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奋斗在洪武末年 > 第300章 朕是护犊子的人

奋斗在洪武末年 第300章 朕是护犊子的人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2:56 来源:笔趣阁

没吃过猪肉,还见过猪跑……柳淳对言官的套路还是有所了解的。言官的天职就是骂人,那骂什么人才能出名呢?自然是最有名气的,权势最大的。就比如说……皇帝陛下!

明代的言官常常会争先恐后,找皇帝的麻烦,逼着皇帝打他们一顿板子,对了,就是廷杖!

当挨了打之后,伤痕立刻成了功勋的象征。

他们是为民请命,铁骨铮铮,不惧生死,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敢于直面惨淡的仕途,大仁大勇,是真正的清官,好官!

通常挨了打,还能不死,忍一些日子,就会卷土重来,平步青云,直上重霄。稍微了解一下明代中后期官员的履历,你会发现,许多人都是骂神出身,几年的功夫,就从小小的御史,爬到了部堂一级的高官行列。

这是一场豪赌,吸引无数冒险者参与其中。

但是注意啊,这是明代的中后期,至少在老朱这里极少出现,为什么呢?因为老朱会真打的,往死里打,你们不用主动惹皇帝陛下,老朱成天就想着收拾你们呢!

砍脑袋还不过瘾,做成人皮枕头,挂在外面,那也是手到擒来。

所以在洪武大帝的治下,是没有人敢冒险的。不过却不妨碍言官们熟练利用套路,去对付看不惯的人!

比如这一次的荀顺庆。

先弹劾他,明知道是假的,也要弹劾。

这就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假如荀顺庆上书分辨,他们就会继续攻击,并且派人去查,反复折腾,没有几个月是不会消停的。

地方官一任三年,熟悉情况至少几个月,再纠缠几个月,甚至一年以上,余下的时间,还能干多少事情?

你做不成事情,言官们就赢了。

另外一种情况呢,就像荀顺庆这样,顶着压力,继续向前冲,他们就会说你贪图权力,身上背着弹劾,不清不白,不洗刷冤屈,那就是品行不端,举动可疑……未必要把你弄死,但是调职,换个地方,全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他们这些小动作非常隐蔽,很难察觉,就像柳淳,他也没精力照顾上百名弟子,那些不太突出的,没有什么名气的,就很容易被阴掉。

所以说想要推动变法,就要时刻准备流血牺牲。

只是谁也没有料到,非常精妙的一击,竟然被几十个老农给破解了!

当他们听说荀顺庆要被调走,十几个村子,每村推派一个人。

村民拿出家里的白面,给他们烙大饼,贴身背着,一路走到了京城,来到了午门,敲响了登闻鼓!

“这个荀顺庆都干了什么,值得你们跑到京城,替他说话?”

老朱笑呵呵问道。

相比起柳淳跟言官的争吵,老朱更愿意亲耳听听,老百姓是怎么看的。

老朱为了让百姓放松压力,他甚至从龙椅上下来,走到了大家的面前。然后朱元璋做了一个让所有人目瞪口呆的动作,他一屁股坐下来,然后又招呼太监,给每一个老农一碗莲子羹,让大家伙边喝边说。

柳淳才旁边狂咽口水,敢情他声色俱厉,竟然还不如一个老农重要,真是太伤自尊了。

朱元璋笑道:“荀顺庆是太学生,算是朕的门生,这个学生怎么样,有没有给师父丢脸啊?”

柳淳简直气疯了……听听,这是人话吗?

朱重八!那是我的学生!不是你的!!

柳淳除了在心里怒吼之外,没有半点的主意,只能听着吧……提到了荀顺庆,老农打开了话匣子。

这个官好啊!

他们乡下最大的问题,就是水源,而且水稻在灌浆期,需要大量的灌溉,各个村子常常为了争夺水源,打得不可开交,甚至有人受伤,丧命!

荀顺庆到了地方之后,就遇到了严重的冲突,两边聚集了上千人,摆开了架势,就要大战一场。

他跟两边的人沟通,然后找出有关田亩的清册,根据田地多少,确定了分配水源的方案,又亲自在水渠盯着,一连半个月,总算消弭了冲突,两边暂时安定下来。

借着这段时间,荀顺庆就跟百姓们沟通,每年打架可不是办法,能不能大家伙一起出力,再修一条水渠,或者把现在的水渠拓宽……

老百姓起初是抗拒的,他们又要种田,又要去衙门服役,哪有时间修建水渠,而且修水渠是要花钱的,难不成又要加征税赋?

