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定河山 > 第九百六十八章 毛遂自荐的吕蒙正

定河山 第九百六十八章 毛遂自荐的吕蒙正

作者:风雪云中路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58:53 来源:笔趣阁

所以,傅远山在沉吟了一下之后,开口道:“陛下,臣以为杨大人的话不无道理。广南西路为叛王老巢,已经百余年。叛王在广南西路的势力盘根错节,我大军进入广南西路,恐怕打垮明面上的叛军容易,但臣最担心的是,水底下那些人,未必能够是短时日之内肃清的。”

“常言道匪过如梳、官过如篦、兵过如筛,臣以为朝廷对待广南西路,应该战抚并重。对叛军主力,固然应该铁血手段。但对待那些夷人部族,还是应该以招抚为主。而官军的军纪严与不严,直接关系到那些夷人部族稳不稳。所以,对于杨大人第一个建议,臣也是附议的。”

傅远山的这个话说罢,其余的几个文官也纷纷点头附议。至于这些文官所抱的心思,黄琼是明白的。若说傅远山与吕蒙正是真心为公,这一点黄琼是相信的。可其余那几位,恐怕心中就未必这么简单了。此次江南平叛,南下诸武官可谓是大放光彩,基本没有文官的事情。

而且此次叛王举兵造反,江南诸路文官,归顺叛王的并不比武官少多少。甚至若是将那些七八品的官员都算上,仔细算的话还要在武官之上。这实实在在的,多少有些打全体文官的脸。自从老爷子登基以来,在老爷子刻意扶持之下,这些年文官一直都稳稳压制武官一头。

诸路卫军,虽说归属各路节度使直属指挥。但军械、粮草、饷粮供给,包括征集新兵,这些实权都掌握在兵备道手中。而且同级武官,要受同级文官节制。同样四品兵马使,要受四品知府节制。各地的兵备道也是有权监督。这个兵备道,就是老爷子大权在握之后设置的。

别说各府兵马使,要受同级的知府节制,兵备道的制约。便是二品的节度使,也要受一路文官之首的安抚使制约。没有安抚使联署,节度使调兵便是违制。通过设置兵备道,文官节制同级武官。这连续几手,老爷子直接将诸军将领的职权,大大的给压缩,并置于文官之下。

即便是边军,不仅粮草供应都掌握在沿边州府手中。大齐朝虽说在军中不设监军,但沿边诸州府的主官,对边军各级将领还有督察和监军之责。就像当初傅远山,在燕山府任知府的时候,边军那些武官在他手中,挨过板子的究竟有多少,恐怕要仔细算才能算的清楚。

在加上殿前司的设立,四大营、西京大营马步军分至,以分枢密院掌军之责。人事调动权和饷钱禄米调拨权,都划给了兵部。再加上不断抬高兵部的地位,扩大兵部的权限。兵部各级官员,一律改为由两榜进士担任,武官不得任兵部官员,统军诸将不再管粮饷的发放。

殿前司各级指挥使,一律由挑选出来的勋贵担任。虽说老爷子这些做法,杜绝了再出现武将依靠麾下军队专权的事情。但也造成了文官在老爷子这里,一直都稳压武官一头。尤其是兵部的文官,在本朝绝对是牛的很。便是二品武将,见到兵部的三品文官,也硬气不起来。

这人都是一样,权势接过来容易,可交出去就难了。如今看着武官在江南大放异彩,文官却是根本插不上手,却还要累得要死,为前面筹集粮食军饷。功名利禄,却是一样都捞不到,估计这些文官都快要憋疯了。也就是在自己面前,他们还没有那么大的胆子,知道收敛一些。

最为关键的是,这种大规模平叛作战,不说别的,每日里面过手的军饷,都是一个天文数字。那叛王又是一等一的肥羊,单单赣州之战缴获的钱帛,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可那些钱,他们这些文官插不上手,却都落入到了前线武将的腰包,这无疑让这些文官恐怕眼都红透了。

若是能在这个时候,捞到一个去军前的差事,那钱还是像水一样,流入自己的腰包。若不是自己还在这里,让这帮家伙还有所忌讳。估计这帮家伙,早就为了这个差事,吵得头破血流了。想到这里,黄琼不由得淡淡一笑。不过,明白这群人心思归明白,可杨继元说没有错。

统带过骁骑营,还有西京大营的黄琼。也知道,那群兵若是真没有一个得力的人约束,指不定能干出什么事情来。野战军,不能上了战场是野战军,下了战场对待老百姓也是野战军。这个人是必需要派的。否则一旦广南西路因为乱军生乱,在敉平就不知道投入多少钱帛。

只是派谁去,这是一个难题。那群文官,别看一个个都是两榜进士,可刮起地皮捞起钱来,比那些乱军可是狠得多。最为关键是,眼下战事还远未平息,前线还需要得力将领头筹。若是派一个胡乱插手文官,恐怕只会事与愿违,反倒是还会多生出事端来,搞得将领离心离德。

