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奋斗在洪武末年 > 第859章 把勋贵也赶出国门

奋斗在洪武末年 第859章 把勋贵也赶出国门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42:56 来源:笔趣阁

“臣谢天子圣恩浩荡!”

常茂双手颤抖,接过了唯一一枚玉质奖章。

洁白无瑕的羊脂玉,润如凝脂。

两条金龙,盘踞上面,张牙舞爪,仿佛随时要飞出来一般。一枚红宝石的珠子,在龙口处镶嵌着,凝重的好像一滴血!

常茂捧着精致到了极点的奖章,突然泣不成声。

泪水一滴一串,流了下来。

身为开平王常遇春之子,他承受的东西,不是外人能够想象的。

当年常遇春英年早逝,常茂还很小,撑不起家门,多亏了蓝玉帮衬着,后来常茂继承郑国公爵位,也着实立了不少功劳。

很可惜,在北伐残元的时候,酿成了大错,连岳父冯胜都怒了。

起落之间,常茂终于看懂了,要不是靠着他爹的威名,自己什么都不是。

而在靖难之役的前后,常茂更是想透了,要维护常家的威名,他就必须靠着自己……以舅舅的威名,也很难自保,一个男子汉大丈夫,要是不争气,就没人能救你!

因此常茂才冒险前往哈烈,十年辛苦,出生入死,鬓角斑白。

终于换来了这一枚玉质奖章。

虽然这枚奖章不代表官爵,不代表俸禄,但是当朱棣把奖章挂在他胸前的时候,常茂下意识挺直了腰杆,是从心里往外,发自肺腑的那种。

他无比确信,自己能够坦然面对父亲了。

虽然他没有常十万的自信,也没法靠着十万兵马横行天下。但是他依旧是个堂堂正正的汉子,如此,也就足够了。

常茂也不年轻了,虽然他早些年荒唐过,纨绔过,但是此时此刻,常茂以自己为荣!

同样倍受鼓舞的还有那十几个人。

他们有的是出使哈烈的使臣,有的是随从,有的是被俘虏的将士……十多年的坚持,终于换来了朝廷的肯定,他们问心无愧。

“太师,这十二位功臣不失臣节,除了赐予奖章之外,还有什么赏赐?”

柳淳笑道:“陛下,臣已经责令礼部,将他们的事情整理下来,然后撰写文章,编入小学教材,让人们能够了解,铭记!”

此话一出,郭冀等人都倒吸口气!

我的天啊!

这个恩典也太大了!

这世上不乏追求名标青史的人。但青史算什么呢?不就是几行文字罢了,能阅读史料的,都是顶尖儿的文人官吏,至少是天下人的百分之五。

柳淳说的是什么?

编入教材啊,整个大明通用的教材,铁定成为一代人的记忆。

值了,真的是死而无憾了。

他们在回来的路上,憧憬了许多可能的结果。但是最多也就想到名列方志之中,成为地方父老的骄傲。

根本没有想到,竟然会成为全国的表率,实在是太出乎预料,高兴到颤抖。

“陛下,臣一直在思考一件事情。”

柳淳声音深沉而凝重。

“臣在大兴教化的时候说过,希望建立起‘大明人’这个观念。全天下的百姓,第一重的身份,就是大明人,之后才是某个地方,某个行业,某个家族……同为大明的子民,我们需要的是共同的记忆!需要彼此连结在一起。”

“这个连结可以是诗词歌赋,也可以是衣食住行。”

“拜共同的祖先,读同样的历史,祭祀同一个神灵,秉持相同的道德……共筑长城,泛舟大运河,读汉唐文章,颂李白杜甫……”

“正是这个共同的记忆,构筑了中原王朝,构筑了几千年的道统传承……虽然蛮夷时常入寇,虽然国势起落,兴衰交替。”

“但是……我们依旧站在这块土地上,生生不息!兴旺发达……”

柳淳说到这里,眼睛都在冒光,而金殿之中的文臣,尤其是杨士奇等顶级人物,已经听懂了柳淳的意思。

想要把一群人聚集在一起,就必须要强大的共同记忆,可以说是文化纽带。

过去所有的王朝都没有力量做这件事。构筑共同记忆的工程留给了儒家文人……像什么三纲五常,孔孟圣贤,二十四孝……这些通行全国的东西,全都来自儒家。孔孟学说,教化了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

这些共同记忆,最后演变成了士人集团,又发展出了与君王共天下的豪迈。

柳淳推行变法,就是要打破儒家对这部分的垄断。

大破大立,既然废了儒家的东西,就必须重新构筑一个更强大的纽带。

授予奖章,把他们的做为写进教材,传播到全天下……这不正是在构筑共同记忆吗?

告诉百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荣耀!

