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奋斗在洪武末年 > 第556章 你读了多少遍

奋斗在洪武末年 第556章 你读了多少遍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2:56 来源:笔趣阁

柳淳的这本书字数不算多,从头到尾,还不到五万字,在起点,也就是刚刚开头签约而已。朝堂上都是十年寒窗的大才,看起来速度极快,更何况柳淳也没用任何复杂的词汇,完全是平铺直叙。

可就是这么一本书,愣是镇住了所有人。

包括老和尚道衍,都忍不住心悦诚服,连连称赞。

“陛下,柳大人关于国家富强的论述,鞭辟入里,入木三分,真是让人耳目一新,茅塞顿开,老臣思索了几十年的难题,居然让柳大人一书道破,从此再无疑惑啊!”

道衍说着,还真就当场向柳淳鞠躬,“柳大人,在北平的时候,老夫就说过,要向你讨教学问,现在看来,是要拜师求学了!”

柳淳含笑,“姚老客气了,你要是觉得我的书还成,就替我写个序言如何?”

道衍正要答应,却听朱棣咳嗽道:“这个序言还是让朕来写……或许朕的笔力不够,杨士奇,解缙……你们内阁可愿意帮朕草拟啊?”

杨士奇手里也捧着书,正在看呢,听朱棣点名,慌忙道:“启奏陛下,如此精深巨著,臣等需要仔细研读,才能理解。对了,杨溥提议,让柳大人开经筵,讲解学问,臣以为十分合适。”

朱棣大喜,“正好,五天之后,就在国子监,让柳淳登坛开讲,朕也要好好听听。”

……

朱棣一锤定音,柳淳赢得了开门红。

他一共印了五百本,分给群臣大约三百本,还剩下二百,等散朝的时候,柳淳想拿回去,却发现已经没了。

“谁?谁拿走了?”柳淳瞪了一眼小太监,怒道:“你们连看东西都不会了吗?”

小太监满脸苦涩,“柳大人,奴婢们知道看着,可,可拿的人奴婢们不敢管啊!”旁边另一个小太监伸出了三根手指头。

“柳大人,您老可怜可怜奴婢们吧,真的拦不住。”

柳淳瞬间明白了,这个该死的兔崽子,什么便宜都占,回头一定让他好瞧!

柳淳气哼哼离开,而此刻朱高燧正带着二百本书,满京城逛荡。

“惊世巨著,横空出世,少傅柳淳,呕心沥血之作,仅此一家,别无分号,一千两一本,错过不再!”

朱高燧专门往有钱人的地方钻,二百本,先赚二十万两再说,至于别的,他可没心思在乎。

手下随从还担心呢,一千两一本,能卖得出去吗?

朱高燧敲着随从的脑门,笑骂道:“真是傻啊,这可是我师父写的,满朝大臣都说好的东西,别说一千两,就算一万两,也值啊!

还真别说,跟朱高燧一个看法的,大有人在,比如杨士奇,他下朝之后,午饭、晚饭全都没吃,抱着一本书,如痴如醉,一直读到了三更天,才缓缓放下,其中有很多精辟的论断,他已经能背下来了。

杨士奇之所以能这么快接受,是因为他早年在鸡鸣山学堂教书,又随着柳淳修订过皇明祖训,当时他就觉得,似乎有很多东西,柳淳没有讲出来,所谓科学,显得一鳞半爪,不成体系。

可当这本书出来,杨士奇开始明白过来,原来之前的那些,都是准备而已,这才是关键!

柳淳这本书,其实是仿照了《国富论》的叙述方式,但是国富论有很大的问题,比如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国家的“富”如何来定义,是不是有钱了,收入高了,生活好了,就叫做富……

对老百姓是可以这么说的,但是如果上升到学术层面,是讲不通的。

原本《国富论》对什么是国家的“富”并没有说清楚,柳淳开宗明义,直接将国家的强盛,国富就是国强,国家不强不可能富裕,尤其是一个大国,富强是分不开的。

道理很简单,因为国家之间,并不存在法律,也没有任何规矩可言,遵守的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只有强者才能拥有“富”,否者,就会面临强者的抢夺,或者叫“剪羊毛”。

强汉盛唐的“富”在于横扫**,威震八方。

国家蒸蒸日上,面对挑衅,虽远必诛。故此汉唐百姓,过得安稳富足,更重要的是,有尊严!

相比之下,两宋的“富”仅仅体现在财富的创造上,但这个财富没有转化为战力,没有让国家强大,所以这个“富”就是虚妄的,守不住的,所以才有了岁币之耻,才有了靖康之难……

老百姓时刻处在敌国的威胁之下,惶惶不安,这样的富裕是毫无价值的。

柳淳从国富破题,一个国家要想强盛,就必须有强大的国力……这个国力又来源于什么呢?

