不敢想象,到时候,这中原大地,究竟会变成何等的人间地狱啊!”

齐德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重新跪倒,“殿下,陛下已经被小人蛊惑,这些年来,陛下重用锦衣卫,视百官为草芥,肆意株连杀戮,却不知体恤。如今朝中敢直言过错的正直之臣越来越少。圣人对百官心存芥蒂,结果给了小人趁虚而入的机会。臣刚刚听说了,陛下将鸡鸣山旁边,玄武湖边,近十里的土地,交给了那个小奸贼,供他办学之用!”

听到这话,朱标也是一惊,老爹还真是大手笔啊!

那块地方,不就在国子监的旁边吗?

难道老爹真的想让柳淳跟国子监打擂台?

朱标心中,各种念头翻涌,齐德继续哭道:“殿下,圣人戎马半生,打下了大明江山,以刚猛治国,情理之中。可二十多年的严政,已经让天下人喘不过气了,所有人都盼着殿下能够以百姓为重,偃武修文,于民休息。这才能让大明江山,千秋万代,永世长存……可,可谁知道,陛下竟然越发重用奸佞,臣在那些太学奸贼的文稿之中,居然看到他们讨论,说宗法不该置于国法之上。主张拆分家族,反对以宗法处置族人!”

“殿下,家国天下,有家才有国,家稳固了,天下才能安稳……似他们这般奸佞的说辞,莫非要毁了祠堂,砸碎祖宗牌位?如此下去,人人不知道尊老敬老,不知道祖宗家法,又与禽兽何异?”

“殿下,臣之言发自肺腑,臣不是为了自己一人祈求殿下。如今天下士林,都在仰望着殿下,唯有殿下能够匡扶正道!恳请殿下,立刻上书才是啊!”

齐德讲了许许多多,朱标深深吸口气,面色不渝。

柳淳的变法,的确是太夸张了,一下子触及了这么多人的利益,难怪要反扑。士林这边,也着实让父皇失望,不然老爹不会下力气扶持柳淳。

夹在中间,他的滋味实在是不好受啊!

“你让我上书,可我上书,又有谁会听!”

朱标颓然叹气,直接摆手,齐德还想说话,却发现朱标已经转身走了。只好从客厅退出,回到了住处,他沉吟良久,突然咬牙奋笔疾书,写了一张纸条,装入蜡丸之中。

“拿去吧!”

齐德对着空气说道,不知从哪里,冒出一个鬼影,接过了蜡丸,轻轻笑了一声,沙哑着嗓子道:“齐大人,你总算想通了,老奴要提前恭喜大人,从此高官厚禄,衣食无忧了。”

“哼!”

齐德哼了一声,“某是为了孔孟道统,天下正道。尔速速离去,要小心颖国公,万一被抓了,全都完了!”

“齐大人放心,傅友德只会打仗,做这种事情,还是我们貔貅卫最在行!”

说完,他翻身出了书房,消失在黑夜中……第二天,朱标巡视洛阳散心,身边却少了齐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