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奋斗在洪武末年 > 第778章 尔等辱骂先帝

奋斗在洪武末年 第778章 尔等辱骂先帝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2:56 来源:笔趣阁

朱高煦准备了三十里的铁轨,大约半个时辰,火车到头了,朱棣晃晃悠悠从上面下来,皇帝陛下满脸都是笑,那叫一个花团锦簇,团花朵朵,开心到了飞起……

他拉着儿子朱高煦,不停用力拍打,满肚子的赞许都堵在喉咙里,说不出来,只剩下伸大拇指。

铁路的好处,太显而易见了。

哪怕最原始的火车,也要比马车的效率提高万倍,十万倍。

就拿三节货车,上面一节车厢,就装了300石粮食,用了半个时辰,走了三十里……假如按照原来的方式,平均需要30驾马车,走一天的时间,才能实现。

三十驾马车,就需要60匹马,还需要马夫,民夫,这些人走一天,要吃喝拉撒……通常在国内运粮,损耗至少在三成以上,若是向塞外运粮,那就是几倍不止了。

在长城沿线,囤积一万石粮食,等到深入草原,或许只剩下一千石。

任何人都盼着疆域辽阔,国家强大。

可事情不是这么简单的,大国也意味着大负担。

这也就是中原王朝对待四夷相对宽容的原因所在,毕竟打赏一点丝绸金银,就能换来一段时间的安稳,在经济学上,是很划算的。如果真的动了刀兵,那可就不好说了。

就像秦始皇统一了天下,秦国为什么二世灭亡?

道理也很简单,始皇帝把治理关中平原的措施,推展到了全国,规模一下子扩大了五倍,却没有及时改弦更张,还继续按照老办法走下去,后果就不言而喻了。

历代王朝都在不断探索,在农耕条件下,最多把疆域推到长城一线,如果超出了,负担就会成倍增加,最终也要放弃。

在这个疆域之内,形成了外儒内法的格局,形成了重文抑武,形成了宗法社会,形成了君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

其实仔细想想,古人真的不是笨蛋,他们只是在现有的生产力格局之上,建立起一套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管理方式而已。

后世进入了工业时代,再回头看古代历史,就会有很多想法,只是很多人都忽略了,双方不在同一个文明维度上,有点类似三体人看地球人,他们也觉得地球人的一些做法想法愚不可及,甚至根本不在乎地球人想什么,我消灭你,雨女无瓜!

所以柳淳真正希望改变的是技术水平,生产力的程度,这才是变法的真正基础!

“恭喜殿下,你成功了。”

当朱高煦面对柳淳的时候,得到了师父发自内心的道喜,朱高煦一瞬间,眼圈通红,压抑在胸口的一口气,直冲云霄。

“成了!”

“我们成了!”

他像是疯了似的,冲到了那帮文官面前,毫不客气点指着他们的鼻子,“服气了吗?还有什么好说的?”

杨士奇被问得老脸通红,他只能道:“殿下奇思妙想,机巧无双,臣五体投地!”

“这不是奇思妙想,这是科学!这是无数工匠的力量!”朱高煦纠正道:“从蒸汽机,到机车,再到铁轨……是成千上万工匠努力的结果。我现在就想问你们一句,是孔老夫子的教诲,还是孟老夫子的箴言,能够挡得住火车滚滚而来?”

杨士奇更加尴尬,“汉王殿下,你的发明果然厉害,只是孔孟之道,也并非一无是处,二者不能相提并论啊!”

“哈哈哈!”朱高煦朗声大笑,“你这么说,我就不逼你了。从你的话里,我已经能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孔孟之道不是万能的!你们那些微言大义,至少挡不住钢铁!”

朱高煦拍着黑漆漆的火车,豪情万丈,朗声问道:“你们!所有人都在内,有谁敢瞧不起工匠,说啊!站出来!还有谁觉得比我们这些人高贵?还有谁不屑于和我们住在一起?全都出来!”

朱高煦发狂大叫,扯着嗓子,扬天狂笑。

他一遍遍质问。

内阁无言以对,六部垂头,九卿沮丧。

那些科道言官,更是惊魂未定,他们还在盯着火车,有些人甚至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太震撼了!

他们向西望去,远远的,只能看到一片黑压压的,那就是北平吧?我们出来了这么远,简直比骑马还快。

可一匹马能带多少东西?

再看看火车,拉了一两百人,还拉了那么多的货物,差距何其天地?

这玩意简直就是洪荒巨兽,力量惊人。

像内阁六部的官员,已经开始憧憬,假如大明各地都修建了铁路,那么货物运输,会变得多么方便顺畅?

哪怕对外用兵,也不会劳民伤财了。

主要几列火车,就能把成千上万的士兵,运送到边疆。

对了!

