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奋斗在洪武末年 > 第536章 天上掉馅饼

奋斗在洪武末年 第536章 天上掉馅饼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2:56 来源:笔趣阁

朱这个倒霉孩子,总算能返回京城了,而且四哥即将登基,他的好日子也就来了。现在往回想,两年多,快三年的时间,就跟做梦似的,而且还是噩梦!

柳淳在伶仃洋遇害,朱是听说的,他还想去京城祭奠,结果朝廷根本不答应藩王离开封地。朱只能在府里给柳淳烧了纸钱、还烧了童男童女,马车、牲口、另外还做了个九进的超级大院子,外加一座宝塔,给柳淳烧了。

朱刚烧完,他就倒霉了。

朱允在干掉了柳淳之后,就打算对朱棣下手,而朱是朱棣的亲弟弟,又占据中原要冲,假如抓不住朱棣,或者朱棣逃到开封,两位藩王联手,立刻就能搅得中原大乱。

因此在抓朱棣之前,也派人去了开封,调周王入京。

朱明知道不是什么好事情,可他没有四哥的本事,只能乖乖进京。

到了京城,他就被扣下了。

朱棣举兵靖难之后,就有人要杀了朱。

当时朝廷争论不少,有人反对,有人赞同。其中解缙去见了黄子澄,他跟黄子澄讲,朱是个医者,自古以来,杀医不祥。

就这么一句话,算是救了朱的命。

朱允见杀不了朱,就想把他发配了,最初是打算发配到云南,可一想柳淳在云南留下了不少关系,害怕他们彼此勾结。

因此就来个更狠的,直接给踢到了海南琼州。

“我到了琼州,我才知道,那本《救荒本草》是给我自己编的!”朱涕泪横流,满腹的委屈,“朱允这个兔崽子,你说他多很!把我发配到了琼州,还不给我粮食,就让我们一家人饿着!你的那几个兄弟,才多大啊!天天饿得大哭,眼睛都绿了。”朱跟朱高煦讲起自己的经历,咬牙切齿。

“刚开始的时候,只能靠着王妃身上的首饰换点粮食,我身上的东西在来的路上就用光了。后来首饰没了,我只好去找野菜,那玩意能吃,可吃不饱啊!”

朱指着自己的肚皮,“你知道不,时间长不吃粮食,这肚子就会胀大,水肿,就跟蝈蝈似的!我,我连个人模样都没有了!”

朱高煦万万没有料到,五叔竟然遭了这么大的罪,他都听傻了。朱被逼无奈,就想着干点什么,换粮食吃。

“我也不要这张脸了,我把采到的一些药材拿到码头去卖,幸好啊,那些码头的青壮不错,他们买了我的药材,给我点小米鱼肉,总算能活下来了。我当时吃到一碗米饭,吃到了粮食,我哭了……”

别说朱,朱高煦听到也哭了。

五叔实在是太不容易了,他虽然贵为藩王,可说到底就是个人畜无害的医生,这帮人怎么会那么狠心,连五叔都不放过?

还说朱允至仁至孝,简直是昧着良心,胡说八道。

他们就不会良心痛吗?

朱在琼州除了卖药材,偶尔码头民夫受了伤,生了病,他也帮着诊治。这时候的海南,还是一片蛮荒,相比中原落后太多了。

朱在这里完全就是神医,许多人都来求医问病,渐渐的,他的日子竟好过起来。

琼州的官吏听说,顿时大怒,他们早就想等着朱死了,然后报个病逝,好求取朝廷赏赐呢!

要不然怎么会连粮食都不给。

见朱不但没死,还越过越滋润,他们受不了了。

通过各种手段,警告老百姓,不许去找朱看病,更不许给朱粮食蔬菜。

地方这么干,显然是不得人心的,海南的百姓也不答应,天高皇帝远的,宰了你们这些官老爷,也没什么了不起!

琼州衙门见实在是压不住了,就想了一招,他们收买了一个樵夫,让他去朱采药的地方,放下毒蛇,把朱给咬死算了。

这招不可谓不毒辣。

那个樵夫还算有良心,他主动让人通知了朱,前来报信的这个人姓海,是个很不错的人,他弄了个独轮车,连夜推着朱的夫人和几个孩子,离开了琼州住处,他们足足走了三天,在一块汉黎两族交错的地方,安顿下来。

姓海的汉子很不好意思,他只能送到这里,家里面还要照顾。不过由于这块情况复杂,官军等闲不敢过来,应该是安全的。

朱还能说什么,人家帮了他大忙,救了他的命!

朱随身也没有别的东西,只是将几本书给了姓海的汉子。

“带回去吧,给孩子看着玩。假使有一天……我,我送你的孩子进太学!”

