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定河山 > 第九百九十一章 除恶务尽

定河山 第九百九十一章 除恶务尽

作者:风雪云中路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02:29:16 来源:笔趣阁

现在让自己去接任宁夏知府,这几乎是将政绩送到自己面前。自己接下来,甚至都不用太操心,只要老老实实的萧规曹随,按照张迁当初的思路干下去。三年的任期做满,那个时候再回京,尽管做不到张迁那样的升迁,但至少一个三品跑不掉的刘昌,岂有不高兴之理?

这三年的外放生涯,身为太子门人,有当初的太子,现在的皇帝在背后全力支持,这又有那个上官敢找他麻烦。在葭州三年,可以是放手大胆的去做事。比当初在西京,做一个闲职充实的多。刘昌倒不是那种,一门心思想着升官的人,就是想着要实实在在做一些的事情。

所以在听到自己被黄琼,选为新任宁夏知府。再加上刘昌本就城府不是很深,再加上坐了多年的冷板凳,所以还不是太会隐藏自己的情绪。更是知道这个差事落在自己头上,是皇帝对自己重用的前兆。不由得心中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心中更是对黄琼的一再重用感激涕零。

便是听到除了两个侍妾之外,不能携带眷属上任的要求,也没有打消刘昌的兴奋。在他看来,不过是一任的时间罢了。反正已经不在家三年了,也不差如今这三年了。如今皇上对自己器重,家中的事情都有人上赶着给办。就京中那套宅子,至少是正三品官员才能居住的。

家中的奴才和仆人,甚至都有些绰绰有余了。长子还被皇上选到宗学读书,这更是天大的恩赐。夫人便是自己在家,也不用操心太多的事情,这一切自己还有什么不知足的?趁着自己还年轻,还能拼的动,在用一任的时光,好好的报效皇上对自己一直以来的提拔与照顾。

见到一口允诺下来,随时可以宁夏府上任,而且脸上还带着兴奋神采的刘昌,黄琼心中不由得叹息一声。当初那个老实的人,在尝到了权利带来的满足感后,居然也变的让自己有些不敢相认了。刘昌的为人,再加上自己监督,黄琼知道他做不出来,那种贪赃枉法事情的。

但身为州县掌印官,那种身为百里侯,手中掌握着一县、一州、一府百姓生死,带来的权利感,却是其他任何东西无法替代的。哪怕也知道这是人之常情,可还是不舒服的黄琼道:“这些日子,你就在家中好好陪陪夫人与孩子,等临上任前,再递牌子进宫见朕就可以了。”

其实黄琼也知道,刘昌出现这种情况倒也怨不得他。毕竟这个时候,去接任宁夏知府,基本上就等于在捡政绩。只要不出现什么太大的差错,几乎等于一条光明大道,摆在他的面前。而且自从自己,完成陇右平叛和善后,一直都对宁夏府的恢复,可谓一直都是在亲自盯着。

如今的宁夏府,在张迁的治理之下,基本上已经完成了重建。大量的流民迁入,再加上本身守着黄河百害,唯套一利的河套平原。张迁苦干了三年,原本前唐末年开始荒废的大量水渠,已经是全部开始恢复,并且还开掘了大量的新渠。如今的河套平原,已经成了塞上江南。

现在宁夏府恢复,基本就是处在收口阶段。这么一个明晃晃政绩,摆在自己面前,只要按部就班,坐满了一任便是前途无限光明。别说在西京坐了多年冷板凳的刘昌,换了任何一个人,估计都会兴奋不已。虽说这也是人之常情,可黄琼不知道为何,多少还是有些不舒服。

等到刘昌离开之后,看着他的背影。想起张巧儿在知道,自己要再一次将刘昌外放时,哀愁的神色,心中却是不由得一阵阵的心疼。只是刘昌在葭州做的很出色,甚至超过了自己将他外放时预判。而且现在看来,刘昌其实很适合在外任职,自己也相信他在宁夏一样会做好。

一边心疼张巧儿一个人在京中苦撑,一边却是感觉到了刘昌,才干得到施展之后从内到外的变化。怎么说呢,如今的刘昌从外到内都产生了很强大的自信。敲了敲面前的御案,重新拿起折子看了起来的黄琼。却是只能在心中无奈感叹,自己现在只能再对不起张巧儿一次了。

一想起张巧儿那活色生香,黄琼心中不由得一阵阵的火热。刘昌已经回来快十天了,自己也不好意思在这个时候,召张巧儿进宫。与以往隔三差五,便将佳人召到宫中私会一番相比。这一晃自己已经有十多天,没有在粘过张巧儿的身子,让黄琼不由得一阵阵的心烦意燥。

其实如今的黄琼,哪怕在心疼张巧儿,可没有太多的精力,放在情人的身上。黄琼发现,如今掌控江南战局的曹锐大局观,其实一直都很强。在黄琼商议要调兵的密旨还没有到,便上了折子主动提出,如今在江南战场已经无太多用武之地的骑兵,休整一段时日后将其北调。

