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恶汉 > 第五00章 大结局

恶汉 第五00章 大结局

作者:庚新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3-10-27 03:38:00 来源:笔趣阁

随着汉帝刘辩的突然驾崩,谥号为兴,史称汉兴帝。

虽然刘辩在位的时候,并没有主理过什么朝政,但不可否认,汉室在他手中,从四分五裂,而到统一,算是一种中兴之像。用兴这个谥号,虽有些讽刺之味道,但也算是妥帖。

泰平六年,董平定关东,班师回朝。

虽然江东战事尚未结束,但所有人都能够看得清楚,孙策支持不了太久,失败不过在早晚。

同年末,年仅一周岁的太子刘同,由董支持,登上了皇位,并改年号为大观。

董用这样的手段,告诉了那些居心叵测的人,他不会篡位。

但同时,由于少帝年幼,无法主政,于是在朝中耆老大臣的请求下,董留在了长安。

昔年他和汉帝刘辩的约定,也随着汉帝离奇的驾崩,而堙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同时,作为三朝老臣子,董曾先后辅佐过灵帝、兴帝和少帝,加之功勋卓著,其地位无人撼动。

大观元年,董被任命为摄政王,总领朝中一应事务,可以说是风头无人可及。

对于董的决定,让许多人感到了失望。然则在大观元年三月,董又做出了一个奇怪的决定。

被关押了整整一年之久的董冀,获得了释放。

许多人都觉得,董冀经此一事,其世子的地位将随之被取消。然而,董在释放了董冀之后。却正式宣布,董冀为凉王府世子,并在进昌坊建世子府,准许董冀单独开府,招纳幕僚。

这,绝对是一个让人看不明白的举措。

但还是有聪明人,从董的这个决断中,琢磨出了一点滋味。

特别是当昔日随董冀一同被关押进天牢地文武官员,在董冀开府之后。纷纷投效,而董却没有任何的表示时,这情况似乎就变得明朗起来,并且开始有人动了心思,前来毛遂自荐。

但除此之外,董就再也没有什么表示。

在坊间有传言。董冀虽然被任命为凉王世子,可实际上从他被释放后,董就没有给过好脸色。

大观元年八月中,陆逊火烧柴桑,夺取了庐江。

同月,庞统在乌伤设计。射杀程普,俘虏虞翻,彻底占领了会稽。张任趁机分兵,攻入丹阳。

十月,沙摩柯黄忠自九江出击。斩丹阳太守张弘。

有好消息。自然也有坏消息……陈宫和徐庶设计偷袭曲阿,被诸葛亮识破,中途伏击,射杀陈宫。

这也是在大观元年一年之中,于董最大的打击。大观元年十二月,董宣布改良朝政。取消了九卿制度。分设六部。置尚书侍郎;组建内阁,设立首辅、次辅官职。其实。这内阁制早就已经兴起,只是当年称之为承明殿,而今把承明殿的旗号,光明正大的打出来。至于这制度的优劣,唯有在日后的实践中,慢慢检验。

但至少在当前,无人敢出面反对。

大观二年正月时,汝南战事平息……

张燕在陈到庞德的夹击之下,退守穰山,同月病故。

胡昭被任命为荆州刺史,庞德则被封为荆州行军总管,将军政剥离开来,形成了独立体系。

娄圭被封为豫州刺史,陈到出任豫州行军总管。

梁习为兖州刺史,张担当兖州行军总管……

至此,关东平定,随着董律法缓慢的推行开来,渐渐地恢复元气,重现当年兴旺和繁荣。

大观二年中,诸葛亮与孙策的妹妹孙仁成亲。

孙仁,小名尚香,果敢勇练,和诸葛亮在一起,倒是在很大的程度上,弥补了诸葛亮的缺点。

但是同年十月,孙策反攻上虞,被庞统设计伏击。在归回吴郡的途中,又遭逢甘贲。

两军苦战,孙策被甘贲在阵前所杀。不过甘贲自己呢,也被孙策拼死一击,身受重伤。同年十二月,死于榻上。庞统临危受命,接掌无难军,继续对吴郡,展开了又一轮凶猛的攻击。

大观三年,丹阳失守。

此时地诸葛亮,已经显现出了演义中那位近乎于妖人一样的智慧和能力。

孙策死后,他在孙仁的支持下,接掌江东。仅凭借着吴郡一地,和陆逊庞统徐庶周旋起来。

董在接到战报时,忍不住感叹说:“这世上哪有什么天才?任何人,都需要经过一番磨练,才能展现出他们的能力。如果诸葛孔明三年前能有今日的这般水准,这胜负怕是尚未可知。”

没催!