朱不觉得什么,可是在天涯海角,别说书籍了,就算是万年历,一个村子也就有一两本而已。

想要读书,更是千难万难。

海姓汉子千恩万谢,拜别了朱。

都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朱经过了这一番折腾,还真涨本事了,他上山下海,治病,干农活,搭草屋,做木船……什么都学会了,不敢说多精通,但撑起一个家还是没问题的。

“过去父皇活着的时候,总说我们不知道民生疾苦,我这次算是彻底领教了。回头让你父王在海南好好办学,再让你师父弄个码头,他不是会点石成金吗?让他先把琼州这块发展起来,他要是弄成了,算我欠他的一个人情。”

朱高煦嘿嘿道:“五叔啊,这事还是你跟我师父讲吧,往后你们能经常凑在一起谈论事情的。”

朱不解,他皱着眉头,“我是藩王啊,要回驻地的,又不能留在京城。就算四哥愿意留我,那别人呢?他们要是有样学样,岂不是乱套了?”

朱高煦朗声大笑,“五叔啊,你瞧好吧,父王跟师父商量妥当了,这一次要把所有藩王,全都留在京城!”

“什么?”

朱大惊,“这,这可是要违背父皇祖训的,这能行吗?”

……

柳淳跟朱棣又凑在了一起,”王爷,藩王的问题,的确要解决。留在地方上,不管怎么限制,藩王还是会圈占土地,大肆聚敛财富,而且宗室繁衍,几十年后,人数膨胀,就会产生非常大的财政压力。一个藩王,要花费的钱财就那么多,往下一级一级,直到辅国将军,就更不知凡几了。”

朱棣眉头紧皱,“这事情我早就知道,可分封是父皇的祖训,我也是不好推翻,只能想尽办法,零打碎敲。自古以来,对付藩王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推恩令,若是用这个办法,如何?”

柳淳轻笑,“推恩令的主意,多半是内阁那几位出的吧?”

“是杨荣。”朱棣也没有隐瞒,“他虽然年轻,但沉稳老练,是个不错的人才。”

大名鼎鼎的三杨,当然不差了。

“王爷,其实我一直有个想法,先帝当初分封藩王,是为了让朱家子孙,一起捍卫江山社稷。用心良苦,只不过落实起来,有些难度罢了。王爷,你看这样行不,把宗室诸王集中在京城。将宗人府改为宗人院,让诸位藩王可以议论国政,发表意见,监督朝政得失,总之给他们点事情做。”

朱棣眉头拧成一个疙瘩儿。

说实话,朱棣都有点闹不清楚,柳淳这小子到底站在哪一边了。

“你这个主意,就不怕宗室做大吗?”

“王爷,宗室做大当然不好,可其他力量做大,也不是国家之福。臣一直在思考,先帝作为开国君主,手下名将云集,武官勋贵,实力庞大。可为何到了晚年,文官会膨胀起来,尤其是靠着拥立储君,竟然能左右朝局,为所欲为?”

柳淳缓缓道:“引入宗室的力量,固然会有风险,可若是能用好了,在文武之间,就多了一层力量。而且王爷可以通过手段,限制宗室的权力,甚至削减宗室的数量,规定什么人才能拥有宗室资格,总而言之,臣只是提个建议,该怎么使用,还要看王爷的意思。”

朱棣眉头紧皱,说句实话,他也是当爹的,非常非常理解朱元璋的用意。

可问题是按照老朱这么弄,必然会造成藩王尾大不掉。但话又说回来,如果把藩王都给废了,那就可以了吗?

不成啊,就拿朱棣来说,他有三个成年的儿子,按照正常情况,三个儿子有一个是太子,两个藩王。

虽说藩王没法和太子相比,但好歹也是个安慰。

如果什么都没有,等于告诉三个儿子,你们拼命吧,胜者全拿,失败的就是老百姓。

真这么干了,宗室还不疯了啊?

以后夺嫡之争,只会鲜血淋漓,没有半点亲情可讲。

但若是像柳淳所言,保留一个宗人院,让这些藩王还有发挥的舞台,或许情况就会好很多。

“你这么想也有道理,但是谁统领宗人院非常重要!必须是贤王,要没有野心才行、不然他带着一群宗室亲王,跟天子唱反调,也不是朝廷之福啊!”

朱棣说到这里,突然醒悟过来!

“好你个柳淳!你又给本王挖坑!”朱棣气得翻白眼,怒斥道:“你给我说实话,老五给了你多少好处?值得你这么替他谋划?”

柳淳两手一摊,苦笑道:“王爷,我是什么都没拿……我就是觉得有点亏欠!”

朱棣吸了口气,终于点了点头,“是啊,老五受了这么多苦,我这个当哥哥的对不住他啊!”

“就这么办了,让他接掌宗人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