相比之下,王聪这种自私自利,贪图享受,舍不得荣华富贵,阻挠变法……绝对是超级丑角,而且还是被几千万人生生世世唾弃的那种!

想到这些,饶是王聪见惯了生死,此刻也是万念俱灰,一股鲜血,不停向上涌,干脆一死了之算了,还活着干什么?

其余的勋贵,此刻同样不寒而栗。

火真、王忠、李远……他们偷眼看柳淳,全都切齿咬牙!

姓柳的,你也太狠了吧!

杀人不过头点地,你想要把我们都活活逼死吗?

柳淳淡然一笑,他不想杀人,不过他一定会让这些家伙终身难忘的。

“陛下,所谓赏功罚过,臣以为除了郑国公之外,战死沙场的荣王张玉,同样是武人的表率……当年陛下将草原分封给了诸位有功之臣。如今哈烈战败,草原平定,应该拿出更加稳妥,也更长远的方略了。”

就要图穷匕见了!

朱棣突然笑了,“太师,咱们边吃边聊。”朱棣兴匆匆招呼手下,给所有文武重臣,以及得到奖章的众人准备酒宴。

这下子就看出奖章的重要了,常茂本身是国公放在一边,其余拿到金质奖章的,直接比照二品尚书,银质奖章享受五品待遇,铜质奖章则是七品。

哪怕不是官员,只要拿到了奖章,依旧能跟官吏平起平坐,这就是对待功臣的尊重。

诸位武臣脸沉似水,难看到了极点。

因为大家伙都意识到了一个问题。

这次军制改革之后,勋贵武臣没法直接担任军职,世袭罔替这一项更是被拿掉了……任何人想要领兵,就要报考军校,通过考核,成为武官。或者从小兵做起,靠着立功升官,步入武将行列。

总而言之,不会有白捡的武职了。

既然如此,他们的爵位有什么用?

最多就是个身份的标志,在御前大宴上,他们还能排在前面……当然了,还有一样好处,就是每月领俸禄。

除此之外,他们跟这些活动奖章的人,几乎没有任何区别。

辛苦了大半辈子,出生入死,到了今日,鬓角尽是白发,就落这么个下场!

陛下,你也太狠了吧?

酒宴根本吃不下去了,所有武将都黑着一张脸,他们想要爆发,却又没有胆子,可是不爆发,确实又承受不住。

就在这个关头,朱棣突然幽幽道:“太师,你刚刚的话还没说完,现在可以继续了。”

柳淳颔首,“陛下,这一次的变革军制,是最重要的一次,也是要一劳永逸的一次。公侯贵胄,不再掌军,若要为将,必须经过军校考核,这是铁律。至于公侯爵位继承,也要采取代降原则。”

简单说,老爹是公爵,没了军职,可以领公爵俸禄,享受公爵待遇,到了儿子这里,就只剩下侯爵俸禄和侯爵待遇了。

要不了三五代人,就会变得普普通通,根本不存在什么世代将门,与国同休!

柳淳!

你果然够狠!

好些勋贵恨不得跳起来,将柳淳给吃了。

可就在这时候,柳淳又道:“陛下,这只是选择留在国内的公侯勋贵,如果愿意把封地放在海外,尤其是极西之地,不但爵位延续,可以拥有兵权,还能掌握土地。”

朱棣微微一笑,“太师,你这招不新鲜,针对宗室诸王,你不就是这么做的吗?”

柳淳笑道:“陛下果然睿智,普天之下,唯有天子一人,天子之下,那是诸位宗室藩王。而宗室王爷之下,就是诸位国公、侯爵、伯爵。”柳淳笑道:“其实臣这也是效仿古人,夏商周三代分封,便是如此。”

柳淳说完,杨士奇急忙站出来,躬身道:“陛下,太师所言,的确属实。当初三代国君建立基业之后,就把四周的土地,分封给了诸侯。当初各个诸侯的祖先也是披荆斩棘,才有尺寸之地,所付出的辛苦和代价,无与伦比。”

“如今大明实力百倍于三代之时,因此分封的范围要更加辽阔,整个天下,都要服从大明天子的安排。”

朱棣脸上带笑,显然,这个办法他是很认同的。

朱棣也早就想过了,想要把全部的土地都纳入大明的治下,根本不可能。

如果像柳淳和杨士奇描述的这样,建立起一整套分封体系,也未尝不可。朱棣看了看所有的勋贵功臣,“卿等听明白了吗?你们若是想留在大明,朕会让你们衣食无忧,甚至你们的子孙也可以过得很好。不过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若是愿意去海外,寻找土地,建立基业……可以永远为一国之主,世袭罔替,传承万代。”

”该何去何从,你们自己权衡吧!”朱棣淡淡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