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恶汉 > 第四三九章 封国

恶汉 第四三九章 封国

作者:庚新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3-10-27 03:38:00 来源:笔趣阁

长安很平静!

十二月初,承明殿发出政令,不再限制佛子。不过先决条件是,你必须要拥有朝廷专设机构承恩佛寺发出的度牒。所谓承恩佛寺,是在大恩佛寺的基础上修建,仿照白马寺格局而成,设立专门的官员,进行考核之后,分发度牒。若无度牒而传扬佛法者,皆以谋逆论处。

所谓承恩,承天之恩,承天子之恩,承董俷之恩。

一些学业并不精通,但是颇有灵气的郡学学子奉命担当承恩佛寺的官员。大小僧侣想要获取度牒,必须要在经过这些人的允许。而这些学子们,说穿了全部都隶属于董俷的麾下。

承恩佛寺僧正,可配享四百石俸禄。

对于许多进学无望,但是又不愿意去地方担任小吏的人而言,承恩佛寺隶属承明殿,也是不错的选择。当然,凡世家子对这样的职位,非常不屑。所以这佛寺中的僧正,多以寒门士子为主。

为此,刘辨非常高兴,甚至还在朝会上对董俷大加赞扬。

虽然说佛子传道受到了限制,可毕竟得到了一个渠道。至于能否成功,就看他们自己的本事。

十二月中,距离承恩佛寺三坊之隔的地方,由许多长安大户集资兴建道德观,原汉中太守张鲁出面主持,召集天下道德之士,设立道教。并请来了两位赫赫有名的神棍……哦,不是神棍,而是神仙中人的左慈于吉为护法。而这两人又出面请来了一位有道之士,名叫葛玄。

这葛玄,年三十八岁,是徐州琅琊人,后迁至扬州丹阳句容县,表字孝先。

此人出身官宦世家,高祖葛庐曾为汉骠骑大将军,下邳侯。其祖葛矩,做过汉室黄门侍郎。父亲葛德儒,担当过大鸿胪登尚书,数代崇奉黄老之道,对《道德经》有着深刻的研究。

自董俷发明了标点符号之后,时年仅弱冠的葛玄,率先接受,并注《道德经断章注疏》一文,为天下研究《道德经》同道所推崇。葛玄于道德经的研究,绝对比董俷要深刻了数百倍。

著《道德经断章注疏》时的葛玄,已名震江左一代。

当时他正在天台赤诚山修炼,遇到了左慈,并随左慈修习《白虎七变经》《太清九鼎金液丹经》和《三员真一妙经》。

初平元年,董卓入主雒阳。

葛玄修道有成,与左慈于吉道别,游历山川,先后于括苍山、南岳、罗孚诸山求取当地天书文字,并由此而悟出许多妙法,曾与张鲁在汉中坐而论道十余日,说的张鲁冷汗淋漓,后飘然离去。

据左慈言:葛玄有幻术,精于经典。

对此张鲁也是推崇倍至,所以在左慈请来葛玄的时候,张鲁也是格外的高兴,欣然请其上座。

与佛学不同,道生于斯长于斯,加之汉代多尊崇黄老之道,喜好神仙之事,故而有很多人接受。葛玄抵达长安之后,请立道场于王屋山中。对于这一点,董俷同样没有任何异议。

于是,长安城中有多了两处学府。

一为道德观,二为承恩佛寺……孰优孰劣,很难做出分辨,不过的确是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

董俷算是长出了一口气。

******

眼见着新年就要到来了,承明殿的事务,越发的繁忙。

这一天,董俷一早把董冀找来,将一个黑色的包裹,放在了董冀的手中,并派出百名技击士。

“把这个包裹,送给军师!”

董冀看了看手中的包裹,有些疑惑的问道:“父亲,只这样吗?”

轻轻点头,董俷说:“把包裹交给军师,告诉他,让他自行处理,解决……他会明白我的意思。”

“喏!”

