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奋斗在洪武末年 > 第814章 这有个超大工程

奋斗在洪武末年 第814章 这有个超大工程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2:56 来源:笔趣阁

柳淳在应天除了杀人之外,他还整理之前的著书,进一步撰写有关治国的看法……到了现在,没人敢轻视柳淳的一言一行,因为他不光是权臣,宠臣,更是十足的煞星,跟他做对,可是会掉脑袋的!

这可不是开玩笑,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实,几千具无头尸体就摆在那里,警告着每一个轻视柳淳的人。

所以当柳淳的书籍一经问世,就掀起了热潮,至少对于官员来说,每个人都需要买一本。不但要买,还要吃透了。

不懂太傅想什么,可是会死得很惨的!

当人们翻开柳淳的新书,大家伙顿时耳目一新,甚至是醍醐灌顶……太傅之名,果然是名不虚传啊!

开篇柳淳就针对江南盛行的无为而治的主张,进行了强烈的批判。

过去的报社经常鼓吹,觉得朝廷不该干涉生意上的事情,也不该过多影响商业运作……要把商业交给商人来负责。

他们的理由也很强大,任何人都不会拿自己的钱开玩笑,商人要赚钱,要信誉,就要做出最符合长远利益的思考和决断……这个决定显然会比朝廷的设计更加合理科学!

很显然,有人已经学会了利用柳淳的方法。

不过这样明显有逻辑差错的东西,是经不起推敲的。

柳淳开宗明义,就指出商人之间的竞争,并非都是合理合法的,相反,有太多的竞争手段,是拿不上台面的,是不该做的。

竞争是这样,而财富也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不能简单认为多赚了钱,就是让财富增加了。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假如一群人进了赌场,最后有人大赢出来,口袋里装满了银子,代表财富增加了吗?

显然没有,赌博只是财富转移……如果硬要去说,反而是财富减少了——一大群壮劳力,不去搬砖干活,反而搬麻将,还不是社会财富的损失。

由此观之,经济活动也存在着财富转移和创造财富的差别。

拿发生在淮安的事情来说……一群商人提前知道了消息,大肆囤积土地,抬高价格,换取更多的征地补偿,赚了数百万。

对他们来说,的确是赚钱了。

可对大明来说呢?

不但没有增加财富,还造成了财富流失,影响了正常的建设。

当一个集团,去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时候,必然会损害到其他的利益集团。

而朝廷的使命就是在各个利益集团之间,进行利益协调,寻求公平和秩序,引导整个社会,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并且将财富合理分配。

柳淳还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也很现实的东西……商人之间的竞争,并不是公平竞争,就像那些早期的盐商。

他们一旦获得了特许,拥有了经营食盐的“窝本”,他们根本不会拿出来分享,而是会当成传家宝,留给子孙后代,永远视作聚宝盆。

至于其他人,连入场的资格都没有,又何来竞争可言呢?

朝廷还有一项使命,就是建立起公平竞争的基础……这就是说,有一些行业,必须掌握在朝廷的手里,如果没有这个前提,掌控了一些优势资源的商人,就可以压榨其他对手,迫使对方就范。

所以说,在没有朝廷干预的情况下,市场上呈现出来的,根本不是竞争,而是弱肉强食……

“王行,这是太傅近期的著作,江南的不少官吏都在研读,而且已经上呈陛下,看意思,陛下也会下旨刊行天下,你觉得太傅之论如何啊?”

面对金幼孜的质问,王行老脸涨红,他已经看了整整一夜,看得两只眼睛充血。

柳淳的书不复杂,道理也很直白浅显,可就是这种直白的东西,往往能直指核心。

相比起文人们天真的呓语,这才更接近真相。

想想自己之前说靠着一席话语,就让柳淳幡然悔悟……这简直就是绝佳的讽刺,人家已经站在了自己难以触及的高度,在思考如何治理国家,和柳太傅比起来,或许自己才是那个该幡然悔悟的人。

“我,我或许是错了……可,可柳太傅能和他书中所写一样吗?又如何证明,他不是空谈?”

王行大声争辩着,老脸涨得通红。

金幼孜冷笑道:“王行,你不光浅薄,而且还固执……本来我是没工夫搭理你的,不过为了让你死心,就让你见识一下,朝廷是如何处理这些事务的,也好让你开开眼界!”