董终于见识到了诸葛亮那惊人的能力和手段。

奈何大势已去,他也无力回天……唯一地好处是在于,诸葛亮可以纵情的发挥他天马行空的手段。

至少在整整一年的时间里,面对庞统陆逊徐庶三人,丝毫不露下风。

只不过,由于吴郡资源匮乏,诸葛亮能够使用的资源越发地稀少。在大观四年末,终尝一败。

于董来说,大观四年,无疑是极为精彩地一年。

庞统陆逊徐庶三人,奇谋妙计层出不穷;诸葛孔明独自应战,也是妙手连发,不遑三人多让。只不过,董却看不下去了!

这多打一日,损耗的钱粮不计其数。就算他家大业大,总不成这么耗下去吧。

于是,董写了一封信,通过诸葛瑾送到了诸葛亮的手中。大观五年三月,诸葛亮眼见大势已去。于是带着家眷自由拳偷袭海盐,夺取了辽东海军驻留在海盐的三十余艘巨型五牙战舰,自杭州湾入海,远遁他乡而去。

大约在二十年后,在当时还被视为蛮荒所在,而在后世被称之为马来西亚和印尼的土地上,建起了一个全新地国家。国号为吴,在史书上被称之为大吴天国,从此雄霸于南洋。

不过。这已经是后话了!

大观五年十月,陆逊奉命回转长安,封爵舒侯,并与苦侯他七年,已近二十五岁地蔡节完婚。

大观六年正月,庞统班师回朝……

对于董冀而言。过去地数年时光,无疑如同一场梦幻。

苦心经营,却被父亲全盘否定。然则在天牢中的一年时光里,董冀似乎明白了许多许多道理。

每个人都有自己地原则!

就如同父亲,他的原则其实很简单。不是为了荣华富贵,也不是为了执掌天下。董的原则就是。保护好家庭,注重他所做过的每一个承诺。至于有些事情,也真的是急切不得地。

比如当初刘辩失踪,如果董真的登上了皇位,那么接下来将不得不面对天下的征讨。

此前。董占居了大义。

如果他篡位了。那么大义将会失去,关东又将会出现什么局面?

可以肯定,就当时而言的冀州刺史赵戬等人,是绝不可能允许出现这样的事情。但是等天下平定,大权执掌在手中的时候,情况就会变得不再一样。至少从目前来看。地确是这样。

赵戬已病故一年。

而冀州在赵戬的治理下。已经完全平定下来。新任冀州刺史麋竺,在不知不觉中接掌冀州。

赵戬五年心血。最终落入董的掌控。

有时候想想,姜还是老的辣。父王一再说,凡事要循序渐进……以前总觉得,父王似乎已经失去了当年驰骋疆场,纵横天下的豪气和雄心壮志。可是现在看起来,一切都在他的掌控。

越是如此,董冀就越发地小心谨慎起来。

担当了凉王世子后,董又将董冀调入承明殿里,出任首辅参议。整日忙忙碌碌不得闲。

这一日,董冀又得到了新的任命,兼任礼部侍郎,并主持今秋大考董冀不由得吓了一跳。

这春闺秋试,如今已经执行了七年的时间。

但是董对主持的人员,却严格限制。没想到,突然间这如此重要的任务,就到了董冀头上。

董冀惶恐,立刻赶去礼部,向石韬报道。

石韬自然少不得一番勉励,并把即将开始地秋试大考细节,向董冀详细地说明。待出了礼部,天已经很晚了。

董冀意外的发现,在礼部大门外,站着一个人。

“媛容大叔,您怎么在这里?”