在这道密折上,曹锐将战局分析的很透彻。欧阳善南下之后,久攻南安府月余不下的叛军,只能快速的后退至梅关闭关死守。同时死守南岭各隘口,防止官军南下。接下来在广南东西路作战,骑兵用处不大。而且随着天气炎热,这些来自北地的战马,也承受不住炙热的天气。

吃惯了北方谷草的战马,对南方稻草明显不习惯。如今南下骑兵战马,已经死亡或是因病只能留在后方治疗的,已经达到近五成。如今军中在与叛军作战期间,缴获了大批更适应南方炎热气候,并更擅长走山路的大理马。这些骑兵在继续留在南方,只会加大战马死亡数量。

在南安府解围之后,除了留下五千骑兵作为机动力量,并配备了从叛军那里缴获的大理马,实现了一人双马之外。他已经命令其余的骑兵,陆续开始撤往江宁府。随时听从皇上的圣旨,调往北方作战。他自己则已经统带大军,进驻南安与赣州之间,一边休整一边侦骑四出。

以便可以侦测广南西路境内,叛军的动向,为下一步做好准备。曹锐在奏折上,并未提出多少要求。只是希望,朝廷能将缴获大象留给自己,同时能在给自己补充一批火炮,并将缴获叛军重炮,留给自己一部分。朝廷发到军前的铁身铜芯炮的确是轻,但是极为容易炸膛。

之前苦战,那些铁炮炸膛了一批。现在官军手中炮弹和药,数量都是充足的,就是铁炮数量不足。广南西路地形复杂,以山地为主,叛军的重炮虽说铸造精良,可重量实在太大了。攻城使用没有问题,可作为野战使用,实在太过于笨重了。而且使用的炮弹,只有实心炮弹。

叛军缺乏对付步军的散弹。下一步在广南西路作战,这些轻便的铁身铜芯炮,是相当适合的。所以他希望,朝廷能够在给自己补充一批。而缴获叛军几千斤的铜炮,自己之所以要留下一批,就是为了准备将来攻城使用。自己想着留下大象,就是为了运载这些笨重的大炮。、

在奏折的最后,曹锐对从叛军中缴获的天竺马与女真马,可谓是赞不绝口。尤其是天竺马,负重与冲刺能力都相当的出色,长途奔袭能力也一样不差,还能适应南方炎热的天气。比如今军中使用的党项马,以及契丹马都要出色的多。女真马也是一样,负重能力远超过两种马。

党项马在被重骑兵使用时,基本一个冲刺便力竭。但女真马,却是可以多次冲锋。冲刺能力虽说不如党项马,耐力不如契丹马,可负重却极其的出色,更适合作为重骑兵使用。只是这两种马,便是在叛军之中使用数量也有限。女真马是因为不太适应南方的气候,数量不多。

天竺马是因为价格过于昂贵,比所谓物美价廉,但却并不适合骑兵使用的大理马来说,实在是贵的离谱。所以即便是叛王,一向号称富甲海内,也舍不得花大价钱,购买太多的数量。便是在叛军之中,也只有叛王贴身护卫,以及高级官员才有资格骑乘,骑兵还是使用大理马。

所以缴获的数量,二者加在一起也不过数百匹。在奏折上,曹锐对这些可谓是最精良的战马,只能配发给那些不能上战场的人使用,感叹在有些明珠暗投。不过在奏折上已经明言,缴获的天竺马与女真马已经押解进京,希望朝廷能够将这两种战马,大规模的繁育配发军中。

看着曹锐的奏折,黄琼心中赞赏不已。直接在折子上,批了三个朕心甚慰。对于曹锐的要求,黄琼直接批了一个准字。不过在折子上,黄琼也再一次叮嘱曹锐,在进入广南西路之后,一定要注意大理国方向。如果欧阳善,他认为需要留在南线,也可以留在南线继续在他麾下。

至于福建方向,自己已经交给杨继元负责。他下一步的作战,只需要重点放在广南东西路,重点就是广南西路。而战马繁育的事情,他要相信朝廷这边,会妥善考虑和处置的。在这道密折的最后,黄琼写上了除恶务尽四个字。命人将自己这道密折,八百里加急发出去之后。

黄琼有些疲惫的捏了捏鼻梁骨,看了看天色,又抽出了于明远的折子看了起来。几个月过去,于明远那里还在胶着,不过北辽的攻势近日来,因为伤亡原因,已经明显开始大幅度的削弱。更多的是在外长城一线,不断寻找新突破口。而且前线辽军,也出现补给不畅的情况。

这种长期时间拉锯战,对几乎无成建制补给习惯,历来南下补给就靠一个抢字的北辽来说,的确是难以承受负担。短期之内,还算是勉强为之,可时日一长却是难以支撑。虽说兵力处于劣势,可于明远却是依靠有利地形,以及长城一线守的是滴水不漏,几乎没有漏洞可言。

辽军虽说多次突破蓟州一线,可都被于明远随即又组织兵力夺了回来。甚至在本月初,还在如今北辽重点突破的蓟州地带,打了一个漂亮反击,歼灭强攻下蓟州后,便立即开始快速进入,试图从蓟州方向包抄燕山府的万余辽军铁骑。仅仅北辽上等战马,就缴获了六千多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