荀顺庆亲眼见过柳淳如何调节百姓的冲突,只可惜他没有师父的本事,不能点石成金……可荀顺庆也有笨办法,他把县里的士绅富商,都请到了县衙门,摆下酒席,然后派衙役把门给封上了。

想出来可以,每人捐一点钱,没钱的出粮食,木材,石料,反正来者不拒。

他还去翻了县库,凑了二百石粮食。

就靠着威逼利诱,坑蒙拐骗,总算开工修建水渠。

在修水渠的时候,荀顺庆就跟百姓们讲,朝廷打算推行士绅一体纳粮服役,而且把丁银摊入田亩。这样呢,没田的百姓就不用负担丁税。若是士绅不愿意服役,就要出钱,雇人代替服役。

换句话说,朝廷的新政,就是让大家伙少负担一些,士绅多负担一些……能多出来一些时间,修建水渠,让大家伙再也不用为了争水打架丧命了。

“陛下,这个新法真好哩!俺们都听懂了,别的俺们不清楚,可十里八乡,谁有多少田地,俺们都知道,头些年丈量鱼鳞册,好些都是错的,有人的弓步长,有人的弓步短,到最后,还是老百姓吃亏……”

可真别小看这些老农,他们在田间地头一辈子,什么花招看不明白,只是以前没人给他们做主,敢怒不敢言。

荀顺庆到了地方,经常拿出大诰,给老百姓讲解。

也正是因为如此,百姓才知道了登闻鼓,才知道有事情可以找陛下鸣冤……或许荀顺庆都想不到,他教给百姓的事情,竟然先救了他自己。

“陛下,荀大人真的是好官,俺们求陛下了!”

带头的老农,把肚子里的话都说完了,就趴在地上,不停磕头。

老朱摆手,“咱心里有数了,你们下去休息吧,别害怕,洗个澡,填饱肚子,让他们带着,看看京城的风光。”

老朱好言安抚,有太监把老农们带了下去。

等老农走了,朱元璋的老脸也变了颜色,黑得像锅底儿似的!

皇帝陛下立在丹墀之上,俯视着百官,突然一声怒喝!

“跪下!”

这下好了,连柳淳都不得不跟着,我这是惹了谁了?早知道我不来凑热闹了。柳淳还有闲心腹诽,可其他人呢,尤其是都察院和吏部,此刻已经是乌云罩顶,电闪雷鸣了。

“好啊!朕总算开了眼界!你们的这套手段,用个文词,是不是就叫弄权啊?”

一句话,赵勉和杨靖忙跪爬了两步,一起请罪!

他们俩都算是新官上任,论起责任,并不算大,可谁让他们是两个衙门的头儿,老朱不找他们算账找谁?

“朕准许御史风闻言事,是怕你们不敢开口,国之大弊,在于壅蔽,言路断绝,朕听不到真话,这天下离着大乱也就不远了。故此朕才给了你们言官仗义执言之权,朕不以言获罪。”

“可你们现在干了什么?”朱元璋怒不可遏,“一个勤勉的地方官,政绩卓著,百姓称颂,为了他,不惜跑出几百里,到京城鸣冤。你们睁开眼瞧瞧,那些人都是穷苦的百姓,他们一辈子,最远就去过县城,你们逼得他们大老远跑到京城。你们知道不,好些人离家的时候,都存了死志,你们懂吗?同样是做官,有谁能让老百姓,不惜性命?站出来,让朕瞧瞧?”

老朱顿了顿,讥诮道:“没有,一个都没有!朕杀了你们,把脑袋挂在城墙上,只会引来百姓拍手称快!扪心自问,羞愧不?”

老朱这话,真是字字诛心。

杨靖平素以干吏自诩,可现在想想,他还真差得挺远呢!

都察院出了心术不正之徒,简直给所有言官蒙羞,不严厉惩办,就对不起胸前的獬豸……

朱元璋又瞧了瞧赵勉。

“吏部!你执掌铨选,五品以下官吏,考评,任免,调度,俸禄,都归吏部负责!谁是清官,谁是能臣,要是连你们都说不清楚,朕还要吏部干什么?”

赵勉慌忙磕头,“陛下,臣回头立刻彻查,臣愿意以项上的人头担保,如果再有差错,臣愿意自请死罪!”

老朱不置可否,他再度把目光转向所有人,“朕治理天下,向来不徇私情,对于贪官污吏,从不手软。今日朕却要加上一条,那就是大凡实心用事的臣子,朕都要呵护,重用。绝不允许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事情,出现在大明朝!朕不是浊世昏君,也不会允许你们胡来!”

老朱当真是掷地有声,切金断玉,每个字都像是诛仙神剑,直诛心肺。

“这个案子没有结束,除了诬陷忠良之外,是不是还想借此对抗变法?吏部和都察院必须查清楚,严惩不贷!朕还要告诉你们,谁先阻挠变法,谁就要掉脑袋,绝不客气!”

“你们现在,就立刻下去,好好反省……柳淳留下,朕还有事情要交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