董铁微微一笑,躬身道:“世子,王爷命我在这里等候世子,让你立刻回王府,有要事商议。”

“啊!”

不由得惊讶万分。

自董命他开府之后,有什么事情,都是通过承明殿直接宣布。

除非特殊的情况,基本上是不和他说话。为了这件事,母亲董绿不知道在底下掉了多少眼泪。

怎么今天突然召唤?

董冀仔细想了想,觉得这几年里,他一直很老实,没有做什么出格的事情啊……

“世子,我们快点走吧!”董铁说:“王爷已经等候了多时,若再不回去,怕是要生气了。”

董冀上马,和董铁并肩而行。

名义上,董铁已经辞去了所有的官职,是凉王府的下人。可实际上,所有人都知道,董对董铁地信任,放眼天下,也只有几个人可以相比。典韦沙摩柯之外,还有就是随侯庞统。

在董铁面前,董冀还真不敢摆谱。

“铁叔,父王找我,有什么事情啊?”

董铁说:“这我就不清楚了。今天早上。王爷接到了一封从西域来地信……然后一整天就关在书房里,和几位夫人交谈。大概是在酉时,王爷才出来,立刻就让我前来找您。此外还有漆侯、侯、舒侯与随侯都得到了通知……不过他们不是非常忙碌,现在应该已经到了。”

“啊!”

董冀不敢在耽误了!

漆侯典韦,侯沙摩柯,舒侯陆逊,随侯庞统……

除陆逊算是自家人外,其他几个人。可以说都是董最亲近,最信任的人。突然召集,定有大事。

董冀随董铁急急忙忙来到了家中,没等去拜见母亲,就被带到了书房中。

凉王府并没有什么改变,那书房里陈放着新式地金丝楠木家具。上面摆放着一摞摞书籍和地图。

董端坐在书案后,典韦沙摩柯等人,都已经到了。

“王爷,世子来了!”

“让他进来吧。”董地表情很平静。数年光景,他看上去比以前要胖了些,狮鼻阔口。若非不肯蓄须,俨然是翻版的董卓。

董冀提心吊胆的走进来。

不知为什么,父王这两年给人的威压,是越来越大了。

“小铁,你在外面守着。没有我的允许。任何人不得进来。”

“喏!”

董冀心里咯噔一下,看样子真的是有大事发生。

董示意董冀坐下来,顺手抄起了一部卷宗,打开来扫了两眼,然后抬起头,看着董冀。

“伯威!”

“孩儿在!”

“你这两年做的不错。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变。呵呵,只看你的世子府。人才济济啊。”

董冀激灵打了一个寒蝉。

“折冲校尉高顺,成了你地牙门将;禁中将军子龙,也做了你的都尉……恩,魏延居然成了你的兵曹掾,荀攸当了世子府长史;唔,还有这个凉茂卢毓,只能做你的从事,曹丕和荀适,两个首届科举的三甲,堂堂太学院学士,只是你的书佐……伯威,你做地可真不错。

恩,在加上你以前那个狗头军师周不疑,帮凶王买,打手郭淮……嘿嘿,我看着都眼红了。”

董冀额头,冷汗淋漓。“唔,最让我惊讶的是,这个史阿居然当了你府上的家将。他的剑法不错,不让小铁多少。”

董合上了卷宗,笑眯眯的看着董冀,“伯威,你做的很不错!”

“孩儿,孩儿……”

董冀有点喘不过气来,抬头看了看周围几人,却发现大家都带着淡淡地笑意。

似乎有点反应过来,董冀轻声道:“孩儿知道,这一切都是父王的安排,若非父王,孩儿怎有本事,招揽如此多的贤良?”

董,叹了口气。

“你羽翼已丰,有些事情呢,我也心知肚明。

其实,当年我是想回来杀了你的。若非孟德临死前的那一句话,我怕也不会改变我地主意。

孟德说,当断则断,有些事情我做不得主。

仔细想想,他这话很有道理。既然有些事情我无法改变,索性顺势而为,任由其发展吧。

这两年,你在承明殿所做,我非常满意。”

董冀默不作声,不敢开口接董地话岔子。

董拿出了一封信,“你外公走了!”

