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定河山 > 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不如让城别走

定河山 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不如让城别走

作者:风雪云中路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58:53 来源:笔趣阁

与京兆府皇宫正殿相比,这座王府正殿的差别,只是丹陛从五级降为三级。殿顶的屋脊兽从二十一对,改为十三对。殿内正座由皇宫中的金丝楠木,改为虽说略显低调,但却是更极爱奢华,通体透雕了九条蟒的紫檀木。而且殿内的柱梁,也一样都使用的紫檀木和黄花梨。

因为紫檀木的特性,使得整个殿内总是透着一股若有若无的,淡淡的幽香气。地面由金砖,改为了花斑石。虽说不若皇宫正殿那么高大庄严,可却是威严之中透露着,处处的奢华与高贵。当年这座武英殿,是太宗皇帝即位之后,为了笼络桂林郡王府后人,特旨准予兴建的。

当然,这座武英殿与宫中正殿一样,平日里面是不用的。历代郡王处理王府政务,都是在后面的一座被称为养心殿的,典雅之中透露着威严的二层大殿之中完成的。这位大汉皇帝除了即位那日,启用了改为奉天殿的武英殿外,平日里接见朝中诸臣,都是在养心殿内完成的。

而此时,这座汇集了大汉朝重臣的养心殿内。正传出这位每日里面,除了休息之外,头上翼善冠,身上龙袍不离身的大汉皇帝,极其愤怒的咆哮声。不过,因为实在凑不出那么多的官员,跪在他面前的群臣之中,也只有六部尚书,以及三位临时替代宰相之责的所谓大学士。

相对于京兆府的那个,机构设置的极其繁琐,相互之间权利即有配合,也有变相牵制朝廷,他的行在的大臣是简而又简。三省六部只剩下一个六部,而这六部,每部只有一个尚书,一个侍郎。至于下面的主事,只有兵部和礼部凑的齐全一些。而其他的四部,也就一两个人。

尤其是户部,因为税赋除了广南东路之外,现在没有地方征收,大笔的钱帛依旧都是由王府支出。王府的内府库管事的,就可以代替了大部分户部职责。所以整个户部,如今就一个尚书一个侍郎,带着一个仓储主事。负责朝中日常政务处理的,是三位大学士组成的内阁。

没办法,他带着北进的官员不是战死,就是当了俘虏。剩下的地方还需要人治理,不能都抽掉到中枢。他也曾经试图举办科举,可广南东西二路,本就文风不胜。最终无奈也只能放弃,从民间征调了一批举人,或是有功名的人,才勉强把办理最紧要事情的衙门给凑齐了。

至于那些暂时不重要的机构,比如说工部、刑部暂时先放一放。原本这位主,以为自己这些年,在那些官员和士人身上没有少花钱,自己大旗一举必定响应者如云。可等到造反才发现,他养了太多的白眼狼。南下投奔他的官员,以及士子不能说一个没有,但实在是不算多。

原本在攻入江南西路的时候,当地的士子不少归顺他的。可随着官军精锐进入江南西路,他们一路溃败回广南西路,那些归顺的士子又跑的所剩无几。毕竟对那些士子来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才是他们真正的格言。盛时万众来降,败时树倒猢狲散,倒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不过,让这位一向心机深沉,极少情绪外漏的所谓大汉皇帝,真正愤怒的是,眼下已经越来越恶化的局势。官军已经兵分两路进入广南西路,并切断了广南东西路之间的联系。甚至就连他所在的静江府城外,已经发现南下官军的游骑。就连历代先王的陵寝,都被官军占领。

而他这位大汉开国皇帝,如今却是已经连静江府城门,都已经出不去。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官军的侦骑占据了历代先王的埋骨之地。若不是那些官军,对发掘古董没有兴致,恐怕他已经无颜在自己的列祖列宗了。他这位大汉国的开国皇帝,因为祖坟被掘而成了天大的笑话。

当然,他并不知道早在官军,准备南下广南西路之前,就接到了黄琼的密旨。不仅要保护好郡王府,保护好王府中人与财物,更要保护好历代桂林郡王陵寝。不过,当年的那位开国第一功臣的陵寝,因为陪葬在太祖的孝陵,并不在静江府外尧山,历代桂林郡王陵寝所在地。

否则,他真的无颜见世人了。他原本以为,南下官军会先易后难,先攻占广南东路,切断自己退向海上的退路,并将广南东西二路,与福建路之间的联系切断。然后在转向西面,进攻广南西路腹地。却没有想到,官军以一部兵力,攻占梅关并对广南东路,展开威逼之势后。

主力却在梅关西进,先后攻占了连州、平乐府,切断了广南东西二路之间联系,并快速向静江府运动。而从湖广南路南下的官军郭晨所部,出奇兵翻越了瘴气丛生、人烟罕至的越城岭,仅半天不到就攻破了广南西路门户全州。而全州距离静江府,已经不过仅仅二百余里。

更加危险的是,从全州到静江府已经是无险可守。官军能顺利翻越越城岭,也就是说自己期待的那些夷人部族,根本就没有执行自己的命令,压根就没有对官军做任何的牵制。越城岭中大小夷人部族几十个之多,虽说太多的兵力凑不出来,可调集万把人还是没有问题的。

而且他们熟悉地形,熟悉气候、熟悉民情,若是想要一路拦截。从湖广南路南下的官军,就算能通过但也至少要损失过半。那些该死的夷人,真是越来越不将自己放在眼里。他们以为官军来了,他们就有依仗,居然连自己的圣旨都敢阳奉阴违了。难道他们以为自己能翻天?

