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定河山 > 第九百九十二章 朕心甚慰

定河山 第九百九十二章 朕心甚慰

作者:风雪云中路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5:58:53 来源:笔趣阁

在加上偷袭没有得手,退到了辽东的周致远,不断的对北辽主要粮食产地东京辽阳府,不断进行骚扰,更让北辽后勤补给难以维持。如今春耕已经过去,但辽阳府境内耕地,却大面积撂荒。除了擅长耕作的汉人与渤海人,被北辽大量征兵,使得辽东如今劳力明显不足之外。

周致远的在辽东境内的不断侵扰行动,也让辽阳府的北辽民众人心惶惶,根本就无心耕作。辽阳府是北辽主要农耕区,几乎承担了北辽六成粮食来源,今年大面积的撂荒,搞不好明年便要闹饥荒。为了保证东京辽阳府,北辽不得不从前线紧急抽掉了三万骑兵,火速返回辽东。

而便是在前线的辽军主力,因为久战不利、伤亡巨大,军心和士气也在飞速的下降。尤其是那些被强行征召来的部族军,因为离家日久,惦记家中的牛马牲畜,是否已经转移到了水草丰盛的地方。自己出征在外,如今家中妇孺老幼,有没有能力将牛马牲畜赶到新的游牧地?

草原上的那些强盗,有没有趁火打劫,劫掠自己的部族和家人?最为关键的是,今年的水草怎么样,能不能使得牛羊马匹长得膘肥体壮?今年草原上的狼多不多。草原多灾多难,冬季有黑白灾、狼灾。夏天有旱灾,也同样有狼灾,只是发生几率,不像是冬季那么频繁罢了。

汉人地方有占山为王的土匪,草原上也有打家劫舍,抢劫牛羊和女人的强盗。一场狼灾,可以使得整个部族,连人带牲畜什么都剩不下。一场白灾,牛羊在厚厚的积雪之中找不到枯草,极有可能连冬天都熬不过去。草原上的牲口,全指着水草丰盛的夏天长膘呢。

如今自己被征召进了部族军,跟随可汗与太后南下征战。家中留下老人、女人、孩子,能不能及时的将牛羊迁移牧场?没有了强壮男人的她们,能不能应对草原上狼群和强盗?自己若是战死了,那家人可还有人照顾?漫长的,无休无止拉锯战,耗费了随军各部族军的热情。

别说那些普通的部族军战士,便是那些跟随征战的各部族的族长,如今也同样的厌烦。他们出兵征战,一个是奉北辽皇帝的征召令,第二个也是最为关键的原因是,此次南下他们都指望着发上一笔横财,在抢掠几个相貌,远比北辽女子漂亮的中原女子回去做妾,暖帐幕。

可如今,这数月过去了,便是连外长城一线都未能攻破,反倒是自己部族的青壮男子死伤累累。若是本部族的战士死伤太多,自己又该如何向他们的家人交待。今后自己的部族,又有谁来保护?虽说大家现在都奉大辽皇帝为尊,各自部族之间厮杀的事情,已经是少了许多。

但少了许多,却未必不是没有。若是自己部族青壮年死伤太多,部族中的女人、牛羊、马匹,很容易引起周边部族窥视的。部族军不稳,只剩下北辽的正规军皮室军和宫分军,还是难以支撑大局。渤海军、汉军的大量被抽调,跟随大军南下出征,也极大的影响了北辽农耕。

于明远在奏折上断言,在对燕山府一线屡攻不破的情况之下,北辽最多再有一个月,恐怕就要撤军了。于明远已经派人,秘密经水路去辽东寻找周致远所部,命他们从水路撤回蓟州。于明远也请示,请求朝廷从山东路水师,调集船只到辽东苏州,将周致远所部接运回来。

否则,一旦北辽军全部北撤,周致远恐怕就危险了。周致远所部军马,除了在青塘吐蕃征集的部分军马之外,其余的军马都是西京大营,以及西北边军的精锐。若是在辽东全军覆灭,或是折损太大,对于朝廷都不利。但经过陆路回撤,中间势必要面对北辽铁骑沿途截击。

若是走陆路回撤,也实在太过于有些危险。于明远在奏折上,明确的汇报。他在燕山府大牢之中,找到了几个经海路向北辽与高丽的走私商人。提审之后,发现可以从北辽东京道的沿海诸路转移,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开北辽铁骑围追堵截。如果在蓟州沿海上岸,距离也很近。

虽说蓟州沿海,没有什么港口,但沿海有不少水并不深的地方,可以直接涉渡上岸。现在转运周致远所部,差的只是可以运输的船只。他在燕山府,虽说利用捕获走私商筹集了一批船只,但若是想要将周致远所部,万余人连人带马全部转运,那些船只还差的实在是太远了。

看罢于明远的奏折,黄琼不禁心中暗叹,果然人才到了什么地方都是人才。于明远是典型的骑兵将领出身,居然能够想到通过海路撤退,这无疑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建议。哪怕就算是撤退路上翻了几条船,可也比走陆地撤退的时候,沿途要面对北辽四处拦截损失要小的多。

