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奋斗在洪武末年 > 第472章 天牢里的勇士

奋斗在洪武末年 第472章 天牢里的勇士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2:56 来源:笔趣阁

方孝孺拒绝了柳淳的建议,就连徐增寿都没有意外,似乎就应该是这样的,如果能这么容易劝说,那就不是方孝孺了。

“方公,虽然我知道无法劝说你,但是我却很想跟你谈谈心里话,谈谈我对大明未来的看法。”

方孝孺连忙点头,“太好了,老夫正有此意,柳少师学究天人,比起老夫这个凡夫俗子强多了。”

柳淳失笑道:“方先生,我执意推行变法,均田,均赋,均税……关键只有一个,我并不是追求当下的公平。而是只有完成了这一步,甩掉了两千年的沉疴包袱,我们才能放心大胆,走向海外。”

“海外?那些蛮荒之地吗?”

柳淳轻笑:“方公,难道你也觉得海外不值一提吗?他们每年几百万两的真金白银,不远万里,来到大明,购买货物。不说别的,就这份勇气和坚毅,也足以让许多大明臣民汗颜了。”

方孝孺惭愧道:“是老夫说错了,海外确乎有些吸引力,只是我们自己这么多事情没有解决,又如何经营海外?”

柳淳点头,“没错,经营海外,能获得暴利,可也有无穷无尽的风险。所以我才希望打破大明身上的枷锁,建立起一套公平的体系。唯有如此,才能让海外的利益均匀地分散给每一个百姓,让大多数人获利。否则的话,海外的利益悉数被世家豪商占据,而开拓海外的风险又都落到了普通百姓身上,真要是那样的话,才真的是亡国有日呢!”

方孝孺眉头紧皱,沉吟许久,才缓缓道:“柳少师真是一针见血,如今的东南,世家大族走私盛行,不正是柳少师所言,海外暴利尽数归于他们,而百姓愈发贫苦,朝廷国库空虚……一切的利益,都被这些人吃的一干二净!”

这俩人算是针锋相对的两个阵营,你死我活的关系,居然在这里谈起了治国之道,而且还惺惺相惜,谈得酣畅淋漓,实在是让人目瞪口呆。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是一伙的呢!

“方公,我的设想如此,也算是和盘托出。所以我对士绅地主的态度也就明白了,必定要严厉整饬,甚至彻底消灭!”

方孝孺点头,“柳少师所想老夫万分钦佩,只不过老夫有一点不赞同。这千百年来,历代儒者,有仗义死节,有为民请命,有安贫乐道,有不畏强权……就拿我大明来说,自从立国以来,清廉官吏有多少?忠臣义士又有多少?改革变法,老夫当然是赞同,可变法之后,要谁去做?是你柳学门徒,还是读书人,士大夫?”

“老夫以为,文官之中,不乏热血报国的义士,更不乏为了大局着想的贤臣。而且说到底,变法还是要靠这些人去落实……柳少师,你就不能给读书人网开一面吗?”

两个人又沉默了……说实话,方孝孺能有如此见识,已经超出了柳淳的预计,跟他算是知音了。

可方孝孺到了最后一步,还是没有迈出来。

或许他说的有道理,可说穿了,老方还是不想放弃整个士人集团,或者说,他无法跟士绅官僚彻底决裂。

一个改良,一个革命……谁对谁错,似乎只有历史能给出答案了。

短暂的沉默之后,柳淳举起酒杯,多说无益,还是喝酒吧!

“方公,请!”

方孝孺笑着喝干了杯中的酒,又主动倒满。

“酒逢知己千杯少,老夫斗胆将少师大人视作知己。假使老夫能赢,变法之后,必然会走向海洋,去看看海外到底是如何!”

柳淳含笑,“虽然方公实现梦想的机会不大,但是我依旧恭祝方公,能走出一条前所未有的路来。”

两个人推杯换盏,一顿酒席,畅快结束。

等杯盘撤下去,再度面对面,两个人的脸色都不由自主沉了下来。该谈正经事了。

“柳少师,你责备天子不愿变法,并未以此为由,发动靖难。如今天子已经答应变法,柳大人还要继续打下去吗?”

柳淳淡然道:“方公,选择开战的人是朱允,他想停下战争,就必须拿出诚意!”

方孝孺眉头紧皱,半晌道:“陛下可以承认你们现在占据的地盘,双方各自罢兵言和,也好让百姓免于涂炭之苦!”

“哈哈哈!方公,你就不要拿百姓来说事了。事到如今,咱们这一战是迟早要打的。现在朱允处境不利,打下去很可能彻底溃败,不得已,他只能选择议和!”