董俷好像卸下了心中的一块石头,长出了一口气。

“你这就去吧……对了,孝直是不是要动身了?”

董冀如今在杜邮堡中效力,不过和法正不同,他可以随时回转长安。听董俷询问,董冀点了点头,“承明殿已发出命令,任命法正大哥为代郡太守。这两日,他正在与孩儿进行交接。”

“甚好……想必很繁忙吧。”

董冀说:“是有些繁忙,不过重要的事情,法正大哥都已经交代过了,剩下的就是一些琐事。”

董俷揉着董冀的头发,“督察院中,无小事……六斤莫要掉以轻心……还有,宫孙的事情,可有眉目了?”

董冀说:“孩儿已经查过,那宫孙的确是扬州人氏,但我却发现,他常书信往来的,却是江夏。孩儿已请王买大哥,派人往江夏追查。想必在年后,就会有消息。不过……他好像并没什么恶意,与姐姐也只是学术之交……父亲,孩儿在查宫孙的来历时,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什么事?”

“长安郡学三年生,有一人名叫嬴适。初闻时,孩儿还以为这嬴适可能是嬴秦的后裔,可后来发现……爹爹,你猜猜他是什么来头?”

董俷哑然而笑,“我去哪儿猜啊,快点说……我还要去上朝。”

董冀脸色一肃,轻声道:“此人姓荀,来自颍川。真名应该是荀适,乃那许昌荀攸的次子。”

董俷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董冀接着说:“不仅是这嬴适,孩儿还发现了好几个和嬴适情况相似的人物。其中有一个侯霸,年仅十五岁,如今是郡学二年生,品学兼优,于兵事政务,有不俗造诣,而且武艺不差。”

董俷不由得来了兴趣,“这侯霸,又是何方神圣?”

“嘿嘿,说出来一定会吓爹爹一跳。这侯霸本名夏侯霸,沛国谯县人,乃征西将军夏侯渊之子。”

“啊?”

董俷这一下,还真的是吃惊了!

荀攸的儿子加入郡学也就罢了,夏侯渊的儿子……

他们加入长安郡学的时候,正是弹汗山大战结束,郡学刚产生的时期,董俷当时并不在长安。没想到啊,真的是没想到。那边双方打得是不亦乐乎,可是对方的后裔却在己方求学?

听上去这件事情非常的荒唐。

但仔细一想,这似乎有符合了那些世家门阀一贯的风格:不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这说明了一件事:董俷在三年前,自从打完了弹汗山会战之后,就已经获得了世族的认可。当然了,如于荀攸夏侯渊都很是曹操的重臣,自然不会有贰心。可这并不代表,他们身后的家族会允许他们不计后果的蛮干。打到了如今这种程度,关东世族也必须要考虑出路。

董俷问道:“军师怎么说?”

董冀不动声色的回答:“军师说,随他们玩儿吧,这是好事!”

“既然如此,那你也不要声张。不过要多留心一些这些人,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另外,给我加紧查询宫孙的来历……娘的,你那姐姐,如今不晓得有多少头狼,都红着眼睛看呢。”

董冀一笑,躬身应命。

这是泰平二年的最后一天,也就是后世所说的农历腊月三十。

过了今天,就要进入泰平三年。一眨眼的功夫,刘辨登基,已经快有三个年头,时间可真快啊。

满朝文武,汇聚一堂。

董俷心里很轻松,跪坐朝堂之上,等候刘辨上朝。

如今,他不仅仅是三军大都督,同时还担当着光禄勋和司空的头衔,无人可以和他比肩。

以不过三十三岁的年纪,已经位极人臣。

这在朝堂上是非常少见的事情……

董俷也没什么事情,实际上也不可能有什么事情。因为这政务大都是有承明殿掌控,一应大小事情,在上朝之前就解决完毕。朝会,其实就是一种形式,所有人对此也都心知肚明。

手插在大袖里,虽是跪坐,却依旧显得鹤立鸡群。

也难怪放眼整个朝堂上,怕是再也没有人,能如同董俷这样可怕的身高了。

刘辨这两个月也是非常的开心。

不管怎么说,佛教能够立足中土,终归是一件好事情。

中常侍杨谦站在丹陛之上,尖着嗓子高声喊道:“有本早奏,无事退朝!”