柳淳认为有两个方面,其一是每一个国民力量的总和,其二呢,是使用这些力量的能力,也就是一个国家的领导力。

在这一点上,游牧民族因为生长在马背上,天生武力过人,很容易集结起强大的骑兵,因此千年来都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

而汉家以农耕为主,想要赢得战争的胜利,就必须动用全部的力量……这也就是当年汉武帝追求大一统的原因所在。

汉唐之强,在于兵制能够深入到每一个百姓头上,大多数人都需要服役,纳赋,充足的物力和人力,保证了战无不胜。

魏晋世家强而皇帝弱,人力物力,集中在少数世家手里,故此难以动员,面临胡人入寇,只能一败再败。

两宋不抑兼并,失去田亩的百姓,尽数归于士绅地主,因此只能耗费巨资,养无用之兵。这些士兵缺乏守土保家的动力,素质低下,战力不强。

讲到这里,柳淳已经替均田均役,找到了理论的基础,并且以实际的例子,驳斥了士绅地主抗拒均田的理由。

按理说就可以作为变法的纲领了。

可柳淳怎么会满足这点成绩呢!

他强调均田,均役,将权力落实到每一个百姓身上,这是国家领导力的体现。

那百姓呢?

如果能提高每一个百姓的能力,最后加起来,也会让国力呈现出巨大的提升。

提高百姓能力的方法是什么?

柳淳给出了两条,其一,是教育,其二,就是分工!

当谈到这里的时候,柳淳又瞬间把话题展开了。

由于长时间处于农耕社会,对于分工这个问题,感触并不明显,仿佛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可事实上,男耕女织的模式大行其道,是在春秋之后,也就是原本的井田制瓦解,曾经需要上百人才能耕作的地块,一家一户就能承担起来。

因此男耕女织,是一次非常巨大的进步。

在男耕女织的基础上,产生了士农工商,又产生了三教九流,一直到了老百姓常说的三百六十行,这都是分工的结果。

每一次分工,都会带来效率和财富的大幅度提升。

但是,随着分工的精细化,每个人只能掌握少数的技能,光靠着自己的力量,是不足以维持正常生计的。

所以,分工的基础是教育,是技术进步!是效率的大幅度提升!

让一个人能够产出远远超过自己需要的商品,然后通过商业交换,满足自己的生活,并且使生活变得更富足。

书到了最后,柳淳认为一个国家要想富强,就必须提高组织领导能力,又必须对国民进行培训,提升基本的技能。对于许多行业而言,想要生产更多的商品,获取更多的收入,就必须加强分工,越是精细化越好!

……

书到了这里,戛然而止。

但是带来的思考,却是天翻地覆的……柳淳谈历代得失,竟然没有归结到天命上,反而强调领导力,简直是大逆不道!

尤其可恨,他公然教人发财赚钱,还说什么分工……这跟儒家讲的仁政王道,于民休息又大相径庭。

总而言之,柳淳惹恼了一大批保守的文人,这帮人怒不可遏。可问题是他们的愤怒毫无价值,当朝诸臣,即便不是柳淳的门人,也多数是务实派。

柳淳所讲,虽然颠覆,但将历代的情况拿来对照,却是越想越有道理。

杨溥放下了书,揉了揉酸胀的眼睛,思忖许久,终于决定起身直奔柳府而去,等他赶来的时候,被眼前的场景吓到了。

怎么这么多人啊?

其中有部堂高官,也有许多刚入朝不久的官吏,大家没法全部进去,就只能在府门外畅谈,仔细一听,询问最多的问题竟然是你看了多少遍!

有人回答三遍,有人回答五遍,还有人干脆当众背诵其中的段落,酣畅淋漓,大呼痛快。

更有人欣然道:“柳公不出手则已,一出手,真是天下震惊!”

“谁说不是,仆突然发觉,以前所读的书,都是一团浆糊,哪有柳公讲得这么清楚明白!”

“是啊,陛下要柳公登坛讲学,我是忍不住了,抢先来求救,只是没想到,人居然这么多!”

“的确是太多了,可见大家伙都是志同道合啊!哈哈哈!”

在这一大堆要登门求教的人员之中,自然也包括杨士奇,他突然看到了人群外的杨溥,忍不住走过来。

“杨大人……你也来了?”

杨溥脸色微红,只能尴尬点头,“杨学士,不知道……你读了几遍?”

杨士奇含笑,伸出两个巴掌,“十遍,整整十遍!”杨士奇自觉不会有人比自己更多了,他随口问道:“杨大人,你呢?”

杨溥惭愧道:“下官也不知道多少遍了,只是能倒背罢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