站起身来,黄琼走到温德殿内的,挂在大齐皇舆全图旁边的,北辽大致的地图面前。手指在北辽东京道、中京道沿海,手指不断的移动,脑袋里面也在飞快转着。从辽东半岛经海路撤到蓟州,直线距离并不远。如果从北辽辰州,甚至是锦州撤离,那距离蓟州沿海就更近了。

沉思良久,黄琼转回御案后,提起笔在于明远密折批示。黄琼的意思是,周致远就不要经苏州撤退了。苏州三面沿海,与背后北辽腹地只有一个半岛相连。一旦出现什么意外,孤悬在外的大军将会再无退路。最好还是选择北辽东京道,南部沿海的辰州,或是更靠西的锦州。

黄琼在奏折上,直接告诉于明远,船队就不用他操心了,此事由自己来管。现在的问题是,在周致远撤退之前,他要黏住前线的北辽主力。二,告诉周致远,朝廷会尽可能的调集船只。 但如果船只实在不够的话,那就将所有的马匹全部放弃掉。一句话,只要人平安回来就好。

而在密折的最后,黄琼给于明远下了一句眼光长远,朕心甚慰的极高评价。在放下笔之前,黄琼犹豫了一下,还加上了一句卿不负朕,朕定然绝不负卿的煽情话。在将折子发出去之后,黄琼立即提起笔来,给如今正在京城,向自己汇报商队去岁收入的马瑞,写了一封亲笔密信。

要求他立即赶回登州,将原本向高丽、东瀛商贸的船队,只要在港口的全部抽掉出来,全部都调集到北辽辰州或是锦州海面待命。至于调集如今糜烂不堪,船只就连远海都出不了。就算在山东路沿海晃荡,都出了不少事情的山东路水师前去接应,黄琼压根就没有考虑过。

此次马瑞进京已经十日有余,黄琼虽说没有公开召见他。可不止一次,私下里与马瑞密谈。马瑞如今还在京城,还没有来得及返回济南府。只是自己在宫中,这个时候不方便召见他。如今出宫也被心惊有余的司徒唤霜几个人,盯得死死的。所以只能通过密信方式与马瑞联系。

不过,在批阅完毕于明远的密折之后,黄琼又亲笔给于明远写了一封密旨。在这道密旨上,黄琼询问于明远,如果自己给加强至少两万骑兵,他有没有把握在辽军撤退的时候,发起全线反攻?如果可以反攻,还需要增加多少兵力才可以。就差没有直接说,灭辽需要多少兵力。

放下笔,将密旨亲自密封好并发出去后,黄琼神色上虽说没有表现出现,可在心中却是极其欣慰。北线的于明远、南线的曹锐,还有自己大胆启用赵无妨、欧阳善等,这批年轻将领表现都极其出色,没有辜负自己当初期待。当初,自己看似不经意的,调整了一批武官部署。

现在看,却是起到了关键的,甚至是定海神针的作用。尤其是自己调任湖广南路节度使的郭晨,在朝廷南下精锐尽数集中在江南西路。带着一群老弱残兵,却整整拖住了叛军十余万大军。虽说丢掉了绝大部分湖广南路,可却守住了叛军从湖广南路,向湖广北路的必经之地。

虽说战功看起来,不似曹锐那么显赫,可并不比任何人差什么。在这战场上,天生就是有人要吃骨头,有人要吃肉的。郭晨一直都在吃骨头,却从来没有任何的抱怨,黄琼心中也是感叹不已。自己虽说也下圣旨,加封郭晨为伯爵,可却是依旧无法完全补偿,郭晨的付出。

从郭晨那里,黄琼又联想到此次平叛之中,暴露出来的下级武官,主要是合格武官不足。临到上战场,才从老兵之中提拔了一批。几经犹豫,黄琼提笔在一张纸上,写下了武国子监几个字。中国几千年来,为何不仅朝中有国子监,便是各地的知名书院,也是不断的出现。

但却从来都没有考虑过,设置过武国子监,也就是自己前世的军校。原因很多,一个是武官很多的家族传统,在战场上作战的经验,都是家族之中传承的。也就是对于实战经验更为重视,对于书本上的传承,却不是太过于重视。那些武官家族,也不愿意将自己经验交出来。

同时武官与文官不同,武官在必要的时候,是要上战场的。相对于生活更加稳定,同级别权利更大文官来说,武官升官是要靠鲜血来换。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这才是历代相传的。更何况,能够出任武官国子监教师的,只能是抽掉现役武官出任,而这些武官后背的人?

确切说,他们背后的家族,会更让朝廷忌讳。文官在权势熏天,在结党营私,可他们手中没有兵权。没有兵,也就等于没有造反的实力。可武官,尤其是高级武官不同。他们本就在军中有一定的威望,已经通过自己的旧部,实则上有一定的实力。若是再加上,门生的关系?

那这就对皇权威胁实在太大了。这也是历代帝王,从来没有考虑过设立武国子监,也就是军校的问题。可随着火器大量铺开,单靠经验历代相传,已经并不适合大量火器使用后的军队。如果自己真要设立武国子监,又要保证朝廷对兵权的控制,这就是门相当考校手艺的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