“那燕王就有打下去的实力吗?”方孝孺怒道:“别忘了,北平已经被围困了一年多,燕王精锐杀不出来。西北临时拼凑的乌合之众,如何能胜得过朝廷天兵。还有,你柳少师只有万余兵马,真的能持久下去吗?”

柳淳毫不客气回击道:“假如每一个战场,我们都能赢,又何必跟你们谈判呢?不能否认的是,优势在我们,主动权在我们手里!你们可以赌,赌燕王犯错,赌你们可以起死回生。如果不想赌,那就请你们拿出诚意!”

“何为诚意?”老方闷声道。

“将两处人马退回江南。”

“不可能!”

方孝孺断然道:“柳少师,你是想划江而治吗?”

柳淳冷笑道:“你们还能保得住江北吗?”

“保不住也要保!”老方激动道:“守江必守淮,如果失了淮河,让你们陈兵江北,旦夕之间,就能进犯金陵。那样的话,跟投降有什么区别?”老方横眉立目,据理力争。

柳淳沉吟良久,突然道:“方公,你想守淮河,是不是打算放弃黄河啊?”

“你!”老方断然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老夫没想放弃任何一处……老夫的意思是朝廷大军可以暂时后撤,打了这么久,不管是士兵,还是百姓,都疲惫不堪。好歹让他们喘口气。就连燕王殿下也跟世子和王妃分开了许久,总该团圆团圆。”

柳淳思索了片刻,试探道:“光是土地吗?没有别的东西?”

“什么东西?”

“比如粮草,金银,人员!”柳淳突然道:“茹茹大人,杨靖杨大人,还有郁新郁大人,以及其他的官吏家眷,必须交还给我们。还有,我的一些门生故吏,也要准许他们北上。你们必须承诺,不迫害这些人的家眷。我们是君子之争,祸及家人就太没有风度了。”

方孝孺沉吟片刻,紧紧盯着柳淳,低声道:“你能替燕王做主吗?”

“哈哈哈!”柳淳扬天大笑,“如何不能!”

他说着,拿出了一份手谕,正是朱棣临走之时,交给柳淳的。

“有这道手谕在,我当然可以答应议和,倒是方公,你能替朱允做主吗?”

“这个……老夫马上回去请旨!”方孝孺匆匆告辞。

送走了老方,徐增寿傻愣愣瞧着柳淳,脑子都有些不够用了。

“我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难道不打了,要和谈?你是认真的?”

柳淳点了点头,“我们不能光看到朱允的难处,殿下以一隅敌一国,更加困难。方孝孺这是缓兵之计,只不过我们也未尝不想缓一口气。”

徐增寿略微思量,“柳淳,你就不怕朝廷死灰复燃,然后变本加厉,跟我们算账?”

柳淳笑道:“怕,也不怕!如果能逼着朱允退到黄河以南,我们的局面就比开战之前,要好了无数倍。在这种条件下,我们还打不赢,那就是自己的问题了。”

“换句话说,他们要进行调整,我们也要进行建设。双方要进行一场竞赛,看看谁的动作更快,谁就能抢占先机。”柳淳耸了耸肩,“我觉得咱们没有理由输给他们,不是吗?”

……

朱允听完方孝孺的话,眉头深锁,十分不愉快。

“方先生,难道就要将黄河以北,拱手让给燕逆吗?”

方孝孺无奈道:“陛下,老臣知道,这是丧师辱国,罪莫大焉。可不这样的话,一旦耿炳文和李景隆两路大军,有一路出现意外,整个战局就会崩塌。黄河以北虽然让了出去。可仔细算来,损失的无非是河南和山东的北部,加上一个山西而已,其余的土地,已经悉数落到了朱棣的手里。以这些土地作为交换,让朝廷暂时喘口气,老臣以为还是值得的。”

“即便损失了这些土地,大明最精华,最富庶的土地还在朝廷掌握之下,只要励精图治,最多两三年,朝廷就能恢复元气,到时候举兵北伐,情况会比现在好许多许多。陛下,老臣情愿意担负所有罪责,若是天下议论,大可以取老臣首级,以谢天下!”

方孝孺说完,匍匐地上。

朱允慌忙站起,拉起了方孝孺。

“先生一心替朕谋划,朕岂敢责怪先生。也罢!”朱允用力跺脚,“好,就暂时罢兵,朕不会认输的,朕一定会赢得最后的胜利!”

……

天牢深处,几间牢房,彼此紧邻着,这里潮湿,幽暗,老鼠蟑螂遍地。有一个人,靠着墙,借着微弱的光线,挤着一个又一个的虱子,发出啪啪的声音。

突然,又有脚步声响起,此人顿了一下,继续抓虱子,嘴里还说道:“又是一群追腥逐臭之徒,敲骨吸髓之辈……放心,本官绝不会背叛燕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