火车还有一个优点,就是不知疲倦,可以昼夜前进!

不管是人力还是畜力,都是有极限的。

就像运送粮食,一天走超过三十里,牲畜就容易累死……比如说恢弘的漠北之战,大汉王朝损失了八成以上的牲畜,全都死在了草原。

打仗的损失太大了,即便获胜,也让很多人心惊胆寒,不愿意重蹈覆辙。

可是当火车出现之后,一切都改写了。

完全不一样了。

过去的法则全都被打破了,旧的世界被砸碎了,旧的观念,旧的知识,旧的看法……统统被扫入垃圾堆。

朱高煦豪情万丈,过去那么多人都不理解他为什么醉心科学,宁愿放弃皇位争夺,现在他们该明白了,什么叫做目光如炬,高瞻远瞩!

朱高煦转了一大圈,终于走到了刘观的面前。

此刻这位刘大人双腿还软着,一副从水里捞出来的一般。

“鬼!这是鬼啊!”

朱高煦提着衣领,把他揪起来。

“什么鬼?你心里才有鬼!”

刘观脸色惨白,看了看朱高煦,又看了看火车,吓得连忙低下了头,仿佛那是什么怪兽一般,会一口把他吞掉。

“我问你,还有什么说的?”

“没,没有了。”刘观被吓得不敢说话。

朱高煦冷哼道:“那好,你现在就去给所有工匠道歉,当着他们的面,把你在金殿上的胡言乱语收回!”

“啊!”

刘观浑身一哆嗦,迟疑地看着朱高煦,十分痛苦纠结,半晌才道:“殿下何必不依不饶?”

朱高煦冷哼道:“现在求我饶了你?你大放厥词的时候怎么没有想到呢?告诉你,本王从来不知道宽恕俩字怎么写!”

朱高煦是真够狠的,提着刘观,就到了朱棣面前。

“父皇,儿臣打算让他给所有工匠道歉,并且承认自己胡说八道,收回之前的话,父皇以为如何?”

朱棣沉着脸,你让我说什么?

刘观当然讨厌,就算杀了他,也没什么,可逼着他道歉,士可杀不可辱,这么多官员在这里,明明是一件大喜事,非要弄得不愉快,真是让人上火。

朱棣不说话,柳淳不能不说话,“汉王殿下,道歉的事情放在一边,咱们还是先请工匠们过来,让陛下见见大家伙,给他们庆功啊!”

朱棣终于点头了,“不错,告诉大家伙,朕给他们放假,在奉天殿设宴,款待功臣,朕还有重赏。”

朝臣们看在眼里,岂止是羡慕嫉妒恨,简直要哭了!

瞧瞧我们吧,都什么待遇啊,提升点俸禄,都千难万难,住房也要借工匠的光。

现在更好了,人家上金殿,吃御宴,拿赏赐,瞧着吧,绝对不会少的,抠门的陛下终于大方了,很可惜,不是给他们的。

官吏们一肚子怨气,却也没办法。

此刻朱高煦已经跑过去了,他在实验之前,就让工匠们提前坐着一列车,在终点等着。现在他去招呼,大家伙都过来了。

众多的工匠,还有研究人员,足有百十位,大家伙笑容灿烂,前来面君。

朱棣主动迎了上来,离着老远就大声道:“你们都是功臣,大明朝的功臣,朕代替天下百姓,谢谢你们了!”

工匠们一听,纷纷跪倒,叩谢天恩。

场面上其乐融融。

可就在这时候,一个年轻的工匠,太过激动了,竟然在起身的时候,不小心将头顶的帽子掉下来了,虽然他急忙捡起戴好,可是许多人都看清楚了,他头上光秃秃的,什么都没有。

这下子不少人都注意到,这些工匠,不少人好像都剃了头发。

刚刚还瘫软无力的刘观看到了这一幕,仿佛抓到了救命稻草。

他跌跌撞撞跑过来,用手点指着工匠们。

“他是秃头,他们都是秃头!”

他竟然还冲上来,扯下了两个人的帽子,露出光秃秃的头顶。

刘观真想大笑三声,他太高兴了,终于不用向这帮东西道歉了。

“陛下,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些人又不是僧人,为什么要剃头?他们是不孝,还是包藏祸心?”

刘观更进一步,对朱棣道:“陛下,当年太祖就以‘光天之下,为民作则’八个字,杀了一个居心叵测的歹人。他们把头发剃光,又想干什么?莫非也要辱骂先帝?”

刘观的几句话,瞬间将原本有功之臣,变成了谋逆罪犯,大家伙也都傻了,匠人为何要剃发?陛下又该如何决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