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恶汉 > 第四六0章 科举

恶汉 第四六0章 科举

作者:庚新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3-04-20 14:58:14 来源:笔趣阁

“子修,科举是什么?长安那鄙夫又想耍什么花招?”

曹操端坐中军大帐里,看着风尘仆仆,从许昌一路追赶过来的长子曹昂,不禁疑惑的询问。

曹昂年二十七,生的器宇轩昂,举止透着沉稳。

“父亲,这科举……却非一句话能说清楚。十天之前,董在长安颁布科举法令。细作立刻送至许昌。六天前,二弟并荀适侯霸更送来了有关科举的详细法令。荀少府看罢之后,竟当场昏了过去……醒来之后,急令孩儿八百里加急,追赶父亲。这是有关科举的详细内容。”

荀,居然昏了过去?

那是多沉稳的一个人啊,不管遇到什么事情,他总是显得很冷静,绝不会把喜怒表于脸上。

非但是曹操,包括鲁肃荀攸等人在内的谋士,一个个面面相觑。

莫非这科举法令,又是什么阴谋?

在这里,需要简单的说明一下,东汉以来的选才之法。在秦朝以前,周以封国而治理天下,选士也是依靠着世袭制度。周礼一下,社会的阶级极为分明。国家有天子、诸侯、卿、士分级负责。而各阶层呢,有按照伦常,依照血缘关系,来世袭这各个职位,直至春秋。

春秋战国,出现了客卿食客等游离于制度意外的士人为主分担忧愁。从而也就有了孟尝君门下食客三千的说法。这部分人,有的是破落贵族,但大部分都是以生活在底层的寒门庶子为主。

始皇帝横扫六国,实行中央集权。

为帝王者,为选拔民间的人才,就设立出了察举制度。由各地方推荐德才兼备的人物。由州一级推荐的士人,名为秀才和后来地秀才性质不同);由郡一级推荐出来的人。叫孝廉。

东汉以来,为保证察举之人的才能,实行了连坐的制度。

就是说,你如果没有真才实学而又被推荐,一经查出来的话,被推荐人同样要遭受牵连。

这种制度,一方面保证了被举荐之人的才干,但是在另一方面。也就造成了世家力量越发强大。朝廷之中的官员,与世族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甚至可以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来形容。

试想,如果你和我没有关系地话,我又为何费力气去举荐你?

你飞黄腾达了和我无关,你倒霉了我却要跟着倒霉。所以,到东汉末年,就有官吏皆出于世家的说法。有能力。而没有背景的寒门士子,就很难有出头之日。而那些世家门阀呢,也因为这条连坐之法。使之实力越发的强大。到最后,就形成了连皇帝都无法制约的局面。

至汉灵帝时,世族力量已经格外强大。

汉灵帝死之后,若无世族门阀的支持,各方诸侯甚至无法站稳脚跟。如原冀州牧韩馥,那是正经的朝廷任命官员。可是袁绍却能轻而易举的把韩馥推翻,依靠的就是韩馥手下世族之力。

再比如董卓董两父子……

董卓坐镇雒阳,有大义之名。可是以袁绍为首地士族门阀不愿意为承认他,他就要面临无人可用的窘困局面;而董更是如此,初到西域的时候。手底下地谋士不过寥寥数人哉?

董卓的死,还有第一次长安之乱,无不是世族的一种反扑。

董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也只能用杀戮来镇压。幸好有三学的底子在,否则他真的会很麻烦。同样的情况。刘备、孙策也是要依靠对世族的屠杀和镇压勉强站稳脚跟。那刘表,更是要靠着世族,才能使得荆州平静……世族对天下局势的控制力,由此足以看出一些端倪了。

泰平四年八月末,董筹谋了十年之久的科举。终于向世人掀起了神秘地面纱。

凡属三学之子。在郡学出师之后,不论年纪。不问出身,无需举荐,都可以自由参加科举。另,各地士子,不管所属州县是否在关中,都可以就近在关中治下的州县内应试。

自三学毕业出来的学子,被称之为国子;而非三学所属的士子,皆称之为生徒,准许科举。

承明殿分出一部,名为礼部,专司科举和任免之事,由大鸿胪石韬担当礼部尚书。

考试科目,分为常科与制科两种,每年分期举行的为常科;有皇帝下诏临时举行地称作制科,也可以称之为恩科。其含义就是,这是皇上给予天下士子的恩典,录取可为天子门生。

常科分二十余种。

除了秀才、明经、进士等士子们比较关心的科目之外,还设有明法、明算、明字等科目。

其中,这进士一科所取之士,可入承明殿任职。

科举分为春闺秋试,一年有两次。所谓春闺,顾名思义就是在春天举行的科考。以郡为单位,在各郡治下的考场应试。所取前三名,统称举人,待秋试之时,可以入长安进行大考。

故而,长安秋试,也可以称之为天子试。

头名称之为状元,次名叫做榜眼,三名为探花。首科取士,共三十名,当以皇榜著名,入承明殿。而落榜士子,也有两个选择。一是可以在各部或者各地衙门,从基础做起;第二种则是来年应科,重新来过。于第一年落榜者,皆可得朝廷地补助,以协助贫困者地学业。

长安细作送来的榜文,只是流露出含糊地概念。

但是在其后曹丕等人所送来的资料当中,却是详细的科举制度和取士方法。林林总总,共十余页,一百三十七条规章制度,可以说把科举的具体实施方法,记述的格外详细和周密。

曹操牙关紧咬,半天说不出话来!