“啊?”

董的语气中,带着淡淡的伤感,“我这辈子最感激两个人。一个是你曾祖母,若不是她,可能我生下来就被溺死了,她给了我生命;另一个就是你外公,若非他老人家,我怕是很难成就今日的局面。更不要说,他还把你大娘送给了我,从那之后,我才被士人慢慢接受。”

典韦沙摩柯,都流露出了伤感之色。

“你外公留下了一子,如今在波斯也是个小国主。波斯的情况不是太稳定,特别是你外公走了之后,许多人都盯着你那个小舅舅。这不。你外婆来信,请我出兵,帮你小舅舅一把。”

其实董虽然没有说明白,可在座的所有人,都知道那位外婆是何许人也。

“我已经答应了!”

董淡淡一笑,“一个月之后,我将领兵西行。你母亲、大娘三娘还有四娘,还有你几个弟弟,妹妹。都将随我一同出征。另外,你大伯、三叔,还有士元,会举家和我一起西行。你……明白我地意思吗?”

董冀张大了嘴巴,“那我呢?”

陆逊说:“岳父觉得,皇上年纪还小。他这一出征,家里不能少了人。所以希望你留下来……监国。”

“啊?”

董说:“若说监国,你地年纪是小了些。不过若说能力和经验,倒也不算太差。娄圭的年纪也大了,前些日子对我说,想要致仕。师兄呢。此前虽犯了错误,但是这些年外放朔方,忍受朔风之苦,把塞北三郡治理地不错,也算是将功补过。明日。他将会被调回承明殿。

你身边的人。贤良不少。

有你姐夫旁边支应着,再加上叔至令明他们对你也非常满意,我总算是能放心把国事交给你。

至于你能做好做坏,看你自己的本事。

你这小子,聪明、能干、也有手段。只是有些时候,气量却小了些。不过这两年。也算有了长进。

在座的都是自家人。我只有三句话赠你。

凡事要三思而后行,要有容人之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当以史为鉴,以人为镜;兼听则明,忠言逆耳。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我这里有一封军师留给我的信,你好好看看。”

董说完,从案上拿起一封书信,递给了董冀。

“好了,就这么着吧。今天我在府上设宴,请了不少人……伯威,你去外面接应一下。”

“喏!”

董冀揣起书信,和庞统陆逊起身告辞。

典韦和沙摩柯却留了下来。

“二弟,你真的不打算回来了吗?”

董淡定一笑,“不回来了……呵呵,天下之大,超过了你我所知。中原平定,你我这一身的蛮劲,难不成要消磨在女人地肚皮上?就比如沙沙,自从纳了那蔡婉,却是越发的清瘦了!”

沙摩柯的脸,腾地红了!

“回不回来,对我都无所谓。伯威如果能做的好,我不回来又有何妨?如果他没有本事,我回来了也没什么用处。有些事情,我们只能做到这一步。剩下的,只看他自己的努力。

既然他已经选择……”

董说完,起身往屋外走,“走吧,客人们已经来了,莫要让大家等地心焦!”旗招展。

董不顾文武百官的阻拦,决议西征。不过他留下董冀监国,倒是没有多少人站出来反对。

至少承明殿三辅大臣,都保持了沉默。

首辅顾雍、次辅陈到、三辅石韬……

董冀领着妻子吕欣,带领着幕府中大小官员,送董于渭桥上。

此时,正是杨柳青青。

虽然早已经知道,并且在过去的月余中,每日的拉着董冀说话,可董绿还是忍不住掉下了眼泪。

董冀本想阻拦母亲随行。

但董绿却说:“你大娘出身大家,三娘整日舞刀弄枪,四娘是个书呆子。这一去西方,不晓得会有什么事情。你父王这两年舒服惯了,若没个人在身边照顾,怕是会过的不甚快活。

我从小跟着你父王,最了解他的喜好。

跟着他,也好有个照应……伯威啊,要乖乖地,凡事多想想,千万别再做出让你父王生气的事。”

董冀,一一答应。

那边董低声劝慰了蔡节,缓缓的走过来。

“好了,时间不早了,不就是出兵打仗?哭哭啼啼的。成何体统?”