话音未落,从朝班中走出一个三十出头的男子,匍匐行礼之后,恭声道:“启禀万岁,臣有本奏。”

“有本呈上!”

董俷认得这男子,是一名宗室子弟,名叫刘祯,表字公干,是兖州东平国人。

其父刘梁,曾拜尚书令,野王令。是灵帝初期的一位有名大儒。因当时世人多以利益而交往,以邪曲而相党。于是著书《破群论》,在党锢之禁和十常侍横行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而刘祯本人,也颇有才华。

今年郑玄在北海国讲学时,点评出建安七子。这刘祯也位列其中之一,同时也是继董俷之后,汉室又一五言句大家。著有《公燕诗》,虽然无董俷诗词那般流传甚广,但也非常不俗。

到长安之后,行为并不彰显。

他站出来,又有什么事情?

“启禀圣上,今圣上授之天命,已有三载。三载中,先有大都督雒阳大捷,夺回东都旧地,又有风调雨顺,百姓安康。臣常思之,汉室将兴,武功侯功不可没。如今有兴教化之事,更为千秋大业。列侯诸将,皆南与大都督比肩,若无奖赏,又如何彰显圣上之英明与大度?”

咦,居然是吹捧我的?

董俷不由得眯起了眼睛,向刘祯扫了一眼。

事有反常即为妖,我和这刘祯又不认识,无缘无故的吹捧我,这里面肯定是有不正常的地方。

下意识的,向刘辨看去。

刘辨显得很高兴,点头道:“爱卿所说不差!朕有今日,大都督功不可没,不能不有所赏赐。”

停顿了一下,“以爱卿之见,当以何封赏为好?”

刘祯似乎是想了一下,然后大声说道:“臣以为,以大都督之功勋,封侯拜相不足以彰显其功勋。当以封国,请皇上斟酌。”

董俷的脑袋,嗡的一下,懵了!

封国?

这家伙居然要让我封国?

什么是封国?所谓封国,说穿了就是称孤。

诸侯,只能是侯,而称不得孤。但是若有封国的话,不但是领地增加,同时能开府仪同三司,并且拥有自己的属臣。在此之前,朝堂上陈宫等人虽以董俷为主,却始终是汉室的官吏。可一俟董俷封国称孤,那么就必然少不了建设自家的班底。说通俗一点,就是董俷被封以王侯。

自汉以来,有封国者,多是汉室宗亲。

以外姓人封国,也并不是没有。比如高祖时期的一字并肩王韩信……当然,那不是一个好例子。

董俷就知道,这刘祯不会无缘无故的说好话。

但是却万万没想到,刘祯会为他请求封地。一时间,董俷有点反应不过来了,看着刘祯发呆。

刘辨显然也没有想到刘祯会提出这么一个建议。

呆愣了片刻之后,突然间笑了起来:“以董卿之功勋,封国也是一件正常的事情。朕本来也在考虑,给董卿什么样的封赏。刘卿家既然提出来了,朕以为这件事就这么决定了吧……杨谦,传朕旨意,册封三军大都督,光禄勋司空董俷,为凉国公,配享汉初诸侯王之制。”

董俷总算清醒过来,沉吟了一下之后,呼的长身而起,沉声道:“启禀万岁,请恕臣不能接受。”

段落中出现了一些逻辑性的错误,做些补充修改。

关于封国的问题,应该是宗室和董俷的一次对决吧。同时,也是一次董冀和周不疑,两个神童少年之间的对决。

当然了,这只是小插曲,无碍于主旋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