“丞相。究竟是怎么回事?”

鲁肃等人上前询问,而曹操也不回答,只是把手中的条陈甩给了鲁肃。鲁肃接过来,大声的宣读。刚开始地时候,鲁肃读的声音还很大,但是渐渐的,渐渐的,他的声音越来越小。

中军大帐里。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同时倒吸一口凉气。

等鲁肃念完之后,荀攸忍不住道:“怪不得文若看完这榜文以后,居然会一下子昏迷过去。”

这那里是普通的考试?

分明就是世家门阀的夺命贴啊!此举一出,则世家门阀赖以壮大生存的根本,就算给绝了。

绕是鲁肃荀攸等人颇有气度,在这个时候,也不禁面面相觑。

更有甚者,这大帐中地一些人。眼珠子滴溜溜的乱转,不晓得在这心里面,打什么主意?

许久。曹操起身。

他意兴阑珊,甩袖向大帐外走去。

秋高气爽,天气不错……一轮骄阳高悬于天际,曹操的面色阴晴不定,呆呆的看着碧蓝苍穹。

“丞相?”

身边唯有曹彭尚紧紧跟随,看到他魂不守舍,曹彭忍不住低声的叫了一声。

曹操一颤,停下了脚步。他扭头向曹彭看去,半晌后苦涩一笑,“我常以为。董之所以能有今日的局面,是他的运气。论兵法,我未必输给他;论谋略,怕是个董,也非我敌手。然则今日……那科举……那科举……端的是妙不可言!我不如他。我第一次觉得,不如他。”

曹彭也不知道,该如何劝解曹操。

而曹操仿佛是自言自语,“先挑起关东大战,他从中牟利。如今颁布科举。令庶人归心。我苦思良久。想要为庶人寻一出路。可不成想,不成想却被他想出了如此妙招。我真的不如他。”

曹彭曾几何时,见过曹操如此地情绪低落?如此的失态?

忍不住道:“丞相,既然已经看出了那董的诡计,咱们就能有应对之法。”

“应对?又如何应对?”曹操苦笑道:“董这是堂堂正正地出招,难不成我还能不让治下的读书人前去应试吗?我堵得了一个两个,十个一百个……可是天下的读书人,却何其多啊。董西平先贱卖书籍,已得了士人们的心;如今,他又给了士人们希望,又如何杜绝呢?”

“这个……”曹彭哑口无言。

曹操说:“你且看吧,来年大考,或许还不会太轰动。但是只要有一个庶人上了那该死的皇榜,再来年,天下士人将无不归心。不需十年光景,这世上的贤才,都将入那鄙夫的毂中。

除非……”

“除非甚?”

“我能在三年内,灭掉董!”

曹彭是个憨直的人,但是憨直,却不代表着他愚笨。相反,曹彭在有些时候,也看得很清楚。三年灭掉董?以董如今占居了关中塞北西川之地,再加上他在西域漠北望北郡的地盘,比各方诸侯的地盘总和还要多。关中肥沃,钱粮广盛,人口也比各方诸侯治下人口总和多。

只要董还在,莫说三年,怕三十年也难做到。

曹操突然大笑起来,“不过,就算是董西平创科举成功,我却未必会输给他。嘿嘿,我无力攻他,怕是他也无力出关吧。”

“哦?”

“莫忘记了,鄙夫麾下,也有世族门阀。他兴此科举,只怕在一时半会儿之间,也会很棘手。”

曹操似乎想通了,变得兴奋起来。

他领着曹彭回到了中军大帐,而后又稳定了一下文臣武将们地心,大军继续向燕县开拔去。

不过,曹操却找来了曹昂,命他立刻赶回许昌。

同时呢,他还写了一封书信,说是让曹昂交给夏侯渊。但在交付书信的同时,他使了个眼色。

那是一个只有曹昂能看明白的眼色。

曹昂离开了大营,打马扬鞭,直奔许昌而去。

当天晚上,他在酸枣留宿。把麾下亲卫打发了出去之后,曹昂独自一人坐在驿馆中的榻上,挑亮烛火,拆开了那封所谓的曹操给夏侯渊地信。信有两封,一封是给夏侯渊,一封是给曹昂。

深吸一口气,曹昂展开了信纸,扫了一眼之后,却脸色大变。

“子修,立刻命心腹之人前往长安,命丕、霸、适三人暂留长安,等待来年的春闺秋试!”

曹昂一下子懵了!

父亲,您这又是什么意思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