王行早年跟随蓝玉,作为军中的文人,统筹军械粮草,士兵粮饷,他还是很有一套的。

至于衙门有多大的本事,他是一清二楚。

王行坚信,让衙门处理这些事情,只会带来可怕的贪墨,比起柳淳所说的情况,还要糟糕一万倍。有这些人添乱,整个经济只会更差,商贾百姓,都会遭殃,

不信咱们就瞧着吧!

果然,王行来到了应天府衙,得以亲自观摩朝廷的运作。

当他进入衙门的第一时间,最大的感觉就是人多!

密密麻麻,到处都是人……而且这些人并不是衙役,而是以八品九品的小官小吏居多。他们到处忙碌,进进出出。

下面的情况要上呈,上面的命令要下达。

忙得好像陀螺,看了如果仔细看,就会发现,在繁忙之中,透着强大的秩序。

这些官员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弄清楚当地的情况真正了解治下是怎么回事。

有多少户口,有多少百姓,这是最基本的……可就是这一点,过去很多衙门都闹不清楚,怎么能指望他们治理好地方呢?

可是现在不同了,丁口这是最基本的常识,要是弄不清楚,就可以直接滚蛋了……除了丁口之外,还要弄清楚当地有多少道路,道路的情况如何,有多少水井,老百姓的饮水情况如何……要知道贫富差别,要知道有多少危房,又要知道每天会产生多少垃圾,这些废弃物又是怎么处理的……

当各种各样的数据汇集起来,有关应天的情况,就有了详细的概念。

有了这些之外后,再发展什么,也就有了眉目。

朱高燧跟商人提到的那些,也就能变成现实了。

比如说某地交通情况很差,有商人提出愿意修桥,地方衙门同意,并且愿意背书,就可以拿到朝廷的优惠贷款。

如果中间出了问题,从地方衙门到商人,都会被追究罪责。

而且随着这些工程的建设,肯定需要海量的原材料,这时候商人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向朝廷取得扶助贷款。

接受了朝廷贷款之后,会有专门人员,根据工程落实的情况,分批次把贷款交给商人。

也就是说,有人想骗贷款,难度还是很大的。

除了要面临追究之外,还有就是无法拿到全款……这样也就降低了损失规模。

还是那句话,任何方式,都免不了弊端。

柳淳制定的这些规定还是有漏洞,依旧很粗糙……但是却不妨碍发挥良好的作用,因为柳淳是在真正面对这些问题,并且想方设法解决,而不是像某些人想的那样,直接当个甩手掌柜的,还美其名曰无为而治!

当这一套做法落实下去,整个应天的面貌就开始快速改变……原本城市密布的垃圾被清理出去,运到了专门的地方掩埋。

年久失修的道路和桥梁,重新修建起来。

泥土地换上了砂石,石板的桥面改成了水泥……尤其让老百姓惊叹的是朝廷一口气在应天增加了一百处取水点。而且九成都放在了贫困百姓集中的区域。

从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做起,这是柳淳在晋位太傅之后,就提出的主张,这次到了应天,更加大力落实,

王行不但找不出太多的弊端,还悲哀地发现老百姓真是“善忘”啊!

才几个月的功夫,仿佛就忘了柳淳曾经干过什么。

他杀了那么多富商,还有硕德鸿儒,好些书院都被他查封关闭……江南的斯文元气,都被他毁了。

王行觉得至少也要一二十年,才能渐渐淡忘……甚至柳淳有可能成为白脸奸贼,放在戏台上,被老百姓永远铭记。

至不济,也要十年八年,才能冲淡血腥。

可谁知道,连八个月都没用上,到处都是赞颂太傅的声音……王行突然意识到一种可能,会不会被杀的人,是真的该杀?

就算不该杀,至少也是没用的货。

不然怎么杀了那么多,一点都没有变坏呢?反而欣欣向荣了?

那自己会不会也是没用之人……王行要是死了,也是这样,很快就被人忘记了?

一想到这里,王行彻底惶恐了,他变得坐立不安起来,一把年纪了,他要做点事情,至少要做点好事,不然这辈子就真的白活了!

他鬼使神差,跑去翻看应天推出的各种建设项目。

其中排名第一的,是谁都不敢碰的项目。

这个项目也不复杂,就是从应天,向苏州方向,修一条轨道……暂时通行有轨马车,在时机允许的情况下,升级成火车,另外呢,还要向松江府方向延伸,把江南最精华的部分连接在一起。

王行默默盘算着,足足好几百里,跨越五个府,串联好几百万人口,难怪没人敢承担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