若是派出去的,是一个什么都敢下手,就连将士的军饷和烧埋费都敢贪污的家伙,搞不好在弄出兵变来。这个人必须要派出的,可派出的这个人,即要有足够的品级,在必要的时候能够约束住那些将领。一个三四品的官员,又有谁搭理你?平日低头哈腰,那是平日里面。

现在是战时,统军作战的武将,那才是朝廷倚重的。品级低了,根本就压不住那群武官。甚至搞不好,变着法的搞死你都未必。所以,这个人选至少要二品的。而且最重要的是,还要有大局观,不能胡乱插手前线将领指挥。但在需要的时候,却还要能把控住整个局势。

当然,这个人选按照常理来说,首选的应该是兵部尚书。毕竟他本身就是管理军务的,也不算完全不知兵的。只是一想起这位兵部尚书,黄琼却是自己就将此人排除了。这个家伙能力有,说实在的也不弱。就是性格上太软了,一个老好人,派他去倒不会惹出什么太大乱子。

可问题是,他也很难约束住前线那些骄兵悍将。更何况下一步,是深入到叛军老巢,招抚地方,一味的新慈手软,搞不好会留下无穷的祸患。派这么一个老好人去,也实在不适合。杀伐果断的傅远山,其实倒是最合适的。但关键是,自己现在也离不开他,朝中也离不开他。

黄琼站起身来,在温德殿内一边来回踱步,一边也看着在座的这些表情各异官员,心中不断反复推敲。直到看着坐在那里,明显有些走神,不知道在想着什么的吕蒙正。黄琼才站定道:“傅卿与杨卿,说的没有错。官军进入广南西路之后,最大的问题便是民政,而非军务。

“二位爱卿,此言当真是老成谋国,朕心可谓是甚慰。不过,这个人选却是朕一时头疼。官阶既要足够,大局观也要强。即不能胡乱插手干涉前线将领指挥,但也要能牢牢的把握住大局。约束好前线将领,绝对不能做出纵兵祸害百姓事情来。自己更不能做出来刮地三尺。”

说到这里,黄琼貌似不经意转过头,对着一直都在低头沉默不语,不知道在想着什么的吕蒙正道:“吕卿,你是参知政事,也是当今朝中的副相,与傅卿都是朕的得力助手。自己又兼管着吏部,在朝中又是多年的老臣,对朝中诸臣了如指掌,你觉得此事谁去最为合适?”

听到黄琼这个问话,吕蒙正倒是一脸的苦笑。他知道,这位年轻的皇帝,这个问话其实不是在问自己,而是在他心中最为合适人选,除了自己不会有第二人。所以,他也只能躬身道:“臣心中一时,也没有什么合适的人选。若是陛下现在要定下人选,臣也只能毛遂自荐了。”

吕蒙正这番毛遂自荐的回答,倒是颇有一种闻歌知雅意的念头。知道自己心思,估计早就被吕蒙正给看透了,黄琼倒也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直接道:“既然吕卿毛遂自荐,那就劳烦吕大人跑这一趟。吕卿以广南东西二路制置大使的身份,总督广南东西二路一切善后事宜。”

“朕授予吕卿,到广南西路之后,一切便宜行事的权利。包括曹锐在内,南征诸军只要进入广南东西路,便由吕卿节制。军务上由曹锐负责,其他的一切事物,都由吕卿全权掌管。一切善后事宜,都由吕卿做主。广南西路为叛王一家盘踞上百年,当地又是诸夷杂处之地。”

“平日里,无风都是三尺浪的地方。尤其是抚夷一事更事关重大。而且广南西路为叛王一府盘踞上百年,那里情况及其复杂。便是表面上的叛军肃清了,但私底下隐藏叛乱分子还有多少,谁也不知道。再加上那些夷人部族,本就为叛王控制多年,从心思上更加靠近叛王。”

“若是我军军纪出现问题,一旦有人煽风点火,恐怕立即会烽火遍地。广南西路南接安南,西接大理,叛王与大理国鄯阐候府,关系更是密切。而那位鄯阐候,恐怕对广南西路窥视也不是一日两日了。所以,吕卿到了广南西路之后,在处置诸夷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尺度。”

“一定要注意软硬兼施,也不要一味的过刚。但该硬的时候,也绝对不要手软。包括那个控制了,大理国东部的鄯阐候府。若是一味的退让,反倒是显示朝廷的软弱。朝廷这个时候,虽说不想多生什么是非。但也不是一味的怕事。几万大军在你的手中,又有什么好怕的?”

黄琼的这番话说罢,吕蒙正沉吟一下开口道:“陛下的这番苦心,臣一定会善加体量。其实,善后事宜之中别的事情好说。最大的问题,其实还是对桂林郡王一府的处置。只要处置好桂林郡王府,其他的事情都好说。臣这些日子,看过一些近五十年关于广南西路的奏折。”

“广南西路所有的土地,几乎都在桂林郡王府手中。只要处置好广南西路的土地,此事就基本上成功。而那些夷人部落,其实倒是没有多大的问题。没有了桂林郡王府做靠山,那些夷人部落就算有那个野心,也没有那个胆子和实力。只要分而治之,还是比较容易处理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