还有那个该死的陆文涛,信誓旦旦说自己会说服,大理国鄯阐候府出兵,可他这一去已经月余,自己却没有见到大理国一兵一卒。甚至原本的军械供应,现在也彻底的被切断了。从来都没有想过,自己居然也会面临四面楚歌的那一天。一地的碎片,代表着他此刻心中愤怒。

而跪在他面前的那些所谓臣子,却是一个唯唯诺诺多多的,连一句话都说出来。而对于他们来说,其实更多的还是内心无力,还有无限的后悔。当初这位主起兵反叛的时候,谁又能想到,看起来来势汹汹的几十万大军,却在这只有两年多的日子里,局面便垮成了这个样子。

他起兵造反,搭上了自己的身家性命,自己这些人又何尝不是?他是开国第一功臣之后,朝廷就算杀了他,可至少对他的族人,还不会做的太绝。可对于自己这些人,朝廷未必就会广开一面了。当今那位年轻的皇帝,在处置自己这些附逆之人上,未必会有一点的心慈手软。

当年他在平息郑州叛乱之后,一口气杀了上百附逆官员的事情,事后又抄了那些官员的家,将其眷属流放到了陇右、黔中的事情,自己这些人可都还记忆犹新。想到这里,这些官员不由得一阵阵的悔恨交集。当初这位大汉天子,信誓旦旦的保证,以他的实力一定会成功。

可如今,官军都已经打到了静江府。甚至就连自己在尧山上的祖坟地,都已经丢给了官军。而他自己,每天除了沉迷在酒色之中,却是什么办法都没有。现在他的话,他们可是一点都不相信,心中都打着小算盘。若不是面前这位,手下的监视太厉害,他们早就树倒猢狲散了。

曾经有几个官员,想要携带家眷逃出城外。但却连自己的府邸,都没有来得及出去,便被他手下的密探查到。结果,女眷发配到军中。而男人,则被集体处决,人头现在还挂在城墙上。有了这些前车之鉴,就算他们在想跑,现在也没有那个胆子了,更没有胆子出什么主意。

而看着面前一个个除了唯唯诺诺,却是连屁都放出来一个的群臣,这位大汉天子怒道:“朕当初真是瞎了眼,居然以为你们这些人,都是有才干的人,对你们寄予了那么多的期望。盼着你们,能助朕定鼎天下一臂之力。现在到了危急存亡之时,你们却连个屁都放不出来。”

“你们不要总想着官军到了,你们降旗一树,便可以成为齐朝功臣。别忘了,你们身家性命荣辱,都已经与朕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至于大齐朝从来就不缺官员,你们的那条烂命,在他们那里一文不值。告诉你们,他们来接替你们,这些所谓附逆的官员,已经到了江南西路。”

“这天上的云彩很多,但你们自从踏上朕的这条船起,你们的头上就只能有朕这一块云彩。想太多了,只会让你们全家提前上路。若是再想不出来主意,官军攻破了这靖江城,朕若是下地狱,你们连同你们的家人也要一块,陪着朕一同下地狱。朕对叛逆,从来不会心慈手软。”

面对这位主的威胁,在场的诸人又岂会真的不明白。可如今这静江城内粮草虽说充足,可是外无援军。城内防御的军队倒是人数不少,足足有两万军马。但其中的将领,都是从湖广南路与江南西路溃逃下来的。至于士卒,从人到身上的甲胄到手中的军械,都一样是崭新的。

两万编成不足半年的新军,与数万朝廷的虎狼之师对抗,鬼都知道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哪怕如今的静江府城头,足足安置了近百门的大炮。可只有大炮,没有可战之军,又有什么用?这些大臣敢打赌,城内那两万军马只要拉出去,面对四大营精兵,能坚持一个时辰都多。

只是面对这位主的一再逼问,所有的大臣,都知道已经到了不回答不行的地步。最终一个大臣,战战兢兢的回答道:“陛下,以臣的愚见,如今面对齐军的一再紧逼,我们眼下唯一的退路就是让城别走。或是退往广南东路固守出海口,或是退往南面的南宁府、梧州府。”

“陛下,如今城中虽说粮草还算充足,也还有两万大军。但守军是新编而成,与号称天下最精锐的齐军四大营相比,战力相差太过于悬殊。如今我们困守孤城,援军还不知道在何方。一旦齐军大军云集,我们很难能够固守住城池。与其在这里玉石俱焚,还不如让城别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