他挥手让众人上了车马,然后瞪大了眼睛,上上下下的打量董冀,只是那目光中,再无往日董冀所害怕地森严。

突然上前一步,用力地抱住了董冀。

“六斤,多保重,别让我为你操心!”

已经有多久没听过董这样称呼自己的乳名了?董冀这眼泪,终于忍不住。刷的一下流出来。

“记住我的话,凡事留一线,爹学问不算好,可也知道,过犹不及的道理。”

“孩儿记住了!”

董咧开嘴笑了,又狠狠的抱了一下董冀。“照顾好你姐姐!”

说完,董翻身上马,在空中一挥大手,“出发!”

狮鬃兽业已过了巅峰,但老骥伏枥,仍是格外地精神。仰天希聿聿暴烈长嘶。向前方行去。

董冀忍不住追上前去,大声喊道:“爹爹!”

董在马背上一颤,却不回头,只是向身后摆了摆手,纵马急驰而去……

大观七年。董率部远征波斯。从此再未踏足中原半步。

董冀在董离去后地第三年,在朝臣地推动下,迫少帝刘同禅位,登基为帝,国号为凉。

《凉史》中,董冀被成为凉太宗。而董则被尊为太祖。

从此。拉开了一幕新地篇章!

董自离开了长安,随行还带走了曹家老小。

以曹操三子曹彰为先锋。董朔为左护军,董宥为右护军,董亲自坐镇中军,典韦沙摩柯随军而行。

出人意料的是,三韩太守贺齐成为了后军统帅。

用贺齐的话:“打了十几年的仗,在三韩杀得血流成河,却养了一身的赘肉。打内战,我不想参与,可是出征西方,又怎能少得了我贺阎王?我膝下三子,皆愿追随王爷,建功于异域。”

对于贺齐地这番话,董快活的不得了。

三万大军,浩浩荡荡向西域行进。

大约是在离开长安五十天后,大军通过了武威,抵达屋兰县。此时,已经算是进入了张掖。

董当晚,命人在屋兰休整。同时派快马飞报汉安城,通知徐晃。

时间过的可真快,一晃距离入西域,整整二十载。董典韦沙摩柯三人,在军帐中饮酒,谈起当年的那些事情,忍不住哈哈大笑。一开始,只他三人在谈,可到了后来,蔡琰等人也纷纷加入。

酒兴正酣时,董铁突然进来禀报:“王爷,营外有故人求见?”

“故人?”

董诧异的说:“甚故人?是谁?我的故人,你十成都认识,又是哪一个?”

董铁笑道:“这故人来头很大,不让我报上姓名,还说若我说了,他绝不会放过我。而且,必须要大王亲自出去迎接。”

“混账!”

沙摩柯闻听,勃然大怒,“那个混账小子不想活了,居然调侃起爷们儿来了?二哥稍等,待我将他绑进来。”

“慢着!”

董这心里,却突然间一动。

董铁认识地人,而且那么大的口气,放眼自己所认识的人当中,似乎只有一个人能这样说。

难道……

董呼的站起来,也顾不得众人诧异的目光,光着脚冲出了军帐,来到辕门前。

火光下,一个相貌清癯,体形单薄地老者,手扶拐杖,站在那里。一袭青衫,道不尽地帅气。

颌下三缕长髯,随风飘扬。

在他身后,还跟着两个三旬上下的男子,垂手而立。

董看到这老者,只觉得胸中有一股气外蓬发,可是话到了嘴边,却似乎又无法开口。

老者笑道:“见到老师,为何不说话?嘿嘿,听说大王您要西征,不晓得我这把老骨头,还能否得用?”

董也笑了!

他上前一步,一揖到地,“若有先生随行,……再无所忧!”

二人相视,不由得放声大笑。

那笑声,在夜幕中,回荡不息……

全书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